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報主登入
|
註冊
|
請進來認領智邦會員好處多快來呦
請進來認領智邦會員好處多快來呦
總報數:493 發行量:1,597,942
關於本報
報主:杜華心理諮商所
創刊日期:2012-05-16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130
官網:
無
近期電子報
活動預告與短文分享
活動預告
個案諮商後的心內話
活動預告
活動預告
社會事件文章以及活動預告
多元活動
如果我照著內心的渴望去做
永生難忘的生日禮物
文章分享-樊雪春老師
更多....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愛要剛剛好─杜華心理諮商所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May 04,2015
【杜華心理諮商所~個案回饋分享】陪我走一段人生的道路
因工作壓力已影響到我的人際關係,因此決定到天主教新竹社會服務中心附設杜華心理諮商所諮商。記得第一次進諮商室,諮商師花了一些時間釐清我對諮商的期待,諮商師與我一起討論諮商的目標,使我有被陪伴的感覺;接下來的幾次諮商,諮商師總是詢問我:「什麼是你想要的?為了這個期望,妳願意做什麼努力?」,使我有被尊重的感覺;在諮商的過程中,選擇改變時,常常出現混亂的感覺,又想用過往處理事情的方式時,腦海中總會出現諮商師:「永遠都要給自己三個以上的選擇」,使我順利跳脫兩難的情境。
請一位受過專業訓練的諮商師,陪我走一段人生的道路,這是我對諮商的定義,這段路也許不太輕鬆,也許不太快樂,且常常需要挑戰舊有的習慣與思考模式,但人總會遇到一些過不了的人生課題,感情、工作、人際關係等,若此時身邊有一位能陪伴的重要他人,不用孤單地獨自面對,是件多麼令人感到欣慰的事!當與諮商師建立信任關係後,相信透過彼此的正向互動,必能創造出正面的生命經驗。雖然諮商師無法陪伴我一生,但這些寶貴的正面經驗卻能在生命起起落落時,成為我人生的助力,使我有力量面對更多困難。
當然決定諮商是需要準備的,因為唯有自己具有改變的動機,加上諮商師的協助與陪伴,改變才有可能發生,誠摯邀請已經準備好的你,踏上這段準備改變的人生旅程!
【心靈專欄】愛要「剛剛好」~儲備諮商心理師 林怡君
擁有一對寶貝兒女的小玲,為了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環境,在老二出生後不久隨即辭去了園區的工作,成為全職的家庭主婦。在朋友的眼中,小玲是個標準的模範媽媽,從懷孕初期就飽覽各式育兒書籍,孩子出生以後,照顧子女的責任更是不假他人,孩子在她無微不至的呵護下漸漸地的變成家中的小少爺、小公主,小玲的笑容也隨之漸漸減少,她的心中充滿了疑惑,為什麼自己付出越多,孩子卻越不懂事呢?專家不是說「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父母不能缺席」、「要做孩子的朋友」、「要以讚美代替懲罰」、「要以尊重代替威權」…,到底自己哪裡做錯了呢?
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去年台灣婦女的生育率已降到1人(每位婦女一生所生育的子女數),是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因為生的少,所以每個小孩都是家裡的超級心肝寶貝,倍受三千寵愛,許多家長就像直升機一樣,24小時盤旋在孩子的身邊,提供孩子各種貼心服務,也因此養出了許多的「超齡Baby」,上了小學還不會自己穿衣、吃飯要大人餵的學齡兒童不在少數,許多家長也都有到學校「外送」彩色筆、作業等學習用品的共同經驗。然而,許多家長卻不禁感嘆,對孩子過於呵護的結果,常常換來的不是孩子的感恩,反而受到了孩子許多埋怨,諸如:「媽媽怎麼不提醒我記得帶作業到學校」、「爸爸你拿錯課本了」、「阿公動作太慢了,害我美術課沒有彩色筆可以用」…。由此可見,當家長把孩子的責任扛在肩上時,孩子學到的不是爸媽的「負責」,反而學到了依賴與無能。
剛剛好的照顧
適度的照顧可以增進親子間的信任關係,與提供孩子學習的行為模範,但是過多的呵護卻會剝奪孩子的學習,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妨多給孩子一些嘗試的機會,例如:吃飯、穿鞋、整理書包、購物、問路、搭公車…等,讓孩子藉機學習如何自我照顧,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剛剛好的管教
洪蘭教授說:「
父母要先做到孩子的監護人才去做朋友,一個功能良好的家庭不是民主的家庭,而是父母子女各司其職的家庭。」當孩子尚無法分辨是非之前,父母需要提供適當的約束,使其學習自律與培養良好的習慣。例如:看電視與上網的時間、飲食起居的規律與均衡等,家長要傳達對子女行為的要求,而不是完全順從孩子的意願,或因其哭鬧而一再讓步。
剛剛好的陪伴
「父母也要有自己的時間」,老是繞著孩子團團轉的家長,較容易在教養中累積負面的情緒,間接影響親子關係;另一方面,孩子也需要學習獨處,以及增加與同儕及社會接觸的機會,以幫助孩子的自我分化,亦即在家庭關係中較能投入情感、享受親密又不至於失去自主性。因此父母可以規畫自己的「放假時間」,透過親友或機構的臨時托育、孩子的上學時間,讓自己可以獲得喘息與自我照顧的空間;也可以在家中規劃短短的「獨立時間」,和孩子說好,在這個時間中,允許孩子在約定的範圍內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讓孩子知道父母同時也在做自己的事情,讓彼此擁有個別的獨立時間。
剛剛好的尊重
現代教養觀強調對孩子的「尊重」,然而有些父母卻因未能拿捏好「尊重」與「放縱」的分際,而自嘆被孩子騎到頭上、管不動孩子,這是因為父母只有對孩子單向的尊重,卻未教導子女也要尊重父母。在親子關係中,要營造「互相尊重」的情境,讓孩子知道他們怎麼樣的行為會讓父母感到不舒服、不被尊重,並告訴孩子怎麼做會讓父母感覺到被尊重;同樣的,也給孩子機會說說自己的感覺。在這樣的溝通下,親子之間將能發展出互相尊重的關係,親子間也會更有親密感。
剛剛好的讚美
對孩子的讚美要恰如其分,這樣孩子才能學會分辨甚麼是好的、值得讚賞的。舉例來說,孩子畫圖給父母看的時候,如果父母每一次都說「畫得真棒」,那麼孩子就學到「我畫得很棒」的概念,但是孩子卻無從知道自己究竟哪裡畫得好,也就無從進步起,而如果孩子發現,當自己亂畫的作品也都同樣得到稱讚,可能就會很快的失去了「好好畫圖」的動力,而開始習於「亂畫」、或甚至落入「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因此當讚美的時候,需要更「具體化」,例如:這隻獅子的表情很生動、這片花園的顏色很鮮豔美麗…,也可以在讚美的後面再加一些建議,例如:如果再畫上兩隻鳥兒畫面會更豐富。這樣可以使孩子知道他們哪裡做得好,哪裡可以再調整得更好。此外,也可以讚美孩子「我看到你畫得很用心」、「很有創意」、「比上一次進步」…等。透過讚美的「實至名歸」,讓孩子對自己的能力擁有真正的自信。
剛剛好的期待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父母對孩子適度的期待有助於孩子的學習與成長,但過高的期望卻會造成子女的莫大壓力,間接影響了孩子的自信與親子關係。列一張清單把你對孩子的所有期待寫下來,逐一檢視並重新思考每個期待背後的意義,留下對孩子重要且適切的期待,放下太高或不合適的期待,並且清楚一致的表達,讓孩子明確的知道你對他的期待,孩子將在你的引導下朝著期待的方向前進。
父母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同時扮演「教育者」及「養育者」的雙重角色,不宜偏廢,而「教」、「養」最終的目標,則是讓孩子可以隨著年齡提升「自我學習」、「照顧自己」的能力,在教養上的「過」與「不及」,可能會剝奪孩子學習成長的機會、或使子女無法得到足夠的支持環境。父母若能依循中庸之道,提供「剛剛好」的教養環境,對孩子的正向發展將有莫大的幫助。
關懷弱勢家庭愛心嘉年華會
【杜華心理諮商所~個案回饋分享】陪我走一段人生的道路
因工作壓力已影響到我的人際關係,因此決定到天主教新竹社會服務中心附設杜華心理諮商所諮商。記得第一次進諮商室,諮商師花了一些時間釐清我對諮商的期待,諮商師與我一起討論諮商的目標,使我有被陪伴的感覺;接下來的幾次諮商,諮商師總是詢問我:「什麼是你想要的?為了這個期望,妳願意做什麼努力?」,使我有被尊重的感覺;在諮商的過程中,選擇改變時,常常出現混亂的感覺,又想用過往處理事情的方式時,腦海中總會出現諮商師:「永遠都要給自己三個以上的選擇」,使我順利跳脫兩難的情境。
請一位受過專業訓練的諮商師,陪我走一段人生的道路,這是我對諮商的定義,這段路也許不太輕鬆,也許不太快樂,且常常需要挑戰舊有的習慣與思考模式,但人總會遇到一些過不了的人生課題,感情、工作、人際關係等,若此時身邊有一位能陪伴的重要他人,不用孤單地獨自面對,是件多麼令人感到欣慰的事!當與諮商師建立信任關係後,相信透過彼此的正向互動,必能創造出正面的生命經驗。雖然諮商師無法陪伴我一生,但這些寶貴的正面經驗卻能在生命起起落落時,成為我人生的助力,使我有力量面對更多困難。
當然決定諮商是需要準備的,因為唯有自己具有改變的動機,加上諮商師的協助與陪伴,改變才有可能發生,誠摯邀請已經準備好的你,踏上這段準備改變的人生旅程!
【心靈專欄】愛要「剛剛好」~儲備諮商心理師 林怡君
擁有一對寶貝兒女的小玲,為了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環境,在老二出生後不久隨即辭去了園區的工作,成為全職的家庭主婦。在朋友的眼中,小玲是個標準的模範媽媽,從懷孕初期就飽覽各式育兒書籍,孩子出生以後,照顧子女的責任更是不假他人,孩子在她無微不至的呵護下漸漸地的變成家中的小少爺、小公主,小玲的笑容也隨之漸漸減少,她的心中充滿了疑惑,為什麼自己付出越多,孩子卻越不懂事呢?專家不是說「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父母不能缺席」、「要做孩子的朋友」、「要以讚美代替懲罰」、「要以尊重代替威權」…,到底自己哪裡做錯了呢?
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去年台灣婦女的生育率已降到1人(每位婦女一生所生育的子女數),是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因為生的少,所以每個小孩都是家裡的超級心肝寶貝,倍受三千寵愛,許多家長就像直升機一樣,24小時盤旋在孩子的身邊,提供孩子各種貼心服務,也因此養出了許多的「超齡Baby」,上了小學還不會自己穿衣、吃飯要大人餵的學齡兒童不在少數,許多家長也都有到學校「外送」彩色筆、作業等學習用品的共同經驗。然而,許多家長卻不禁感嘆,對孩子過於呵護的結果,常常換來的不是孩子的感恩,反而受到了孩子許多埋怨,諸如:「媽媽怎麼不提醒我記得帶作業到學校」、「爸爸你拿錯課本了」、「阿公動作太慢了,害我美術課沒有彩色筆可以用」…。由此可見,當家長把孩子的責任扛在肩上時,孩子學到的不是爸媽的「負責」,反而學到了依賴與無能。
剛剛好的照顧
適度的照顧可以增進親子間的信任關係,與提供孩子學習的行為模範,但是過多的呵護卻會剝奪孩子的學習,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妨多給孩子一些嘗試的機會,例如:吃飯、穿鞋、整理書包、購物、問路、搭公車…等,讓孩子藉機學習如何自我照顧,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剛剛好的管教
洪蘭教授說:「
父母要先做到孩子的監護人才去做朋友,一個功能良好的家庭不是民主的家庭,而是父母子女各司其職的家庭。」當孩子尚無法分辨是非之前,父母需要提供適當的約束,使其學習自律與培養良好的習慣。例如:看電視與上網的時間、飲食起居的規律與均衡等,家長要傳達對子女行為的要求,而不是完全順從孩子的意願,或因其哭鬧而一再讓步。
剛剛好的陪伴
「父母也要有自己的時間」,老是繞著孩子團團轉的家長,較容易在教養中累積負面的情緒,間接影響親子關係;另一方面,孩子也需要學習獨處,以及增加與同儕及社會接觸的機會,以幫助孩子的自我分化,亦即在家庭關係中較能投入情感、享受親密又不至於失去自主性。因此父母可以規畫自己的「放假時間」,透過親友或機構的臨時托育、孩子的上學時間,讓自己可以獲得喘息與自我照顧的空間;也可以在家中規劃短短的「獨立時間」,和孩子說好,在這個時間中,允許孩子在約定的範圍內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讓孩子知道父母同時也在做自己的事情,讓彼此擁有個別的獨立時間。
剛剛好的尊重
現代教養觀強調對孩子的「尊重」,然而有些父母卻因未能拿捏好「尊重」與「放縱」的分際,而自嘆被孩子騎到頭上、管不動孩子,這是因為父母只有對孩子單向的尊重,卻未教導子女也要尊重父母。在親子關係中,要營造「互相尊重」的情境,讓孩子知道他們怎麼樣的行為會讓父母感到不舒服、不被尊重,並告訴孩子怎麼做會讓父母感覺到被尊重;同樣的,也給孩子機會說說自己的感覺。在這樣的溝通下,親子之間將能發展出互相尊重的關係,親子間也會更有親密感。
剛剛好的讚美
對孩子的讚美要恰如其分,這樣孩子才能學會分辨甚麼是好的、值得讚賞的。舉例來說,孩子畫圖給父母看的時候,如果父母每一次都說「畫得真棒」,那麼孩子就學到「我畫得很棒」的概念,但是孩子卻無從知道自己究竟哪裡畫得好,也就無從進步起,而如果孩子發現,當自己亂畫的作品也都同樣得到稱讚,可能就會很快的失去了「好好畫圖」的動力,而開始習於「亂畫」、或甚至落入「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因此當讚美的時候,需要更「具體化」,例如:這隻獅子的表情很生動、這片花園的顏色很鮮豔美麗…,也可以在讚美的後面再加一些建議,例如:如果再畫上兩隻鳥兒畫面會更豐富。這樣可以使孩子知道他們哪裡做得好,哪裡可以再調整得更好。此外,也可以讚美孩子「我看到你畫得很用心」、「很有創意」、「比上一次進步」…等。透過讚美的「實至名歸」,讓孩子對自己的能力擁有真正的自信。
剛剛好的期待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父母對孩子適度的期待有助於孩子的學習與成長,但過高的期望卻會造成子女的莫大壓力,間接影響了孩子的自信與親子關係。列一張清單把你對孩子的所有期待寫下來,逐一檢視並重新思考每個期待背後的意義,留下對孩子重要且適切的期待,放下太高或不合適的期待,並且清楚一致的表達,讓孩子明確的知道你對他的期待,孩子將在你的引導下朝著期待的方向前進。
父母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同時扮演「教育者」及「養育者」的雙重角色,不宜偏廢,而「教」、「養」最終的目標,則是讓孩子可以隨著年齡提升「自我學習」、「照顧自己」的能力,在教養上的「過」與「不及」,可能會剝奪孩子學習成長的機會、或使子女無法得到足夠的支持環境。父母若能依循中庸之道,提供「剛剛好」的教養環境,對孩子的正向發展將有莫大的幫助。
關懷弱勢家庭愛心嘉年華會
Aa
一般
Aa
夜貓
Aa
書報
Aa
自訂
文字控
圖片控
字級
行距
段落
儲存閱讀設定
黑體
細明體
Arial
Georgia
Verdana
字體色:
背景色:
取消
儲存
推薦閱讀
女選民高峰會 總統妳來選!
女選民高峰會報名簡章~歡迎下載報名~女選民高峰會~觀迎報名參加! 本會長期推展
當台灣CRPD第一次審查之後...
「從障礙者自主,看自立生活與個人協助」工作坊記錄這幾年障權會陸續把世界各地的障礙
杜華心理諮商所電子報
透過專業的心理健康專欄,個案回饋分享文章,及心理成長相關活動的訊息介紹,協助訂報者增進自我身心照顧的知能,與認識杜華的服務內涵.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杜華心理諮商所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2-12-18 16:00:00 / 報主:小傻瓜
[公益聯播]
官網首頁
本期目錄
.
【杜華心理諮商所~個案回饋分享】陪我走一段人生的道路
.
【心靈專欄】愛要「剛剛好」~儲備諮商心理師 林怡君
.
關懷弱勢家庭愛心嘉年華會
【杜華心理諮商所~個案回饋分享】陪我走一段人生的道路
因工作壓力已影響到我的人際關係,因此決定到天主教新竹社會服務中心附設杜華心理諮商所諮商。記得第一次進諮商室,諮商師花了一些時間釐清我對諮商的期待,諮商師與我一起討論諮商的目標,使我有被陪伴的感覺;接下來的幾次諮商,諮商師總是詢問我:「什麼是你想要的?為了這個期望,妳願意做什麼努力?」,使我有被尊重的感覺;在諮商的過程中,選擇改變時,常常出現混亂的感覺,又想用過往處理事情的方式時,腦海中總會出現諮商師:「永遠都要給自己三個以上的選擇」,使我順利跳脫兩難的情境。
請一位受過專業訓練的諮商師,陪我走一段人生的道路,這是我對諮商的定義,這段路也許不太輕鬆,也許不太快樂,且常常需要挑戰舊有的習慣與思考模式,但人總會遇到一些過不了的人生課題,感情、工作、人際關係等,若此時身邊有一位能陪伴的重要他人,不用孤單地獨自面對,是件多麼令人感到欣慰的事!當與諮商師建立信任關係後,相信透過彼此的正向互動,必能創造出正面的生命經驗。雖然諮商師無法陪伴我一生,但這些寶貴的正面經驗卻能在生命起起落落時,成為我人生的助力,使我有力量面對更多困難。
當然決定諮商是需要準備的,因為唯有自己具有改變的動機,加上諮商師的協助與陪伴,改變才有可能發生,誠摯邀請已經準備好的你,踏上這段準備改變的人生旅程!
【心靈專欄】愛要「剛剛好」~儲備諮商心理師 林怡君
擁有一對寶貝兒女的小玲,為了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環境,在老二出生後不久隨即辭去了園區的工作,成為全職的家庭主婦。在朋友的眼中,小玲是個標準的模範媽媽,從懷孕初期就飽覽各式育兒書籍,孩子出生以後,照顧子女的責任更是不假他人,孩子在她無微不至的呵護下漸漸地的變成家中的小少爺、小公主,小玲的笑容也隨之漸漸減少,她的心中充滿了疑惑,為什麼自己付出越多,孩子卻越不懂事呢?專家不是說「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父母不能缺席」、「要做孩子的朋友」、「要以讚美代替懲罰」、「要以尊重代替威權」…,到底自己哪裡做錯了呢?
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去年台灣婦女的生育率已降到1人(每位婦女一生所生育的子女數),是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因為生的少,所以每個小孩都是家裡的超級心肝寶貝,倍受三千寵愛,許多家長就像直升機一樣,24小時盤旋在孩子的身邊,提供孩子各種貼心服務,也因此養出了許多的「超齡Baby」,上了小學還不會自己穿衣、吃飯要大人餵的學齡兒童不在少數,許多家長也都有到學校「外送」彩色筆、作業等學習用品的共同經驗。然而,許多家長卻不禁感嘆,對孩子過於呵護的結果,常常換來的不是孩子的感恩,反而受到了孩子許多埋怨,諸如:「媽媽怎麼不提醒我記得帶作業到學校」、「爸爸你拿錯課本了」、「阿公動作太慢了,害我美術課沒有彩色筆可以用」…。由此可見,當家長把孩子的責任扛在肩上時,孩子學到的不是爸媽的「負責」,反而學到了依賴與無能。
剛剛好的照顧
適度的照顧可以增進親子間的信任關係,與提供孩子學習的行為模範,但是過多的呵護卻會剝奪孩子的學習,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妨多給孩子一些嘗試的機會,例如:吃飯、穿鞋、整理書包、購物、問路、搭公車…等,讓孩子藉機學習如何自我照顧,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剛剛好的管教
洪蘭教授說:「
父母要先做到孩子的監護人才去做朋友,一個功能良好的家庭不是民主的家庭,而是父母子女各司其職的家庭。」當孩子尚無法分辨是非之前,父母需要提供適當的約束,使其學習自律與培養良好的習慣。例如:看電視與上網的時間、飲食起居的規律與均衡等,家長要傳達對子女行為的要求,而不是完全順從孩子的意願,或因其哭鬧而一再讓步。
剛剛好的陪伴
「父母也要有自己的時間」,老是繞著孩子團團轉的家長,較容易在教養中累積負面的情緒,間接影響親子關係;另一方面,孩子也需要學習獨處,以及增加與同儕及社會接觸的機會,以幫助孩子的自我分化,亦即在家庭關係中較能投入情感、享受親密又不至於失去自主性。因此父母可以規畫自己的「放假時間」,透過親友或機構的臨時托育、孩子的上學時間,讓自己可以獲得喘息與自我照顧的空間;也可以在家中規劃短短的「獨立時間」,和孩子說好,在這個時間中,允許孩子在約定的範圍內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讓孩子知道父母同時也在做自己的事情,讓彼此擁有個別的獨立時間。
剛剛好的尊重
現代教養觀強調對孩子的「尊重」,然而有些父母卻因未能拿捏好「尊重」與「放縱」的分際,而自嘆被孩子騎到頭上、管不動孩子,這是因為父母只有對孩子單向的尊重,卻未教導子女也要尊重父母。在親子關係中,要營造「互相尊重」的情境,讓孩子知道他們怎麼樣的行為會讓父母感到不舒服、不被尊重,並告訴孩子怎麼做會讓父母感覺到被尊重;同樣的,也給孩子機會說說自己的感覺。在這樣的溝通下,親子之間將能發展出互相尊重的關係,親子間也會更有親密感。
剛剛好的讚美
對孩子的讚美要恰如其分,這樣孩子才能學會分辨甚麼是好的、值得讚賞的。舉例來說,孩子畫圖給父母看的時候,如果父母每一次都說「畫得真棒」,那麼孩子就學到「我畫得很棒」的概念,但是孩子卻無從知道自己究竟哪裡畫得好,也就無從進步起,而如果孩子發現,當自己亂畫的作品也都同樣得到稱讚,可能就會很快的失去了「好好畫圖」的動力,而開始習於「亂畫」、或甚至落入「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因此當讚美的時候,需要更「具體化」,例如:這隻獅子的表情很生動、這片花園的顏色很鮮豔美麗…,也可以在讚美的後面再加一些建議,例如:如果再畫上兩隻鳥兒畫面會更豐富。這樣可以使孩子知道他們哪裡做得好,哪裡可以再調整得更好。此外,也可以讚美孩子「我看到你畫得很用心」、「很有創意」、「比上一次進步」…等。透過讚美的「實至名歸」,讓孩子對自己的能力擁有真正的自信。
剛剛好的期待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父母對孩子適度的期待有助於孩子的學習與成長,但過高的期望卻會造成子女的莫大壓力,間接影響了孩子的自信與親子關係。列一張清單把你對孩子的所有期待寫下來,逐一檢視並重新思考每個期待背後的意義,留下對孩子重要且適切的期待,放下太高或不合適的期待,並且清楚一致的表達,讓孩子明確的知道你對他的期待,孩子將在你的引導下朝著期待的方向前進。
父母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同時扮演「教育者」及「養育者」的雙重角色,不宜偏廢,而「教」、「養」最終的目標,則是讓孩子可以隨著年齡提升「自我學習」、「照顧自己」的能力,在教養上的「過」與「不及」,可能會剝奪孩子學習成長的機會、或使子女無法得到足夠的支持環境。父母若能依循中庸之道,提供「剛剛好」的教養環境,對孩子的正向發展將有莫大的幫助。
關懷弱勢家庭愛心嘉年華會
推薦訂閱
.
第 八十九 期 2013.09.06 2013 年 CC 全球會速記@【創用CC電子報】
.
介紹一個免費資訊與網路新知網站@【網頁研習室【網頁製作系列報導】】
上一期
「性」-親密關係中不能說的秘密
2012-11-23 05:00
下一期
走過關係療癒之旅
2013-02-02 05:00
轉寄『愛要剛剛好』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社群留言
留言報主
回 應
*暱 稱
e-mail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