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極康復之家─財團法人道教真極慈善基金會─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February 06,2012生命轉角處~期待有助之不同資源
近年來與人談話都離不開精障業務相關的話題,談話對象有些是在這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有的是精障者的家屬與親友,又因我個人從2010年8月開始在
文化大學進修社工學分班,一方面是因個人多年來的興趣,外加上單位未來發展精障業務,但因會內工作繁重,在要報名之際,曾天人交戰一番,因我選修是六、日的假日在職學分班,因週一至週五需要上班,六、日沒的休息,自2011年1月17日開始進入醫療機構實習,直接面對病房中的精障病患,而我是一個半路進入這專業的領域,在實習中讓我學習到在醫療體系中的醫師、護理人員、心理師、社工師、職能治療師等相關人員如何分工提供治療精障者。我思考角度的層面是除了以專業人士角度去了解精障者目前在台灣醫療體系與社會福利資源下,我思索是否能有其他方式能增強共同為病患及照顧者提供差異的服務來改善這些病患及協助照顧者長期的無奈、無助感。而我更深信任何一種身障弱勢者的家屬都會有上述相同的苦與期待能有開發出有異於傳統方式,新增的服務方式是可以改善病患的苦與能有更多的資源可以支持照顧者的辛勞。
醫療體系為了能符合健保制度規定,當精神病患入院居住一定天數後,針對部分病人的病情還無法很穩定情況下,但礙於制度規定顯然必須辦理出院手續。而出院後許多家庭及照顧者只能暗中祈禱病患不要再發病,或有自傷及傷人之虞。1988年以前,精神科專醫168人,至2010年以後,精神科專醫已增加到1300人以上。若病患人數不增加,何必需要那麼多精神專科醫師呢?然而醫生人數已增,但仍然常聽到家屬或病患抱怨一個月也見不到醫生本尊或門診時也只能短短5分鐘內草草結束與醫生的諮商談話。因此社區精神復健機構有十分的需要成立與存在的必要性。若能有制度使專業的醫護人員、社工師、心理師、職能治療師等相關專業人員能夠進入社區精神復健機構,例如社區復健中心、康復之家等機構,將在醫療體系下的經驗分享與來協助和指導這些相關機構,使這個幫助精神疾病患者在治療與復健的道路上能有不同資源、方式來加速改善其病情與落實
對支持者的關懷與有喘息機會。
自2010年1月開始至今已有125位加入支持成立康復之家志業,成為定期捐款人,目前成立康復之家基金的金額累積約有台幣200多萬元,成立康復之家規劃是採購地自建方式,預估所需基金約台幣1800萬。因為依政府法規的規定康復之家每位住民需要3坪的空間,2009年即開始找尋成屋來修繕後做為康復之家使用,但礙於現有的成屋多半無法符合法令之規定,因此改為購地自建與搭配人性照護及多元化課程來完成照護未來康復之家的住民。離預定成立基金尚有一段差距,我們希望2011年能達成成立康復之家的募款與運作康家人才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