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環境的共生關係─因愛維繫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November 14,2024人與環境的共生關係
在台灣身體感的研究群中,鍾蔚文老師提出了一個身體感的起源的問題,認為身體感是生物和世界的對話。他說「消極而言,身體感事關生存。透過身體經驗,如酸甜苦辣、如清潔汙穢、如恐懼快樂,我們偵測和評估環境以趨吉避凶。積極而言,身體感是生命意義之所在,從和世界之互動中,生物尋找和確認自身在世界中之定位」以此推論,身體感是生物相應於環境所演化出來的生存能力,就人的層面來說,就是人受到環境的刺激所發展出的應變能力。
除了情境和其所蘊含的能供性之外,還需要行動來完成演化過程。鍾老師也指出「傳統演化論主張『適應』為生物單向配合環境,發展適合環境之特徵和能力。共同演化觀點則界定『適應』為和生物環境共生共長,相互配合之能力。」
一個友善的情境能激勵其間的人啟動自我超越的行動,這行動的結果也會增加他與環境的黏著度。人及環境的完整、平衡,取決於該環境的物我共生性的高低,從共生關係看物及人的殘缺,反而是整全的必然,否則無法形成共生關係。
以愛維小芳為例來說明人與環境的雙向共生關係,小芳是在愛維草創之初就來報到的住民,這個正值青春的生命還無法調適自己車禍幾乎全癱的事實。於是愛維為她量身打造復健計畫,從募款、社工聯繫「脊椎損傷潛能發展中心」、護理與照服員研究如何減少她的盜汗狀況,等她開朗了,又替她安排讀空中大學、各種比賽、畫展、旅遊及藝文活動,也聆聽她的需求當作中心對服務使用者的權益維護的指標。目前她也擔任中心自治委員會的會長,權益委員會的主席。整個愛維養護中心的制度與服務經驗,都從這個身體的修復經驗中一一被建立起來。可說是絕佳的人與環境雙向共生共榮的典範。
從靈性的角度來看,聖經中創世紀提到天主用五天創造天地,第六天神按照自己的肖像創造了人,並要人管理大地(創一,26)。這個管理的行動,讓人分享了神的權柄,也確立了人與萬物之間不可分割的連動性。因此,當原祖父母(亞當與厄娃)犯了原罪,整個萬物與人的關係就產生了變化,大地需要勞作才能生出農作(創三,17),動物彼此之間及與人的關係也變得緊張。當人的身心靈安定時,神的肖像會浮現,連帶整個環境的秩序也會按照神的旨意來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