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自從六輕來了
報主:人耕食共同體
創刊日期:2012-09-20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1,789
官網:
https://www.facebook.com/pdinyunlin/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自從六輕來了報
自從六輕來了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自從六輕來了
發報時間: 2023-02-08 16:00:00 / 報主:人耕食共同體
[公益聯播]【信義南港身心障礙中心】112年度第一季活動介紹
本期目錄
台灣農業如何全面朝向AI發展?(上)
台灣農業如何全面朝向AI發展?(上)

#原子化小農不可能實現AI農業

 

原子化小農不可能實現AI農業

——台灣農業如何全面朝向AI發展?(上)

 

  人工智能(artifical intelligence,簡稱AI)已經發展流行許久,也早已實際運用在人類生活的許多方面,無論從工作安全的風險考量,或是省時省力的效率考量,人工智能的確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小的貢獻。近年來,AI跨足農業,農業智慧系統讓向來難以高度機械化、高度依賴人力的台灣農業看似有了一線生機,畢竟農業缺工對於原子化小農來說一直是個難以克服的障礙,加上AI還能精確計算掌握各種農業相關的科學數據,讓氣候與環境變因可以得到更理想的控制,使得農作物產量與品質有機會同步提升。

 

  但是,這樣的農業智慧系統可能被一般的原子化小農順利地應用落實嗎?首先,AI所需耗費的成本極高,光是智慧系統的建置就所費不貲,以一般農民的財力其實根本無法負擔;其次,想透過AI有效控制氣候與環境變因,就需要累積大量而複雜的各種科學數據,始能進行有效分析,而這對於農業人口結構中佔比最高的老農而言,不諳電腦使用的他們,初始就必須被排除在農業智慧系統之外;再者,要有效率應用AI農業智慧系統,就必須要有相對廣大的農地,才能發揮AI的經濟效益,而這對於農地普遍又小又零碎的台灣農民來說,又是一個難以跨越的門檻;最後,目前台灣的AI農業生產模式尚未成熟,能進入目前實驗階段的農民,大部分都是設施農業,因為他們能將環境與氣候變因控制到最小,也方便各種科學數據的累積與分析,這樣的條件同樣不是一般原子化小農所具備的。

 

  綜合上述分析,原子化小農不可能有財力購置AI,也無現實條件可以高效能使用AI,而且由於市場極小,必桎梏台灣AI農業之技術發展,所以,我們認為唯有組成無田埂農業生產合作社,台灣始能全面發展AI農業,並致其效能極大化,過渡期間所需克服的各種障礙與困難,我們將於下篇細緻闡述之。

 

 

延伸閱讀:

台灣農業人口老化,AI人工智慧幫大忙。|當AI走入田間|公視 #獨立特派員 第780集

 


 

復興農業交工(放伴),突破台灣三農危機:

 

 


 

 

#募款

 

參與式預算不只是一筆預算經費,我們相信它是能讓社區重新民主凝聚的動力。雖然參與式預算的精神已經漸漸在這兩個社區萌芽,但是我們未來要持續深根下去,就必須要有經費的支持,在此希望認同理念的朋友願意小額捐款,協助我們繼續前進。

 

●捐款帳號:

【戶名: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黃勝豊(郵局代碼:700)

郵政劃撥帳號:2285-0313,郵局存簿帳號:0301056-0218270】

(因存簿無法顯示捐款者,匯款後懇請來電告知:劉小姐0928-900364,本會將會提供捐款收據,您可作為報稅時申報列舉捐贈扣除額之用。)

推薦訂閱
關於開放政府(Open Government)@【台南市社區大學電子報】
轉寄『台灣農業如何全面朝向AI發展?(上)』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