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台灣光華電子報
報主:台灣光華雜誌
創刊日期:2005-05-26
發報頻率:週刊
訂閱人數:1,020
官網:
https://www.taiwan-panorama.com/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台灣光華電子報報
台灣光華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灣光華電子報
2015-08-05 05:00:00/ 報主:台灣光華雜誌
[公益聯播]105-1休閒體適能班隊開始招生囉
本期目錄
一條連接世界的鋼索──康木祥的生命創作
一條連接世界的鋼索──康木祥的生命創作


   
       
           
           
       
       
           
       
   

           

文‧陳建瑋 圖‧康木祥美術館提供

           

位於德國南部的卡爾斯魯爾市,是德國聯邦最高法院和憲法法院所在地,今(2015)年8月將迎接建城300周年;在這場盛會上,台灣藝術品將會是眾所矚目的焦點。


來自台灣三義的木雕藝術家康木祥,畢生致力於漂流木創作,這次他挑戰自我,使用台北101大樓的廢棄電梯鋼纜進行創作,以「如意」形象,打造出帶有東方風味的生日禮物,送給卡爾斯魯爾市。


這座將近3公尺高,重逾3噸的巨大藝術品,圓潤的線條與鋼鐵外觀的冰冷感,兩者的矛盾,在剛與柔、新與舊之間,揉捏出一種平衡美。作品命名為「台灣如意生命」,是康木祥「生命」系列的全新代表作,加入東方飾品「如意」的造型,增添更多祝賀的意涵。


「如意,不只是名字吉祥,它的原型是不求人(抓癢用的工具),也就是好運在手,無需他求的意思。」康木祥說,就把這件充滿東方味的作品,當作是慶祝卡爾斯魯爾市300歲生日的禮物。


「德國人重視資源再生與環保,這件作品完全符合我們的精神。」德國經濟辦事處處長魏諾朗說,康木祥的作品以現代材料結合傳統意象,賦予廢棄鋼纜新生命,建立起台德之間善意的連結,讓他格外感動。


師法天地,脫匠成師


今年54歲的康木祥,被譽為台灣少有的原生藝術家,雖然他年輕時學的是傳統木雕技藝,但他的作品卻能跳脫舊文化的框架,創立起屬於自己的風格。


康木祥13歲開始接觸木雕,然而這位未來的木雕大師,當時的木雕作品總是讓人看得「霧煞煞」,看不出來在刻什麼,常被圈內人稱為「瘋子」。


「我從小就很清楚,我不要跟別人刻一樣的東西,我要刻出自己的風格。」康木祥說,工匠是刻什麼像什麼,客戶要你刻關公,就一定要撚長鬚、提青龍刀。「這是工匠的生存之道,但我要的不是生存,是生命。」


康木祥出生於苗栗通霄的木工世家,對於工匠的生態了然於胸,他成長的70年代正是台灣經濟起飛的時代,許多有錢人捧著大把鈔票四處蒐購藝術品,是木雕產業的黃金年代。


但康木祥認為自己的天空更高,不願受限於匠,以藝術家自許的他,時時想著如何突破自己。


1990年代,隨著木雕產業進入轉型期,木雕師傅開始注重創作,而非製作,比別人提早起跑的康木祥便成為各地展覽的常客,足跡遍佈南美、東南亞、日本,然而此時他的創作也碰上瓶頸,幸而命運又適時地給了他一個新的契機。


2002年,由於颱風侵襲,大量漂流木堆積在台灣東北角海岸與龜山島上,觀光局東北角風景管理處突發奇想,與其花大錢請人清運,不如找藝術家來進行創作,創造雙贏。


康木祥因此登上無人居住的龜山島,展開與世隔絕的閉關創作生活。


「我在這裡才真正看見天地。」康木祥說,獨居生活每天都在觀天、觀星、聽海,讓他深刻感受到生命的渺小與短暫。這段長達一年的閉關期,成為他日後創作靈感的重要來源,尤其是每天在島上和無數漂流木「相遇」的過程,更讓他感受到自然的奧妙。「這些樹木曾經住在山上數十年、數百年,如今卻沿著山、河、海、潮的軌跡來到島上,這不正是因為我和它們有特別的緣分才能相遇嗎?」康木祥笑說,在島上每天都在創作,有時候連飯都忘了吃,不知不覺就過了一年。


生命無限,兼容並蓄


經過龜山島的獨居經驗,康木祥展開一系列「生命」意象的創作,成為他目前的代表作品。


「生命」的主題很廣,康木祥用一個巨大、圓潤的母體,包裹住弱小、單薄的嬰兒,象徵了母親的懷抱,也是生命最原始的印象。而整體的圓之中,又含括了陰陽五行,體現了他沉潛多年的修行所得。


「生命」系列成為康木祥這個時期的創作主軸,也是他位於三義的美術館中收藏的最主要的作品;而到了2013年,康木祥與台北101大樓的相遇,讓「生命」又獲得進一步的延伸。


台北101大樓不僅是世界最高的綠建築,同時也擁有世界最快的超高速電梯,所使用的鋼纜強度不在話下,然而經過歲月的磨損,最終還是要面臨汰換。台北101董事長宋文琪說,這批鋼纜汰換下來後,便一直放在儲藏室裡,長數百公尺、重數頓的鋼纜,曾經是101的生命線,如今成了棄之可惜的「雞肋」。


「我們思考許多再利用的方案,卻都不可行,也找了很多藝術家進行再創作,但是每個人看了都直搖頭說不可能。」宋文琪說,直到朋友介紹認識康木祥,才讓這批鋼纜有了重見天日的機會。


鋼纜是由百萬條鋼絲纏繞而成的巨索,至剛至柔集於一體,連要將它彎曲都是不可能的任務,何況要用來創作成藝術品?


跨界挑戰高難度的鋼纜創作,「大家都說我瘋了,但我就是要做,不瘋,怎麼當藝術家?」康木祥說,這批鋼纜不僅品質極佳,而且承載了660萬人次,鋼纜上面彷彿有著百萬人的生命纏繞其上,讓他特別感興趣。「而且現在漂流木愈來愈少、愈來愈貴了啦,我也該嘗試一下新的素材。」康木祥打趣地說。


開始動工前,康木祥先描繪出作品的輪廓,細細修正後,以保麗龍先刻出1:10的比例模型,以確認整體造型。


這件作品的設計是從頭至尾一筆到底不中斷的,因此他用一條粗麻繩進行試作,確認每個步驟的順序、纏繞的角度和長度,接下來才是正式的製作。


「這條鋼纜真的很強悍。」康木祥指著手上無數個大小瘀青說,「我的一位親戚聽到這件事覺得很有趣就來幫忙,結果手一滑,鋼纜反彈回去打在他腰上,讓他痛得幾天不能走路。」


鋼纜上沾滿累積多年的油汙,必須先用藥水洗淨,再利用高溫使它軟化,才能拉扭塑形,最後利用焊槍將鋼纜與內部的骨架接合。


康木祥與助理夜以繼日奮鬥,花費一年半的時間才完成這項不可能的任務。創作這件作品讓康木祥肌肉拉傷、燒燙傷,加上眼睛因長期盯著焊槍焰火而十分痛苦但他說:「用我短暫的生命換取藝術永存的價值,為後代子孫留下一份禮物,非常值得。」


來自台灣的祝福:如意生命


康木祥以鋼纜創作出的作品「無限生命」,完工後便永久放置在台北101大樓前,過往行人無不駐足觀望,細看解說牌之後才驚嘆一聲:「想不到電梯鋼纜也可以變成藝術品!」讓台北街頭更增添一分藝術氣息與樂趣。


2014年,外交部次長史亞平訪問德國時,得知卡爾斯魯爾市將迎來建城300周年紀念。「我們希望藉此機會提升兩國情誼,但是辦表演或活動,都是一時的,怎麼樣才能留下一個長久的紀念?」史亞平說,她很快就想到要送一件代表台灣的藝術品,「我厚著臉皮打電話給康大師請他幫忙。」想不到康木祥二話不說就答應幫忙,無償創作贊助,讓她感動不已。


卡爾斯魯爾市不僅是德國憲法法院所在地,同時其都市設計也以尊重自然、與綠地共生聞名,加上德國重視環保、資源再生的精神,吸引了康木祥。


卡爾斯魯爾市負責都市景觀的委員會不僅決議通過擺放這項藝術品,更選擇了位於市中心購物中心前的精華地段,與當地的音樂廳為鄰,足見卡市對這項作品的禮遇。


除了台北101大樓協助提供鋼纜外,長榮海運也免費贊助這次的運費,甚至出動特製的貨櫃,將這座巨大的藝術品運送至德國。


慶祝卡爾斯魯爾市建市300年的紀念活動於6月底展開,康木祥也受邀於8月底到訪,並在現場揮刀,進行木雕創作表演。


利用電梯鋼纜再生創作,康木祥獨步全球,除了對自然的熱愛,也因為他不斷突破自我,挑戰不可能的性格,才成就了這項創舉。


面對尚未用完的鋼纜,康木祥舉起雙手比畫,滿頭白髮與長鬚一齊飛舞,他說:「這件作品只是一個開始,從台北101出發,這條鋼索可以延伸到五大洲,變成一條連結世界的鋼索。」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15年07月號)


           

           
               
                   
                       
                   
                   
                       
                   
                   
                       
                   
                   
                       
                   
                   
                       
                   
                   
                       
                   
                   
                       
                   
                   
                       
                   

               


           


                       
康木祥從漂流木雕跨界至鋼纜創作,用生命與勇氣證成自己的創作。



                       
康木祥的生命系列作品,以圓潤的線條勾畫出母體與幼子的感情,成為他的代表作品。
滿頭飛舞的白髮與長髯是康木祥的標記,豪邁不羈的外表下,包藏著細膩溫柔的靈魂。



                       
鋼纜創作過程中,為了追求完美,康木祥常常在不戴護目鏡的情況下進行焊接,讓他的眼睛飽受折磨。右圖為康木祥在創作中,穿梭鋼鐵支架裡,拉捏鋼纜成形。


                       
由(左起)外交部次長史亞平、德國駐台辦事處處長魏諾朗、康木祥與台北101董事長宋文琪等多方合作,才促成「如意生命」的順利誕生。(莊坤儒攝)

           


           

  1. 今年54歲的康木祥,被譽為台灣少有的原生藝術家,雖然他年輕時學的是傳統木雕技藝,但他的作品卻能跳脫舊文化的框架,創立起屬於自己的風格。

    Kang at age 54 has a reputation as a unique local artist. Although he learned traditional woodcarving skills in his youth, he has been able to think outside the box to develop his own style of art.

    ◎ Think outside the box  跳脫框架、舊思維

    Let's think outside the box to try to find a better solution to the old problem.



  2. 但是辦表演或活動,都是一時的。

    But performances and other similar activities are all fleeting.

    ◎ fleeting  短暫

    There was a fleeting feeling that the boat was about to capsize.
  3.            


           

推薦訂閱
@【台南市文化協會】
@【創用CC電子報】
轉寄『台灣光華電子報-一條連接世界的鋼索──康木祥的生命創作(2015/08/05)』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