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人‧耕‧食 共同體
報主:台灣培力教育協會
創刊日期:2012-08-15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1,686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人‧耕‧食 共同體報
人‧耕‧食 共同體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人‧耕‧食 共同體
發報時間: 2013-01-12 11:00:00 / 報主:台灣培力教育協會
本期目錄
生命中的小黑箱01──朋友
空間治理日誌:墓地存在,對於都市的一種必要......
為老農立傳徵稿
我常常的享受各種美食,這是千千萬萬和我父親一樣辛勞的農民所生產出來的食物,希望在品嘗美味的同時,也能記得這些農民的辛勞付出,及向天學習得的生命智慧,讓我們用文字、用影像等方式,來感謝他們的辛勞!來瞭解他們的生命也歡迎你(妳)一起來記錄!       

朝祥于山城發聲工作團隊   請將你的稿件寄到
guevara4900@gmail.com 在主旨上註明:為老農立傳
徵人耕食志工
徵求認同「扶助農民,消除盤剝」、「讓
消費者獲得合理價格」、「降低食物里
程,愛護地球」這三大理念的熱心人士
,加入我們的志工。

身為人耕食志工,我可以做什麼?

訂閱人耕食電子報;

將人耕食電子報與網站的文章,轉載
於你的FB、部落格,或者將網路文章
寄發給你的親朋好友,讓更多人得知
相關訊息;

召集親朋友好友、厝邊隔壁擔任人耕
食直銷志工;

投稿人耕食電子報。

聯絡方式

fpccgoaway@gmail.com


[公益聯播]信義南港身障資源中心-照顧者紓壓團體
生命中的小黑箱01──朋友

施朝祥

三、四歲時,爸爸離開鄉下老家到鄰近小城 鎮創業,住在頂樓加蓋的小屋子上,屋子外的小院子約有三十坪是我嬉戲的地方,也是我當時生命中的全部。雖然說是嬉戲,但並沒有所謂可以稱之為玩具的東西, 每天就在院子中爬來爬去。我那樣子不能說是爬,像彈塗魚的樣子,用二隻手拉著身體到處逛來逛去,下半身就像的召掃帚一樣掃來拂去。

雖然搬到了小鎮上,但鄉下人總要養雞的習性還在,我家也在院子的角落養了幾隻雞。這會有反應的動物,就成為我的最愛,三不五時總要去看看他們。

有天,母雞突然下蛋了!

我看到很雞蛋後,異常的興奮,感到那是天下中最奇妙的事了,我吃的蛋竟然是母雞這樣生出來。怕那神奇的蛋會消失,我就馬上把把手伸進雞籠,小心翼翼地把雞蛋拿出來,去向母親炫耀一番。

打從那天以後,我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爬去雞籠旁,專心的注視著,母雞有沒有下蛋?

有次,我去的太晚,結果雞蛋被旁邊的火雞啄破了!那天我難過了很久,從此都會一早就守者那雞舍,一定要把雞蛋搶到手,絕對不會再讓火雞來破壞。

我總是被關在這小院子中,沒有任何的玩伴,爸爸媽媽每天忙著工作,也沒有時間理會我,雞就成為我生命中最好朋友,每天撿雞蛋也成為我心目中最神聖的工作,也是我幸福的泉源。

有一天,我不小心聽到爸爸說:「雞大了,應要殺來吃!」

聽到那句話時,我不禁號淘大哭,唯一的朋友就要離而去,撿雞蛋的樂趣也將沒有了!

那天晚餐,桌上還是出現了一道雞肉,早上還是完整的雞,現在變成桌上的雞頭、雞脖子、雞翅、雞腿、雞爪、雞屁股外,還包括雞胃、雞肝等內臟,以及最神奇的一串大大小小的卵黃。

那餐,我很認真的把朋友給吃了,沒有任何的口感。朋友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只是他沒辦法再帶給我神奇的蛋。

之後,我還是在那院子裏,用手把自己的身體拉來拉去,只是很茫然,不知要把自己拉去哪裏?

後記:

現在回想起這事,還是很難接受。

家中並不富裕,爸媽要忙著工作賺錢,找不到可以適合託育的人,也不知道要如何教養孩子,我就這麼地被放著。

我們的社會應要有公共託育系統,這對很多要學習如何作一個父母的人而言,是個重要的支持系統。而公共託育系統,不是要讓孩子學習各種技能的才藝班或補習班,而讓孩子們都可以得到適當的照顧與養育,這不是福利措施,而是孩子進入社會化公共生活的第一步。

公 共託育不只是讓孩子可以吃的飽、有人看顧的照顧,更重要的是要在其中學習如何與人互動,學習接納各種不同的人。特別是對讓身心障者,更是學習進入社會生活 的第一步,這樣學習的空間與條件不是個別父母或個別家庭所能給于的,也不應是被特殊化對待的,特別成立一個身心障礙者的託育中心,而必需透社區的公共託 育,讓身心障者和社區中其他的的孩子互動,這樣才相互理解與互相學習如何對待。

如有公共託育系統,我的爸媽就不用只是擔心要如何養育我了,不用心裏永遠有個對不起孩子的陰影了!


進一步討論本文請上:
https://groups.google.com/forum/?hl=zh-TW&fromgroups=#!topic/fpccgoawayforum/6ObbLPho_-A


如果您認同我們刊物所關注的議題對台灣公共生活的重要性,煩請您協助轉寄,感謝!
空間治理日誌:墓地存在,對於都市的一種必要......

張世鋒提供

 

生活在都市裡,尤其在五大都會區,除了街上偶爾遇上車禍死人外,真的很難看見死人〈說實話,應該沒有人想看到〉。但別說死人,連抬著棺材的送葬隊伍都看不到,與死亡相關的種種似乎被隱藏起來,很想問一句:「死去哪兒了?」

 

死 去哪兒了?想當然爾,「死」被偷偷藏起來了,關於死的種種都被關在所謂的殯儀館裡,所有的眼淚與對逝去親人的不捨,都被社會體制以一種極為穩妥的秩序收納 起來。想起以前小時候,冷冽的冬天一到,街頭巷尾總有幾個老人撐不過嚴寒而駕鶴西歸,於是街頭巷尾就搭起棚子、終日誦經聲不斷。有些死亡儀式著實繁複,就 像電影「父後七日」裡那些整「活」人的玩意兒,既不文明也不環保,只是以駭人的繁文縟節來逼迫後人展現「孝心」,那就大可不必。

 

可 現在談都市墓地的必要,真的有些天方夜譚,畢竟都市空間寸土寸金的,裝活人都不夠了,哪裡還有餘地來安置死人?把墓地請回來,說這話的人真是文明倒退、腦 袋進水!但是「死」─指的是相關的習俗與過程─作為一種長期累積的文化資產,雖然有其不文明與封建性,但就這麼在人們的記憶裡被抹得乾乾淨淨,難道就順理 成章?

 

空間治理日誌:墓地存在,對於都市的一種必要......  

圖一 都市裡,此種送葬隊伍幾乎成為絕響

 

 

不, 追求文明與功能的都市型態才是一種進步,有時這種聲音也不免在我耳邊響起,與我那給墓地留餘地的想法抗衡。但又看到歐美一些發達國家,他們人均GDP、工 業水平都不知超越我們多少,但是他們的墓地也未必被消滅,甚至他們以景觀化的設計、反思式的概念來進化墓地的形態,讓墓地在文明社會有了新的詮釋。這就不 禁讓我想問:難道墓地真的不必要嗎?

 

再 者,墓地空間除了讓人體認生命的有限與物質世界的虛空,是一種重要的生死意識的標誌外,通常,墓地也以一種邊緣的型態,代表著都市擴張的極限。所以消滅墓 地,不但弭除了人們的生死觀,也意味著替都市擴張移開了絆腳的大石。有時候,都市擴張或許有其必要,但全然不從都市是否該擴張的角度,來討論墓地自身的價 值,不也真的就把都市當作沒血沒淚的機器嗎?

 

或 許,那些在都市邊緣還沒被消除的墓地,我們真的應該好好嚴肅思考與討論它們的存廢。甚至,我們應該進一步思考,要如何改造與進化這些墓地,讓它們在現代都 市裡有一個自己存在的正當理由。至於,已經消失在都市裡的墓地,我們也可以有一些延續他們存在意義的想像,像是在社區裡立著刻有逝去居民姓名的一個碑,或 是,留著一塊用作告別的青青草地,讓生死的意識還在週遭、不會距離我們太遠。

空間治理日誌:墓地存在,對於都市的一種必要......  

圖二:歐美外不同以往的墓地設計

 

空間治理日誌:墓地存在,對於都市的一種必要......  

 

圖三:歐美反思性的墓地設計

 

將墓地公園化之治理思維,當然是值得討論,不過,鄙人主張生態主義、去家庭主義之火化海葬。對待死者,不須祭拜,而應集體悼論,死者一生,可資生者學習之思想、精神及公共貢獻為何,或可資省察啟悟之錯誤與教訓為何,質言之,為教育生者何生,以悼論死者。至於儀式,悉免矣!

 

[ 後 記 ]:其實本人在此文隱藏的概念是〝都市擴張下我們究竟失去了什麼?〞並藉由墓地存廢問題,來進行公共討論都市的擴張問題。在我本身的生長歷程中,許多 作為都市邊界的墓地、野林地、河床腹地等等,在以開發為名的一片叫好聲中就整個剷除或人工化,把一切對都市〝發展〞不利的介面就輕易消滅。我們是得到了? 還是失去了?當然,都市是否需要邊界,又是另一個討論的課題了。

進一步討論本文請上:
https://groups.google.com/forum/?hl=zh-TW&fromgroups=#!topic/fpccgoawayforum/nYMK-KnJqMk

推薦訂閱
東非Safari‧旅中隨帖 + 皇家可本哈根繽紛隔熱杯&Ole系列,週年慶限時特惠!@【《Yilan美食生活玩家》】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轉寄『生命中的小黑箱01朋友-從朝祥的童年經驗談公共托育的重要』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