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台灣光華電子報
報主:台灣光華雜誌
創刊日期:2005-05-26
發報頻率:週刊
訂閱人數:1,020
官網:
https://www.taiwan-panorama.com/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台灣光華電子報報
台灣光華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灣光華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21-11-18 16:00:00 / 報主:台灣光華雜誌
[公益聯播]立即捐款 請用❤支持我們
本期目錄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林昀儒用球拍來說話
文‧蘇俐穎  圖‧莊坤儒

2021 11月

與搭檔為台灣拿下桌球混雙的銅牌,東京奧運讓廿歲的林昀儒一戰成名,但少人知悉的是,在此之前,這個台灣新世代的桌球一哥,投入在球場上的時間已經超過十年。這場奧運會,不過是他選手生涯攀升階段的里程碑之一。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這個夏季,讓全體國人熱血沸騰的東京奧運像是一個分水嶺,在那之前,林昀儒是僅聞名於桌球場上的一級好手,現在則成了風靡世界、人人皆識的明星球員。

然而,觀察這名在螢光幕前總是羞澀又靦腆的青年,不論是在繼奧運會以後的全運會現場,賽場上的他自信自在又銳不可擋的模樣;或者在空檔時的採訪,當我們提及了那場與球王樊振東的史詩級鏖戰,他的雙眼閃了閃,似乎猶難忘懷,一向寡言的他,難得多補充了幾句:「那場比賽時,已經進入了zone的狀態。」

所謂的「zone」,在心理學上又稱之為「flow」(心流),是流傳在許多頂尖運動員之間的絕對領域,傳聞進入zone的選手,會體會到時間之流的靜止,不僅整個人渾然忘我,表現也會臻至巔峰。

看來,比起成為備受關注的公眾人物,在球檯前手握球拍,才是林昀儒表達、展露自我的最佳狀態。


極佳球感的天才少年

在奧運賽場上,為台灣桌球項目拿下好成績的林昀儒,目前躋身世界排名第五,雖然年紀尚輕,但資歷已相當耀眼醒目,過去多次擊敗過中國的樊振東、馬龍,德國的波爾、奧恰洛夫等一流選手,其以沉著從容的表現,被外國媒體譽為「沉默殺手」。

不過,進一步了解林昀儒的桌球之路才知道,相較起許多選手從四、五歲就開始接受訓練,國小三年級才接觸桌球運動的林昀儒,算是十足的後來居上。當年,他因為參加父親執教的宜蘭大學舉辦的球類育樂營,才開始接觸到各類運動項目,因為彼時年紀尚小,比起需要講究身高、力道的籃球、羽球,較無限制的桌球才因此引發了他的興趣。

在投入後,林昀儒的天賦很快就開始展露,他被多位教練評價為極具天分,除了反應快、頭腦聰明,「球感」更是一流。林昀儒國小時的教練賴瑞雄就曾經回憶,林昀儒曾拿到一支品質不好的球拍,稍微打了一下之後,便主動向教練表示,球拍有些「怪怪的」,後來教練將表層的膠皮撕開,才發現裡頭已有了裂痕。

而經過一年多,林昀儒便已勢如破竹,連續拿下國內多項比賽如Joola盃、蝴蝶盃、國語日報盃的單打冠軍,卓越的表現奠定了他未來的職業道路。到了14歲,他正式披上戰袍,代表台灣參加世界桌球錦標賽,同時刷新國手年紀的最輕紀錄。


起步靠天賦,成就靠努力

雖然外界都稱林昀儒是「桌球神童」,甚至還說他是「20年來台灣最強選手」、「百年一遇的人才」,但罕為人知的是,走在選手之路上,林昀儒付出的努力,也是別人的數倍有餘。

去(2020)年林昀儒所拍的一支廣告,裡頭有一段台詞:「我唯一休息的日子,是上場比賽的那天。」東奧後被球迷瘋傳一時,談及此事時林昀儒笑著表示,這講法是「有點誇飾了」,選手當然還是需要適度的放鬆,但整體而言,他的休息時間相當地少。

一般而言,白天是他主要練球的時間,先從早上九點練到下午一點,中間簡單的用餐、午休,再從三點開始練到八點;晚間也不懈怠的他,還會把握時間,再進行體能訓練。這樣高時數、高強度的練習,讓訓練時都得陪伴在他身邊的物理治療師吳建良直呼吃不消:「每次我們回到家,都已經快十一點。」

也為了配合這非比尋常的練習量,一名陪練員並不足夠,一般的桌球選手僅需一名,但林昀儒的團隊中就有兩名陪練,好作輪流替補。陪練員黃毓仁便表示,林昀儒作為職業球員,責任心重,意志力堅強,「他的心態,並不會像一般的年輕人,把休息放在首位,而是以訓練為重,在同年齡層的選手中,算是很能吃苦的一名選手。」

不過,對於講求技術的桌球運動來說,在賽場上能叱咤風雲,靠的絕不僅只是埋頭苦練,技術、體能以外,戰術也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而從小時就被教練稱讚「腦筋動得快」的林昀儒,本身也是足智多謀型的選手。

團隊中的另一名陪練員,同時也是桌球國手的楊恆韋,以平日與林昀儒的練習狀況為例。他說,與林昀儒的練習,最大收穫就是學習到「用頭腦去判斷每一顆球」,而非只是毫無目的不斷的「盲練」。

「如果練習的時候不思考,練得過於順手,在賽場上遇到困難反而會束手無策。另一面來說,倘若當天上場,臨場狀況不好,也可以嘗試用戰術來彌補取勝。」他也提出個人觀察:「昀儒在賽場上常會打出一些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球,很多人或許會以為,那是因為他當天的狀態很好,但我們都知道,那源於平日練習的累積。」更多文章內容請看:《光華雜誌》

推薦訂閱
《野生》南方女性的人生風景@【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
水資源的重要@【舊鐵橋濕地教育園區電子報】
轉寄『林昀儒用球拍來說話』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