壓力與生理回饋治療─桃園臨床心理師公會─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November 20,2018壓力與生理回饋治療
壓力與生理回饋治療
當個體遇到壓力、恐懼、焦慮或處理一些緊急的狀況時,交感神經系統受刺激,使正腎上腺素及腎上腺素增加,導致血管收縮,增加心跳及心臟收縮力,但末梢血流量減少,進而使血壓上升、血醣增加、流汗、手指尖的溫度降低。這些生理變化會引發個體非常不舒服的感覺。生活上,最快速直接的減壓方法就是放慢呼吸、放鬆肌肉;醫療上,則採用生理回饋治療,來加強個案學習放鬆技巧的成效。
「生理回饋」(Biofeedback)是一種以實證為基礎的治療典範(Moss, 1998; Schwartz & Associates, 1995;
生理回饋治療的應用範圍很廣,適應症大致如下:身體化(恐慌、失眠、焦慮等)、肌肉疼痛(頭痛、背痛等)、功能性腸胃問題(大腸激躁症)、功能性心臟問題(胸痛、呼吸困難等)等。
生理回饋之治療及訓練程序,一般分為以下幾個階段:評估期、治療期及追蹤期。治療期又分為準備與學習期、內化期,以及應用與結案期三個階段,每一階段都有不同作法與目的,簡述如下:
1.準備與學習期:此期的處置與目標包括:給予個案認知上的準備,說明儀器的使用,以及生理指標的意涵。
2.內化期:此期的處置與目標包括:個案跟隨放鬆指導語,並配合生理指標所呈現的感官回饋做身體覺察,並隨時自我調節,直到全身放鬆,並明確體驗放鬆所產生的身體感受。
3.應用與結案期:此期的處置與目標包括:將已熟練的放鬆技巧應用於壓力情境,並評值目標達成度,準備結案。
治療過程中,個案的動機與練習是相當重要的。個案藉由學習控制生理狀態的歷程,減輕身心症狀的嚴重度,並增加個人安適的參與感,從中「領悟」到自我放鬆的重要性,是習得技術後,更願意持續應用技術於生活中的關鍵。因此,當個案具有改變症狀的能力,讓個案重拾病前的雄風,生理回饋治療是客觀且快速地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有利的工具,且更依賴個案將所學落實在生活中。期待能夠在壓力管理之宣導方面,有效地將生理回饋治療運用於社區,以降低身心疾病的發生率。
作者:桃園療養院 劉昀玲臨床心理師
【編按:第一期電子報「壓力好大怎麼辦」作者為桃園療養院 鄧夙舫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