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月刊第528期(12月專輯)-諾貝爾獎特別報導─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une 05,2019科學月刊528期(12月號)目錄
881 【編輯室手記】 科學 未完待續---編輯部
884 【評論】 說大學的基礎科學教育---劉源俊
886 一月紀聞---編輯部
890 【遊理數‧數理遊】 算兩次---游森棚
892 【特別報導】 親身體驗 史上最大物理實驗—CERN OPENDAYS---曾琬迪
902 【封面故事】諾貝爾獎特別報導
904 把「光子」變重了—基本粒子的質量起源---侯維恕
913 從分子生物到工業化學—用電腦模擬生物分子化學反應---黃鎮剛
918 化學家的駭客任務—虛擬實境的化學實驗與研究創新之理論實踐---楊小青
926 細胞的貨運系統—抽絲剝繭囊泡運輸歷程---許英昌
930 投資風向球—了解資產價格走勢---周雨田、顏佑銘
936 裁減軍備致力和平—敘利亞內戰與消弭化武的奉獻者---韓德生、黃向文
940 【科月書評】 那些異人們的腦---蔡孟利
944 【談天說地】 南海的巨大振幅內孤立波---楊穎堅
947 【大家談科學】 標準答案的迷思---賴昭正
948 【大家談科學】 孤帆遠影碧「空」盡—從光的散射看李白詩句---祁 甡
950 【科學教育,我有話說】 峨嵋劍對武當拳---任慶運
955 科學月刊第四十四卷總目錄索引---編輯部
科學 未完待續
文/趙軒翎
每年十月是諾貝爾獎的季節,隨著得主陸續公布,一個一個科學巨星躍上台面。不過台上的光鮮亮麗,卻怎麼也比不上追尋真理的過程。人家說「認真的女人最美麗」,此時科學家的執著與認真,那一步一腳印的發現歷程,或許才是科學最美麗的部分。
理論的推演到實際證明,通常得經歷長時間、多位科學家輪番驗證、辯論,才能逐漸明朗。今年的物理獎就是這麼一個例子,得主盎格列、希格斯,以及已過世的布繞特,在1964 年分別提出理論,突破原先基本粒子沒有質量的標準模型,進而預測帶有質量的「希格斯粒子」的存在。等到半個世紀後,這顆「神之粒子」才在CERN 現身,證實了這個理論。
隨著時代的進步,研究方法不斷演進更新,應用新方法突破以往的困境,是科學研究的課題。多數的化學反應用肉眼看不出差異,更遑論看到分子與分子間的作用。化學家卡普拉斯、萊維特和瓦歇爾,運用了電腦的便利撰寫演算法,讓這些複雜、看不見的化學反應過程,能輕易在計算下顯現,因而聯袂獲得化學獎殊榮。
若是根基不夠堅固,怎麼能夠蓋起高樓?今年的生醫獎帶我們回到生物體的基本組成——細胞,來看其內部重要的訊息傳遞機制,小小的囊泡扮演重要的貨運系統。謝克曼、羅斯曼和蘇德霍夫針對其基因調控、運輸機制進行研究,不僅奠定細胞學基礎,也讓糖尿病、精神病患者從中受惠。
股價的起伏漲跌,影響投資人的臉色與心情。投資理財有虧有盈,其重要影響因素為資產價格走勢。要能了解這個走勢,可得層層解構複雜的金融體系。法瑪、韓森和席勒在資產價格走勢實證研究上的貢獻,為此奠定了基礎,但要能正確釐清,恐怕還有好長的路要走。
科學的路是為了讓我們更了解自己和生存的世界,進而與之共生共榮。但若是走錯了方向,科學卻可能是加速毀滅的開始。從今年和平獎頒給「禁止或學武器組織」,以及之前敘利亞的沙林毒氣事件,在在提醒我們應更謹慎面對科學,避免聰明反被聰明所害。
科學歷程起、承、轉、合的篇章,等待著人類繼續編寫,諾貝爾獎的頒發不會是個結束,只是一個高潮。科學中永遠都有未知等待我們去發掘,抱持赤子之心去探索,科學的美好和趣味就在這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