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教育電子報073】我的天空沒有極限,女力 We Can─性別教育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December 22,2016【性別教育電子報073】我的天空沒有極限,女力 We Can
《性別教育電子報》第073期 2016/1/27 | ||||||||||||
| ||||||||||||
女力 We Can 活動介紹 | ||||||||||||
文/曾郁嫻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台灣大學體育室副教授) (圖:女力 We Can 臉書專頁) 運動不只是好玩,參加體育運動是一種社會參與、學習與不同背景的人合作,並挑戰性別刻板印象和性別歧視。 「女力We Can」是一系列透過女性運動參與者影像,呈現不同女性在各種運動中的樣態,以及參與運動時的專注、熱情及積極等態度。期望藉由這些運動女性的形象,鼓勵更多女性投入運動,一起感受、享受運動帶來的正向能量。這部60秒的短片共有15組不同項目的參與者,除了有女性拳擊手、喜愛運動的小孩,還有帕林匹亞健力金牌得主林資惠及女籃傳奇錢薇娟等人,皆參與「女力We Can」的拍攝。
(圖:女力 We Can 臉書專頁) 有別於商業導向的女性運動廣告,我們希望「女力 We Can」可以提供大家更貼近自身生活經驗的女性影像,提昇民眾對運動參與。讓更多樣貌的女性運動形象被看見,並且展現出女孩們生活其他的可能性,以期能獲得成功的不同道路。
【女力活動】 「點亮女力座談」:女性運動元形象展現面談 ▌時間:2016/3/5(六)14:00 - 16:00 ▌與談人:李官燁、吳澤玫、曾郁嫻 ▌主辦單位:女力 We Can 團隊 ▌協辦單位: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相關活動訊息,歡迎加入《女力 We Can》臉書專頁
「女力照片活動募集」
(圖:女力 We Can 臉書專頁) ▌活動期間:1/18 - 2/6 ▌請將您手上與女性運動有關的照片傳給女力粉絲專頁,並寫下一段關於照片的小故事(字數約100),我們將會選出10張照片!入選者將獲得女力T-Shirt一件! ▌照片用途為往後女性運動影像展,因此照片篩選會以畫素較高者為主;挑選確定後,會由女力粉絲專頁私訊通知並確定T-Shirt尺寸與寄送地址。
「女力影片/影像活動募集」 (圖:女力 We Can 臉書專頁) ▌活動期間:2/15 - 4/1 ▌相關活動訊息,歡迎加入《女力 We Can》臉書專頁
| ||||||||||||
從一名高中生的提問談同性戀 | ||||||||||||
文/畢恆達(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日前在高中人文班演講,結束後一位男生羞怯地來問我:「老師,如果有天你發現有位朋友是同性戀,你還可以繼續跟他做朋友嗎?」我說:「當然可以啊!」他不可置信地回我:「教友和爸媽都說同性戀是錯的,會導致人類滅亡。」 儘管愈來愈多基督宗教國家承認同婚、教宗說「我有什麼資格論斷同性戀者」、「走出埃及國際」主席公開道歉,承認企圖治療同志是個錯誤,台灣仍有少數基督徒,結合傳統婚姻與忌性價值觀,反對同婚,打擊性平教育。他們化身為○愛盟、○家盟…,架設網頁、進入政府委員會、參選民代、免費演講、推動「守護家庭公投連署」,為了維護狹隘的男女有別、一夫一妻婚姻觀,不遺餘力。
在民主社會,政策本就需要辯論;他們護衛自身的理念,也讓人佩服。遺憾的是,在神愛世人的口號背後,卻隱藏自認高人一等的訊息。教友動輒表示「接納」、「尊重」同志,又不允許同性性行為;更搬出「後同志」的樣板,要「矯治」同志,將同性戀病理化。 辯論需要證據與邏輯推理,但他們的說法常充滿誤解、誤導與虛構:把教師手冊看成學生讀物;誤讀論文,虛構出台灣同志一生平均有五十三位性伴侶的數據;把「探索性傾向」解釋成要求學生跟同性相互探索彼此的身體;可以從同婚聯想到人與板凳結婚;看到《青春水漾》影片中並不存在的人獸交情節;無法同理跨性別者的煎熬,刻意以女廁偷窺的個案恐嚇家長;把「我是兩個小孩的媽媽」當作發語詞,欲以家長經驗介入教育,卻不相信教育現場教師的專業。 他們將同志視為次等(雖值得關愛),不應享有與異性戀相同的權利;不接受同志展現自我;對異性戀與傳統婚姻缺乏信心,以為一保障同志權益,婚姻就瓦解、異性戀就想「變成」同志。 任何人均可表達自身理念,但政府應謹守政教分離、教育獨立於宗教的原則,並捍衛性別平等教育法的精神。教育部若將歧視言論視為多元的一種,或以為不表態等於客觀中立,恐怕就成了幫凶。這些事件終將留下歷史紀錄,留待後人評論。 ✤本文刊載於2015/12/28《自由評論網》《澄社評論》 | ||||||||||||
歡迎小額捐款,資助性平教育! | ||||||||||||
2015年12月捐款名單 Blue 500元 感謝您們對性別教育的奉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