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桃園臨床心理師公會
報主:桃園市臨床心理師公會
創刊日期:2010-09-08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21
官網:
http://www.taoyuanpsy.url.tw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桃園臨床心理師公會報
桃園臨床心理師公會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桃園臨床心理師公會
發報時間: 2013-11-14 11:00:00 / 報主:桃園縣臨床心理師公會
[公益聯播]中正、萬華區身心障礙者資源中心-徵求行政志工!!!
本期目錄
心理治療的定義: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心理治療的定義: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心理治療的定義: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春林博士/臨床心理師  

諮商與工商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桃園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長

 

       社會普遍對心理疾病抱持偏見,對心理治療並不理解,曾經有人建議陳水扁應該去做心理治療而社會普遍認為這個建議是一種不敬與攻訐。殊不知人人都有可以處理的心理困擾,看心理治療師並非見不得人的事,並非一種詛咒;而應是一種祝福,因為我們可以藉此機會把自己清理得更乾淨、更健康。

      我們常說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一樣重要,我後來覺得不對,心理健康應該比生理健康更重要。因為不論我們如何保養自己的身體,我們不但無法保證不得某些病,也無法阻止老化。人體只會愈來愈殘敗,但心理能力卻可以愈來愈精進,愈來愈趨近成熟,即使身驅殘敗仍能不被「潛水鐘」所困,而像「蝴蝶」般自在飛舞。

      《潛水鐘與蝴蝶》的作者 Jean-Dominique Bauby 在四十四歲時得了閉鎖症候群(locked-in syndrome),從頭到腳全身癱瘓,意識清醒地封閉在自己的內在世界中,無法與他人溝通,只能靠著眨左眼皮與外界對話。在這種狀況下他還能保持心境平和,並藉著眨左眼讓友人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寫下他的故事。他將自己的身體比喻為封閉的潛水鐘,而蝴蝶當然就是他的靈魂。就在《潛水鐘與蝴蝶》出版後兩天作者就過世了,但他認為他被禁錮的靈魂永遠活著。

       大學教授Morrie Schwartz在晚年時罹患了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簡稱ALS)的重症,這種病的症狀是肌肉會從腿部逐漸萎縮,當萎縮到達肺部時生命隨之結束。這位老教授面對死亡一步步近逼卻仍保有熱情和幽默,藉著每星期二與昔日學生Mitch Albom的談話一點一點柔軟了Mitch 世故冷漠的心,Mitch 則將一堂一堂有關生死智慧的課寫成《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以紀念老師。


     Jean-Dominique 的接受與勇氣與Morrie 的樂觀和對生命的熱情就是一種心理修養,一種心理成熟度。他們未必是藉著心理治療做到的,但是心理治療可以做到這樣的境界。從存在主義的觀點我們都一定會問人為什麼要活著?人生的目的為何?人生的意義何在?從現象學的觀點會認為人生是沒有終極與一致的意義的,不走到最後不能確定上述問題的答案,每一個人所認定的意義也不相同。

       今年春天買了比以往更多的花草,新添了二十一盆,在暖洋洋的春日午後,在陽台心愛的錫蘭肉桂樹下張開躺椅享受一本好書,抬眼四望,自己被包圍在一團花團錦簇中,如此奢華的對待讓我驕傲地像個公主。

       前年的一盆石斛蘭開完花後一直營養不良似的再也不開花,前一陣子好高興地發現竟然結了個小小的花苞了。真是一日看三回,期待花開放,沒想到卻被螞蟻給咬斷了花莖,讓我難過了大半天。

       兩週後,嘿!在石斛蘭細瘦的身軀上又冒出一個稚嫩的花芽。不禁為萬物的生命力感動,只要可能,就會用盡一切力量冒出頭來。萬物都有成長、發展、自我實現的需求與潛能,在我看來每個人或許因為累世的功業而在此世有不同的天命,人之所以要來世上走一遭就是要來修一些功課的。每個人要修的功課不同,就如同每個人的天賦不同。之所以會有某些功課是上一輩子修得還不夠完滿,還沒能做到自我實現,還未將自我價值充分展現。所以人生的目的在將自己的心理能力「修鍊」到成熟,而我認為的成熟是:不憂不懼,隨心所欲不逾矩,同時沒有什麼是不能捨棄的。

       曾經有部電影描寫有個人死後到了天堂遇到許多天使,天使親切地迎接他並帶他到一個擺了好幾部像電視一樣機器的地方。天使請他坐下來,這些機器就開始放映他的一生。他就這麼看著他的一生像電影一樣從頭播映,不久他就發現只要在他逃避面對事情時畫面就會停格,接著另一部機器繼續播映。一生過完,一部部停格的機器畫面上是他第一次惹爸媽生氣卻不敢道歉、他愛上一個女孩卻不敢表達、他為人父親而不敢訴說自己對孩子的關愛……。

       在一陣討論之後天使告訴他:「你在這一生中缺乏了愛與勇氣,所以我要請你重回人間把愛與勇氣學會之後再回到這裡來。」畫面一轉,這個人又出生在人間,重新學習愛與勇氣。

       如果我們此生學不會原諒,那麼就得來生再學;如果此生學不會勇敢面對,同樣得再世重修,為什麼我們不在這一生中就學好?

       要能「修鍊」到這樣的境界未必一定要藉由心理治療,卻是一定要下功夫的,要回到自己身上,要與自己接觸。心理治療就是這樣一套探索自己、修整自己、發展自己的專業。既然能成為一門專業就表示它是為大眾所認可的,是需要一定的資格與執照才能執行的,有不同學派的理論基礎與實施方法指導執行手段的,有一套專業規範約束專業實施的,有專業團體處分不當行為的。

       不少人因為心理治療似乎很抽象而質疑其效果,由先進的大腦成像技術已經證實心理治療能夠改變大腦神經結構與生化成分(Lewis etc., 2000)。大腦改變了,整個人的心靈層面當然不同。

       成功的心理治療有美容的功能、有賺錢的功能、有健身的功能、有保命的功能。因為能保持好心情、有能力調整自己情緒的話,自然容光煥發顯得氣色好,更漂亮。若能自我肯定,形諸於外的就是有自信、有能力,自然容易促進人際關係、獲得他人認可、把自己或自己的產品行銷出去。心理健康,身體自然會更好,胃病、便秘、頭痛等心身疾病減少,身體愈來愈健康。如果能愈發瞭解、處理自己的心結(complex),自然不易掉入莫名其妙的關係陷阱,避免受害。

      有的人會認為愛情與心理治療有相同的好效果,可以使一個人有大幅度的修正。我相信愛情確實也能改變大腦生化,但是一個愛人實在無法與一個心理治療師相提並論。一個愛人不會愛得有方法,無法不因為你的各種情緒而不受影響地一直提供品質一致的互動。他很可能有一天覺得你非夢中情人而拋棄你,可能會跟別人訴說你的種種,可能背叛你、利用你……。心理治療師都不會這樣做,也不能這樣做。心理治療的養成訓練就在讓他能表現出專業作為而不是一般人的作為,簡而言之,心理治療的治療行為是有品管的。

      心理治療可以幫助人們找出事件的導因,提供情緒的支持,分享不易告人的隱私,處理未完成事件所造成的遺憾,學習用多元觀點來看事情,增強自我肯定能力,找到人生的意義,學會快樂地過日子。

      心理困擾、精神疾病與一個人的性格有絕大的關係,一個人的性格養成是累積數十年而成。但是有了心理困擾或精神疾病的人通常都希望求助心理治療時要像看感冒一樣,藥到病除,談一次就好,這是一個迷思、錯誤的觀念。

      藥物雖可藉調整體內生化而改善情緒,但藥停了,效果就停了,何況誰喜歡天天非得吞藥不可?為什麼不同的人面對相同困境的反應不同?這就牽涉了性格或曰個性。心理治療可以修改性格,只是需要長期勉力為之;但效果不易消退,通常都是愈來愈精進。想想,如果要修正一個人已經培養了十幾二十年的性格,花個二、三年,甚至七、八不算過份吧!如果進行藥物治療,只是藉著藥物調整腦中生化,以後再碰到類似事件不是又要重來一次?如果能使性格改變,同樣能使大腦生化改變,但是卻是更長期的改變。

      得了憂鬱症可以復原,但再發率仍高,研究指出透過心理治療會縮小再發的影響及延長再發時間的間隔。知名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教授傑米森博士(Kay R. Jamison)本身是躁鬱症患者,她和她的老師Frederick Goodwin合寫了著名的教科書《躁鬱症》(Manic depressive illness)名震一時。她在她的《瘋狂天才》中也強調心理治療在躁鬱症的治療上佔有重要地位,她說雖無證據顯示光靠心理治療可以有效預防或治療躁鬱症,但不斷有證據顯示以心理治療佐以藥物可以降低復發的危險。

       我們知道重大失落、意外事件對我們任誰都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而仔細觀察,你極易辨識得出那些順利走過陰鬱幽谷而真正復原的人。你會感受到他們整個人改變了,由裏散發到外的改變,不是藥物效果可以造成的改變,你清楚知道是整個性格的改變。

       有人以為以談話治療為主的心理治療不科學,可是怎麼沒先思考科學是什麼?科學在所有的自然或人類現象之前沒有極限嗎?如果我們對很多精神疾病的緣起(如自閉症)尚無法以既有的科學知識來究竟,我們如何能以唯一的所謂科學來指責某事物不科學?遺傳學家麥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於一九八三年獨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一生研究玉米,為遺傳奧祕新開的一扇窗在三十多年後才被後人慢慢理解,此一成就成為整個遺傳學發展上的重大突破。她認為我們所謂的科學方法並不能為我們帶來真正的瞭解,這不是追求知識的唯一途徑。早在生理回饋(biofeedback)這個名詞發明以前她就相信人類的溫度可以受到人體控制,甚至連血液循環及其他許多我們以為是不隨意的生理過程都可以受到意志的左右,她說:「萬物的奧祕遠遠超過我們靠現有科學方法能理解的範圍。」她也堅信「如果我們不能意識事物的一體性,科學能帶給我們的充其量不過是四分五裂後的東西;更有甚者,或許只是東西的一些碎片。」

       既然心理治療有如前所述的這些功能,其實也提示了如何挑選一位「好」的心理治療師。除了檢視他的證照、學養外要找一位心理修鍊不錯的治療師,一位愉悅、輕鬆、自在、穩定、「漂亮」的治療師。心理治療師進行治療的工具有二,一為其治療技術,另一則為其整個人。心理治療師是用整個人與當事人互動的,他需要清明的心靈來感知當事人所要傳達的意識、潛意識訊息,僅有治療技巧是不足夠的。精神分析師Herbert Rosenfeld(1987)也曾強調分析師的人格及其智力是他的治療工具,因此他的心智健康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如果他自己的心理修鍊都還不成氣候,能給你的也只是空泛的道理。

       我所謂「漂亮」的心理師是因為我認為心理的健康是會自然形於外的,是會讓你覺得他是有光采的、亮眼的,而他之所以能光采、亮眼是因為如朱熹所言:「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推薦訂閱
青少年培力系列活動(3) –網路權力你知道嗎?@【百里香兒少關懷月刊】
【電子報111期】抹去孩子眼神中的恐懼@【現代婦女基金會電子報】
桃園臨床心理師公會
轉寄『心理治療的定義: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