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自由軟體鑄造場電子報
報主:中央研究院資創中心
創刊日期:2004-06-03
發報頻率:雙週刊
訂閱人數:3,349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自由軟體鑄造場電子報報
自由軟體鑄造場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自由軟體鑄造場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0-05-11 05:00:00 / 報主:OSSF
[公益聯播]信義、南港區身心障礙者資源中心-徵求行政志工!!!!
本期目錄
[OSSF專欄] OIN 低調努力,專利交互授權保障商用自由軟體的未來發展
[開放原力] 源料同步與分享,以及相關的三兩事
[OSSF專欄] OIN 低調努力,專利交互授權保障商用自由軟體的未來發展
葛冬梅/文 2010/05/05

提到自由軟體組織,最著名的就是自由軟體基金會(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FSF),其次則是開放源碼促進會(Open Source Initiative, OSI)。除了這些明星組織之外,還有一些名不見經傳、行事低調,卻對自由軟體有著重大貢獻的組織,Open Invention Network (OIN) 就是其中一個(註一)。

OIN 成立於 2005 年 11 月,目前由 IBM、Novell、Philips、Red Hat、Sony 與 NEC 六家公司共同資助運作,這些公司之所以資助成立 OIN,目的是希望商用自由軟體在專利方面的侵權風險可以降低,讓商業公司能夠更安心地利用自由軟體。

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OIN 以 Linux 核心為主要保護對象,展開各項措施,其中主要的有二項:一是收購或接受他人捐獻的專利權,二是與擁有專利權的公司或組織簽訂專利交互授權契約。透過收購與捐獻管道而來的專利技術,OIN 以不收取專利授權金的方式,開放該項專利給所有人自由利用,並且書面承諾不會將這些專利技術拿來對抗 Linux 作業系統的未來發展;而在 OIN 自己擁有的專利技術方面,OIN 透過與業者、組織或個人簽訂交互授權契約,將簽約雙方的專利技術免費授權給對方使用,並在契約裡明訂不會對彼此提出該專利侵權主張的約定,而所有簽訂此份契約的成員,也彼此交叉授權,不會對簽訂此份契約的其他會員提出專利侵權主張。除了前述的六家資助公司外,目前與 OIN 簽約的公司、組織還包括了 Google 與 Oracle 等大型國際企業,總數大約近百家(註二)。

OIN 也協助處理專利侵權事件或相關的衍生問題。若有人遭到專利流氓 (patent trolls) 指控侵害專利,又或者從事軟體技術創新工作的人,在技術創新工作遭到敵意對待時,都可以到 OIN 網站中一個名為 Linux Defender 911 的網頁上留下相關訊息(註三),OIN 人員收到這些留言後會主動聯絡留言者,協助留言者來面對與處理這些侵權爭議。此外,OIN 長期資助的另外一個專利計畫 Linux Defender(註四),這是一個與 OIN 整體目標相同、但執行方式不同的獨立組織。Linux Defender 透過出版未獲專利技術與審查已獲專利的手段,來達到提升專利技術品質與降低 Linux 受到專利侵權威脅的雙重目的。在出版未獲專利技術方面, OIN 鼓勵在自由軟體的開發過程中,開發者可以提報尚未登記為專利的技術,這些技術內容將被 OIN 編撰出版,並且因此成為專利制度中的先前技術 (prior art) ,如此自由軟體的開發者,就可以清楚了解這些已經公開出版的技術內容,並在這些技術的基礎上自由地創造其他新技術,同時也不必擔心侵犯他人的專利權;此 外,在審查已獲專利方面,Linux Defender 請求全球各地的自由軟體開發者貢獻其專利技術,並將這些貢獻過來的專利技術,與美國專利商標局 (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USPTO) 合作,將正在申請或已經通過的專利技術拿來加以比對,藉此審核過程刪除品質不佳或者根本就不應被核准專利權利的技術。對 Linux Defender 的長期資助,也是 OIN 改善 Linux 商用環境與降低自由軟體專利侵權風險的重要工作。

OIN 的行事低調,許多長期接觸自由軟體的人也可能從未聽過這個組織,不過 OIN 所進行的任務,對於全球自由軟體的未來發展其實有著深遠的影響,這樣的影響不僅僅表現在自由軟體商業化應用的層面,因為 OIN 提供專利侵權的諮詢服務、支持將未獲專利技術彙編出版,許多自由軟體的個人開發者也因此直接受惠。

目前與 OIN 簽訂交互授權契約的公司大多分佈在歐洲及美洲,亞洲部份的公司較少,以 OIN 的立場來說,其認為交互授權的參與者越多,OIN 所營運的專利保護傘對於全球自由軟體商用環境的整體保障也就會越大,因此 OIN 未來將會加強與亞洲地區公司及組織的連繫關係。在可見的未來,OIN 預計也將在台灣積極地尋找願意加入交互授權網絡的公司,以擴大目前專利授權參與者的國界與地域範圍。


註一:OIN 的進一步詳細資訊請至其網站瀏覽。此外,透過 OIN 的 FAQ 網 頁,您可以迅速了解 OIN 的重要資訊,FAQ 網頁
註二:http://www.openinventionnetwork.com/licensees.php
註三:http://openinventionnetwork.com/linux911contact.php
註四:http://linuxdefenders.org/about

[開放原力] 源料同步與分享,以及相關的三兩事
Jedi/文 2010/05/05

RSS 與 Atom 源料是網頁服務發展上的重要里程碑,讓無數的使用者體驗到網頁內容標準交換格式帶來的好處。源料的用途非常多,許多廠商在這些年來也不斷在嘗試各種拓展源料用途的商業模式:Adobe InDesign 可以把源料當成即時內容來源,整合到出版編輯的作業流程中;MindJet MindManager 可以透過源料來動態組出心智圖的局部內容,提供使用者意料之外的腦力激盪,以及更具彈性的工作與專案管理。

在網頁服務方面,Yahoo! Pipes 可以整合不同來源的源料再加工,Google AdSense 可以在源料內加入廣告,Google FeedBurner 可以增添源料的層次與功能。有間叫 NewsGator 的公司把發展主力放在源料的企業應用,先後併購 Windows 上的 FeedDemon 以及 Mac 上的 NetNewsWire,也提供了一系列不同平台上的解決方案,包括黑莓機、郵件軟體、網頁平台上的源料閱讀及管理等應用。當時 NewsGator 最大的賣點在於各平台間可以「同步」源料閱讀狀態,亦即在一台電腦上閱讀過的文章,在其他電腦(包括 Windows 與 Mac)上、在網頁平台上,也都會是已閱讀的狀態;如果使用者對文章加上了標籤或旗標,這些資訊也會到處同步。更進一步地,NewsGator 提供的解決方案還會計算使用者對不同源料的「關注程度」,並且依此為根據,讓使用者可以徵詢「自己可能會感興趣」的其他源料。

後來 Google 也把業務拓展到這個領域,推出了 Google Reader 服務,讓使用者可以從網頁上訂閱、管理源料。隨著使用者日漸增加,後來 NewsGator 決定終止原本提供的 NewsGator Online 網頁平台服務,轉與 Google Reader 合作,讓使用者可以透過 Google Reader 作為源料同步的中介。

除了 NewsGator 的 FeedDemon 與 NetNewsWire 外,Windows 平台上另外也有一套 RSS Bandit 軟體,可以與 Google Reader 同步,這意味著 Google Reader 八成有一套應用程式介面(API)來處理相關的工作。這樣的推論在 2005 年的時候已經由 Google Reader 的工程師確認,並且當時也說 Google 預計在短期內正式釋出 Google Reader API 文件;很可惜地,到了 2010 年的今日,Google 仍未釋出這份文件。目前僅有一個叫 pyrfeed 的開放源碼計畫,藉由「逆向分析」整理出一份非官方的 Google Reader API 文件,可以作為相關應用的參考。多年來,「缺乏妥善文件」仍舊是 Google 的一大缺失。

與 NewsGator Online 相較,Google Reader 提供了更便於分享的社交功能:你可以「跟隨」其他 Google Reader 使用者,隨時看到他們所推薦的文章;但是 Google Reader 也跟 Google Buzz 一樣,擅自幫使用者決定一開始就要跟隨哪些人──我(因為 NewsGator Online 終止服務)第一次使用 Google Reader 時,尚未訂閱任何源料,就出現了近百篇「未讀文章」,而且還不知道要去哪裡「取消訂閱」(正確的解法是去取消跟隨)。同樣是不尊重使用者,只因為這種「跟隨」並不會危及隱私權,也就較少有人提及這個不當的預設行為。

當年用過 NewsGator Online 作為源料同步平台的使用者,可能會發現 Google Reader 在這方面的設計略有不同。Google Reader 的作法是,每個使用者只有一個分享頻道,然後其他使用者單純只要控制自己要在 Google Reader 裡面「跟隨」哪些使用者,就可以看到由這些使用者所分享出來的文章(至於非 Google Reader 的使用者,則無法在此「跟隨」其他人)。NewsGator Online 則是讓使用者可以任意新增分享頻道,每一個分享頻道實際上都會產生一份源料,不論其他人使用什麼平台或軟體,都可以跟取用其他源料一樣,取用這些分享頻道的源料內容。

Google Reader 採取的方式簡化許多,但是也很封閉,NewsGator Online 的方法則較自由開放,但卻稍微需要一點技術門檻──至少使用者必須要知道「自己做出一份源料」是什麼意思,並且要有辦法公布這些源料網址,像是在部落格上加入超連結語法等。就「分享」的社交行為來說,Google Reader 的策略貼近目前使用者的行為模式,但是也把相關發展限制在單純的「分享」為止,難以繼續更深入地發展下去,實在有點可惜。更可惜的當然是 NewsGator 決定與 Google 合作,終止 NewsGator Online 服務,讓使用者失去了最後的選擇機會(曾經有一段時間,NewsGator 的使用者可以自由選擇要用 Google Reader 或 NewsGator Online 作為同步平台,亦即可以選擇要用上述兩種模式中的何種)。

除了「分享」的設計與實作方式有所不同外,Google Reader 一直以來也還是有些問題,包括可能會逕行刪除使用者還沒閱讀過的文章項目,以及未按照使用者指定的檢查更新頻率,導致實際的源料已更新,使用者卻無從得知等情形,這些都是 NewsGator Online 服務中所不會發生的瑕疵。Google Reader 服務如此不完美,終究還是成為相關領域中的獨大服務,透露著此刻的使用者市場就是不夠大、難以支撐良性競爭,或者暗示著多數使用者仍然崇尚特定品牌,使得原本期待擺脫權威的網際網路,日益受到威權控制。

對於任何想要開發相關軟體的人來說,這個現實不怎麼理想。可行的合作平台剩下 Google 一家,拖了很多年還沒有正式的公開技術文件,而且還會遇到許多 Google Reader 本身的瑕疵,使用者可能會怪罪到你的軟體頭上。

這也是許多軟體開發會面臨到的現實問題,無論一開始的理想如何,早晚會受到現實市場的壓力,從多頭變成寡頭,甚至從寡頭再變成一家獨大。在這樣的年代中,開發軟體專案,尤其是以社群為對象時,便不再能只著眼在功能或技術層面,還必須在宣傳、包裝、行銷上多加著墨;這不是要譁眾取寵,而是要把握短暫的曝光機會,讓使用者認識到不同選擇間的優劣異同,以及讓各種設計與創新能夠有深入發展所需的充分時間──如果夠幸運的話,就能像 Firefox 那樣把市場養大,也讓使用者能探索各自的獨特需求。

實際的情況當然沒有三言兩語這麼簡單,而且會受到種種不定因素的影響,像是群眾的情感變化,相關的產業發展,以及媒體的炒作等,沒有所謂的「必勝公式」;有時候,除了接受現實邁向下一個計畫外,實在沒有別的路好走。源料閱讀與管理的平台如此,時下討論熱烈的 HTML5 Video 亦是如此;孰存孰廢,非戰之罪。

註:pyrfeed 專案整理出來的非官方 Google Reader API 文件

推薦訂閱
介紹一個免費資訊與網路新知網站@【網頁研習室【網頁製作系列報導】】
【ACTION! 走讀社區開麥拉】 屏東社區深度旅遊體驗暨短片徵選活動開鑼了!@【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網路通訊】
自由軟體鑄造場電子報
轉寄『第 149 期 OIN 低調努力,專利交互授權保障商用自由軟體的未來發展』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