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桃園臨床心理師公會
報主:桃園市臨床心理師公會
創刊日期:2010-09-08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19
官網:
http://www.taoyuanpsy.url.tw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桃園臨床心理師公會報
桃園臨床心理師公會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桃園臨床心理師公會
發報時間: 2012-03-08 16:00:00 / 報主:桃園縣臨床心理師公會
[公益聯播]捐款芳名錄
本期目錄
淺談偏誤性思考
淺談偏誤性思考

淺談偏誤性思考

桃園療養院 馮天妏臨床心理師

 

心理治療是以心理學的知識針對人類的行為、情感及認知進行了解後,並加以改變的過程。心理治療發展至今已有許多取向,如精神分析、認知治療、完形治療、存在主義治療…等,而其中的認知治療是一個短期且具結構性的心理治療,主要是用來修正扭曲的思考型態,以改善情緒與行為。

哲學家Epictetus曾說過:「人們並非被外在事件所困擾,而是被自己對該事件所採取的觀點所困擾,認知治療可說是奠基於此哲學思考之上。認知治療認為我們的情緒狀態,會受到自己對外界事件的詮釋觀點所影響,舉個比喻,若老師要求學生繳交一份難度很高的作業,當學生把這件事情解釋成「老師是為了我們的學習,所以要求較高」時,也許學生多少會感受到壓力,但心情卻不致於太難受;若學生把整件事情解釋成「老師一定是看我們不順眼,故意在刁難」,此時學生心中必定充滿了憤怒敵意,由此可見,一個人對事件的詮釋方式,會影響情緒的變化。


    不適當的詮釋,通常稱做偏誤性思考
(或稱做認知扭曲),此一扭曲的思考,即會讓人產生負向情緒(可能為憂鬱或焦慮),而認知治療即要協助個案改變此一不適切且慣用之思考形態。至於有哪些常見之偏誤性思考,則簡述如下:

1.          二分法思考:即我們對一個事情的觀點只有兩個極端的類別,非黑即白。例如:「我若沒有成功的做好這份工作,那我絕對就是一個能力很差的失敗者。」此種思考形式,常將我們推向情緒的幽谷。

2.          命令式思考:此種思考裡,充滿了無數且重複的「應該」或「必須」,且會以此來規範自己。例如:「我竟然犯這種小錯誤,我應該要做到最完美的!」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而且為什麼一定要讓自己是最完美的呢?

3.          不計正向可能的思考:即非理性的告訴自己那些發生過的正向經驗、證據或特質是不重要的。例如:「雖然我很努力的唸書,考試也考了90分,但我知道那不是因為我努力唸書得來的,只是運氣比較好而已。」表面上看似謙虛,但若真的過於執著相信,則有可能讓自己變得自卑。

4.          以偏概全:即我們只將注意力放在一個負面的細節,且將其過度推論至更廣大的範圍。例如:「自己被某人排斥,即覺得全世界可能都沒有人會喜歡我。」但事實上,也只是跟某人相處不合而已,此人並不代表全世界其他人的立場,所以是過度推論了。

5.          個人化:即在無任何理由及證據下,將發生的外在事件,都認為是與自己有關,而不考慮其他可能性。例如:「這件事情會發生錯誤,一定是我造成的,都是我不好。」但別人也許也要針對此事負責,只是比例多寡而已(或者根本不是自己的責任)

6.          讀心術:即覺得自己一定知道別人在想什麼(有如自己會讀心術一般),而且都是在想著與自己有關的負向事情。例如:「主任若有所思的樣子,一定是在想著我的工作表現怎麼那麼沒效率。」事實上,主任也許只是在想著他的週末旅遊規畫,所以別把自己當成鐵口直斷的算命仙了。

聰明的你,一定發現到自己或多或少也有以上的思考形態,所以當察覺到自己出現以上的思考模式而影響到情緒時,請記得一定要轉個方向,找人聊聊並聽聽別人的說法,不要再讓情緒被不合理的偏誤性思考綁架了!

 

推薦訂閱
殘障聯盟電子報第99期--「居家身心障礙者使用維生器材及必要生活輔具用電優惠」正式開辦!@【殘障聯盟電子報】
在護生與耕作間掙扎:築夢系列文14 -迷惑(上)@【人‧耕‧食 共同體】
桃園臨床心理師公會
轉寄『淺談偏誤性思考』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