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利仁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報主:利仁教育基金會
創刊日期:2011-12-08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137
官網:
http://www.community-taipei.tw/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利仁教育基金會電子報報
利仁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利仁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2-09-21 16:00:00 / 報主:利仁教育基金會
[公益聯播]城市議題工作坊
本期目錄
與存有共舞──參加大衛‧安德森老師的戲劇營有感
什麼是生機互動農業?(下)
與存有共舞──參加大衛‧安德森老師的戲劇營有感

與存有共舞─參加大衛‧安德森老師的戲劇營有感

 

徐美琪/麥寮高中華德福教師

如果不是參加了大衛‧安德森 (David Anderson)老師的戲劇營,我不可能明白戲劇有如此多的可能性……戲劇不只是一場娛樂觀眾的演出、或是演員創意的揮灑,它更是凝聚社群的力量,甚至是與存有(being)的共舞。而我最後終於明白為何老師會說:和教堂或其他地方比起來,劇場(特別是演出莎劇)讓他得到最多的靈性體驗和滋養。

 

與存有共舞──參加大衛‧安德森老師的戲劇營有感這學期開學前一週(八月二十五日至三十日),我們非常高興在利仁基金會的支持下,能再度邀請大老師到山峰為我們帶領老師和學生的戲劇營,更難得的是在開學當天學生演出完畢後,大老師還特別撥出一個小時的時間和師生及家長對談,並分享他一路走來對戲劇的思索、體驗和追尋。老師出生於美國威斯康辛州,獲有英國愛默生學院華德福教育的學士後學位,並曾在紐西蘭基督城的Threshold Theater研習演說與戲劇,也在北美洲、歐洲、澳洲和紐西蘭等地從事表演活動。大老師和同好於1997年成立了「遛狗劇場」(Walking the Dog Theater, WTD),其使命是創造出能啟發、娛樂並凝聚社群的劇場活動,除了定期演出外,他們也舉辦學生、老師及商務人士的戲劇工作坊,並駐校帶領戲劇演出及課後的戲劇社團,另外也為輔育院的青少年或有特殊需求者提供戲劇藝術的體驗。 

 

與存有共舞──參加大衛‧安德森老師的戲劇營有感在這五天的戲劇營中,大老師帶學員做很多肢體互動及演說和聲音的練習,這些活動激發了學員臨場的創意,也讓學員跳脫文字的意義,直接去感受聲音的本質,而大老師更強調的是所有演員如何形成一個整體(ensemble)、如何納入觀眾及邀請存有進入演出的過程,透過諸如平衡空間、流暢傳球及四人臨場雕塑等活動,參與者能感受到彼此的連結,甚至與存有的創造力連結。這個過程在學生三天的戲劇營中更得到充分的展現,原本我一直擔心學生在三天的時間內,可能完成排演,並在開學日當天演出嗎?甚至在學生戲劇營前兩天,大老師大部分的時間還是用在帶學生進行聲音和肢體的雕塑及劇場遊戲,於是也開始有其他老師提出「時間夠嗎?」的質疑。

 

與存有共舞──參加大衛‧安德森老師的戲劇營有感老師的帶領方式,並不是丟一個現成的劇本給學生,要學生個別背好自己的台詞,然後再連結成一齣戲的演出,而是由整體開始,慢慢延展出部分,就像五年級生在做泥塑時,是先做好一個圓球,之後再從此圓球慢慢延展出頭及肢體等的其他部分。大老師先把學生分成六組,每一組先拿到一個散文寫成的故事,這六個故事分別是「石匠」、「小兔子和紅蘿蔔」、「七夕的故事」、「半屏山的傳說」、「知更鳥的羽毛為何是紅色的」和「快樂的襯衫」。各組要先仔細讀自己的故事,然後用肢體去體現故事最主要的精神,並共同討論出一句開場白來展現此精神,接著想出一句總結故事的台詞,在各組每個演員一起念出開場白及結束語時,大老師特別提醒學生去意識到背後推動每個故事能流傳至今的精神和力量,邀請這股力量進入演出。如此這般雕塑出故事的整體精神後,第二句話則是由各組演員依序說出,然後以流動形變的方式演繹這個故事,每個組員可以輪流擔任旁白,並演出一個以上的角色,於是整齣劇流暢地被展演出來,演員固守一個角色的藩籬被打破了,整個演出小組形成了生機蓬勃的整體。

 

與存有共舞──參加大衛‧安德森老師的戲劇營有感今年參與戲劇營的學生約三十名,學生從七年級到十一年級都有,這對大老師來說是很大的挑戰,我常看他在課後苦思如何滿足各個年齡層孩子的需求,他也每每謙卑地詢問我們其他老師的觀察和感受。在參與學生的戲劇營中,我親眼目睹到孩子如何在一個有經驗老師的引導下,在一個安全的創意空間中,透過融合智性、肢體和情感的演劇練習而得到轉化,每個孩子有機會被挑戰去激發出個人的潛能,而整個演出團隊在排演中形塑出的「整體」感,使組員感受到有所歸屬,是非常具有療癒價值的。

 

老師已在明年一月受邀至台中海聲華德福學校帶領戲劇工作坊,老師也將帶來他一人分飾所有角色的獨角戲──狄更生小說改編的「聖誕頌歌」(Christmas Carols),目前山峰也積極號召有興趣的家長和老師,希望能在寒假再度邀請大老師來雲林演出,並帶領親師共同來體驗一齣戲的製作和演出,一起來娛樂並凝聚我們的社群。

**本次成果發表影片已上傳至本基金會Youtube頻道,歡迎點選:http://www.youtube.com/lirenfdt

 

 

什麼是生機互動農業?(下)

 

 

什麼是生機互動農業?(下)


/Sherry Wildfeuer /戴君玲

 

農場作為農業的基本單位

    史代納提出農場自我維持的理想:農場裡面的動物要有剛剛好的數量與組合,方能夠提供具生命力的動物糞便堆肥,然後這些被滋養的作物再回過來餵養這些動物。

 

    在現行的農業操作裡,發生的事情是完全相反的:動物飼料是外來的,肥料是進口的,動物糞便常常被認為是一個麻煩。正如我們所知,在美國,混合型農場幾乎瀕臨絕種。(農夫的人數少到普查之中已經拿掉這項職業了。)農業多元化的面向──動物飼養、穀類生長、蔬果栽植──被機械化、效率以及集中化獲利的過程給全然肢解。要建立一個多元的、自我維持的農場是一種挑戰,但卻可以激勵農夫觀察自然界中深度的關聯與智慧,然後隨著這些開發有創造力的工作。還有就是在一個和諧而健康的農場有機體中,其實內建了許多教育機會,可以維繫自然界各種面向的平衡,許多受失業之苦、或者不滿自己工作的人,都將在農場當中找到有意義且整全的工作。什麼是生機互動農業?(下)

 

    但,對大多數人而言,現今的經濟狀況,可能讓這個理想看起來遙不可及。那難道生機互動農業的自我維持農場,只能讓遺世獨立的農場主人或富有的紳士農夫來實踐嗎?在生機互動農業運動中,有許多不同的社會型態在農場中被發展出來。不是以農業為主的社區,像是我所處的坎培爾社區(Camphill Community),也許會願意擁抱一個大型的混合式農場,融入他們的生活與工作之中。其他的情況裡,同一個地方的幾個小農可能可以連結在一起,共同創造一個大農場有機體來共享資源。最不能失落的基本元素就是,我們的工作要讓許多資源被保存跟循環。蔬菜殘體、動物糞便、樹葉、廚餘,通通都保有珍貴的生命力,如果處理得當,這些生命力可以被保存,甚至被用來建造土壤。否則管理不當的情況下,這些潛力將被揮霍而消失。因此,堆肥是生機互動農業的關鍵,而生機互動農業活動的規模甚至是自家後院都可行的。

 

地球的藥:生機互動配方

    無論資源如何地被節約使用,當我們移除作物的同時就是在耗損地球。那有沒有什麼新的生命力量來源呢?

 

什麼是生機互動農業?(下)    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仰賴太陽的巨大能量。在太陽系中的所有星球,也都同樣在影響植物與動物的生命,每一個星球都有特定的任務或特性,在古老的文化中,這是為人所熟知的,每個星球都有其對應的植物或身體器官。史代納指出,這種宇宙影響力的新科學,將會取代古老本能的智慧與傳統。從他的洞見中,他提出了所謂的生機互動配方。這些配方的原料是洋甘菊、西洋耆草、蒲公英、英國橡樹皮、纈草、刺蕁麻,這些配方在特定季節裡面,收集從大自然而來的一些元素。配方所攜帶的力量是濃縮的,可以使堆肥堆當中的渾沌元素集中,使其內部自我「組織」起來。有兩種配方是直接施用在田地裡的,一種是在種植之前施用,以刺激土壤生命,另一種是施用在作物葉面上,以增加葉子對光的接收能力。這些配方是地球的藥物,可從宇宙帶入新的生命力。

 

閱讀自然之書

    自然界的所有東西,都會由形態與姿態上展現其最基本的特質。舉例來說,矽,相對於石灰,與水有關係,且透過這種關係來支撐植物的生長。類似的對立性也發生在生長壯大、能提供養分給動物與人的植物,以及另一種迅速結種、專注於繁衍下一代的植物(通常被稱為野草)之間。在動物界也相同,有像牛那樣,新陳代謝功能非常強大的動物,也有其他動物,例如敏感的鹿,其神經感知活動非常活躍。這些都只是一些「字母」而已。對大自然進行細緻的觀察,觀察陰影與全日照、潮溼與乾涸處、不同的土壤,這些觀察會使我們能夠更流動的捕捉各種自然元素。最終,我們才將真正的「閱讀」自然的語言,而那時我們也才能為那些我們所負責的土地、也就是那些曾經在某些面向上被我們單向操作的土地,以具創造性的方式,帶來新的重點與平衡。

 

以工作知識為基礎的經濟

    史代納曾強調,讓那些從來沒有真正務農或經營農場的人來決定農業經濟,是非常荒謬的事情,我們也知道這樣做的結果會發生什麼樣的災難。農民被迫單單只因為經濟理由而採取某些方法,問題是這些方法根本與農民判斷不符。

 

    要解決這樣的狀況,新的方法產生了,就是讓生產者與消費者為相互的利益而連結在一起。由生機互動農業運動而生,且迅速擴張的方法就是社群支持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農場或菜/果園會集結一群支持者,他們同意事先滿足農場與農場雇員的經濟需求,而隨著產季的來臨,這些支持者將會分得農產品。如此,農場雇員的收入被保障了,而預算將不是由財務壓力所決定,而是依靠智慧的洞見。消費者將意識到農場真正的需求,他們在豐收時歡欣鼓舞,並在艱難的情況下保持信念。當便宜食物需求遽增、農業操作的意識卻又普遍缺乏的情況下,這類對大眾的教育變得極為迫切,以反轉這種趨勢。

什麼是生機互動農業?(下)     無論我們所在何處,只要我們成為一個觀察者,我們就必然會看到各種生病的警訊:樹、作物、水,甚至天氣都在生病。有機農業想要做的,是停止因為人性而導致的自然毀滅。史代納清楚地建議,所有的操作都應該要在生命的領域裡,因此1924年開始的生機互動農業可以說是化學肥料引進後最早的有機農業運動。生機互動農業的進行,是要透過人們對宇宙形塑力量的洞見,治療這個活著的大地。讓我們再一次回到人類存在的基本問題:要真正了解生機互動農業,這些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跟大自然的關係等問題必須要永存於我們心中。但至少,透過生機互動農業所賦予的健康,地球、以及所有吃其產品的人,都將得到最直接的好處。


本文前篇什麼是生機互動農業(上),請見:https://enews.url.com.tw/liren/69465 

推薦訂閱
年齡數字的魔咒@【內湖人】
【新象兒童劇】狐狸大老闆 《智邦藝訊617期》@【智邦藝訊】
轉寄『與存有共舞-大衛安德森戲劇營‧什麼是生機互動農業?(下)/利仁電子報2012年9月號』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