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華電子報-開創茶的「紅金時代」(2010/10/27)─台灣光華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December 19,2024開創茶的「紅金時代」
文‧張瓊方 圖‧莊坤儒 都說台灣高山烏龍的香氣、喉韻舉世無雙,其他地方的茶難以匹敵,不過,名氣再大、品質再好,台灣適合種茶的山頭就那麼幾個,產量不可能再增加。因此,在高山烏龍之外,開創台灣另一種特色茶,就成了海拔1,000公尺以下、非高山茶區的新課題。 既然海拔高度無法改變,同樣是烏龍茶,低海拔生產的硬是比高山茶價位「矮」了一截,那麼何不另闢蹊徑,轉做全發酵的紅茶?前幾年日月潭紅茶打響了名號,花蓮瑞穗鄉、南投名間鄉也急起直追,合力打造台茶另一波「紅金」傳奇。 台灣雖以烏龍、包種等半發酵「清香」茶著稱,但放眼全球茶市,紅茶才是市場主流(佔8成以上)。 事實上,早期台灣也以生產全發酵的紅茶和不發酵的綠茶為主。日據時期,日本人從印度引進大葉種阿薩姆紅茶,在南投縣的魚池、埔里、日月潭等地栽植,除了回銷日本,也在其後的國府時代屢創外銷榮景。 曾經一只皮箱走遍北非、歐美67個國家的製茶工業同業公會顧問黃正敏指出,早期台灣茶以紅茶、綠茶外銷為主,外銷比例高達總產量的75~85%。 1970年代,隨著經濟發展,人工成本大幅提高,原以桃、竹、苗為主要產區的紅茶、綠茶無法與國際競爭,於是茶區逐漸南移,附加價值高的烏龍茶產量也日漸增加,再加上茶的內需不斷提高,於是台茶由外銷轉為內銷,目前外銷僅占總產量的15~20%,且紅茶、綠茶逐漸被烏龍取代。 金萱「變色」記 30年風水輪流轉,在高山烏龍過於搶手以致亂象頻生之際,中低海拔的烏龍卻已呈衰象而亟思轉型。以台茶寵兒「金萱」為例,金萱從烏龍變身為紅茶,看似突兀,其實只是「還其本來面貌」。 名間鄉農會總幹事藍芳仁指出,早年日本人喜好西式紅茶,但因日本緯度太高不適合種紅茶,因此在緯度較低的台灣楊梅設立紅茶研究機構,在台灣試植的一些茶種原意就是要做紅茶的。1945年二戰結束,自福建茶鄉來台的「台茶之父」吳振鐸接手楊梅茶試驗場,從日本人改良的4,300多株實生苗中選拔出2027、2029等品系,此即今日的台茶12號「金萱」和台茶13號「翠玉」。198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供給內需的烏龍茶水漲船高,金萱烏龍特有的奶香和甘蔗香一時蔚為風潮,不知原委者,以為金萱原就是烏龍品種。 早期,位於南投八卦山脈尾、海拔高度僅300~400公尺的南投名間與北市文山、鹿谷凍頂並列台灣3大高級茶區,近20年來,烏龍茶不僅往梅山、廬山、阿里山等1,000公尺以上的高海拔地區發展,甚至飄洋過海遍及東南亞、中國,而名間鄉生產的「松柏長青茶」卻從以往批發價一台斤1,600元,一路往下滑到如今只剩下360元。 眼看拚不過高山茶,許多名間茶農乾脆改種鳳梨、山藥,藍芳仁於是想起了當年日本人研發金萱做紅茶的本意,花了3年時間研究,試圖讓名間鄉的茶價位可以往上提高。藍芳仁說,名間茶農約1萬人,目前有五、六十位茶農已加入做紅茶的行列。為了推廣,名間鄉農會開出了專利共享條件,只要符合:茶種為台茶12號金萱品種、5~9月採收、茶葉生長期30天、土壤有機質含量3以上,並使用茶葉改良場研發的紅茶製造技術,茶農就可向農會申請專利式樣包裝,或者由農會以一台斤2,000元的保證價格收購。 在名間鄉松柏村經營「好茶堂」的李清林,也逐漸從烏龍轉做紅茶。他早在6年前即加入「台灣鹿鳴有機農產品運銷合作社」,在松柏嶺兩側共六甲多的茶園,採用「茶草共生」的自然生態農法,不灑農藥、不噴除草劑,近期轉做紅茶也不例外,也因為不施藥,又有小綠葉蟬的啃咬,做出來的紅茶多了一味「蜜香」,「蟲吃剩的才是我的!」他說。 李清林為自家生產的金萱紅茶取了一個響亮的名號「紅金蜜紅茶」,今年6月中在南投世界茶博覽會展售時,一台斤叫價4,800元,大受歡迎。今年交給農會參賽的紅茶,更是囊括5金、6銀,包辦了前11名獎項! 瑞穗蜜香紅茶 論紅茶,南投名間鄉其實是後起之秀,花蓮瑞穗鄉近年推出的「蜜香紅茶」,品質更已在國際上獲得高度肯定。在2006年世界紅茶比賽中,擊敗15國參賽者而奪得冠軍的高肇昫,正是花蓮瑞穗鄉蜜香紅茶的創始人。 花蓮瑞穗鄉的茶區不大,茶行不過十幾家,在低海拔烏龍價格不振下,全鄉的茶園面積更從過去的200公頃,縮減到目前只剩下約60公頃。瑞穗鄉農會推廣股股長甘賢璋指出,以前舞鶴山兩邊都是茶區,現在紛紛改種金針、鳳梨。舞鶴地區9成以上都是大葉烏龍品種,過去不收夏茶,近年因蜜香紅茶打出名號,茶農在冬茶與春茶之間,可以加收3次夏茶,由於夏茶常被小綠葉蟬吸吮過,做成的蜜香紅茶和綠茶反倒風味獨具,瑞穗鄉的茶產業因此有復甦的傾向。 烏龍之外的新選擇 在茶農窮極思變、努力開創下,果然不負眾望,台灣各地紅茶的價格都紛紛開出紅盤。 瑞穗紅茶價格從最普通的一台斤1,600元,到最頂級的1萬2,000元都有。高肇昫在2006年奪得世界冠軍的紅茶,甚至賣到一斤5萬元的高價。 而紅茶之所以價位高是有其原因的。高肇昫表示,一般烏龍約採8,000朵可以製成一台斤茶,但經過小綠葉蟬吸食的,因為是春茶採過後的新芽再加上「損傷」,得要採收1萬6,000~2萬4,000朵才能做成一台斤茶,單位成本提高,價格自然上揚。 對於紅茶未來的走勢,名間鄉農會總幹事藍芳仁相當看好。他表示,發酵程度只有3~5%高山烏龍茶,雖然香氣、回甘都很好,但不見得人人適合,有些人喝了會「茶醉」,有些人則會犯胃痛;相對的,發酵程度達97%的紅茶,其實是更為一般人接受的茶飲。 而夏、秋的茶葉因收斂性高(略帶苦澀),不適合做烏龍,卻很適合做紅茶。藍芳仁表示,一般人喝紅茶習慣加糖、加奶精,如果茶沒有收斂性,就會被糖、奶精掩蓋而喝不到茶味了。而最近台灣時興的「功夫紅茶」,泡法、喝法和烏龍茶相同,不加糖與奶精,完全喝紅茶的原味,即便入口時略帶苦澀,但隨即回甘,滿口甘甜與芳香。 烏龍變身紅茶,或許這是台灣低海拔茶區「回春」的秘方,也是消費者跳脫烏龍亂象的另一種新選擇。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10年10月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