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華電子報-環浪商號裡的青年夢(2012/12/26)─台灣光華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November 21,2024環浪商號裡的青年夢
文‧劉嫈楓 若說環浪商號是一間咖啡廳,毋寧說這裡是一處實踐夢想的基地。 環浪商號,因懷抱環保關懷初衷而萌生,裡頭不僅藏有期盼為台灣發聲的雄心,更有著基於社會企業理念扶植柬埔寨農戶的實踐。 這裡,是3個年輕人期待改變社會的行動原點。 環浪商號的源起,必須回溯到游琁如與王品文兩個女生歷時半年,走過9個島國的環浪計畫。 環浪商號創辦人游琁如說,她在偶然機會下,看到電視節目正在介紹南太平洋我國友邦島國──吐瓦魯。看著畫面中,一漲潮即被淹沒的陌生國度,游琁如對一個又一個的遠方島國興起未知的好奇。於是,她開始翻閱南太平洋島國的書籍,查詢海平面上升的數據。游琁如暗自期許,一定要親身走訪這些國家,找到解答,也為環浪計畫的成行寫下序章。 為太平洋島國的環境發聲 2009年游琁如由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系畢業,進入國家戲劇院任職舞監助理,準備存足旅費一圓夢想。在這裡,她結識了未來同行的旅伴:王品文。 雖然兩人擁有豐富的旅行經驗,對南太平洋島國的當地情況卻一無所悉。因為工作關係,游琁如不時會遇到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在他的建議下,兩人找上知名電視人陳文茜諮詢,輾轉接觸以國際志工服務的社會企業「以立國際」。 2010年7月,在50萬元旅費籌措不到一半的情況下,兩人就勇敢上路。近半年的旅程中,她們在吐瓦魯見到住屋被垃圾環繞;也在諾魯感受到無水可用的緊迫;在薩摩亞海嘯村,游琁如與王品文甚至親臨差點被海浪吞噬的驚險。 環浪商號,關懷環境 為繼續完成對環境的關懷,完成環浪計畫最後一站後,兩人和另外3名伙伴,集資100萬元成立「環浪商號」,成為一間既有工作坊座談、環保家具和公平貿易商品的複合空間。籌備4個月後,2011年9月游琁如與創辦團隊在信義路永康街商圈附近巷弄,選中一間舊屋動手改造,從家具、擺設到咖啡器材,全是二手再利用的環保用品。 從旁觀者變為組織者 環浪商號創辦人之一,同時也是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理事長的張良伊,是在環浪計畫其中一站薩摩亞,加入兩人行列。 2009年12月,齊聚129個國家代表,第1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會議正在丹麥哥本哈根展開。時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大三生的張良伊,與其他台灣同行者也一同在此。會場外,一名吐瓦魯婦女,雙腳跪地,在眾國代表前,高聲疾呼,要求正視吐瓦魯因為海平面上升所面臨的「滅島危機」。 返台後,張良伊著手搜尋氣候變遷的相關資訊,得知環浪計畫後,決定加入,並走訪薩摩亞,一探究竟。 重返坎昆會議後,張良伊不僅穿梭各國團體,一一學習他國經驗,他甚至成為亞洲青年會議主席,與日本、印尼、菲律賓等三十多個亞洲青年代表,共同發表宣言,宣示守護環境。 行動,才能改變 2011年年初返台後,已是台大醫學院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科研究所學生的張良伊,沒忘記環境氣候議題。他反過頭來,開始瞭解台灣的環境危機,並走訪荒野協會、綠色行動公民聯盟等多個非營利組織。 從一名大學生搖身一變成為環境氣候的關懷者,帶著自信笑容的張良伊說,在台灣,氣候議題只有100分和0分的區別,但與其計較結果完美與否,行動更能帶來改變。 2012年3月,張良伊聯合歷屆參與聯合國氣候變遷峰會的二十多位成員,成立「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為了讓成員能有更多機會參與國際論壇,他們甚至規定,平日溝通討論一定要以英文對話,為站上國際舞台預演。 現在,聯盟又在為2012年底的卡達會議預作準備。張良伊說,這回聯盟也將把台灣在環境、氣候、糧食等領域的努力成果,帶給全世界知道。 善用當地資源創業 七年級生的關懷行動,還有社會企業的扶持精神。1981年出生,畢業於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系的王銘峰是「CAMGOLDIA」品牌的催生者。在朋友的引薦下,王銘峰是最晚加入環浪商號的成員。儘管來得晚,他卻早已滿懷社會關懷。 2004年柬埔寨旅程裡一回不經意的插曲,是一切轉折的開始。學生時代,王銘峰時常旅行各個國家。退伍後,在準備踏入社會前,他為自己安排一段柬埔寨旅程,並拜訪90年代就在此經商的叔叔。旅途上,王銘峰與一般遊客沒有兩樣,住在當地旅店,天一亮就流連景點。 有一回,王銘峰不慎將100美元遺忘在送洗的衣物裡,他本不期待找回金錢,但在普遍貧困、月均所得僅70美元的柬埔寨,洗衣婦人卻把錢放在信封,原封不動地交還給他。 100美元,讓王銘峰看到貧困的柬埔寨依然保有的善心。啟程前,他是一名旅人;歸途時,他成了一位行動者。王銘峰決定在首都金邊附近村落興建小學,協助孩童提升教育程度,翻轉命運。 旅行間,他時常在路旁見到民眾販售的棕櫚糖,王銘峰決定結合自己的設計專業,把不起眼的棕櫚糖化為商品,籌措建校經費。 在柬埔寨,棕櫚樹處處可見,用途廣泛。棕櫚樹的樹幹、樹葉時常被用來當作建材,花蜜也能製成棕糖,作為料理佐料。在他眼中,棕櫚樹猶如這片國土的黃金,王銘峰因而結合柬埔寨國名Cambodia與Gold之意,起名為「CAMGOLDIA」。 契作,改善柬埔寨農民生活 因此,願意與CAMGOLDIA合作契作的農戶,從起初只有一、兩家農戶,發展到現在10個村落近百家農戶的數量;棕櫚糖產量也從一開始的寥寥無幾,到現在年產12噸的穩定規模。 不像其他慈善家直接挹注資金,王銘峰反而攜手柬埔寨當地民眾,讓他們以自己的力量改善生活;他更以類似「合作社」的模式,開放契作農戶參與經營。現在,十多名員工中有近一半是本地居民。 在契作模式、品牌形象逐漸成形後,他將柬埔寨業務交由另一位華人合夥者。2009年,王銘峰回到台灣,CAMGOLDIA產品也在隔年3月樂活有機展會上正式亮相。儘管規模小、名氣不響亮,但短短不到兩年,CAMGOLDIA旗下的棕櫚糖、棕櫚醋產品,已在微風百貨、博客來等虛實通路布點。 2010年,CAMGOLDIA品牌進入台灣市場後,消費者每購買一項商品,就會撥款新台幣10元作為建校基金。經過兩年多,王銘峰已離籌措50萬元建校經費的目標越來越近。 為了讓蓋學校的夢想持續,身兼管理、設計、財務的王銘峰,又在三個多月前加入環浪商號,利用開放的實驗廚房,介紹棕櫚糖、棕櫚醋的料理應用。「常常有消費者不懂得烹調棕櫚糖,我才有了這個實驗廚房的發想。你不懂,我就做給你吃,」行動的精神,在王銘峰身上表露無遺。 向晚時分,台北信義路上霓虹閃爍,闃靜巷弄裡的環浪商號,白底黑字的招牌靜靜亮起,店裡亮起的燈光看來分外溫暖。3位在旅途中各自找到關懷座標的七年級生,正以行動證明「做就對了」的真正意涵。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12年12月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