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台灣光華電子報
報主:台灣光華雜誌
創刊日期:2005-05-26
發報頻率:週刊
訂閱人數:1,020
官網:
https://www.taiwan-panorama.com/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台灣光華電子報報
台灣光華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灣光華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2-10-03 05:00:00 / 報主:台灣光華雜誌
[公益聯播]城市議題工作坊
本期目錄
漂流重生──向陽薪傳木工坊
台灣光華電子報
漂流重生──向陽薪傳木工坊

文‧陳建瑋 圖‧金宏澔

 

位在台東縣太麻里鄉境內的多良車站,依山傍海而立,曾被評為台灣最美麗的車站,卻因使用率低,於2006年停止營運。廢棄後的多良車站,其蒼涼的景象與遼闊的海景,道盡了在地人的辛酸矛盾。

好山好水不寂寞

台東坐擁好山好水,卻因交通不便,經濟發展始終居於劣勢;人口外移,徒留良田美地,卻遺失了傳統農耕與文化的靈魂。

緊貼在多良車站之上,是多良國小的舊址,早在民國88學年度就被裁併,比車站更早落入荒涼。空蕩的教室,散落的書本,黑板上還留著學生的塗鴉,面對一望無際的太平洋,頓時令人興起「田園將蕪,胡不歸」之嘆。

在部落基層耕耘20年,現任原愛工坊協會理事長鄭漢文,早在風災之前,就已開始注意部落人口流失的問題。

曾任台東新興國小校長的鄭漢文,剛來到原鄉就看見部落裡嚴重的家庭教養問題;由於缺乏工作機會,父母不得不留下小孩出外打拚,新興國小的學童,有將近7成來自單親或隔代教養的家庭。

「孩子在軟弱的時候,沒有父母的懷抱;迷失方向時,少了親人的引導,就容易走錯路。」鄭漢文為了下一代的未來,積極走入社區,利用學校與老師的力量,幫助村子內失業、閒晃的人,重新學習木雕技能;老師則協助架設網站行銷,為社區創造小而美的經濟收入。

然而,創造就業機會不是一蹴可幾。為此,鄭漢文提出「樂校愛家,我的校園就是家」的理念,透過師長和部落長輩深入的關懷,替孩子樹立榜樣,要讓孩子在校園中找回缺失的家庭功能。

2008年,林務局有鑑於每次颱風過境後,清運漂流木的工作費時費力,遂與鄭漢文合作成立原愛木工坊。木工坊出品的桌椅,在多次展覽中闖出名號,曾創下兩天內賣出七十多張桌椅的紀錄,而這一切都是為了重新凝聚家族向心力,藉著創造就業機會,把人留下來。

2010年,鄭漢文又進一步與關心原鄉發展的清華大學教授曾晴賢合作,接受林務局委託推動漂流木應用計畫,將數十萬噸的漂流木運用在台東當地產業上。

「我們試著重新啟動人們對土地的記憶,希望能挽留一些和過去文化經驗的連結。」鄭漢文表示,山林裡原本珍貴的台灣檜木、肖楠木、烏心石和台灣榆,在風災後流向海洋,如果任其漂流腐敗,或是放火燒掉,都是不利生態環境的錯誤方法。

此外,勞委會也透過「培力就業計畫」輔導經營團隊、培訓種子學員,並提供補助經費。2010年向陽薪傳木工坊在各方協助下成立,地點就選在廢棄的多良國小。

多良國小的校舍沿著山坡而建,分成上下兩排,上排將4間教室打通,各種木工機具依照製造工序擺放,形成一個完整生產線;下排是商品展售間,供遊客選購,並設有咖啡屋和露天座位,享用咖啡之餘還能遠眺太平洋美景。

從廢校到樂校

緊鄰著廢棄的車站,使用廢棄校舍和廢棄的木材,在一片頹敗之中,這群人正向著陽光日漸茁壯。

「外界常有一種誤認,覺得原住民天生就會木工,」曾晴賢說,木工是運用自然資源來達成生活需求的技術,在現代生活中許多人早已遺忘這項技術。

為了讓原住民重新熟練木雕技藝,木工坊採用傳統師徒制教學,針對每個人的長處和缺點來調整教學內容,比技職教育更靈活,還特地請來曾赴德國、瑞士學習木工技法、前公東高工校長黃清泰授課。許多原本離鄉的原住民,在得知培訓計畫的消息後,都願意放下外地的工作回來家鄉,一同學習成長。

曾晴賢的團隊也設計一組3D積木,包含方形、錐狀、柱體及圓弧,透過這組積木的製作,教會學員立體雕刻、線鋸、車製等各種木工技法。這組積木也是木工坊主要商品之一,極受各地中小學歡迎;積木中,包含多種台灣原木,還能兼做自然教學的教材。

在習得基本技法後,學員便開始發揮創意,製作自己的作品。大部分學員都是從做中學,以學校為工廠,充分體現「樂校愛家」的精神。

大材大用,小材小用

以漂流木為素材的作品,需要依照木頭本身的形狀和質地,適材適性地發揮。木工坊的主要產品包括木雕藝術品和家具,大型的漂流木可製作成餐桌、長椅、立鏡等,較小的木材也可作成精緻小巧的梳子、餐具、收納盒等。

特別是漂流木製成的長桌,天然原木的紋理,透過樸實工法,產生如海浪般的優雅線條;桌面不上漆,只打磨拋光,呈現出木材的自然溫暖,更透出淡淡山林香氣,頗有療癒人心之效。

拜網路科技之賜,客戶可以直接從臉書下訂單,只要寫明規格尺寸,木工坊就可以替你量身打造獨一無二的家具。他們也接到不少海外訂單,有一位香港客人,連產品都沒看過,僅聽朋友介紹,就直接下訂。產品寄出後,木工坊的夥伴都很緊張,深怕客戶不滿意,結果對方收到貨之後,透過電子郵件表示非常喜歡,大家才鬆了一口氣,對自己的產品和技術更有信心。

此外包括澳洲、德國的家具通路商,也開始銷售他們的產品。更可貴的是,在引進生產線的同時,他們仍然維持「多能工」的教學,力求讓每位學員能夠獨立作業,目前已經有一位學員自行創業成功,開始承接木作工程。

回家的路

看著學員們日漸成長,鄭漢文十多年付出的心血終於有所成果。雖然學員人數只有大約二十多人,但是只要能留住一個人,就能使兩個、甚至更多個漂泊靈魂不再感覺孤單,讓老人與孩子都能獲得陪伴。

「我們關注的不是一個月能賺多少錢,而是家庭的延續和生命記憶的傳承。」鄭漢文表示,木工坊並不是要開創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而是把人留下來。因為父母是孩子成長的力量,是射穿貧窮的子彈,有核心的家才能給孩子帶來希望。

向陽薪傳也努力與世界接軌,分享溫暖。日本311大地震後,深知災後重建之苦的學員們成立重建團,到日本去協助災後重建,幫忙災民修建房屋,將習得的木工技術投入到實際行動中。

在大武山與太平洋之間,曾經以山為友、以海為伴的原住民似乎處處受限,大武山自然保護區和觀光海岸的設置,讓困在其中的原民進退兩難,只能選擇離開,到大都市去討生活。

南迴路因路途遙遠,真的很「難回」。難回的原因不只是空間上的阻隔,更因資源困乏,造成心靈上的距離。

要在現代社會中生存,人們需要能力和機會,對原住民來說,他們並不缺乏能力,只需要一點點機會,讓他們能在原鄉生活,和部落共存。

原住民的祖先曾說過:「大水記得回家的路,這條路我們應該讓給它。」漂流在都市的原鄉遊子,是否也找到了回家的路?!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12年09月號)

漂流重生──向陽薪傳木工坊 漂流重生──向陽薪傳木工坊
飛魚、拼板舟、百步蛇,來自不同地區的原住民圖騰與符號,在木工坊裡冒出新芽、茁壯與生根。
漂流重生──向陽薪傳木工坊 漂流重生──向陽薪傳木工坊 漂流重生──向陽薪傳木工坊
鄭漢文校長手中的積木,包含多種台灣原木,是深受中小學歡迎的教材。原民特有的藝術敏銳度,雕刻動物的神韻唯妙唯肖。
漂流重生──向陽薪傳木工坊
保留著漂流木的形體與味道,這張大型座椅別具風格。(楊文卿攝)
漂流重生──向陽薪傳木工坊
原住民的生命記憶,藉由木雕傳承下去,也為原民生活找到生存之路。(楊文卿攝)

  1. 鄭漢文提出「樂校愛家,我的校園就是家」的理念。
    Cheng put forward a philosophy for the children.
    ◎ put forward 提出
    He put forward a plan for his supervisor to deliberate.


     
  2. 讓孩子在校園中找回缺失的家庭功能。
    Children received care at school that they missed out on at home.
    ◎ missed out on something 錯失...的機會
    I missed out on the chance to sign up for a cooking class.
     
推薦訂閱
【新象兒童劇】狐狸大老闆 《智邦藝訊617期》@【智邦藝訊】
台灣光華電子報-頭好壯壯──運動夏令營(2013/09/25)@【台灣光華電子報】
轉寄『台灣光華電子報-漂流重生──向陽薪傳木工坊(2012/10/03)』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