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百里香兒少關懷月刊
報主:雲林縣百里香兒童青少年關懷協會
創刊日期:2009-07-16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140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百里香兒少關懷月刊報
百里香兒少關懷月刊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百里香兒少關懷月刊
發報時間: 2012-12-13 11:00:00 / 報主:林佩萱
[公益聯播]新聞專區
本期目錄
談補救教學
談補救教學

談補救教學             

壹、前言

  一、補救教學(Remedial teaching)是指對學生學習失敗的原因加以確認後,做有效的教學措施以謀補救之道。教學目的是要幫助班上未達成教學目標、學習有困難者的再學習或提升低成就學生的自信心,以實踐帶好每一位學生」的理想目標。換言之,補救教學的實施是一項「評量--教學-- 再評量」的教學歷程,期望接受輔導學生的學習進度盡快跟上班級的教學進度,達到精熟學習成效。為了避免補救教學過程中影響不同程度的學生學習,教師應該對個別學生的差異性提供個人化的教材及進度,以利維持班級上良好

      的教學品質。

  二、天生不平等是事實,教育機會平等是理想。

  三、補救教學是近代民主教育的產物。其基本理念為教育公平與及早介入。

貳、補救教學的法源

  一、憲法

      第21條:「人民有受國民教育之權利與義務。」

      第159條:「國民受教育之機會,一律平等。」

      第163條:「國家應注重各地區教育之均衡發展,並推行社會教育,以提高一般國民之文化水準,邊遠及貧瘠地區之教育文化經費,由國庫補助之。其重要之教育文化事業,得由中央辦理或補助之。

  二、教育基本法:

      第2條第3項:「為實現前項教育目的,國家、教育機構、教師、父母應負協助之責任。」

      第3條:「教育之實施,應本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之原則,以人文精神及科學方法,尊重人性價值,致力開發個人潛能,培養群性,協助個人追求自我實現。」

    第4條:「人民無分性別、年齡、能力、地域、族群、宗教信仰、政治理念、社經地位及其他條件,接受教育之機會一律平等。對於原住民、身心障礙者及其他弱勢族群之教育,應考慮其自主性及特殊性,依法令予以特別保障,並扶助其發展。

  三、國民教育法

    第12條第2項:「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各年級應實施常態編班;為兼顧學生適性發展之需要,得實施分組學習;其編班及分組學習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四、教師法

    第16條第6款:「教師之教學及對學生之輔導依法令及學校章則享有專業自主。」

    第17條第6款:「嚴守職分,本於良知,發揚師道及專業精神。」

叁、補救教學的原因

  一、教育制度本身的原因:齊頭式平等的常態編班

  二、學生本身的原因:

    (一)生理方面的缺陷

    (二)心理方面的缺陷

    (三)態度和學習方面的缺陷

    (四)缺乏基本能力

  三、學校方面的原因:

    (一)課程:1.課程編制不當,不能切合社會的需要和學生的能力。2.缺乏適當的教具。如標本、掛圖、影片等。3.課外活動太多,分散學生的心力。

    (二)教師:1.教學負擔太重(班級人數太多、任課時數太多),不能對學生一一加以指導。2.教師所定的學業標準太高,學生無法達到。3.教師所定的教學進度,不切合學生的能力。4.教師班級經營不當。

    (三)學校環境:1.教室的光線、通風不良。2.環境太吵雜。3.座位距離老師太遠(或編排不當)影響上課情緒。

  四、屬於社會和家庭方面的原因:

    (一)家庭環境:1.家庭經濟窘迫,放學後須幫忙家計,無暇自修。2.家中屋小人多,喧擾不寧,無法自修。3.家長教育程度不高,無法指導子女。4.家庭經濟狀況不佳,無法購買所需之參考書及文具。5.父母對子女不加管教,以致子女結交損友。

    (二)社會環境:1.缺乏正當的娛樂設備和運動場所,無法作正當消遣。2.住宅環境不佳,影響學生學習。3.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

肆、補救教學的對象

  一、低成就學生:早期界定為智力正常,但實際的學業表現明顯低於其能力水準。近期則界定為經學業成績考查,學科成就不及格,且在學業成就的表現上低於其他學生許多者。

          「攜手計畫-課後扶助」係針對學習低成就之學生進行個別化補救教學,所稱之學習低成就者係指:

      1.參加攜手計畫課後扶助篩選追蹤輔導轉銜試辦計畫學校,其學生經評量系統標準化測驗結果,百分等級未達百分之35者。2.未參加攜手計畫課後扶助篩選追蹤輔導轉銜試辦計畫學校,都會地區以單一學科班級成績後百分之25,非都會地區以單一學科班級成績後百分之35為指標;所稱都會地區指直轄市、省轄市及縣轄市。另「教育優先區計畫-學習輔導」之受輔學生為原住民及離島地區學校之所有國中小學生,並無學習低成就之條件限制。

  二、弱勢學生:專指外在環境因素,包括(一)文化刺激不足,(二)社會經濟不利(如單親家庭、隔代教養、低收入、無戶籍、受虐兒等。),(三)缺乏學習機會(如僑生、隨父母住外返台、大陸來台生、外國兒童、原住民等。),(四)教學或管教方式不當。

  三、中途輟學學生:包括觸犯法律或保護管束、服用毒品、單純中輟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包括智能障礙、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語言障礙、肢體障礙、身體病弱、情緒行為障礙、學習障礙、多重障礙、自閉症、發展遲緩、其他障礙。

  五、資賦優異學生:包括一般智能資賦優異、學術性向資賦優異、藝術才能資賦優異、創造能力資賦優異、領導能力資賦優異、其他特殊才能資賦優異。

伍、補救教學的型態

  一、國家教育高權介入型態:我國過去對學科學習有困難的補救方案頗多,如第八節課補救、技職教育、補救教學、學習困難資源班等各種計畫,卻從未見檢討各種補救方案之功能與成敗。近年來基於實現社會之公平正義,以國家教育高權介入義務教育,旨在照顧弱勢之個人或地區,惟尚未關注到不具弱勢身分之國中小學習低成就之學生。

    (一)國民中學潛能開發班:教育部自86學年度起鼓勵國中於學期中試辦「補救教學」,87學年度起鼓勵另於寒暑假辦理「潛能開發班」,87年8月7日又將兩種班別統整規劃修訂為「國民中學潛能開發實施要點」。將「補救教學」名稱改為「潛能開發」,避免學生被貼上能力差的標記。

    (二)「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95年度起開始辦理,積極運用現職教師、退休教師、經濟弱勢大專學生、大專志工等教學人力,於課餘時間提供弱勢且學習成就低落國中小學生小班且個別化之免費補救教學。

    (三) 「教育優先區計畫-學習輔導」:對於原住民比率偏高及離島地區等地域性弱勢之國中小學生,以「教育優先區計畫-學習輔導」對原班級學生進行免費之補救教學。

    (四)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實施方案:結合前(二)及(三)之方案,自102年起實施。

  二、教師專業自主權型態:

        全國教師會89.02.01第一屆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通過的「全國教師自律公約」,其「前言」指出:「台灣社會環境急速變遷,學校教育面臨鉅大的挑戰,教師與學校、教師與學生和家長以及教師與社會之關係正在演變中,傳統上對教師的角色期待已無法完全適合現代社會的要求。再加上近幾十年來,教育的目標以升學及就

    業為導向,教育上其他價值被忽略,造成教師角色功利化,教師專業尊嚴逐漸淪喪,教師專業能力受到質疑,教師形象亟待重建。全國教師會於八十八年二月一日成立,依據教師法第二十七條規定,應訂定全國教師自律公約,為全國教師專業倫理之規準,從引領及規範教師工作守則中,朝維護教師專業尊嚴及專業自主方向,重   新形塑教師之形象。」其「教師專業守則」如下:

    以下事項,教師應引以為念,以建立教師專業形象:

    一、教師應以公義、良善為基本信念,傳授學生知識,培養其健全人格、民主素養及獨立思考能力。

    二、教師應維護學生學習權益,以公正、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盡自己的專業知能教導每一個學生。

    三、教師對其授課課程內容及教材應充分準備妥當,並依教育原理及專業原則指導學生。

    四、教師應主動關心學生,並與學生及家長溝通連繫。

    五、教師應時常研討新的教學方法及知能,充實教學內涵。

    六、教師應以身作則,遵守法令與學校章則,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倡導良善社會風氣,關心校務發展及社會公共事務。

    七、教師應為學習者,時時探索新知,圓滿自己的人格,並以愛關懷他人及社會。

        基於教師專業倫理,教師應將補救教學之理念與做法,在平日教學中隨機執行。如果教學環境夠好:班級學生人數適當、行政支援充分、教學以外的雜務夠少、社會環境的壓力適當、教師專業能力夠好,就沒有所謂的補救教學,否則,這個痛就是教育的恥辱。

陸、補救教學策略

  一、直接教學模式(the direct instruction model)

      適用於教導學生記憶事實,學習動作技能,以及簡單的讀、寫、算技能。

  二、精熟教學模式(the mastery teaching model)

      適用於團體教學的情境,適用的教材性質兼及認知和動作技能兩種,但涉及的層次不高。

  三、個別化教學模式(the individualized instruction

      model)

      理念和部分作法與精熟教學模式相似,但個別化教學主張由學生根據教材個別學習,學習進度由學生決定。

  四、合作式學習模式(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l)

      傳統的一般教學重視學生個人間的競爭,合作式學習則強調透過小組內合作學習的方式精熟學習內容。

柒、鷹架理論與補救教學

  一、鷹架理論的意義:意指兒童的內在的心理能力之成長有賴於成人的協助,而這些協助應建立在學習者當時的認知基礎上,當成人有系統的給予指導時,學習者較易超越原來的層次。鷹架是建構在幼兒的學習過程中,做為輔助幼兒的學習之用。對於幼兒的學習來說,腳踏車上的一對輔助輪,就是鷹架的典型實例。

      它是可以調整的,因應一時之需,隨時可以拆卸的,提供了幼兒在學騎腳踏車的過程中所需要的輔助。

  二、鷹架理論在教學上的運用

    (一) 在教學前要知道學生的舊經驗,他們已具備了那些能力

    (二) 現有能力與期望學生具備能力間的差異

    (三) 明確教學目標及協助發展之教學活動-搭建鷹架

    (四) 由「協助表現」進入「獨立表現」- 拆除鷹架

  三、鷹架理論在補救教學上的運用

        鷹架理論的原則可以適用在所有年齡層和不同發展階段的學習者。同時也可以運用在輔助許多領域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包括肢體技能-打毛線;在家裡或在學習裡的語文學習;社交禮儀,例如家族聚會用餐禮儀;數的概念;思考與社交技巧,透過虛構遊戲的方式;

    如何解決一個問題或玩一個新的玩具。

        老師進行補救教學時,可應用鷹架理論讓老師介入學習的環境,學習環境應包括不同專長的成人和學生﹑書本﹑影帶﹑教室布置﹑科學設備及電腦等物品,以便在人與人以及人與物品的互動中支援學習者。鷹架內涵包括:給予提示和線索、改述問題、要求學生重述他聽到的、示範作業等等。以上這些互動方式,促進學習的責任逐漸轉移到學生,直到內化成為自己認知結構

    的一部份。達到目標後即可拆除鷹架。

捌、結語—以謝奇宏的故事代結語

    流浪到開普敦─腦性麻痺患者謝奇宏的奮鬥故事謝奇宏(Luke),男, 1975年出生於台北,1989年和家人一起移民南非,南非開普敦大學史學碩士,現為南非開普敦大學博士研究生,今(2004)年2月為飛越更多生命大山,找回更多生命尊嚴,暫時休學,獨闖美國新天地尋求腦性麻痺者就業的機會。

    如果不是媽媽勇於闖蕩,他可能只能在街頭賣公益彩券,而不是開普敦大學受景仰受寵的英文詩人學生,他的故事,值得台灣教育界深思……

    謝奇宏早產缺氧,偏偏醫院的氧氣筒故障,出生時沒哭,媽媽以為死胎。直到四個月大時,剛由國外學成歸國的前衛生署長診斷,才知已成為腦性麻痺患者。為此媽媽特地讓奇宏晚一年上學,和小他一歲的妹妹同班,以便照顧他。

    當奇宏要入小學時,媽媽告訴他,如果有小朋友罵他「白癡」或「神經病」,那不是你的錯,因此,第一次在學校被罵,奇宏回家立刻對媽媽說,今天有人罵我,我不生氣。

    以後在學校的情形,依然如故。

    直到奇宏上國中一年級了,有一天放學回來,媽媽看到他被欺負的身體多處瘀傷,長期的自我建設崩潰了。

 

    媽媽聽人家說,像奇宏這樣的孩子,外國比較會接納,而且還有特殊教育等,但不知道哪個國家最好,手上並沒有資訊。

    十四歲的奇宏和弟弟妹妹,就這樣被媽媽帶到人生地不熟的南非,在流浪到第四個城--開普敦時,終於打聽到專門給腦性麻痺小孩上的Vista Nova School,從小學、初中到高中畢業。

    但當時還在種族隔離,該校師生一律純白,怎會收留外國孩子呢?

    媽媽帶著奇宏向學校請求,校方要奇宏的健康檢查、智力測驗、推薦信,並經家長會通過後,試讀一星期,家長會再開會決定是否接受奇宏入學。

    智力測驗的題目是英文,才會ABC的奇宏不會,校方主動聘請我駐南非領事館的人員來翻譯。

    通過後,學校考慮到奇宏的英語能力,為免學習挫折,特地給他降讀小學六年級。

    全校共有八百個學生,每班約八個人。

    視神經受到傷害,弱勢六百度的奇宏,運動神經也受傷,他的手不能寫小字,校方特地為他向各方爭取經費,買了一台手提電腦專供奇宏使用。

    奇宏覺得南非這個國家很浪費,竟然把昂貴的手提電腦給他當打字機,媽媽一聽,索性為他請了電腦家教,從初階到高階。

    有次處理電腦的老師搞不來,奇宏同老師說,只要這個程式加那個程式就可以了,

    老師一試,果然如此,驚為天人,以後高中部電腦當機或有病毒,都送小學部給奇宏解決,家長們也都把家裡的電腦,請奇宏幫忙。

    在南非上學才半年,奇宏就狂愛英文古典詩,喜劇劇本,文法雖錯,還是一直寫,老師就一直改,讓他進步很快,有一次,老師以為他抄襲,就要他寫一篇更長的詩,校長甚至對他說:「你再寫幾篇比這三篇更長的詩,我把它裝成冊給全校看。」

    校長拿到他的新作品時,說:「你是一顆閃亮的星。」

    奇宏成為全校的風雲人物。

    每年都得獎的奇宏,高中是第一名畢業獎,也得全校英文最好的獎。

    畢業典禮時,全校的家長起立為奇宏鼓掌。

    優異的成績,讓奇宏申請到南非最好的開普敦大學,大學的同學也把他當寶貝,大三畢業時,奇宏順利的讀碩士先修班。(南非的大學三年畢業,總成績七十分以上,才可上大四,等於碩士先修班,南非大學系統不易轉系。)

    回顧在台灣上小學時,奇宏都是全班倒數第二名,常被老師打,當他很難過時,媽媽就說:「沒關係,媽媽以前都讀最後一名」來安慰奇宏。

    上體育課時,台灣的老師要他留在教室,南非的同學卻集體拉他一起上體育,同學都是死忠兼換帖,感情好得不得了,校方還為不笑的奇宏召開家長會,由七、八個老師對媽媽一人,診斷出奇宏太想念在台灣的爸爸關係。

    如果不是媽媽勇於闖蕩,奇宏認為今天他可能只能在街頭賣公益彩券,而不是開普敦大學受景仰受寵的英文詩人學生,他說「媽媽真的好偉大。」

 


推薦訂閱
2013.09.18 - 中秋輯@【權促會PRAA電子報】
中部紀錄片校園影展X南部女性寫作班開課囉!@【外台會電子報】
轉寄『談補救教學』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