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運隨機殺人事件:心理急救包(3)─桃園臨床心理師公會─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November 20,2018捷運隨機殺人事件:心理急救包(3)
+時事:捷運喋血 急救包+
2014年5月21日 23:19
今天傍晚,在大眾熟悉的喋血事件發生之後,除了在網路上罵兇手去死、瘋狂的轉電視想看到更新的消息、感嘆這個世界好亂之外,我們究竟可以做些什麼?身為心理師,我明白類似這樣的傷亡事件會對當事者、受害者、家屬、該捷運上的所有乘客、以及透過媒體知悉這件事的所有民眾都造成心理衝擊,也可能會對人帶來一些心理創傷,因為他所具有的「日常生活屬性」(那是我們都搭過的捷運,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以及「沒有預期的暴力事件」(為什麼有人會這麼做?有人因此死亡,很年輕,很無辜,犯人只是學生等等),那是習以為常、認為是安全的日常生活被劃破了一個口,發現自己原來是很無助的、可能受到攻擊的,因此對這個世界的信念暫時消失,對周遭的事務不再能如此確信,惶惶不安的感覺。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幾件事情特別重要:
一、不要將你的注意力都放在電視新聞媒體上:
在遇到難以預期、難以理解的事件時,人們會傾向努力蒐集各種資訊,以確保自身安全,由於24小時、瘋狂連播的新聞媒體,可能提供許多有所出入、不一致的資訊,而這些不一致的資訊,可能會激化你內在的不安,更想搞清楚真相(但往往更搞不清楚,因為媒體不是柯南,而辦案的警察不會總是出來解釋現況),卻把自己搞得更恐慌。
或是,你也有可能從媒體上看到各種消頭去尾、斷章取義的資訊,包含我大膽預言之後會訪問精神科醫師出現的「反社會人格診斷」,各種專家可能的說明,繪聲繪影的現場比劃等等,都可能會增加我們對特定族群的刻板印象,例如之前日本殺人事件的張生,被說成解離型人格疾患(這是錯誤的),但這樣的抹黑,卻最會造成病患跟家屬的傷害。
所以,請冷靜地觀看電視新聞媒體,並保持你的覺醒,他們說的不見得都是對的。
二、照顧自己的情緒:
遇到這種事件的時候,試著花個兩三分鐘,面對自己的情緒。可能會浮現的情緒是「我覺得很焦慮」、「我覺得很傷心」、「我覺得很惋惜」、「我覺得很憤怒」、「我覺得很恐懼」、「我覺得很擔心」、「我覺得很緊張」等等,身為一個社會化的大人,絕大多數人都很擅於解決事情、解決問題,但,請記得「情緒需要的不是被解決,而是被了解」。當我們一直專注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就在扮演瘋狂的鍵盤柯南,(但事實上我們又做不到真正的偵查,這樣其實無助於問題解決);我們在網路上瘋狂罵兇手、罵廢死聯盟、罵學校或罵誰,事實上問題通常都是複數以上的理由形成的,但我們其實只是想找個簡單的答案,為什麼?因為我們對自己的情緒很陌生,不知道那是什麼情緒,只知道心理慌慌的、糟糟的,所以想快點做些什麼解決他...
其實,你的內在有一個正受到驚嚇的小孩,面對這個受到驚嚇的孩子,你應該要做的事情不是扮演虎爸虎媽去兇老師、兇社會,而是好好的抱著這個小孩,告訴他「我懂,你現在感覺很害怕」。
三、從身邊的親人、朋友開始關心起:
這樣的事件發生以後,人們需要透過反覆的訴說,宣洩自己的情緒,並試圖透過反覆的訴說整理自己對這個事件的了解,並重建對這個世界的信心,所以,試著花半個小時,關心你身邊那個急著對你說這些事的親人,問問他「你有沒有嚇到?」、「會不會覺得很恐怖?」、「你現在覺得還好嗎?」並讓對方將自己想說的話說完,不必急著打斷對方,透過說,對方也正在整理自己的經驗。
試著提出對方與自己的關連,自己對對方的重視,「我遇到這種事情也會很擔心你」、「我也很在乎你」、「我很希望你每天都平平安安的」、「你對我而言也很重要」,讓彼此在這個暫時失去安全感的環境裡,找到一些重要關係,以及維繫、再確認這些重要的關係。如果妳們在彼此的身邊,可以嘗試擁抱彼此、拍肩膀,一些肢體的接觸,也能增加彼此的安全感及情緒的支持。
四、了解「無法表達也是一種表達」:
面對這種類型的心理衝擊、創傷經驗,有一種情況可能會像上面的情況,人們會透過主動、反覆的訴說並可以得到緩解,但也可能有另外一種情況,這種情況比較可能發生在是該列車的乘客、受害者、受害者家屬、加害者家屬等,距離現場心理距離很近的人們,他們當然更受到了很大的驚嚇,不知道該怎麼反應,或閉而不談,可能會經歷恐怖經驗的再現(類似電影反覆在腦海播放)(這種情況對網路電視媒體發達的現在來說,人人都可能經歷這種再現,所以請注意收聽的媒體訊息,避免自己不必要的受驚嚇)。
這種情況則較為嚴重,需要身旁的人耐心的陪伴,陪伴者可以表達自己也很恐懼、自己也受到驚嚇,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的心情,讓對方了解不是只有自己有這樣的心情,請注意,「不用急著解決問題,事實是,我們都受到了驚嚇,而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如果我們都在那個場合,我們也不見得能處理得更好,重點不是告訴對方應該怎麼樣,而是陪伴對方在那個當下的無助與恐慌,並表達自己對對方的支持與陪伴,如果這個情況一直持續,並影響到日常生活的其他層面,請陪伴他前往診所、心理諮商機構尋求協助。
五、不要把小孩當笨蛋,好好跟他解釋:
如果有孩子看到這則新聞,其中可能夾雜了許多血跡、恐怖的描述,對成人而言都可能受到驚嚇,對孩子而言更是,試著了解孩子的恐懼,告訴他「我知道你感覺很害怕,媽媽/爸爸/阿姨等...我也感覺到很害怕」,面對孩子的提問,可以告訴他「就像你不知道他為什麼會這麼做一樣,我也不知道他為什麼會這麼做,但警察伯伯正在弄清楚他為什麼要這麼做」。面對孩子的擔憂,可以告訴他「外面有時候會有這樣的壞人,但多數的時候不會,所以媽媽/爸爸/阿姨/叔叔等...會保護你不被別人攻擊的」。
不過,根本之道,請減少孩子接觸到這種類型的新聞的機會,免得引起過度的恐慌、跟對這個世界的不安全感;如果孩子剛好看到了,那也請不要迴避,好好面對孩子的情緒,並以一個大人的身分告訴他,你也有相同的恐懼,引導他接納自己的情緒,並告訴他你會試著保護他。
六、協助監督媒體提供我們所需要的資訊:
類似這種類型的創傷事件後,媒體必然大肆報導,但911時,美國媒體對雙子星大樓被撞的訊息則處理得較為謹慎小心,因為接觸到相關訊息的孩童多半會經歷類似的創傷經驗再現,並於其後的遊戲治療內重現,所以若您行有餘力,面對過度嗜血、過份揭露受害者、加害者隱私、及暴力事件鉅細靡遺的描述、照片、肢體互動重現的媒體,請關掉他。
沒有收視率,他們會稍微克制一點。我們需要的是照顧自己的情緒,而非讓自己的情緒一而再再而三地搞得更緊張。
若您更有行動力,請跟NCC投訴不合適的過度揭露、或在各媒體的粉絲團、官方網頁上反應「我們不需要這樣的新聞」,「請給加害人/被害者家屬一點空間」等等,讓我們有一個比較自律、且不會過分侵擾到他人生活的報導。畢竟我相信「知」的權利不應該侵犯別人的隱私,也不該在別人的傷口上灑鹽。這樣的不幸事件發生,大家都急切想了解原因為何,好給傷者、死者一個交代,但我想,任何可以簡單給出的答案都往往不會是final answer,因為人心不是那麼簡單的東西,想殺人、想自殺都不是三言兩語、兩天三天會走到的地方,還需要很多的抽絲剝繭,而我們需要有耐心,並好好地陪伴自己跟身邊的家人、朋友、受到心理衝擊、創傷經驗的人們。
然後,讓我們為死者默哀,為傷者祈福。。
撰文:陳亭亘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