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人‧耕‧食 共同體
報主:台灣培力教育協會
創刊日期:2012-08-15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1,686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人‧耕‧食 共同體報
人‧耕‧食 共同體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人‧耕‧食 共同體
發報時間: 2013-03-18 05:00:00 / 報主:台灣培力教育協會
本期目錄
訪台南市後壁區土溝農村美術館記
台灣躍進:核能,辯清楚論明白,混不得
沒有民主就沒有團結:談英國社會主義工人黨之性醜聞案
要點資訊簡報
另眼相看:失去目標的「理財教育」
人.耕.食 共同體臉書粉絲團


各種與友善環境的天然農法,產銷政策與食品安全有關的新聞、資訊、影片

歡迎大家加入人.耕.食 共同體臉書粉絲團,關心家人與親朋好友的身體健康,以及為環境永續發展而努力!

為老農立傳徵稿
我常常的享受各種美食,這是千千萬萬和我父親一樣辛勞的農民所生產出來的食物,希望在品嘗美味的同時,也能記得這些農民的辛勞付出,及向天學習得的生命智慧,讓我們用文字、用影像等方式,來感謝他們的辛勞!來瞭解他們的生命也歡迎你(妳)一起來記錄!       

朝祥于山城發聲工作團隊   請將你的稿件寄到
guevara4900@gmail.com 在主旨上註明:為老農立傳
徵人耕食志工
徵求認同「扶助農民,消除盤剝」、「讓
消費者獲得合理價格」、「降低食物里
程,愛護地球」這三大理念的熱心人士
,加入我們的志工。

身為人耕食志工,我可以做什麼?

訂閱人耕食電子報;

將人耕食電子報與網站的文章,轉載
於你的FB、部落格,或者將網路文章
寄發給你的親朋好友,讓更多人得知
相關訊息;

召集親朋友好友、厝邊隔壁擔任人耕
食直銷志工;

投稿人耕食電子報。

聯絡方式

fpccgoaway@gmail.com


[公益聯播]新竹家扶中心:奬助學金~『逆境粹鍊 成就菁英』
訪台南市後壁區土溝農村美術館記
 李俊憲


前陣子,我們因為朋友臨時的邀約,訪台南里仁系統的一個有機農業據點,友善大地。踏訪幾處後,友人興起帶我們去後壁鄉土溝村看看一群年輕人怎麼改造農村的想法……

十年前,10位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系的學生苦無畢業論文的方向,直到台南後壁鄉土溝村一位農民的農民水牛的新聞刊出。找水牛,蓋牛厝,變成這群學生畢業論文的方向,成了他們十年蹲點的起始。

幫水牛起厝是這10位南藝大學生組織土溝村村民的開端。他們並非嚴格界定的政治組織工作者,卻用空間變革切入/組織了社區和村民。

當年蹲點的學生成立了「
優雅農夫藝術工廠」,以申請案子維生和發展。麥克是靈魂人物。另外有四個人留下,其中一人在當地結婚生子。這一次我們很可惜的沒碰上其他成員,只拜訪了麥克。途中有南藝大的學妹加入,表示要在土溝村進行環保運動。

優雅農夫承租三合院的半壁,一邊是老人家的民宅,如同我們常見的中間是廳堂神桌的擺設,側翼就是生活空間了;另一邊則是辦公室與招待廳,布置到挺精雅的。三合院外觀看起來與一般農家住宅無異,裡面卻別有巧思。

優雅農夫以他們的專業,設計與巧思,整形土溝村的“外貌”。土溝村人口外流,村裡空屋不少。屋子願意以低價租借或者直接讓渡給他們進行內部改造當成特定主題(如女性主義)展場。有一律師已捐出兩棟房子,還問:夠不夠。提供的屋子或者豬寮多到他們都還沒想到如何運用。

村長的豬寮提供出來,改造成「土溝村公共客廳」,藏身於民房之後。居民對麥克帶人進客廳似乎習以為常,還能親切的笑。公共客廳原有賣咖啡,但看似許久未開張了。客廳旁邊有一空間供給小朋友假日閱讀使用。

公共客廳的牆壁上有掛著「阿嬤的畫」。他們組織當地的阿嬤作畫。一開始,阿嬤都懷疑自己能不能畫。事實證明,她們都能畫,還能在自己的家開畫展。但目前有沒有再繼續,沒問,不知道。

從客廳旁小門出去,穿堂過路,看見的是公共廚房。灶台初始是靠著牆壁的,後來調整成對著客廳,呈現著使用廚房的人是主人,正面的面對著遊客。廚房旁邊的空間,門前掛著「土溝農村文化學堂」的名牌,麥克稱此為「國際會議廳」。裡面的陳設有點像空間較大的小學教室,有投影機跟投射布幕。

有間民房,優雅農夫全部打掉,只剩一長兩短的石椅子。平日早上,會有賣菜攤販。麥克說,可以讓買菜的人,或者平時聚會聊天的場所。有趣的是,過年時會有專人在石椅子那幫忙拍全家福照,據說熱烈的程度是得排隊許久才能入鏡的。

土溝村空間的改造不只侷限於大空間。每個據點,展場都有立站牌。站牌以黃色為基調,著有當地人的照片。每一張照片都有歷史。學童專車的上車地點的站牌,有遊客誤以為真是公車站牌而傻等,直到村民跟他們說這不是公車站牌才知情。有些家戶的埕前也有驚喜,例如優雅農夫會幫忙製作椅子,供坐;或者彩繪屋子牆壁,做些立體小飾品。

有一看似廢棄農會外的圍牆掛著當地農田與農夫的巨幅照片。當地居民說:那個是我ㄟ,原來我也能成為照片的主角。

基本上,優雅農夫的空間改造的邏輯都是以私化公,配合他們的設計,讓空間更為容易被居民近用。

優雅農夫把土溝村理解成“想像的集合體”,正在推行的農村美術館即是如此。他們用情感認同替代了行政區域的空間界線,認同就能超出空間限制。在地居民認同整個土溝村就是美術館。有遊客到土溝村遍尋不找所謂的“美術館”而探詢,居民說:傻孩子,這裡就是美術館阿。

因為認同,居民對環境整潔的維持就有原動力。土溝村確實乾淨,幾乎看不到垃圾,還有居民因為遊客亂丟菸蒂而氣憤。

很遺憾的因為時間關係,只看了一條街。在這裡僅留下直觀的紀錄,為讀者介紹我們這一次的參訪。

相關影音報導可參考:

TVBS 一步一腳印 發現新台灣 - 我們的青春在土溝村

原刊登網址:
http://cultivator.pixnet.net/blog/post/140894869


如果您支持我們的理念,我們感謝也歡迎您定期小額捐款

戶名:台灣新社會協進會
郵政劃撥帳號:22464246

台灣躍進:核能,辯清楚論明白,混不得
本文原刊登在台灣立報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6550
 
■選制公辦化改革研究會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有一響亮稱號,衝衝衝,可上任以來,沒有與號相稱的態勢,直到上(1)月23日挾著普遍對馬英九不滿,指責其無能的情緒,發起火大遊行。遊行嗆聲還不夠,緊接著推出核四公投連署。有人論這是公投綁大選,有人論該審慎思考核能之必要性。

核能問題在台灣經過十幾年間的宣傳,加上鄰近的日本發生觸目驚心的福島核災,衝撼著核能密度甚高的台灣,尤其2013年核四將裝填燃料,有人忡忡喊著核能關 鍵年,甚而催化出迥異於社運團體之民間人士發起「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以溫和,友善的「媽媽」身分訴求安全的環境與生活。對核能的關注儼然成為台灣一大重要的公共議題。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前)1月23日表示,主張「反核四運轉」公投綁大選不是為選舉考量,是要替世代子孫建立安全非核家園。(圖文/中央社)


我們樂見核能的問題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這對慣於選舉思維與操作的國、民兩黨,一定都嗅得到此股濃濃煙硝味,盤算著怎麼接。接招,這對見過大小選舉,聽過漫天口號的台灣人民來說都不陌生。

選舉中,核能時常是一大攻防重點,可許多人厭惡拒斥之,因為這樣的攻防只是在於互相攻訐,口水漫罵,或者含糊其詞的口號而已。其實,不到選舉也是如此。君不 見,馬英九、核四所在地的首長也僅止於說,在安全無虞下,核四才能商轉,可是怎麼樣才算安全?這對產業經濟或者人民的關係到底是什麼?不能總以沒有核能發 電,電費會大漲價來恐嚇人民吧。更何況,早有人質疑電費會大漲價的論點都是根據20年前的數據所推算出來的呢。

而早早將廢核當作三大神主牌之一的民進黨卻也深刻的著墨。蔡英文選總統時,再次提出「非核家園」的口號。但是如何實現,怎麼實現,替代性能源方案是什麼,不能從在野喊到執政又下台,喊到聲嘶力竭,一點推論都沒有,連政策思考的邊都搆不上。

進一步說,我們是需要安全的核能,還是反對核能,或者單反有安全之虞的核四呢?每一個決定都具有不同的意義。能源政策的問題絕對是糾結於台灣現實,必須面對的大事。

我 們不反對核能成為選舉議題,甚至應該列為選舉辯論重點,但是反對落入空洞的反對與贊成,恐嚇與口號,將問題抽空和導向成一時的話題而已。如今,關注核能問 題的人越來越多,有鑑於此的政黨,何不趁著這大好機會,堅實的研究出具體的能源方向,再透過選舉時提出具體且可行的辯論,爭取最大程度的認同,同時也讓想 矇混過關的候選人與對手閃避不得,只能老老實實,真槍實彈的上陣,進而重建和實現民主選舉的進步真義。

關於選制公辦化改革研究會

選舉制度,既然維續了現有資產階級專政、藍綠壟斷、地方派系及一切令人們批評、厭惡但無力改革的現狀──多為長期沈痾弊害,所以,選舉制度就是台灣一切問題的根源。台灣所有矛盾,無不與選舉制度相互鞏固、相互支持、相互依賴、相互滲透。

選制改革,是台灣一切改革的總開關,開啟,一切改革也隨之大步前進。「選制公辦化改革研究會」之成立,即是為選制改革運動的發韌,為台灣改革力量開闢一條康莊大道。

 

 
 
沒有民主就沒有團結:談英國社會主義工人黨之性醜聞案
施泰翔


本文改寫自衛報
The SWP and rape: why I care about this Marxist-Leninist implosion

英國社會主義工人黨近來有一位青年女性成員指控有高層人士對她性侵,然而糟糕的是,組織對此成立的內部調查委員會成員,竟然多由與該受控高層過從甚密的人士組成。調查的結果不難想像是"查無此事",組織還公告要求全體成員接受調查結果。這不僅對該黨名譽是一大打擊,也可能因此造成其大量流失黨員。

英國社會主義工人黨雖然成員只有數千人,但其組織力與戰鬥力在英國左翼圈是數一數二,在不少抗爭場面都頗為活躍。許多記者與作家都曾經加入過此組織,部份目前還是。

左翼組織因性醜聞案鬧起喧然大波這並非第一例,如目前掌控一席國會議員的Respect黨,也因領導人George Galloway在為受控性侵的維基解密創辦人辯護時,對女性有不尊重的發言;又對不滿此發言的黨員在回應態度惡劣,因此引起嚴重內部分裂。社會主義工人黨在Galloway事件時表態譴責,要求採取高道德標準,然而,很遺憾的,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這套高標準又不適用了。

這顯示的問題在於,左翼圈中似乎有一派人長期採取瞧不起女性主義鬥爭的態度,認為這種議題是小資產階級的品味。對於重視這類的媒體如衛報,常採取鄙視的態度。然而衛報的記者在許多議題上視此觀點的左翼派系為盟友,這批人不肯採取擴大社會團結面的敵視態度自然讓人頗為難過。如果左翼的目標是解放受壓迫族群的奴役狀態,當一半的人口的權益不受重視時, 左翼要如何達到其解放的目標?

而更重要的,不論是Respect黨與社會主義工人黨的例子,都顯示其內部理性,民主面對爭議,進行對話,誠實反省自身缺失與過錯的風氣與機制,都極度不足。在批判統治階級時戰鬥力極強,但對於解決內部爭議時,卻總是缺乏能讓大家信服的民主程序,當事者也都缺乏民主風度。這就難免讓人懷疑,不時看到左翼組織玩一玩就自行細胞分裂,變成幾個互自看不爽的小組織的狀況,病因不是在於任何政策或道德原則問題,而在於這些左翼團體其實內部在民主實踐上有不小改善的空間。這不得不說,沒有民主,就難以有團結。

原刊登網址:
cultivator.pixnet.net/blog/post/140389876

要點資訊簡報
【去年十一月才獲行政院肯定、獲選公共工程金質獎水利類特優的雲林縣斗六市湖山水庫,驚傳主壩截水牆並未和副壩截水牆相連接,缺口長達八十六公分,未來恐成為水庫決水口,導致潰堤,甚至崩壩,斗六市十一萬居民生命財產都受到威脅。
...
交大土木系教授劉俊秀表示,水庫壩體的主要功能是避免蓄積的水從地下滲漏到壩體外面流失掉,由於水壓相當大,因此需有截水牆,深入地下二十至五十公尺,完 成蓄水使命。如果兩座截水牆之間有八十六公分的缺口,將會導致截水牆的土壤被水一點一滴地沖刷流失,截水牆逐漸鬆動,最後潰壩,後果相當嚴重。】
閱讀全文請上:
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mar/8/today-t1.htm

 【環保聯盟理事長張子見、生態保育協會常務理事陳泰安等人說,湖山水庫壩址在斷層帶附近,加上土質是由鬆軟的礫岩、砂岩及泥岩組成,易滲水隨時有崩塌潰堤之虞,根本不適合蓋水庫,中央卻以雲林「民生及農業用水」需求強力過關,目的在為增加工業用水護航。

張子見等人直指湖山水庫工程已暴露超級危機,將聯合地方團體推動「危險核心圈」居民地方公投,決定水庫去留,並建議改以人工湖地下水庫方式取代湖山水庫。】(網頁內涵影片)

閱讀全文請上: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7762523.shtml#ixzz2NiSDmjUr


另眼相看:失去目標的「理財教育」
本文原刊登在台灣立報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3888

洪致翔

根據家扶中心日前公布的調查,近4成小學生沒有零用錢;而在有零用錢的學生中,8成7學生表示拿到錢後會存起來,其次則是購買學用品或零食。至於存錢的目的,回答「將來有需要時可以用」佔第一位,「長大可以用」佔第二位,「購買文具書籍」則佔第三位。針對這些調查結果,台北南區家扶中心主任陳美君認為,弱勢家庭兒童特別需要從小進行理財教育。按此說法,「理財」似已成為「民生必需課程」,然而所謂「理財教育」的內容其實頗有值得商榷之處。

首先,許多針對兒童設計的所謂「理財課程」、「理財營」,雖然貌似活潑有趣,但卻常是藉遊戲教學之名,向學生宣傳各種金融商品的「益處」。認識金融商品本身並無不妥,但起碼應該在課程時間、講師講述內容與學員體驗深度等方面,讓這些金融商品的利弊皆能等質等量併陳。然而在現狀上顯然並未達到。換言之,許多課程的實際效果是讓學員更順理成章地習慣各種金融商品、更順利地被資本主義所統治。

再者,在許多兒童理財課程中,雖然都安排了引導學生認識「需求」與「慾望」之間差別的相關課程,但是,其所討論、歸納出來的「需求」仍是在現狀下的視野中所能看見的有限內容,只能說是為了繼續在現狀下生存而被迫產生的需要,並不是真正通過思考、來自主體性的需求,更不可能藉此嘗試設置目標、思考如何運用資源達成目標。只能讓學員學會如何在現狀下自保,卻無法帶來改變。

因此,「理財」其實不應該成為一種單獨的課程,而應併入生涯規劃、志趣探索等教育目標,成為其中一項內容。因為,談理財當然不能不提「錢要用到哪裡去」,但當此一問題與生活目標、自主志趣脫鉤,加上小學生所知的既有選項本就相當有限,因此多數學生的答案自然只剩下3類:日常用品(包括文具等學用品)、滿足物質慾望以及「儲蓄留待未來使用」(多半仍不脫前兩類的範疇,只不過時間點不同)。

許多保險業務員在嘗試說服對方購買保單時,都會採用某種「適用於絕大多數人」的話術:你現在幾歲、月收入多少、父母手足幾人,若考慮結婚育兒或購屋購車,未來20年內必要的支出金額為何,因此建議購買○○保單○○專案……。「為何理財、如何理財」等問題一旦脫離了生活目標與自主志趣,其實際內容大概也就與此相去無幾。但這樣單調的生命內容,真是我們希望培育出來的下一代普遍樣貌嗎?
(文教工作者)
 
推薦訂閱
e他命報報【第248期】讓阿智家看見愛與希望@【智邦公益館電子報】
2013年德瑪汶祝大家新年快樂!@【深耕部落報】
轉寄『訪台南市後壁區土溝農村美術館記』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