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台灣光華電子報
報主:台灣光華雜誌
創刊日期:2005-05-26
發報頻率:週刊
訂閱人數:1,019
官網:
https://www.taiwan-panorama.com/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台灣光華電子報報
台灣光華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灣光華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21-12-17 16:00:00 / 報主:台灣光華雜誌
[公益聯播]立即捐款 請用❤支持我們
本期目錄
疫後心關係 危機開啟新契機
疫後心關係 危機開啟新契機

疫後心關係
危機開啟新契機

文‧陳群芳  圖‧莊坤儒

2021 12月

2020年全球因疫情重創,許多國家封城、停班停課;而台灣緊守防線,民眾得以如常過日。但病毒變種,疫情來的急又快,2021年5月,全台進入第三級防疫警戒。

所幸,台灣較國際延緩一年的疫情,讓我們得以吸取世界的經驗。政府公開透明的疫情資訊,大眾在網路上信心喊話,都成為大家心中安定的力量。國民謹守勤洗手戴口罩,輔以日漸提升的疫苗覆蓋率,中央與地方政府齊力阻斷病毒傳播鏈,台灣在兩個多月後便迎來降級的好消息。當其他國家在同樣狀況下,遲遲無法讓確診人數清零,台灣在108天後便首度無本土新增個案。

 

疫後心關係 危機開啟新契機

這期《光華》將透過人際、教育、農業、餐飲四個面向,看台灣如何化危機為轉機,為同島一心的時刻留下紀錄。

諮商心理師、作家、樂團〈Crescent Lament恆月三途〉主唱,著有《過度努力》、《他們都說妳「應該」》等書,其中《情緒勒索》已售出韓、泰、星馬等多國版權,為習以為常的文化脈絡提供不同視角,梳理一條「接納自己,獲得自由」的道路。


疫情拉長距離,心卻更靠近

對許多人而言,停課、居家辦公帶來驟變,世界彷彿暫停運轉;但諮商心理師周慕姿將之視為一段沉澱休息的時光。她重讀喜歡的日本文學家的作品,扣連心理諮商的專業,從字裡行間摸索作家的性格養成,越讀越覺得有趣,最後竟促成自己的第一個Podcast節目「作家的靈魂腳本──周慕姿陪你讀那些作家沒有說出口的傷」。她在節目中爬梳太宰治、吳爾芙、張愛玲等作家的人生,讓他們心裡的傷痕跨越時空、文化,在現代找到共鳴。

疫後心關係 危機開啟新契機

 

周慕姿

周慕姿表示,不論是出書、做節目,她總希望翻轉大眾的習以為常,就像她2021年出版的《過度努力》,在一般人的認知裡,「努力」是理所當然的,「那何謂過度努力?過度努力會有什麼影響?」提供不同的視角去看待生活周遭,就能對自己、他人有更多的理解與包容。

面對疫情的不安,第一線醫療人員的衝擊更是劇烈,2021年八月,衛生福利部推出「醫事人員Covid-19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醫事人員免費的心理諮商服務,更顯得心理健康在疫情下的重要。周慕姿用傷口來比喻,當手臂受了傷,多數人都會擦藥、包紮,旁人看了也會給予關懷協助;但心裡受了傷,許多人卻下意識地忽略或隱忍,那些積累的傷痕,便會逐漸侵蝕人們珍視的關係。

居家期間的緊密相處,可能讓關係變好也可能增加衝突,您建議如何因應?有沒有小技巧能幫助面對疫情帶來的焦慮?

我覺得不只因為靠近,還有疫情等外在變動、不安全感,這些都會擾動我們的內在。最困難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先把自己照顧好,因為一旦自己的狀況不穩定,就很容易被對方擾動。

在情緒不好、壓力大時,先靜下來問問自己發生什麼事,想要怎麼被對待?會讓自己越來越能釐清每一件事。而先理解自己的情緒再做決定,是需要持續練習的。

疫情減少了人們的互動,有人因而產生強烈孤獨感,您建議怎麼消化這感受?

我聽到比較多的是,有些人因為距離反倒關係變好,不能見面而更掛念、關心彼此。

當我們跟人的連結變低,自己的存在感也會變低。這時要找機會與人互動,多表達心裡的情感。很多人覺得表達情感好彆扭,然後埋怨別人不會表示愛意。你希望被怎麼對待,就先做給對方看,示範讓他學。

台大電機系教授,創辦全球第一個結合線上遊戲的學習平台「PaGamO」、實驗教育機構「BTS無界塾」,致力推展數位工具在教育的運用,帶動台灣的教育創新。

疫後心關係 危機開啟新契機

葉丙成

台灣教育史上的奇蹟

2021年5月18日教育部宣布各級學校停課,改採居家學習。縱使在三級警戒前,會使用數位工具輔助教學的老師非常少,但台灣教師的數位教學能力,卻在2021年急速成長。相比國外許多學校在停課後,歷經數月的整備,才逐漸恢復教學;台灣的教師卻在宣布停課的兩周後,多數都已能透過線上教學,達成停課不停學的目標。

其中,葉丙成號召成立的臉書社團「台灣線上同步教學社群」,起了很大的作用。在2020年疫情爆發時,無界塾便已嘗試兩個月的全線上教學;2021年五月初,台灣疫情開始升溫,葉丙成便號召無界塾、香港翻轉教學協會的老師成立社群,分享線上教學的心法,讓老師們在摸索數位工具時,有個討論的地方。

線上教學並非單純將實體課程改成直播,無界塾與香港翻轉協會合作舉辦線上教學研習,分享線上教學的班級經營、師生互動、課程設計等,並將影片整理在YouTube上分享。四場千人的研習課程,場場爆滿,台灣老師們對線上教學求知若渴。在歷經一兩周的摸索後,原本沒做過線上教學的教師,也逐漸發展出自己的方法,並樂意在社群上分享。全台二、三十萬名老師能在如此短時間內,啟動線上教學,看在長年推動數位教育的葉丙成眼裡,他稱這是台灣教育史上的奇蹟。


您說2021年五月是台灣教育史上的奇蹟,政府、民間是如何協力停課不停學?

教育部一開始就把民間的線上教學平台如均一、學習吧、PaGamO找來,商討民間資源跟政府的合作,讓線上教學不會開天窗。也在記者會上呼籲老師們加入「台灣線上同步教學社群」,因為政府的宣示,所以老師們很快就能到社群找資料,我覺得政府正面看待民間的努力,是這次線上教學能很快進入狀況的關鍵。

三級時全面線上教學,讓孩子增加了哪些能力?是否提升孩子的國際競爭力?

過去,台灣的學生在網路找資訊、運用3C執行專案的能力比較缺乏。這次疫情,孩子學會開視訊會議,會在不同的網路平台尋找學習資源,認知到數位3C不是只能打電動,也是學習工具,我覺得是對數位素養非常好的啟蒙。

疫情改變了工作的型態,未來,在家從事跨國工作的機會越來越多,這時候就是在考驗,是否具備使用數位3C與人在線上溝通、執行專案的能力。

回顧這一年台灣的教育現場,您認為最值得驕傲的地方是?

全台老師為了要教會孩子,而自願的學習,在社群上大家互相幫忙。老師們在過程中展現的自主、互助、共好,給了孩子最好的身教。

 

北農打造最強蔬果、農特產銷售品牌

因為疫情,民眾改以網路購物滿足生活所需,蔬果箱頓時成為熱門商品,超商、網路平台紛紛搶攻蔬果的銷售市場。然而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簡稱北農)旗下的電商平台「北農嚴選」,早在2020年即推出有機、產銷履歷、頂級水果三款蔬果箱。

疫情升溫前,北農嚴選的蔬果箱銷售量每月不到百箱,三級警戒時,為因應民眾需求,北農與農場調配貨源,不斷加開訂購量,最高甚至一周賣出3,000箱。

當全台因大量的宅配訂單導致物流塞車時,北農早在疫情前便因體貼民眾想買大體積水果卻提不動,而嘗試推出「車來速」服務。民眾在網站訂購,即可選擇車來速自取,只要將車開到門市前按電鈴,店員便將商品放上車,減少人員接觸,提供民眾便利又安心的服務。

北農企劃部行銷課長謝淑華表示,過去北農的網路銷售依附在郵政商城、PChome商店街,當時以「農的傳人」為名,未能讓民眾與北農產生連結,辨識度不高,又缺乏北農的主力商品,銷售業績並不理想。2020年初疫情在全球蔓延,北農總經理翁震炘洞察電商購物將成為趨勢,決定整合北農的網購通路,以及位於濱江果菜市場的實體商店,建置北農的電商平台,以「北農嚴選」為品牌,打造線上購物、線下商店服務的行銷模式。

北農除了果菜批發市場的營運,也肩負推廣國內農特產品的任務。電商平台上線時,實體門市也重新整修,讓貨架能展示各地的農特產,例如澎湖花枝丸、金門麵線、麻豆柚花製成的洗沐產品等,來一趟北農嚴選就像把全台的農會超市走一遍。謝淑華表示,很多人對農產品會有傳統、老舊的既定印象,但現在台灣的農特產在品質、包裝都下了功夫,「我們要吸引更多的人來認識國產農產品,進而去支持、消費,讓民眾、農民、農會都能獲得所需,創造正向的循環。」

北農嚴選上線至今,營運有什麼變化?如今疫情趨緩,接下來的營運規劃是?

北農嚴選電商平台從2020年5月上線至今,會員數已超過26,000人,過去依附在入口網站,每年約6位數的營業額,2021年截至10月份的營業額已超過2,200萬元。疫情帶來龐大的消費客群,疫情趨緩後,北農嚴選重要工作就是留住會員,透過FB粉專經營及電商平台活動,實體門市的食農手作、市場走讀、營養講座等,建立北農與會員間的連結,凝聚會員忠誠度。

 

致力提供餐飲業的科技創新服務,客戶版圖橫跨台灣、香港、星馬,為台灣市占率最高的訂閱制餐飲POS系統。每半年提出台灣餐飲景氣白皮書,提供餐飲業者全觀的視角,致力讓產業更進步。


向台灣的餐飲業致敬

疫後心關係 危機開啟新契機

2021年九月秋季場的iCHEF DAY,iCHEF提出了後疫情時代的餐飲商機關鍵字「便利」。

隨著外送平台興起,餐飲業的科技革新已是必然趨勢,而疫情加速了這個過程。過去社區小店多半服務社區民眾,但隨著大眾習慣以網路搜尋餐廳,手機搜不到,對消費者而言就等於不存在,「可以輸在口味差,不能輸在科技弱,每間餐廳受益於數位科技的資格應該相同。」iCHEF共同創辦人程開佑表示,不希望中小型的餐廳在數位世界無法被看見,而不明就裡地被淘汰,iCHEF以中小型餐廳為主要客戶,致力推展餐飲業的科技平權。

2020年,iCHEF推出了線上點餐網站的服務,餐飲業者只要在POS系統後台輸入基本資料即可開通,而民眾只要點擊網址即可點餐,預約當天或數日後的餐點外帶。iCHEF也將POS系統與外送平台、LINE官方帳號、FB作整合,讓餐廳只要在單一系統便能管理各通路的訂單與會員。2021年,iCHEF更成為全球第一個與Google「我的商家」整合的POS系統,讓餐廳在Google搜尋與地圖中被看見。程開佑表示,只有iCHEF同時整合多個世界級平台,這也是台灣餐飲業的獨特。有了各通路會員資料的整合,餐廳便能進一步篩選近期重複光顧、客單價偏高的客戶,投放專屬優惠訊息,增加顧客的黏著度。

為降低疫情帶給餐飲業的衝擊,iCHEF推出零元方案及歇業補助,想方設法鼓勵餐廳使用iCHEF,才能進一步幫助餐廳有被看見的機會。程開佑認為,看不見未來的絕望感容易將人擊垮,在疫情期間,只要能多接一張訂單,都能讓餐廳的經營找到意義,幫助業者撐下去。擅長用數據分析業況的iCHEF觀察到,雖然五六月餐飲業的營業額掉了六成,但受益於解封、振興五倍券等因素,以同店相比,2021年雙十業績跟2020年同期幾乎打平,「可以說,餐飲業走過了五個月的低迷,這是值得欣慰的。」程開佑表示。

iCHEF的宗旨是讓開餐廳成為更好的生意,疫情期間,台灣餐飲業是否變得更好?

餐飲業有受到疫情的衝擊,但不像有些國家有超過三成的店家倒掉。台灣的情況像是發了場高燒,可能很痛苦,但我們活過來之後變強了。餐廳管理能力上升,能夠處理更多通路,店家有能力建立自己的線上網站,做客戶的導流。台灣餐飲業過去一年能力明顯上升,因為大家為了活下來而拼命學新東西。

就您的觀察,經過疫情洗禮後,台灣餐飲業未來的樣貌會是如何?

整體來說,餐廳經營通路、接單通路會變多,以前只靠電話的,至少要在 Google、Line 能夠被找到,以前沒有做外送的會開始加入,餐廳會想要有自己的網站。所以消費者跟餐廳互動的方式變多、頻率變高,我們看到的是全通路的未來。而餐廳經營方式會進化,變得更複雜,也因此讓年輕的餐飲業者有大展身手的機會,餐飲業的多元性仰賴於新陳代謝,就會讓台灣餐飲業精彩。

更多台灣光華文章:請看這裡

推薦訂閱
《野生》南方女性的人生風景@【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
水資源的重要@【舊鐵橋濕地教育園區電子報】
台灣光華電子報
轉寄『疫後「心」關係』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