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性別教育電子報
報主:性別教育
創刊日期:2006-07-25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731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性別教育電子報報
性別教育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性別教育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2-01-20 05:00:00 / 報主:性別教育電子報
[公益聯播]『愛分享實物銀行』─ 弱勢家庭物資轉贈計畫
本期目錄
大年初一回娘家!翻轉習俗得聖筊
大年初一回娘家!翻轉習俗得聖筊
 
 《性別教育電子報》第039期 2012/01/20 
 
 
 
翻轉習俗得聖筊──性別與習俗徵件活動
 

 

 

已婚的女兒,大年初一不能回娘家?
我媽說:「全家開心團聚就好,管它哪一天!」

未婚的女兒若往生,只能住到姑娘廟?
家族長輩說:「不管未婚、已婚、不婚或離婚,只要是我們家族的女兒,身後通通都可以回來!」

工程重地、廟宇聖地、搶孤會場、航行船隻……女子月事來臨,請退避!
「天啊!我的月經礙到誰?我要為我的月經『平反和正名』!」 

人生無處不性別!舉凡生命必經的生老必死,自身的、周遭親友的婚喪喜慶,
家族中的祭祀送終,還有各個慶典節日,其中的儀式或禮俗規範,在在都有性別運作的痕跡。

人們經常不明就裡地遵行傳統習俗,進行各種儀式,
殊不知,不論明示或是潛藏其中的性別偏見與刻板價值,
往往大大傷了當事人或是周遭親友的心意與情義。

有可能突破傳統嗎?該怎麼做?
現在,一起來行動吧!

如果,你家的族譜可以找到世世代代女兒的名字!
如果,你家的長輩認為不管兒子、女兒,無論已婚、未婚或不婚,身後都可以回到家祠!
如果,你曾經參與一場突破傳統的喪禮;曾經見聞一張改變性別文化的訃聞,
或是你曾經打造一場深具性別意識的婚禮!
或者,
你想為女生不能參加中元搶孤活動打抱不平,
你曾為「女子月事來臨請退避」的立牌投書抗議……
現在,我們邀請勇敢的、熱情的、富正義感、具性別意識的你,
一同來行動、記錄與分享!
行動,鬆動刻板價值,翻轉權力模式;
記錄、分享,讓大眾看見改變的意義與力量,召喚更多人開始行動!


徵件主題
以「性別與習俗」為主題,分「反思傳統習俗」「記錄翻轉行動」兩項子題進行,藉影音記錄或是攝影作品搭配圖說文字,呈現以性別平等觀點對習俗文化所進行之反思,或是記錄突破傳統父權價值、打造平等文化之行動經驗與歷程。

主辦單位: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參與對象:全國民眾。

作品規格
一、 圖文作品〈攝影作品搭配短文〉
1. 每件作品可以單張或一組(至多六張)照片呈現,並搭配300至1200字之說明文字。
2. 數位照片請提供原始檔案500萬畫素以上之JPEG格式檔案。
3. 作品為正片、負片或照片者,需掃描成解析度300dpi之電子檔。
4. 說明文字請以電腦繕打(請採用細明體字型,12級字體,Word 格式)。
* 若不便使用電腦,可以正楷中文書寫,搭配傳統沖印照片。照片尺寸請勿小於3×5(英寸)。

二、 影音作品
1. 每件作品片長以15分鐘為限。
2. 請提供MPG、WMV或AVI格式檔案。

收件時間:即日起至2012年2月14日止

作品範例〈此為圖文作品之範例,供參考〉

收件方式〈請依作品類別,於網路投件或郵寄投件,擇一即可。〉
一、 圖文作品
1. 網路投件及收件:
原則上採網路收件方式。來稿者請將報名表(協會官網下載)、照片電子檔(JPEG檔)與文字電子檔(Word檔)以附件方式寄至協會電子信箱:tgeea1116@gmail.com,請於郵件標題註明「性別與習俗徵件投稿」。
2. 郵寄投件及收件:
若不便使用電腦,請將報名表、手寫文稿與沖印照片郵寄至本會辦公室:台北市(106)新生南路三段56巷7號2樓。請於信封註明「性別與習俗徵件投稿」。原始文稿及照片若需退還,敬請附回郵信封(請貼足額郵票)。

二、 影音作品
1. 網路投件及收件:
請先將影片上傳至YouTube,來稿請將作品連結網址及報名表(協會官網下載)寄至協會電子信箱:tgeea1116@gmail.com,請於郵件標題註明「性別與習俗徵件投稿」。
2. 郵寄投件及收件:
請將影片光碟一份及報名表郵寄至本會辦公室:台北市(106)新生南路三段56巷7號2樓。請於信封註明「性別與習俗徵件投稿」。
備註:徵件作品可以真實姓名或筆名發表,但請務必於來信中附上真實姓名與聯絡方式,以便主辦單位與您聯繫。

徵件發表: 
入選作品將發表於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編製之「性別與習俗網」。該網站為討論習俗文化與性別議題的平台,內容包涵「習俗地圖集」、「習俗歲時令」、「精選文章」等,從空間與時間的向度彙整和探討性別與習俗議題之資料庫,同時也設立「行動分享」專區,長期徵件與邀稿,透過網站平台分享各種「打造平等新文化」之行動故事。

獎勵辦法:
入選獎共20名。來稿經本會評選入選,發表於「性別與習俗」網站者,將致贈女書店圖書禮券500元、女書文化出版《好日誌》一冊,以及本會書籍出版品一冊(可從本會出版品中任選,出版品簡介請見http://www.tgeea.org.tw/04publication/f04.htm)。

備註:
1. 來稿作品請勿侵犯他人肖像權及著作權。
2. 來稿作品若有違反著作權法之情事,或有第三人對影像中的人物或其他事物提出權利聲明或不滿,來稿者應承擔其法律責任,概與主辦單位無關。
3. 本辦法如有未盡事宜,得隨時補充或修正,並以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官方網站最新公告為主。

報名表下載

 

 

【圖文作品範例】一個性別歧視的告示牌

 

 

作者/莊淑靜、呂木蘭

位在彰濱工業區內的台灣玻璃博物館,在興建工地旁停車場立了一個性別歧視的告示招牌:

台灣玻璃館興建二期工程 凡眾信有左列情形:
身懷六甲 家族治喪 月事來臨「請退避」

 

我們認為這個標牌傳達了對女性身體不潔的嚴重貶抑。

首先:他們要叫來參觀博物館的懷孕或月經女性「退避」到哪裡?幾公尺遠?停車場就在旁邊,自然就會接近工地,他們是要遷走工地?還是要禁止懷孕及月經的女性來玻璃博物館?

其次:基於本能,懷孕女性或陪同的親友,自然而然會遠離危險工地以保護母體和胎兒,哪個孕婦會主動跑進施工工地去散步玩耍?這個告示牌不是很多此一舉嗎?或者把孕婦當弱智呢?

再者:月經是女性身體的生理現象,無關忽是非對錯,幹嘛特別告示有月經的女性要退避?難道月經不潔嗎?女性有月經象徵孕育生命的能力,它是一種生命力展現,是自然生理現象,不是污穢!

這個告示招牌不只性別歧視,還展現加深對於喪家骯髒不潔污穢的污名與迷信!試問:居喪的人有什麼恐怖的力量嗎?會讓鷹架倒塌嗎?

一個講究創新研發的玻璃公司創立了玻璃博物館,應該也要具備性別敏感度:這個告示牌讓很多女性心裡感受很不舒服!試想:難道玻璃公司的工作團隊都沒有女性嗎?難道都沒有想到已經貶抑到自己身邊的女性親友嗎?

假日參觀玻璃博物館的人潮不算少,平時也有許多學校會到這裡做戶外教學,大人小孩看到這個告示牌,無形中便烙印下性別不平等的觀念,實在很不妥!

*編按:本文作者於2010年11月拍攝到此一性別歧視告示牌,並撰文表達抗議。2011年11月,作者再度造訪此地,發現告示內容已更改為「由於內裝仍在施作,為求遊客參訪平安,非經許可嚴禁入內」,或許是興建單位聽見了「杜絕性別歧視」的呼籲,進一步更改了告示內容。

初幾回娘家?

 

 

文/卡蜜兒(家庭合作事業協會總幹事)

每到農曆年前,就是已婚女人們心情煩悶焦燥的時期。農曆年也就那麼幾天,可是女人們卻為著那幾天喚起了很多新仇舊恨。因為農曆年是民間傳統習俗的精華展現期,刻畫出性別不平等的經典面貌。

由於年節將近,演講時當然要應景地跟大家討論一下過年習俗中的性別意象。然後,也舉些例子,期許大家運用智慧與策略,尋求突破之道。火苗一引,話題不斷,寒天裡,熱鬧滾滾。

關於傳統上,已婚女人「初一不能回娘家」這個習俗,絕對是榜上第一名。不少女人提到,除了初一不能回家,其實初二也不能回去,因為婆婆的女兒們初二要回娘家,她們得在家裡煮飯招待,以至於自己回娘家的時間一直被延遲。當夫家的姐妹們回來「一家團圓」時,她們卻為著不能回自己家團圓而內心酸澀。女人們不禁感嘆:「習俗就是這樣,很難改變啊!」

但是,我慢慢聽到許多例子,這些女人不見得是所謂「年輕一輩,新觀念的女性」,她們運用了智慧,溫柔突破了這些禁忌。有個50歲左右的女性曾分享,她都是每年初一就回娘家,因為她夫家離娘家很近。結婚第一年,她初一走到自己家門口,她的媽媽很緊張揮手告誡她:「初一不可以回來啦!」她沒有強硬進門,只是拿了把椅子坐在門口很是委屈地跟她媽媽說:「我不進去,我坐在這裡就好。」過了一下子,媽媽看不下去,跟她說:「進來啦!」從此之後,她每年都是初一就回娘家!

有個40多歲的女人說:「老師我教你,你就買一瓶油回家!」民間的習俗是說,若初一就回娘家,象徵著你一個外人(出嫁的女兒)初一就到別人家吃,會害娘家兄弟「賺無呷」。我都會送娘家一瓶油,大聲跟爸媽兄弟說:「祝你賺呷『油洗洗』(台語:賺大錢)。」給大家帶來好彩頭。她用這個方式突破禁忌,每年初一就回娘家去。甚至有人覺得,既然初一不能回娘家,那就跟娘家的父母兄弟姐妹約在外面餐廳、風景區相聚或出遊,沒有進家門,這樣就不算犯了禁忌吧!全家初一出遊,因此成為了每年的過年慣例……

這些智慧與策略兼具的例子,振奮了大家的心。有人甚至還跟我說:「其實習俗反而沒有明講年三十不能回娘家的禁忌。」所以很多女人除夕就回家與父母相聚。這些突圍的例子,溫暖了彼此的心,也讓大家因此看到了更多的差異。人們發現:其實初一到底能不能回娘家,關鍵在於娘家的父母,只要她們不反對,初一就回娘家的其實大有人在。大家還互相勉勵,不要當無聊的鄰居,看到別人家初一有女兒回娘家時,務必要說聲:「這樣也不錯!」
然後,除非我們願意一輩子忍受這樣的習俗,否則,嘗試進行一些調整與改變,才不會讓自己年年覺得氣悶。有些年紀更大的女性哽咽著跟我說:「當父母過世了,其實也沒啥娘家可以回去。」到那時,初幾都是一樣的。所以,在還有娘家可以回的時候,大家努力想想,如何讓彼此的家,都可以真正團圓!

(轉載自《台灣立報》,性別版,2011/12/27)

 

 

 

家庭微革命全台起義,快加入「大年初一回娘家」粉絲團!

大年初一回娘家 | 也可以宣傳你的粉絲專頁

 

TOP

 

歡迎小額捐款,資助性平教育!

100不嫌少,1000不嫌多
小小行動,大大實踐~

現在就加入小額捐款人的行列,
讓我們在性別平等之路上能夠走得更穩健!

您的捐款對於本會的運作意義重大,本會將致力於種子教師培訓、機關學校演講、課程教材研發、 圖書影片出版,以及倡議發聲、監督政策法令等,全方位推展性別平等教育工作。

您的每一筆捐款都可開立捐款收據,
可供您扣抵綜合所得稅!  

※捐款方式

1.信用卡-單筆/定期定額捐款(還可集紅利點數喔!)
下載信用卡捐款授權單 
傳真至            02-23698234      或郵寄至(106)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56巷7號2樓

2.郵局帳號-單筆/定期定額捐款
下載郵局捐款轉帳授權單
傳真至            

轉寄『【性別教育電子報039】大年初一回娘家!翻轉習俗得聖筊』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