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憂腸病毒71型今年大流行─快樂好元氣 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anuary 08,2025疾管署憂腸病毒71型今年大流行
因考量腸病毒71型自2012年後已未出現大規模流行疫情,目前3歲以下的幼兒大多未曾感染,今年爆發大流行的機率可能升高,台灣疾病管制署宣布成立應變工作小組,並指定全國76家腸病毒責任醫院嚴陣以待。疾管署並呼籲家長及照顧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及防護措施,若嬰幼兒出現重症前兆,務必儘速就醫。
疾管署提醒,重症前兆包括: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由於腸病毒傳染力極強,疾管署呼籲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應注意自身及幼兒的健康狀況;若幼兒感染腸病毒,應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已就學者則應請假在家休養,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疾管署發布腸病毒「71型」警訊之時,根據台北市教育局統計,今年2月15日開學後一個月內,各級學校通報「各類型」腸病毒病例336例,較去年同期的156例,已增加逾2倍。
疾管署在各醫院急診室的監測資料則顯示,目前急診腸病毒就診千分比(1.05)尚低於預警值(2.76),社區主要流行病毒株為克沙奇A型。至於腸病毒71型,2016年迄今共檢出4例輕症病例(1月3例、2月1例),尚無重症個案。
醫師則提醒,腸病毒傳染途徑多,包含水或食物汙染、咳嗽、打噴嚏,或接觸病毒汙染的環境。感染者發病後1周內傳染力最強,而患者經由腸道釋出病毒的時間,可能長達8到12週之久。 另外,成人感染腸病毒可能只有類似輕微感冒的症狀,因此幼童照顧者及接觸者要特別注意個人衛生,以免不小心把腸病毒傳染給小朋友。
大叔營養學/第二話:紅酒「千杯,千杯,再千杯」可減肥
文/呂秉原(美國GNC關島區首席營養師)
【前言】2016年2月的農曆春節假期,我隨手翻著丙申猴年農民曆時,驚見屬羊的自己虛歲五十了。於是我決定,這一年,要為「跟我一樣的五十大叔們」寫一些營養保健短文,因為我們已有許多「中年危機」問題必須面對,不能讓健康問題再來傷腦筋。
小英說「謙卑,謙卑,再謙卑」被KUSO成「千杯,千杯,再千杯」,不過這「千杯原則」用在「喝紅酒養生」上面是有學術根據的,喝一千杯紅酒可以獲得保健成份「白藜蘆醇」250毫克,而每天250毫克白藜蘆醇可以幫大叔減肥,讓大叔回春,助大叔遠離三高。
白藜蘆醇是從紅酒萃取出來的一種保健成份,愈來愈多證據支持白藜蘆醇能夠提升人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減少所謂「胰島素阻抗」的發生,而「胰島素阻抗」被認定是所謂「代謝症候群」最主要的成因。簡單來講,「代謝症候群」就是高血壓加高血脂加高血糖加大腰圍,跟大家經常聽到的「三高」差不了太多。
總結以上所述,就是「每天喝一千杯紅酒」攝取白藜蘆醇250毫克,就能減少胰島素阻抗,導正代謝症候群,也就是「對抗三高」。問題是,誰能「每天喝一千杯紅酒」呢?恐怕是每天吞一顆250毫克的白藜蘆醇膠囊比較實際;而且每天吞白藜蘆醇膠囊的大叔應該還會發現,由於白藜蘆醇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消滅導致老化的自由基,所以大叔還會愈吃愈顯得容光煥發。
另外,大叔「鮪魚肚」裡的內臟脂肪也是導致胰島素阻抗的原因之一,而且胰島素阻抗發生之後,會「回餽」內臟脂肪,讓它的囤積愈來愈多,產生惡性循環。白藜蘆醇正是足以斬斷這惡性循環的利劍,所以白藜蘆醇也能幫大叔減肥,尤其是內臟脂肪特多的「蘋果型身材」大叔。
值得一提的是,白藜蘆醇並不是唯一能減少胰島素阻抗的保健成份,常被台灣消費者鎖定用於「保肝」的薑黃,其實也具有調整代謝症候群的功效。
不過,話說回來,白藜蘆醇和薑黃也不是導正代謝症候群的萬靈丹,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畫提出的「TLC (Therapeutic Lifestyle Changes)──治療性的生活型態改變」值得每一位大叔們好好看一下,它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三部分:
1. 飲食的調整
飲食四原則「一少一多兩限制」──減少油脂、減少飽和脂肪(就是低溫下會變成固態的油脂,如豬油)攝取;多吃蔬菜、水果、豆類、全穀物及果仁類;同時限制糖的攝取、限制鹽的攝取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2003年便刊出論文指出,46位高血脂患者分成控制組、降血脂藥物statin組、以及飲食組合等三組,其中控制組及藥物組的飲食相同,以小麥榖片加低脂乳品為主,「飲食組合」組則是利用全穀物及豆類、堅果、蔬果等食材來搭配。歷經4週的研究顯示,飲食組合組與服用降血脂藥物組的壞膽固醇 (LDL) 分別降低了28.6%及30.9%,顯示了全穀物飲食組合與降血脂藥物的治療效果相近。
2. 減輕體重
3. 適當體能活動,每天至少維持30分鐘的中度運動(例如:快走,速率大約是每小時6.4公里)。
病人開始實施TLC時,需要一個健康的飲食計劃及適當的體能活動,並能控制吸菸及高血壓等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持續進行TLC計畫時,病人必須跟醫師、營養師定期追蹤LDL-C(也就是一般俗稱的「壞膽固醇」)數值是否降低;若沒達到目標,可考慮增加其他降低LDL-C的治療方法。
(想看更多「大叔營養學」文章嗎?歡迎前往「iNutrA營養教室」blog: http://mypaper.pchome.com.tw/lewis5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