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利仁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報主:利仁教育基金會
創刊日期:2011-12-08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137
官網:
http://www.community-taipei.tw/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利仁教育基金會電子報報
利仁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利仁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2-01-17 16:00:00 / 報主:利仁教育基金會
[公益聯播]捐款芳名錄
本期目錄
他山之石--美國圖森華德福學校的河路農場
社群分享--山峰歲月初嘗
歡迎免費來信索取生機互動農業耕作曆
利仁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芭芭拉‧巴德恩老師1月12日在山峰社區分享「華德福教育之教育性和治療性」
他山之石--美國圖森華德福學校的河路農場

沙漠中的農場:美國圖森華德福學校的河路農場


 

/Rebecca Briggs  /戴君玲

 

    乾淨的田畦坐臥在聖卡塔利娜山下的前大牧場區,在一遍荒涼景色中,這些田畦成了座座綠色的島嶼,Jon McNamaraEmily Mabry兩位農夫就在圖森華德福學校(Tucson Waldorf School)的這片土地上,發展了一個獨特的生機互動農業都市綠洲。

    六十個蔬菜田畦、一座雞舍、堆肥場、原生植物區,以及一個學生們新搭建的戶外土窯,這塊空間兩年前還是一塊長滿雜草的牧馬區。Jon說,這一切只是開始而已。

 

發展中的圖像


    
 

   JonEmily的農場邁入第二年,而他們努力朝向農場的終極圖像前進。他們現正耕作的土地面積大約為1.25公頃,是圖森華德福學校在2008年所捐獻土地的一小部分;當時為了回應這份慷慨的禮物,華德福社群開始構思這片土地所應呈現的圖像,而啟動社群支持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的提案最終被大家接受,JonEmily便與學校簽訂了五年的租約。

    他們的盼望是能在這塊土地上建立一個封閉式的系統、一個農場模型,為學校、也為整個圖森社群,提供生機互動農業的教學。他們慢慢地在增加菜畦的數量,不過他們也希望能夠養一、兩頭牛,蓋一座溫室,然後設置一個迷你的果園。

    除此之外,他們也為擴展生意而尋求各種方法。由於位處溫暖的西南氣候帶,河路農場(River Road Gardens)全年無休,主要的營運方式為社群支持農業,他們由35個會員股份開始,今年達到65,而目標是希望增加至100個會員股份。他們也在每周六於農場擺攤,並且希望能與在地餐廳有更多合作。但Jon堅持,在擴張營運規模之前,建立與人的關係,並且確保農場能先去滿足人們的需要,才是最重要的。

    河路農場是以有限責任公司(LLC company)的方式設置。雖然在法律上它獨立於華德福學校,但農夫們仍然配合學校的想法在操作農場,以確保雙方沒有衝突。至目前為止,他們在財務上的運作都順利,但Jon也留意到,他們的挑戰是必須避免自己落入帳面上數字的思維方式,畢竟河路農場的理想遠遠超越純營利的目的。


   
農場其實也超過了號稱的1.25公頃。Jon說他們另外租了一些菜畦給「視野探索」(Vision Quest)這個青少年之家的團體,這個團體的成員則幫忙一些河路農場的農事工作。透過這樣的合作方式,Jon希望能擴張蔬菜生產與堆肥製作的規模,並且增加雞隻的飼養,他希望生產足夠的雞蛋來供給他的社群成員。

    到目前為止,農場所生產的雞蛋只夠農場上八位WWOOF工作者使用而已。這些透過有機農場志願工作組織所招募而來的工作者,透過勞動交換房間與床板。也就是說河路農場也必須撥出一些空間來作居住場所。

    這個農場原本便是要融入學校更大的校園圖像中。目前只有四年級到八年級的孩子能來這塊土地上學習,但盼望未來能建置更多空間讓其他年級的孩子們也出來上課。不過目前三年級的孩子們每周都會來農場一次,進行他們的華德福課程。

    Emily是一個充滿熱忱的教學者,她與學校合作帶孩子們在農場裡面學習。除了華德福學校的孩子們外,農場也接受一些在神經系統或行為方面接受職能治療的孩子。Emily認為孩子們需要為自己找到與自然世界的連結,她說,當我們允許自己隨遇而安、放心把自己交給植物世界時,我們會看見非常深刻的轉變。看著Emily非常仔細、專注地除草的模樣,任何人都會看見她口中所說的:與自然連結。

 

沙漠中的生機互動農業

Jon對索諾蘭沙漠(Sonoran desert)城市中這座生機互動農場的意義,加入了哲學的意涵。他承認,部分折衷作法是無法避免的,但就算是需要折衷,他也希望是「有意識的」妥協。舉例來說,堆肥的來源是馬糞,而非牛糞,因為這個區域有非常多的馬場。目前這些糞便是來自農場外面,但未來若Jon養牛的願望成真,那就至少有一部分會來自農場內部。儘管有這些折衷的做法,Jon相信他仍然達成生機互動農業的目標,因為他使用的是這個區域最常見的動物糞便,物盡其用,並且也將農場與周圍的社群聯繫起來。

河路農場也做了另一個有意識的決定:使用城市再生水。使用城市再生水極具爭議性,但他們認為這對逐漸乾旱的環境,是最生態、最負責的做法;儘管他們的土地上根本就有井水,Jon仍然堅持,只要做得到,水的再利用,總是比直接開啟水龍頭開關取用沙漠中的有限水源來得好。也因此,他們必須花費額外的努力去整治生機互動農業的土壤,以對抗水中逐漸的鹽化及高礦物質含量。他們每一個動作都盡可能少使用水,每一個菜畦都使用滴灌水管,既經濟,對小規模農場又可行。

    他們繼續要在沙漠中實驗出操作生機互動農業最好的方法。堆肥的製作是一個特別大的難題,因為他們使用風道式(windrow)堆肥法時會出現濕度不均勻的現象,他們目前嘗試的溝槽法雖緩和了濕度不均,但卻還在試著找出堆肥最適切的大小。
  Jon希望能將生機互動農業推展給更多人認識,他並且相信,明年秋天在這塊土地上埋入牛角會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他們也在這裡種植了除了木賊以外的所有配方植物。藉由在這樣一個可以讓人看見的地方施行生機互動農業,(孩子們與家長們在其上隨意漫步,)並且藉由華德福學校所連結起來的社群,包括當地的馬場、養蜂場、以及「原生種籽」(Native Seeds)非營利組織,他們盼望能夠建立一個生機互動農業的模式,讓人們看見、也讓人們與農場互動。


   

農業與都市化

    在都市地區進行農業耕種總會有一些特殊的問題,像是會有視覺的、噪音的汙染。河路農場,不意外,就位在河路(River Road)的旁邊,河路是城市北邊一條高度使用的交通動脈,大卡車時時飛速而過,引擎的聲響與排氣管的黑煙都是問題。儘管農夫努力在邊界種植一些原生植物來建立農地與道路的隔離地帶,但因為地點位於歷史區域的關係,他們被迫遵行一些規定,而不能種植任何會擋住用路人觀看田野風光的植物。當Emily發現不是每個人都會對噪音感到困擾,或者有些人已經漸漸習慣這些事情,她反而覺得這一切更不能被忽略。

    儘管如此,河路農場仍然在許多方面是非常幸運的。它坐落在城市的邊界之外,因此不用受到城市區域法的限制;她更位於沖積平原中,因此擁有整個區域中最好、最肥沃的土地。

    雖然JonEmily一直對十二月底來訪的我致歉,因為前一陣子的一場寒害,沒有太多作物存活,但我卻發現幾乎每一座田畦都充滿著生命:從微小的萵苣到成熟的甘藍菜,對我而言,這片農場鬱鬱蔥蔥。不過他們也承認,這個冬天是鬆了一口氣,因為逐漸溫暖的季節看來會接手,作物的生長將茂密起來。這個農場看似受限於沙漠環境,但我卻訝異的發現,這個農場的特別,不只是因為與沙漠景色的對比而已,更是因為它與周遭都市化環境的死氣沉沉也形成對比。河路農場像個真正的綠洲。


設立一個典範

    也許比青鬱的田畦更令人驚訝的是,這竟然是JonEmily第一次的務農經驗。Jon過去是住宅庭園設計師,所以的確曾建置過一些小型的住宅食物花園,也有一些基本的園藝知識,不過他們先前從未想過要以農維生,更別說是生機互動農業了。實際上,EmilyJon都是透過與華德福社群的接觸才開始認識生機互動農業,並且他們跳躍了一大步,直接在河路農場實踐了它。他們認為,正因為農場位在華德福學校的土地上,去了解並實踐生機互動農業才會如此重要。

    當人們問如何開始生機互動農業時,有一種回答很隨便、很簡化:「去做就是了!」但農耕的財務現實是非常駭人的,而根據生機互動農業的理想去實踐,更是可怕。

    JonEmily這樣做了,而你可以看看他們所做到的。

 

原文原載於在美國Biodynamics期刊2011春季號,p.8-10

原文網址:http://www.waldorftoday.com/2011/11/the-farm-individuality-in-a-desert-city-river-road-gardens-at-the-tucson-waldorf-school/
 
 
社群分享--山峰歲月初嘗

山峰歲月初嘗


 

/胡怡浩國高中部理科老師

 

    歷經二十載公職後,深以為教育工作是當前社會上最重要的工作,除了教化後進,又可為未來的民主自由紮根進一分心力,所以訂為二春的目標。興沖沖的投入,轉眼在大學兼課五年了,仍然熱情備課,但總感覺缺少一份歸屬感與團隊感,或許是個性使然吧!零九年春,偶然出席華德福高中籌備說明會,被一群勇敢的華德福家長感動聽說他們也曾是華德福小學自學園的家長,加上友人的鼓勵,參與了碁石華德福的教學。帶著原有的價值觀進行批判,剛開始感覺不太習慣與適應,覺得小余老師有時很嚴厲,有時又太浪漫又不中規中矩,純然藝術家的特質。

 

    首先讓我改觀的是參加了2011年的IPMT(人智學國際學士後醫學學程),在課程中被老師們感動,開始認同與華德福教育相連、人智學所延伸的其他相關活動,會對老師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特別像我這樣完全接受科學教育,且在主流環境洗禮鬥爭長大的人,也逐漸體認到華德福教育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方法而已聽到有些雲林的校長就這樣說,只要把方法引入不必一定叫華德福

 

    2011年年中推動雲林的華德福教育過程經歷了618古坑事件,再次讓我感受到震撼與感動,像我這樣理性的人不得不接受一位藝術家辛勤推動的重要與貢獻、一位母親向縣長上萬言書的感人故事、以及一位積極推動教改的縣長、還有那些可愛的鄉親們,讓我初嘗在雲林古坑山峰的四個月。

歡迎免費來信索取生機互動農業耕作曆

本基金會致力於生機互動農業(biodynamic agriculture)推廣,目前持續支持雲林山峰華德福學校建立教學農園,另將生機互動農業專用的耕作曆置換為台灣時區,方便農夫使用。

目前已完成201213月台灣區使用版本之耕作曆,並持續置換中,歡迎來信索取2012年耕作曆。

索取方式:免費,通訊索取。請附上回郵信封與聯絡方式(姓名、連絡電話、地址、Email,註明索取耕作曆),寄至雲林縣古坑鄉荷苞村山峰18號 利仁教育基金會

 

推薦訂閱
第4屆「彩券發行」應落實回歸弱勢族群就業保障!@【桃肢電子報】
公益市集活動報報- [ 試刊號 ]@【公益市集活動報報】
轉寄『利仁電子報創刊號2012年1月』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