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人‧耕‧食 共同體
報主:台灣培力教育協會
創刊日期:2012-08-15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1,685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人‧耕‧食 共同體報
人‧耕‧食 共同體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人‧耕‧食 共同體
發報時間: 2013-03-01 11:00:00 / 報主:台灣培力教育協會
本期目錄
關於自然農法(二) 關於是否以人工澆水呢?
窺見日本升學主義社會內戰的一景
重要新聞與訊息轉載
為老農立傳徵稿
我常常的享受各種美食,這是千千萬萬和我父親一樣辛勞的農民所生產出來的食物,希望在品嘗美味的同時,也能記得這些農民的辛勞付出,及向天學習得的生命智慧,讓我們用文字、用影像等方式,來感謝他們的辛勞!來瞭解他們的生命也歡迎你(妳)一起來記錄!       

朝祥于山城發聲工作團隊   請將你的稿件寄到
guevara4900@gmail.com 在主旨上註明:為老農立傳
徵人耕食志工
徵求認同「扶助農民,消除盤剝」、「讓
消費者獲得合理價格」、「降低食物里
程,愛護地球」這三大理念的熱心人士
,加入我們的志工。

身為人耕食志工,我可以做什麼?

訂閱人耕食電子報;

將人耕食電子報與網站的文章,轉載
於你的FB、部落格,或者將網路文章
寄發給你的親朋好友,讓更多人得知
相關訊息;

召集親朋友好友、厝邊隔壁擔任人耕
食直銷志工;

投稿人耕食電子報。

聯絡方式

fpccgoaway@gmail.com


[公益聯播]歡迎加入傑瑞粉絲團
關於自然農法(二) 關於是否以人工澆水呢?

施朝祥

關於是否以人工澆水呢?

有一派的觀點是完全不用人工澆水,每塊地會長出他適合的作物,人不必為土壤在作任何事,缺水的地區,會長出不太需要水的作物,一般以多肉(仙人掌科)植物;水多的地區則會長出蓮花等水生植物。

2013-02-23_1937332013-02-23_193754  

農牧合一

土壤的品質以多樣化微生物是關鍵,各種不同的動物的消化系統中,有各種不同的微生物,吃下的食物會把這些菌體刮出下來,隨著排泄物而排出體外,將各種不同動物的排泄物放到土壤中,用耕耘機一起翻土,就會豐富讓土壤中的菌種,使土壤的菌相更為完整。

 

2013-02-23_193805  

土 壤為影響作物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土壤可以影響根系的生長與養分的吸收,土壤的性質可分為物理性、微生物性與化學性。物理性為土壤的保水性與通氣性;微生物 性為土壤中的微生物種類;化學性為土壤中的土壤酸鹼度與。如果只有物理性與化學性良好,只能增加土壤的保肥能力;只有物理性與生物性良好則只能使土壤呈現 鬆軟;化學性與生物性良好則土壤的分解肥料與有機物的能力較好,唯有三個性
質都維持良好,才可以產生良好的地力,創造優質的土壤。

土壤的三種性質又以物理性最基礎,其次為微生物性,最後才為化學性。而土壤的改造,則以豐富微生物種類為根本,當微生物種類繁多時,土壤的性質自然優質化。

土壤物理性又分為固相、液相、氣相,土壤的固體粒子組成骨架,當中又夾雜著空氣與水,所以又稱為土壤三相。

固相:可供給植物礦物質、保持養分。

液相:供給水分和養分。

氣相:向植物根系供給氧、存積雨水、排水。

土壤三相的比例是決定土壤的肥沃性與作物生長的關鍵。

土 壤化學性為土壤pH值(酸鹼度)與土壤EC值(電導度)。土壤pH值(酸鹼度)顧名思義就是土壤的酸鹼性;而土壤EC值(電導度)為土壤中水溶性鹽類的濃 度,當EC值越過高時,滲透壓越高,作物越難以吸收水分和養分,對作物產生毒害,造成根部受損、地上部葉片萎凋、生產緩慢等症狀,此現象稱為「鹽害」。

一般作物適合的pH值為5.5-6.5、EC值為0.6-3.5(ms/cm),而每種作物與每個時期喜好的pH值與土壤EC值都不同。

土壤的微生物性

土壤為極複雜的生態環境,土壤中充滿了微 小生物,一小匙的肥沃土壤可能含有數十億的微生物,但長期以來的貫行農法的農業操作破壞了土壤中原有的生態與微生物種類,使微生物種類越來越少,特定的微 生物佔領土壤,病原菌開始大量繁殖,使植物根系越來越虛弱,連續耕作障礙與病害開始嚴重發生。

土 壤中的微生物?好菌、壞菌通通有!土壤中的肉眼無法看到的微小生物包括了生活在土壤中的真菌、細菌、病毒等,其中會使植物產生病害的稱為病原菌;對作物生 產有直接或間接之幫助,提高土壤養分、增進根系生長與養分吸收的微生物又稱為有益微生物,即是所謂的微生物肥料或微生物資材。

到底要不要將土壤淨空,把所有的有害的微生物菌全部殺死呢?

自然的平衡是一物剋一物,如果沒有炭疽病菌就沒有剋制炭疽病菌的微生物,是故若一次把炭疽病菌全部殺死,那麼每次要種植前,就要再進行一次消毒工作,而且在種植過程中,還要不斷地預防土壤被污染。

雜種輪作防蟲害

昆 蟲和人一樣會偏食,有喜歡吃的菜和不喜歡吃的菜,但當沒有食物時,就是不喜歡吃的菜也會吃,若是整片園子都種同一種菜時,那麼也就容易被全部吃掉;反之, 若每塊園子雜作各式和樣的菜,那麼蟲子只會吃喜歡吃的,不會去動不喜歡吃的菜,那麼就可以防治蟲害,雖然會有少部分的損失,但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

蟲 在產卵時,總會先觀察多少食物,才產多少卵。黃條葉蚤為十字花科蔬菜上古老之害蟲,農民對它並不陌生,一般農民又稱"跳仔"。黃條葉蚤 (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為鞘翅目之小型昆蟲,富黑色光澤,兩翅鞘有明顯之金黃色縱紋而得名,善跳躍遷移,為高溫期十字花科蔬菜之重要 害蟲,危害猖獗可致廢耕而血本無歸。

黃條葉蚤雌蟲可產數十粒至700多粒卵,平均約180粒卵。但當食物少時,黃條葉蚤會產較少的卵,以防止幼蟲繁多,食物太少而餓死;反之若,食物豐富時,黃條葉蚤會產較多的卵,大量繁殖後代。當雜種各式作物時,黃條葉蚤會評估食物不豐,而產較少的卵。

雜作各種作物,很多人會以為是把一塊圍子,分成四到八小區,每一區種同一種作物,這並不能算是雜作,在大自然界中,也不會是這個樣子的。

所謂雜作是指擬自然態,每一小區都種上幾種不同的作物,這樣蟲才不會吃完一顆又跑到另外一顆去,那就失去雜作防蟲害的目的了。

2013-02-23_193817  

到底要不要用蘇力菌進行蟲害防治呢?

全 球從事有機農業的農民大都以噴灑傳統的蘇力菌防治害蟲,蘇力菌被稱為「昆蟲的穿腸毒藥」,1911年時日本學者石渡繁胤在大日本蠶絲會報中,發表了家蠶猝 死病例,同年柏利那(Berliner)報導,從德國色林吉亞地區的地中海粉螟幼蟲體內,分離出致病的病原菌。1915年學界正式把這種造成昆蟲生病的細 菌命名為蘇力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自此揭開了人類認識及應用蘇力菌的序幕。

蘇力菌分布於全球七大洲,可從罹病昆蟲、昆蟲棲所、各種土壤、不同的植物葉片、源自植物的材料、淡水、海水、潮間帶的沖積物、牛犢的墊床、羊毛、陸生脊椎動物(哺乳類、爬蟲類和鳥類)的排泄物、活化污泥等之中分離獲得。

蘇 力菌不但會殺死害蟲,也把益蟲一起殺死,此時將會面臨一個自然態不完整的系統。大自然的法則是不會變的,一定是先有以作物為食物的害蟲,才會出現以害蟲為 食物的益蟲。若將害蟲全部殺死,那麼益蟲也將無法維生。也就是說,使用蘇力菌後,將要不斷地使用,不然將會害蟲大發生。

現今,農民們早已察覺作物害蟲很快就會對蘇力菌產生抗性。現在很多人都已警覺到蘇力菌造成環境中的害蟲具有抗毒性或產生超級害蟲。

原刊登網址:
http://cultivator.pixnet.net/blog/post/130809410


如果您對我們的刊物有任何的指教,歡迎您將意見寄到 fpccgoaway@gmail.com
,我們會將您的寶貴意見刊登於我們的部落格,臉書與電子報。讀者的來稿我們原則上全文刊登。相關參考事項請點閱:
http://cultivator.pixnet.net/blog/post/66670864
窺見日本升學主義社會內戰的一景

施泰翔

近來發覺日本Yahoo,會將討論的較熱烈 的"知惠袋"題目(大概類似於台灣Yahoo的知識+)放進首頁,而且讓人感到有趣的是,放上來的討論大概都是屬於人際關係交往類的,討論的是人際交往會 面臨的各種衝突。從日本Yahoo對此類討論之重視,看來讓人覺得日本人是個對該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和諧高度焦慮的民族;而讀此專欄,也可藉由從微觀個人關 係來窺見日本社會人際交往常規。

本篇的提問人問到: 她有個很要好的"媽媽友"(大概是意指能一起交換育兒經的朋友關係),從孩子小時就感情良好,認識多年。而對方的孩子到了小學一年級時,開始出現成績不 佳,部份科目需要上補救教學的狀況。而到最近為止,兩邊孩子在小學也都不同班,因此每當對方抱怨孩子得上補救教學,是老師教得不好,提問人基於不了解對方 孩子上課的狀況,孩子其他班上也有需上補救教學者,也聽過其他家長對該老師的不滿,也都相信對方的說詞,回應到"真是糟糕,如果能換老師就好了。"

不 過後來隨著年級升上去,孩子重新編班,兩邊的孩子正巧被分在同一班,新任老師的教學風評聽來不錯,正為自己和朋友的孩子感到慶幸的時候,這時對方大概是孩 子上補救教學面子上過不去,也許也是相信新老師(我個人的詮釋),於是就辭退了讓孩子繼續上補救教學的機會。但對方孩子成績依然沒有起色,對方又開始抱怨 起老師不會教。有一天,家長參觀日,提問者到場參觀,發現朋友的孩子顯然無法集中精神上課,每隔沒多久就要求要上一次廁所,不時不安份的動來動去,對其他 小孩子搗蛋,很明顯的發現朋友的孩子自身的狀況有問題。之後對方又出來抱怨,並且要求提問人一起聯名在親師懇談會對老師施壓,當事人覺得錯不在老師,於是 便婉拒了。接著對方便酸了一句"自己家的孩子成績好,就不管其他人家孩子出問題了。"(提問者補述,她家的孩子成績也不是頂尖,只是中上程度而已)。事後 發現,其他家長也遇到該朋友要求聯名對老師施壓,同樣感到非常困擾,提問者便對此發問到,她該如何處理此事,才不會破壞雙方經營多年的關係。

略 讀了一些回應,底下回應多半集中在,該帶那個小孩子去檢查有無過動症之類的問題(檢查過了,找不出醫學上可以歸罪的症狀);或者該直言對朋友相諫,不要維 持表面和諧(這專區的提問常常有提問人擔心破壞表面和諧,而底下回覆是真朋友就別鄉愿,不過個人以為,依他們的文化,要人別鄉愿多半只是在網路上回覆別人 的嘴砲,日語對人類表達方式最大的貢獻之一,在於提供了大量的蜿蜒傳達意思的表達藝術)。不過看來是沒有人想檢討日本升學主義社會內戰的問題。要不是日本 小孩從小就得面臨緊張的競爭關係,個 人成績好壞與前途相關,也與面子高度相關;當事人哪會這樣的不樂於讓孩子上補救教學,拼命的想把責任把老師身上推,怕自己的孩子被烙下失敗者的標籤,自己 臉上也無光?問題的癥結,自然也就不是部份網友在底下回應提到的,當事人氣度不佳,見笑轉生氣了。


從 類似這樣的微觀層面觀察理解到的日本社會,我個人實在不覺得活在那裡是很有吸引力的事。對即時是年長個一歲的學長都要恭敬以對,講話用敬語,顯示人與人之 間的相處關係處處充滿威權;緊張的升學主義內戰,右傾的政治氛圍,怎麼想都不覺得活在那樣的社會是很吸引人的選項。日本之所以流行情色文化,以及歌頌有話 直言,勇於追逐個人夢想,不受各種政治,宗教跟親族關係威權控制的角色的動漫輕小說創作;大概就是要在這類高度緊繃的社會氛圍中提供發洩口吧。看完情色影 音,或者動漫輕小說爽完了,回到真實人生,繼續當個乖乖的順民。也難怪這樣的社會在經濟富欲的狀況,會有不少不想工作及受教育,只想在家裡看動漫,玩網路 遊戲的尼特族了。

原刊登網址:
cultivator.pixnet.net/blog/post/132501946

如果您認同我們刊物上文章所關注的議題對台灣公共生活的重要性,煩請您協助轉寄,感謝!

重要新聞與訊息轉載
【免費專車共赴中台灣廢核大遊行】

3/9台灣環保聯盟雲林分會將出動一台遊覽車,邀請雲林的鄉親朋友們一同前往台中,為非核家園努力。發車地點為11:30雲科大校門口,亦可於11:40在斗南交流道日統客運前上車,歡迎大家邀集親朋好友共乘專車,意者請於3/5以前,將保險資料寄送給張子見老師:jacob@twu.edu.tw,0980-411-109。(包括姓名、手機、email、上車地點、身份證字號、生日、受益人、與受益人關係,需自付保險費,學生完全免費
http://www.facebook.com/nonukestaichung

Google總部污染 夢幻辦公室關閉

「科 技龍頭Google總部編號QD6和QD7的辦公大樓,在矽穀草創初期原本是英特爾(Intel)、快捷半導體(Fairchild)和雷神 (Raytheon)等晶片大廠的廠區。這些公司在當地傾倒了數千加侖用來清洗金屬的有毒溶劑三氯乙烯,污染了土壤及地下水,美環保署數據顯示,從 1980年初期至今已清理了多達28萬立方公尺的地下水,共移除了907公斤的揮發性有機物質,但仍未能完全清除完畢。 ......但去年底起,有十多個監測站測得濃度介於每立方公尺5到30微克,還有一處高達120微克,Google被迫關閉這2棟大樓,花了數週才把三 氯乙烯濃度降了來。」

繼續閱讀請點此

行政院扯環保署後腿 放水六輕空汙排放 雲林人怒告江宜樺


「......綜上事證,陳椒華強調,六輕早就知道這五項排放應納入總量計算。


各方針對六輕VOCs排放總量如何計算各自解讀,但回到最根本的問題,為什麼必須規定一個工廠、一個區域的汙染總量?因為了總量,才能計算區域空氣品質、健康風險,政府也才能採取必要措施保障民眾健康。

根據台大職衛所教授詹長權所做報告,證實六輕營運已造成鄰近地區、尤其十公里內區域空氣品質下降。行政院站在保護民眾健康的高度,六輕VOCs排放總量如何計算不辯自明,難道能將空氣切開,只管七成排放,對另外三成視而不見?」

繼續閱讀請點此


美日軍事整編與亞太人民反帝運動

【報告人介紹(一)】 Michael Prysner

美國報告人: Michael Prysner,美國反戰運動聯盟「現在行動起來停止戰爭與種族歧視」(ANSWER)代表。Michael Prysner生於1983年,17歲由於沒錢念大學,在募兵軍人的鼓動、以為美國代表自由、正義和平等的想像之下參軍入伍。2001年完成基本及情報訓練,2003年隨美軍空降173旅入侵伊拉克。在伊拉克的一年中,他經歷了審訊戰犯、掃蕩街道和突襲民宅的各種任務,這些經驗深深衝擊了他。

「我以為我到伊拉克去是要解放那些被壓迫的人,讓他們更
好的生活下去。但我很快地發現我來伊拉克的目的卻是成為壓迫者,是不顧別人生死地幫美國的大公司掃清障礙」。

繼續閱讀請
點此

誰說亞洲沒有種族歧視

「我這樣說好了:假設我們去美國工作,然後他們只提供美國人不願意再做的工作,還不只這樣,他們給的薪水比美國人薪資少1/3,而下班後,我們被限制要回到宿舍並且被告知不能外出的話,我們會怎麼做?


會有很大規模的抗議、官司訴訟和種族歧視的指控。

但我們在台灣做完全一樣的事情。他們平等的權利和他們的聲音呢?有時候有些外籍勞工在施工期間會受傷甚至死亡,而我們或許會在晚間七點新聞中看到15秒鐘的新聞,就這樣。」

繼續閱讀請點此


推薦訂閱
愛心物資捐贈@【百里香兒少關懷月刊】
2013笠山文學營圓滿落幕,農村工作坊開始報名囉!@【鍾理和文教基金會文化社區電子報】
轉寄『關於自然農法(二) 關於是否以人工澆水呢?』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