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慈濟大愛公益電子報
報主:慈濟基金會
創刊日期:2007-12-13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45
官網:
http://www.tzuchi.org.tw/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慈濟大愛公益電子報報
慈濟大愛公益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慈濟大愛人物誌
發報時間: 2012-12-05 05:00:00 / 報主:慈濟基金會
[公益聯播]第四季早上講堂
慈濟大愛人物誌
慈濟志工羅瑞貞,走過個案訪視數十年,深深體悟見苦知福,更加用心認真付出
鍛鍊心耐力 路越走越遠

    小劉從重症患者到如今可以自理生活、開車工作,看來是不需要常態性的訪視了;但兩年來陪他走過病情跌宕的羅瑞貞卻不這麼想,「他講話不是很清楚,更要常去看他,陪他聊天,增加他向前走的信心。」

    前年,小劉因為舌癌切除了一半的舌頭、接受化療。原本看似復原不錯,卻沒想到之後脖子又長出許多小腫塊,切片確認是惡性腫瘤,又接受放射線治療,造成頸部皮膚焦黑,進食和發音不甚方便,三餐只能吃流質食物。小劉第一次罹癌化療時,慈濟即提供醫療、生活補助,志工羅瑞貞也在那時前來關懷。今年二月,小劉申請到政府低收入補助,他主動表示要成為慈濟會員,每月拿出一筆錢請羅瑞貞代他捐出。四十六歲的小劉慶幸還能擁有卡車駕駛的工作,老闆並免費提供貨櫃屋讓他居住。

    「我們提供經濟協助,讓他能安心就醫及休養;他自己也很努力運動並改為素食,這樣病才好得快。相較於同期關懷的其他患者,也有人選擇自我放棄;心態不同,造成的結果很不同。」羅瑞貞說。

貨櫃屋外,屋主小劉和訪客在路邊閒聊著;不是他不懂禮數,而是屋內冬冷夏熱又狹隘,他總覺得不好意思讓長輩委屈入內。但來訪的慈濟志工羅瑞貞毫不在意,跟著他進屋說說話。

    出生在新竹寶山鄉的羅瑞貞,父親是水果批發商,母親是家庭主婦。「我們的家庭雖不富有,卻很溫暖,成長過程少有負面或尖銳的思緒。爸爸很愛看書,我考上新竹女中時,他好高興,給我五毛錢買糖吃;每年過年前,爸爸媽媽一定帶我們六個孩子去買新衣。

    羅瑞貞雖然喜好讀書,卻因家計考量與傳統觀念,沒有繼續升學;十六歲考入新竹醫院,經過半年訓練,雖然僅是助理護士,但因護理人力缺乏,開刀房、急診室、內外婦科病房等護理工作全都要做。一上線,就遇到新竹礦坑意外,對青澀年華的她而言是一場震撼教育。當時受傷的礦工不斷送入醫院,幸好有位較有經驗的助理護士對她說:「沒關係,我來換藥,你遞東西給我就好,不要害怕。」

    在旁人眼裏,羅瑞貞個性溫和,但,她的人生也並非沒有逆境或情緒,只是她習慣往溫暖處來捕捉與思維。她想起九十一歲往生的老母親,在晚年辛苦洗腎的那段歲月,也鮮少為病苦抱怨;或許母親隨順因緣的性格,潛移默化影響了她。

    護士身著潔淨白衣、以救人為職志,是羅瑞貞從小就嚮往的事業典範;即使非護理科班出身,八年臨床經驗卻很豐富。雖然曾在開刀房因患者病況危急,被醫師摔器械或辱罵,但她因為熱愛這項工作所以堅持;只要下刀後醫師帶她們踏著夜色去城隍廟旁吃頓宵夜,很快她便忘去委屈,只覺得醫護相處如家人般溫馨。

    在醫院工作兩、三年後,羅瑞貞決定報考國防醫學院繼續升學;補習多時,不意第一天進考場應試,就被落下的看板打破了頭,緊急送醫縫針。自覺沒有讀書命,羅瑞貞遂安心於職場,婚後轉調行政人員,努力培育三個孩子,栽培他們分別取得碩、博士與學士學位。

    一九八五年,羅瑞貞四十六歲,通過升等考試擁有公務人員資格,負責催繳醫療費用。她手邊的呆帳竟然還有二十多年前所積欠的,「人事已非,要怎麼去收款呢?」

    循址親訪,有些早已搬離不知去向,有些的確家境清苦;她請對方去跟市府、鄉公所申請清寒證明,由她來協助報銷。她也遇過繳不出住院費用的病患,於是幫忙向慈善機構求援,協助將此事圓滿。

    實際家訪、協尋社會資源、解決問題,這樣的工作型態,在她日後成為慈濟訪視志工,很有體會也有幫助。「最初,資深委員鼓勵我投入慈濟,但我沒辦法,因為家中老人家都在生病。」婆婆中風八年,羅瑞貞兼顧工作與家務宛如蠟燭兩頭燒,午休時間經常趕回家打點好婆婆的午餐,再回醫院上班。一九九年婆婆往生,年已五十的羅瑞貞才利用工作空檔參與慈濟;然患有糖尿病的母親需洗腎,隨後父親又多次手術,兩位長輩都需要她陪伴或照顧,幸好此時她已投入慈濟訪視工作,自覺心態較能平靜與放下。

    個案家庭遭逢意外變故,案主或家人飽受貧病拖磨,又或是失業、裁員而延伸出其他生活困難種種處境,讓羅瑞貞理解還有許多人更苦,自己在現實生活中唯一能做的,「就是過程中全心全意照顧,之後比較沒有遺憾。」

    一九九四年底,她受證為慈濟委員,著力最深的就是慈善志業。但助人之路走來並不輕鬆,她曾經關懷獨居長輩,對方隔著鐵門盯著她瞧,久久不願開門,就怕她可能是來騙錢的金光黨;也曾經歷挫折與堅持才取信於案家,互動多年擁有家人般的情感;而像小劉那樣,自立後不忘量力而為付出的故事,十餘年來也並不少見,「有次我問一位案主,願不願意做個造福的人?對方反問我怎麼不早點說,他很樂意。」

    羅瑞貞說,善念愛心人人本有,只是需要被啟發;當他們改善了生活,甚至有能力進一步來付出,對志工來說就是最大的回饋了。

    身為職業婦女,羅瑞貞利用午休、晚上或例假日關懷個案,盡可能當天就完成個案記錄,儘快提供給慈濟社工人員進行補助手續,免得耽誤了亟待幫助的案家。三年前,她前往南部參加莫拉克風災賑災,「跟大家一起走很遠的路,訪視許多災戶,馬上做完記錄。我完全沒有想到自己已經七十三歲了耶!」

    訪視工作十數年如一日,羅瑞貞自認,她做任何事都很認真、恆持,就像她在醫院工作五十多年才退休;平淡、平安的福報令她珍視,更珍惜能做事付出的機會。

    無緣升學,曾是羅瑞貞人生的遺憾,但有緣加入慈濟志工,投身貧病孤老案家關懷,反而像是閱讀了大量的「生命經典」,平凡生活的視野與體悟,也逐漸擴大、不凡了起來。
 

推薦訂閱
認識及防治不速之蛙-斑腿樹蛙@【舊鐵橋濕地教育園區電子報】
喜「閱」動人故事─人生最靜默莊嚴的一課@【慈濟大愛人物誌】
本期目錄
鍛鍊心耐力 路越走越遠
靜思小語

境界來時要惜緣,去時要自在,讓心不受煩惱所困

We need to cherish current circumstances and be at ease with their passing to avoid disturbing our mind with worries.

       ── 
from Jing Si Aphorism by Master Cheng Yen


 

轉寄『鍛鍊心耐力 路越走越遠』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