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農業電子報 2017-05-11─雲林農業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anuary 25,2021參訪馬來西亞光電大廠 汲取太陽能電板最終去化經驗
縣府出訪團隊今(11)日上午參觀馬來西亞居林區First Solar 公司,其係於2008年在居林高科技園區設立第一座太陽能模組製造廠,迄今已於馬國設立計6間廠房,目前正在建置第7間廠房,全部占地160英畝(約80公頃),員工約3,000人,每間工廠每日生產高達1萬1千片薄膜太陽能板。
首先參觀居林測試站,其總數模塊7480(安裝土地面積5英畝)636千瓦,總能源發電量890兆瓦特(相當於270家庭住戶用量);另外亦參觀其製程技術,目前第一太陽能採完全集成自動和連續的薄膜工藝技術製造,其優點為碳足跡最低,能源回收期速度最快。
縣長李進勇對於First Solar 公司設有太陽能板回收特別關注,該公司對太陽能板破損及最終去化提供循環再利用管理,亦即將淘汰後的太陽能板之95%半導體材料均可通過封閉的再利用流程進行回收,並最終用於新的光膜模塊,其他5%部分則為污水處理及粉塵掩埋,其處理過程均符合馬國政府標準,並獲得高環保單位頒發獎章。
李進勇縣長表示,配合中央新能源政策,雲林縣積極推動替代能源之開發,尤其雲林在發展太陽能發電先天優勢條件佳,未來將是太陽能板設置數最大縣市,目前縣府已具前瞻思維,思考未來20年太陽能板最終去化問題,李縣長於參訪結束後責成綠能辦公室與相關局處務必積極研擬因應對策。
再回收的太陽能板破碎
參觀馬來西亞居林區First Solar 公司
參觀馬來西亞居林區First Solar 公司
參觀馬來西亞居林區First Solar 公司
果園施肥好幫手-搬運車附掛施肥撒布裝置
為解決果園人工施肥耗時費工的問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場)研製可附掛於小型搬運車之施肥撒布裝置,作業效率為人工撒施的5倍以上,且可配合現有機械使用,節省購置成本。具有結構簡單、低成本、高效率等多項優點,能取代現行人工作業方式,提升整體果園施肥效率。
傳統果園施肥以人工背負肥料桶撒施,每小時作業僅約0.2公頃,是相當費時費力之田間工作,且肥料往往撒布不均勻,無法發揮肥料效能。臺東場以農友擁有之搬運車改裝附掛施肥撒布裝置(圖1、2),主要結構包括肥料桶、鼓風機、撒布管及控制桿等,安裝於小型搬運車載臺上。且只需簡單的步驟即可拆除施肥機構還原搬運車功能,節省機械購置成本,提高使用率。此外,本裝置肥料撒布原理是利用氣流輸送撒布,不會產生揚塵。整體結構簡單不需特別保養,使用後以清水沖洗即可。
本裝置高度110公分,肥料容量240公斤,外觀圓弧造型可減少對果樹枝條之折損。肥料桶上方設有篩網,可將結塊之肥料篩除,以免阻塞肥料通路。施肥作業時藉由調整鼓風機轉速控制肥料撒布距離;駕駛位置旁之出料閘門控制桿,可調整肥料流量及兩側撒布輸出量之平衡,或直接關閉一側進行單邊施肥。經番荔枝果園實測施肥效果,每0.1公頃可在4-6分鐘內完成,撒布量每公頃為300-1,000公斤,撒布距離單邊最遠達1.5公尺以上,肥料可均勻撒布於樹冠下(圖3),是農友施肥的好幫手。
本撒布裝置與人工施肥作業比較,可提升5倍以上效率,大幅縮短果園施肥作業時間。本裝置已取得中華民國新型專利,業已技轉國內廠商生產,降低農友果樹栽培之施肥成本、時間及人力。
「2017年度新竹縣國產龍眼蜂蜜品質評鑑競賽」熱烈報名中!
報名日期:106年5月14日截止
相關訊息請洽詢新竹縣農會(03-5921018轉113)。
花蓮農改場推動綠色生態產業 提高我國國際能見度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針對花蓮及宜蘭兩縣農業發展之需求與特色,運用轄區好山好水、汙染少的環境優勢,致力將傳統農業由生產朝向綠色生態產業發展,與國際接軌,建構創新農業,研發農業科技與提供技術支援,以服務轄區農民與消費者。
花蓮農改場針對有機農田營造多樣生物棲地進行研究多年,成功開發田埂植被的操作和管理技術、輔導農民運用生態平衡原理管理田間蟲害問題。104年花蓮農改場更偕同林務局、農村發展基金會、國立東華大學及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會合辦臺灣第一場結合生態服務型農業與里山倡議的國際研討會,邀請來自德國、紐西蘭、馬來西亞以及日本共5位專家講者,共同見證臺灣農業新發展。於研討會後,花蓮農改場持續致力於國際合作,於105年與德國亥姆霍茲環境研究中心(UFZ)簽署合作備忘錄,成為國內第一個有正式合作關係的農業試驗改良場所。
另花蓮農改場長年推動有機農業、維護農田生物多樣性,更積極發展生態服務型農業,理念與里山倡議不謀而合,因此花蓮農改場積極申請加入國際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The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for the Satoyama Initiative ,簡稱 IPSI),並於105年7月15日接獲入選回覆,成為台灣第一個加入的政府部門會員。花蓮農改場亦於105年度前往世界自然保育聯盟大會 (IUCN) 報告花蓮農改場生態農業相關研究,提高我國國際能見度,並增進生態農業研究之宏觀視野。
文旦為花蓮重要果樹產業,花蓮農改場以開花地被植物操作管理(草毯)增加果園的生物多樣性的方式,達到增加管理害蟲、雜草、土壤水分等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研究結果顯示馬蘭和魚腥草於文旦園內生長良好,月平均覆蓋率分別為100%和90%以上,可減少農民除草次數和成本。而蟲相調查結果顯示,草毯處理區相較於一般雜草覆蓋區及雜草抑制蓆區,其物種數及個體數皆最多,物種豐度(species abundance)也最高,其中擬寄生者的物種豐度也以草毯處理區內的物種歧異度為最佳,顯示多樣的開花植被對於有益天敵寄生蜂具有正向的助益。花蓮農改場將持續調查,以長時間觀察與監控草毯操作對於文旦園之生態系統服務功效。
花蓮農改場將持續推動生態服務型農業,與更多單位及農友共同合作,把生態系統服務研發成果運用於田間,未來也將透過相關會議及活動,與各國互相交流相關知識、經驗和資源,促進農業生產地景的保全活用,邁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物多樣性目標。此外,為提升資訊傳播服務品質,方便農友取得花蓮及宜蘭地區重要農業訊息,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也於今年5月正式推出LINE@官方認證帳號,歡迎農友踴躍加為好友,接收農業技術新知,並有農改場的專家提供農業諮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