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應放任新建案吃掉郊區農地─人‧耕‧食 共同體─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February 22,2017對抗爭主義之再省思
施子文
如果,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在網路上號召各大學社團於各校持續舉辦演講、連署、發文宣、貼海報、在課堂上主動發問、進行問卷調查,以使各大學關注與議論壹傳 媒購併案,進而,在校園內發動市場抵制台塑、中信金、旺中之行動;與數百名學生集中於台北抗爭,何者將對達成運動目的更有效益,這個問題值得認真的探討。
數百名學生在台北抗爭,所能影響者,媒體,但媒體報導篇幅、報導觀點,從來不是抗爭行動所能左右。
但數百名學生若有計劃、有策略、有組織地(科學分工合作)在各自大學裡積極宣傳動員,其運動效果,會比寄望於媒體對抗爭之報導更為明確。何況,若運動場域在各自大學裡,參與之學生與老師至少多出兩倍。
關鍵,在於學運觀,在於抗爭主義自覺或不自覺支配學運領導者之路線。倘若,學運路線是公民教育之補課,那麼,學運之宣傳、動員、教育、組織、培力之對象 唯一,即校園學生,所有議題皆用於對校園學生之公民教育,使學生開始自主思考,開始反省,開始從「學生本份即讀書」之統治意識型態中啟蒙,開始朝著大公 民、公共人而生命變革。
當下,繼承抗爭主義傳統下之學運份子們看來都存在的普遍狀況,在於似乎都難以避免的,對抗爭路線以外的方式缺乏想像;因此是需要反省過往,對抗爭之目地與效果,多加嚴肅究問及深思,避免將抗爭當成本能反應。
媒體自是喜歡抗爭,因為媒體之新聞價值建構,肢體性衝突,擺在新聞價值之首位,肢體性衝突之報導無獨家之功,唯獨漏之過。媒體對抗爭之嗜愛,再生產並強化了抗爭主義,但學運份子受其驅引而難以產生自覺。
當抗爭主義演化成慣性模式,演化成心智宰制模式,不止運動=抗爭,而且,抗爭結束後,不是失落,便是準備尋找下一次抗爭的機會、可能及題材。
於是,熱情奉獻於運動的抗爭者對抗爭路線越發積極投入;其外,只是抗爭新聞之不忠實觀眾,大部份人不知抗爭發生,甚而對抗爭發生,無感。
本文原刊登網址:
http://cultivator.pixnet.net/blog/post/73304138
沉默的食物(完整版)
(以下文字轉載自原youtube影片連結的介紹)
牠們雖然是牲畜,但是他們具有靈性,是一條生命,並不是食物。牠們其實並不沉默,只是我們都裝做沒聽到罷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gMB7H01gHg&feature=share
我們不應放任新建案吃掉郊區農地
施朝祥
行政院主計處每10年做一次住宅普查,根據2010年住宅普查數據,其中空屋率最高的是台中市26.2%。但是,空屋率狀況最嚴重的台中市,卻不斷地在推出新建案。人口數沒有增加,卻不斷地將土地拿來蓋房子,吃掉本來應要種植糧食給人吃的農地,這樣的發展不免令人憂心。
台灣糧食自給率偏低、空屋率過高,政府不努力解決,卻不斷把農業用地改成住宅用地,不論從自由市場的供需及整體治理方式來看,都令人感到疑惑。
在空屋沒有解決的情況下,不應再不斷地發出新的建照。而既有的空屋可以改成社會住宅,加上直接課徵空屋稅的配套措施,才可能有效解決空屋率過高的問題。
至於社會住宅政策,國外有許多案例可循,如日本政府向民間收購或租借空屋並開放民間管理,新加坡也積極推動社會住宅。
市政治理應要符合社會性的需求,而不是任由自由市場的炒作。
相關新聞:
台中首購宅熱燒 總太、太子 推案衝高
本文原刊登網址:
http://cultivator.pixnet.net/blog/post/72137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