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華電子報-野柳女王頭力抗斷頸危機(2013/12/18)─台灣光華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anuary 16,2025野柳女王頭力抗斷頸危機
文.林欣靜 每年吸引270萬國內外旅客的野柳,以奇形怪石和姿態萬千的海岸侵蝕地形,搶下十大地景的榜首。不過野柳的地標「女王頭」蕈狀岩,近年來卻飽受自然風化的威脅,脖子也越變越細。 專家認為,女王頭已處於「隨時可能斷頸」的危機,甚至只要雙北地區出現震度達3級以上的地震,就可能讓傳說中的女王頭香消玉殞,成為只能在照片中追憶的歷史地景! 位於新北市萬里區的野柳岬,長約3公里,寬約200公尺,最窄處的中段僅有50公尺,漲潮時經常被淹沒。傳說17世紀路經此地的西班牙水手,曾被野柳曲折的海岸線及險惡暗流深深震攝,並將此地取名為「Punto Diablos」,意即「魔鬼岬」。 大自然的雕塑魔法 野柳岬的地層,屬第三紀中新世的大寮層,主要由傾斜的層狀沈積岩所組成。這裡的地層約在2,200萬年前堆積,並受600萬年前的造山運動擠壓後露出地表,因此在野柳的沈積岩中,可找到貝類、海膽、孔蟲等海洋生物的化石。 若將野柳的岩層切開來看,可發現岩層剖面宛如一塊3層的夾心蛋糕。第一層為「蕈狀岩層」,上部為厚約2公尺的鈣質砂岩,下部則為黃褐色砂岩;第二層是「薑石層」,分別由不規則的團塊砂岩和黃褐色砂岩所組成;最後一層則為「燭台石層」,內含質地極為堅硬的球狀塊石,地質學上稱為「結核」。這種「結核」是由海洋生物的沈積,與地下水中的碳酸鈣和有機物質膠結組成,抗蝕力極強,很容易造成岩石差別侵蝕的現象,再加上自然界力量的推波助瀾,就形塑了今日野柳令人驚嘆的魔幻地景。 漫步在野柳岬上,可發現地下水穿梭在岩層中,留下蜿蜒交錯的美麗軌跡;海浪沿著岩石的節理切割,則形成工整方正的豆腐岩;冷冽又潮濕的東北季風,更在軟硬有別的岩石上,雕琢出一叢叢姿態各異的蕈狀岩。就連貝類、螃蟹等生物鑿出的小窩,都會受到海水、溫度及強風的交互侵蝕而加深加大,變身為一巢又一巢的蜂窩岩。 女王頭的斷頸危機 在這群儀態萬千的奇岩怪石中,最具知名度者當屬「女王頭」。女王頭是典型的蕈狀岩,蕈狀岩是野柳最常見的岩石,它的上層是含鈣質的砂岩,質地遠較下層堅硬,因此會出現差別侵蝕的現象,久而久之,就形成上粗下細、狀似蕈菇的蕈狀岩。 女王頭本來也是外型極為平凡的一朵「香菇」,但在1962~1963年間,岩石頂部沿著結核的節理斷裂,形成貌似戴著皇冠的女王頭外觀,從此才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並得到「女王頭」的封號。 由於蕈狀岩會依其風化進程,從「無頸型」、「粗頸型」演變為「細頸型」,最後則走向自然崩壞;被專家推估芳齡應有4,000歲的女王頭,已處於壽命岌岌可危的細頸期。 野柳地質公園總經理楊景謙指出,20年前,女王頭的頸圍尚有220公分,但現在只剩下123公分;就算不受其他的人為破壞,頸圍每年仍會因自然風化而縮減2公分。 專家評估,女王頭的斷頸危機已迫在眉睫,從今天到未來的10年內都有可能。「雙北地區若發生震度3級以上的地震,就有可能讓女王頭立即斷頸!」楊景謙憂心地說。 奈米科技為女王頭凍齡? 女王頭是國際馳名的地景,未來如果消失了,必然對野柳的觀光造成嚴重衝擊,如何為女王頭續命,也成為各界專家傷透腦筋的課題。 過去曾有人提出支架固定、表面塗膜,或加裝外框等作法,讓女王頭永久保留,但這些人為介入的手段,都會破壞原始景觀。 直至交通部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近年來委請台大高分子所、應用力學所、地質系及地理系的頂尖學者,組成研究團隊,才發現可利用奈米科技為女王頭「凍齡」,搶救行動也露出曙光。 楊景謙指出,台大研究團隊發現以特製的奈米補強藥劑填補岩石孔隙,可形成高強度又耐風化的結構。他們已在地質公園內其他的蕈狀岩預做測試,並證實奈米藥劑對減緩風化確有明顯效益。 不過現階段的奈米藥劑仍有副作用,可能讓回春後的女王頭,變成不太自然的人工美女。因為當岩石的孔隙被奈米藥劑填滿,水分就無法滲入,表面會變得過於光滑,顏色及紋理也將受到影響。 楊景謙指出,目前研究團隊正在積極克服變色問題,預計明年應能成功,寫下全球首度將奈米科技運用在岩石保護的創舉。屆時也將舉行公開投票,由全民決定是否要運用人工方式讓女王頭永久保存。 或許是女王頭的光環太過耀眼,反而掩蓋了野柳的豐富內涵,其實它是認識地球科學演變史的活教室,更是當之無愧的台灣首選地景。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13年12月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