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慈濟大愛公益電子報
報主:慈濟基金會
創刊日期:2007-12-13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47
官網:
http://www.tzuchi.org.tw/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慈濟大愛公益電子報報
慈濟大愛公益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慈濟大愛人物誌
發報時間: 2012-06-29 11:00:00 / 報主:慈濟基金會
[公益聯播]節慶活動
慈濟大愛人物誌
這一群與時間賽跑的護理姊妹們,相互支援與依賴,成為病患與家屬間的依靠。
堅持到底 六西病房日與夜

這一群與時間賽跑的護理姊妹,接棒扛起生命的重量,
說好大家相互支援、相互依賴,然後成為病患和家屬的依賴。
擁有一身本領,他們說沒有理由放棄;
在這場比賽中,絕對要是堅持到底的選手!


    轟隆轟隆的,蒼翠後山被濃黑的雲朵籠罩,細雨,像是一張織得綿密的網,將愁緒也跟著織了進去,人也不知不覺犯起愁來,清晨帶著一身溼氣走進花蓮慈濟醫院六西病房,護理人員們正在交班,一組一組各據一角。

    「阿伯昨晚因為身體不舒服,情緒上比較不好,今天照護的時候,再多關心他一下。」剛值完大夜班,資深護理師曾沙倫臉上的笑容卻沒有因疲累而消失,交班的感覺像是在分享昨夜的故事,「阿伯的家屬還說:『歹勢,他性情大變啦!』」彷彿也感受到了家屬的體貼,護理同仁彼此都漾起被理解的笑容。

    六西病房的護理站,像一盞暖燈,驅走生命中的淒風苦雨,給病患暖暖的照顧。

    六西病房為一般內科病房,同時為教學病房,照顧的病患有些是慢性疾病急性發作,有的則是中風或癌症,這類疾病需要長期抗戰,護理人員的照護工作因之顯得多元而繁重,白班五名護理人員在照護四十床的病患之餘,還要身兼傳承責任,教導實習護理學生及實習醫學生護病技巧,護理長蘇芬蘭說:「護理品質與教學品質都要掌握,同仁在工作上的確別具壓力。」

    從事護理工作十四年,蘇芬蘭可以明白護理同仁在付出勞力與心力的同時,也希望能夠被肯定、被公平對待。

    「當初,我是因為看爸爸難忍高血壓之苦,才毅然走入護理,希望能夠幫助病苦的人。」蘇芬蘭說,幾乎每位護理同仁都有選擇這個行業的初衷,但是在繁瑣的工作細節中、病患家屬的急切要求下、家庭生活的犧牲裡,慢慢地那顆初發心就被磨得不見蹤影。

    四年多前,蘇芬蘭升上護理長的同時,發現次子罹患「高功能自閉症」,而自己的肚子裡又懷上了老三。「工作繁重、兒子需要陪伴,我除了想辭職,甚至猶豫該不該生下孩子。」蘇芬蘭說,那一刻她真的無力去想:「病患怎麼辦?」

    然而在陪伴次子就醫的過程中,她發現,原來病患與家屬是那麼需要護理人員的幫助、給予心理支持,「我們的工作不只是照顧病患,而是陪著病患走過病苦的那一段路,這樣的價值無法具體衡量,只能靠我們傳承下去。」蘇芬蘭重燃對護理工作的熱忱,並且希望將這分無形的護理價值,傳承給學妹。

    雖然接了行政職位,不再需要直接面對臨床工作,但是蘇芬蘭選擇跟護理姊妹們,一起站在臨床線上;她把自己定位為游擊隊員,哪裡有需要,就適時給予支援。

    前陣子,病患家屬因為一時誤會,跑到護理站對護理師破口大罵;蘇芬蘭見家屬情緒失控,隨即上前幫忙處理,並請來主治醫師向家屬解釋醫囑,順利且迅速地解決了糾紛,也讓家屬重拾對護理同仁的信任。「每當我們有工作上的困境,跟阿長反應後,她都會幫忙我們去溝通。」來到六西病房約兩年的張靜怡說,護理長的支持讓她覺得背後有人可以倚靠,不是孤軍奮戰。

    蘇芬蘭則說自己是運用護理人員的天分——「觀察力」,來照顧她的護理夥伴,「我經常觀察每一位護理同仁的表情、聲色,當看到她們面帶愁容,就趕緊過去關心。」蘇芬蘭說,當她主動問學妹是不是遇到工作難題,學妹們就彷彿找到「知音」,一股腦地將煩惱告訴她,「抒發出來,就會感覺好多了…」蘇芬蘭說。

    「也有學妹們一回到護理站,就會分享病房故事,有時是開心的,有時是沮喪的;彷彿姊妹般的互動,讓團隊的距離愈來愈近。」蘇芬蘭說,貼近大家的心,是她最大的功課;而在她的帶動下,護理姊妹間的感情也愈加融洽。

    「照X光囉!」放射科工作人員推著新式機器來到病房,懷有身孕的護理師陳盈潔自動閃避到安全距離,醫院工作隱藏許多風險,對女性來說,懷孕時期是最敏感的時刻,蘇芬蘭說:「病患做過一些檢查後,身體上會殘留放射性藥物,可能要數天或一週後才會消退,這時候孕婦就得與他們保持距離。」

    陳盈潔臉上掛著淺淺微笑:「大家都很貼心,我們的白板還會特別註明『孕婦勿近』,提醒我哪幾床的病患剛做過檢查!」必要的時候,蘇芬蘭也會請其他同仁跟陳盈潔對調照護的病患。

    「這沒有什麼啊!我們也會有當媽媽的時候。」張靜怡擺擺手說,同是女生,自然明白箇中酸甜;對調病患,也許需要再多花一些時間來熟悉病歷,但團隊之間互挺,再難的問題都將迎刃而解,看著護理人員手腳麻利、步履匆忙,不知不覺竟到了中餐時間,她們沒時間吃便當,倒是先領了珍珠奶茶。

    實習醫師黃凱婧來到六西病房待了幾週,看著護理人員們除了自己的工作,時不時還得回頭關照他們這群「初生之犢」,叮嚀他們去吃飯,自己卻只能補充流質飲品,心裡不免生起敬意:「不像醫師能夠調配自己的巡房次數,護理同仁整天陪伴在病患身邊,第一線感受病患的喜怒哀樂;但即便如此,他們只要聽到病患的呼喊,一轉身又是帶著微笑與溫暖。」

    「其實哪個工作沒有低潮?」蘇芬蘭也有過職業倦怠,覺得沒有人知道自己的辛苦,這個時候「給自己掌聲」就很重要。

    「不錯,今天我一針就打進血管了!」「太棒了!今天很快就正確發完藥了!」這些小小的自我肯定,會帶來自信,也會帶來能量,而與病患或家屬的應對進退,也是護理生涯中修煉的課題。

    蘇芬蘭經常告訴學妹們,家屬會焦急是正常的,因此在護理過程中,遇上有病患家屬需要協助,最好能夠清楚地溝通:「評估對方的需求,然後告訴他你現在手上在忙些什麼,幾分鐘後能夠去幫他,並且準時出現在病床前。」「不要用『等一下』、『馬上』這樣的語句,每個人的標準不同,會讓家屬更著急。」這些經驗都來自累積,蘇芬蘭不吝於和學妹分享,而同樣的,當學妹再帶學妹時,也一樣是傾囊相授。

    張靜怡正訓練著實習生發藥,雙手輕輕收攏在背後,靜靜地看著陶若竺將藥袋上的藥名與數量跟醫囑核對;她不語,但陶若竺每比對完一包藥,便會抬頭看看學姊的眼神,彷彿是一種「認證」。

    「教科書上總是有範本,但實際上不是每位病患都像書上的人物一樣。」陶若竺認為,有了學姊的帶領,更能知道護理的細微之處,「看到學妹們愈來愈純熟,之後能獨當一面,心裏有說不出的高興,希望她們真能把基礎打穩,有一天,我們也會需要她們的照顧。」張靜怡說,自己應該是個嚴格的學姊,然而嚴格的背後是希望學妹明白護理這個職業,肩膀擔負的是無價的生命。

    「曾經,我很心疼她,想叫她不要再做護理工作了。」蘇芬蘭的先生不諱言看到妻子常常很晚下班、沒能吃飯,心裏實在捨不得,蘇芬蘭的婆婆接著說:「看她帶回來的便當,一口都沒動,心很酸啊!」說著,婆婆的眼眶紅了。

    「可是你看她照顧病患的時候,那樣專注、細心,你就覺得她不做,對這些病患來說是多麼可惜!」蘇芬蘭的婆婆為了支持媳婦的志願,從臺北搬到花蓮同住,幫她照顧孩子、準備三餐。她說:「家裡的事也沒有什麼非要她做,倒是醫院的事,我就幫不上忙。」心疼與驕傲,是很多護理人員家屬內心的矛盾;身為原住民的張靜怡,當初為了減輕學費負擔而選念護理系,返鄉回花蓮服務時,父母親這才發現自己的女兒工作真的很辛苦。

    「值夜班時,父親還會來接我下班。」張靜怡總是安慰父母:「工作當然免不了壓力,只是面對的是人,就比較敏感一點。」陳盈潔說:「事情很多、很忙,但是大家相互支援、相互依賴,然後成為病患、家屬的依賴,再辛苦都值得。」或許其他工作錢多事少,但是做護理工作卻能陪著病患度過病痛。

    「也許是我喜歡這份助人的工作,所以期待自己可以走得更遠、幫助更多人。」陳盈潔溫柔的聲音,有著深深的堅定。 

    下午四點白班與小夜班交班,傳接棒之間,不容許一絲一毫的誤差,因為病患正躺在病床上與生命搏鬥,而護理人員肩負著家屬的擔憂、病患的不適,為其奔走、與時間賽跑;自身的辛苦與疲勞,都在見到患者的笑容、聽到家屬的感謝後,轉化成甘甜。

    「當你看到護理姊妹們,用自己的生命在照顧著生命,你憑什麼放棄自己的一身本領?」蘇芬蘭看著一起賽跑的護理姊妹們,這場比賽,她是堅持到底的選手之一。
 

推薦訂閱
喜「閱」動人故事─人生最靜默莊嚴的一課@【慈濟大愛人物誌】
本期目錄
堅持到底 六西病房日與夜
靜思小語

境界來時要惜緣,去時要自在,讓心不受煩惱所困

We need to cherish current circumstances and be at ease with their passing to avoid disturbing our mind with worries.

       ── 
from Jing Si Aphorism by Master Cheng Yen


 

轉寄『堅持到底 六西病房日與夜』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