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再多老人津貼的政治支票也不夠!─人‧耕‧食 共同體─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February 22,2017反同志婚姻者何必自擾?
施泰翔
在工黨的支持下,英國保守黨首相卡麥隆力推的同志婚姻法順利的擊退黨內保守派的干擾,在下議院三讀表決中闖關成功。
在表決前,保守黨的反對派號稱要為異性戀爭取平等,讓異性戀也能有選擇公民結合的權利,而挑在立法的關鍵階段提出修正案,讓法案進度一度可能因此而面臨大幅延遲,這實在頗為荒唐。
當然,英國現行只將公民結合開放給同性伴侶,這項作法的正當性確實有討論空間,而卡麥隆與工黨領導人米勒班所談的合作條件,也包括在同志婚姻通過後,對公民結合制度成立政策研議小組,經政策研議最後可能得出在同志婚姻合法化後,公民結合此項制度也沒有再存續的必要之結論,這是很合理的做法。
領銜提出這項修正案的都是有明確反同志紀錄的議員,雖然不應該據此項紀錄斷定他們就意圖不軌;然而為了所謂爭取異性戀可以平等享受公民結合制度的權利,讓同志婚姻可能延遲兩年實施,這種做法本身就毫無社會公平可言。
這些人的心態看來是這樣的,長期被打壓,岐視的族群經過長期努力後,終於取回一點對等的立足點之後,這群既得利益者便開始覺得受委屈,覺得自己受不平等對待,於是也開始喊著要平等。在國會辯論時,保守黨前國防部長霍瓦爾斯爵士抱怨:"當下的同性戀運動支持者太過於跋扈,他們不只是爭取平等,而且甚至還是讓鐘擺大大的擺向他們那邊",就是這種心態最好的表徵。
英國同志從同志行為本身被法令禁止,違反者還會被逮捕入獄的時代開始,到現在好不容易,才有希望能夠實現與異性戀一般結婚組成家庭的願望,等於是取回來遲來的平等立足點。
現在法案都還沒正式實施,就有異性戀叫"同志能公民結合,我們不行,這不公平",未免太過於可笑。況且英國同志權團體之所以覺得有公民結合還不夠,需要有婚姻權,部份原因也是因為法律給婚姻下的未亡人的津貼保障,比公民結合較高;異性戀反對人士聲稱不能選擇公民結合是被歧視,未免也太過匪夷所思。
主導將保守黨現代化的卡麥隆,政治基因上自然不是天生的同志權支持者;不過時勢的演變也迫使像這樣的務實保守黨人士,不得不判斷,繼續阻撓同志婚姻權,只會讓多數選民對保守黨倒胃,因此即使不少基層支持者反對,右翼有甫於地方議會選舉搶走大量傳統支持選票的英國獨立黨進逼,許多黨內議員也表示反抗態度,為了讓保守黨能被主流選民信任,也還是要花費政治資本讓同志婚姻法過關。
領導保守黨閣員阻撓同志婚姻法的環境部長派特森 照片取自衛報
另外,AV選制改革案、上議院民選法案,這些相對進步的改革案,都在有大量的工黨份子於權力運作邏輯下告失敗。而這次原本工黨雖也抱著讓卡麥隆出糗的心態,不過幸好於最後關頭轉向支持,沒繼續成為阻礙歷史進步的一塊大石。
異性戀雖身為既得利益者,但其利益根本不受同志婚姻法而有所減損,部份人士卻還反對到底,其中的心態或許可以從某位上BBC節目之反對者之言論窺知。該位人士表示,同志婚姻法不會豐富"婚姻"這項制度的意含,反而會造成稀釋效果,讓婚姻成了完全不同的東西,就如同足球被美國人搞成能用手抱球,完全被變了的樣的運動一樣(指美式足球)。
這樣的心態,也許就跟某些大聯盟棒球迷抱怨原本覺得看大聯盟是只有少數人才懂得享受的品味,但自從王建民投出名氣之後,突然多出了群"庸俗的大眾"也來喜歡大聯盟,看大聯盟就不再是原本沾沾自喜的菁英品味有頗為相似的地方。
簡而言之,就是不願意和自己看不起的對象共享同樣的東西而已。
同志婚姻不是什麼改變現有人與人相處模式的基進變革,這不是打算拆散既有家庭的人民公社;只是讓被原本被拒於門外的同志也能受同等法律制度保障而已,社會保守派還是可以關起門來實施保守派的家庭觀點(在家人也不反對的前提)。雖然前述上BBC的保守派抱怨,同志也能結婚讓婚姻被搞成完全不同的東西,就如同足球被美國人搞成了美式足球一樣;但即使美式足球在美國很受歡迎,足球做為風糜全世界的主流運動,可沒有因此而褪色呢。
http://cultivator.pixnet.net/blog/post/148708634
相關新聞參考:
在野黨相助 英同性婚姻法復活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425582
青少年「負翁」的煩惱 就學貸款的弊端:畢業校友篇
馮鈺舜 李采穎
呂振鴻 劉靜芳
聯合報導
(本文轉載自東海成報2013春季號)
在經濟不景氣聲中,和社會新鮮人息息相關的就是就業與償還學貸的問題。當物價飆升的同時,薪水卻都一直沒有漲,而甫踏入社會的年輕人,經濟基礎未穩,卻已背負數十萬就學貸款壓力,政府仍遲遲未予重視。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訪問到現就讀於東海會計系三年級的許同學兄長
請問一下以你對就學貸款的認知,你認為它是利?還是弊?
許同學:像我自己的哥哥剛畢業,在畢業後的那一年要準備公職人員考試。他在那一年間壓力非常大,連工作都還沒有,突然要面臨這龐大的償還貸款壓力,連我跟爸媽都替他擔心。所以,雖然因為學貸,可讓我安心完成大學學業,實質上只是把壓力後延而已,因為憑一紙大學學位證書已極難就業,而貸款帳單一個月一個月接著來,到時候我該怎麼辦?是各有利弊啦,如能做改善更好。
台灣的失業率
在尋求解決的辦法,我們訪問到東海畢業進入職場已經兩年的歷史系學長,透過實際的社會的經驗反映出學貸的弊病。
學長你好,想請問你畢業後進入職場工作覺得學貸有真正幫助到你嗎?
學長:嗯,我以前念大學的時候是申請就學貸款才能念完大學的。老實說當初貸款的時候看起來好像能稍微減輕家裡的經濟壓力,但是在大學畢業之後卻發現去應徵工作的時候,大學學歷只是基本條件,現在根本就是滿街的碩士到處跑,要找到工作非常的困難,當完兵後經過幾個月找不到工作,好不容易透過親戚朋友的介紹到了一間公司上班,剛進去也就只能勉勉強強領個22K的基本工資,此時才發現到「就學貸款」給我和父母更大的經濟壓力;一個月薪水就那麼一點,扣掉林林總總的生活費後,還要再去償還就學貸款。起初安慰自己剛出社會,苦一點肯定是免不了的,但是現在我在這間公司已做了兩年,薪水也還是只有25K,同時物價又飛漲,加上原本就要背的就學貸款,真的非常吃不消,每個月頂多存到一點點錢,有時家裡有狀況時,又要把錢拿去貼補家用。但是當初如果不貸款,我根本沒法上大學,在起跑點上就先輸別人一大截了。所以還是有受益的。
那對於現在的學貸制度你覺得政府應該要怎麼改善會比較好?
學長:高等教育的普及對國家來說畢竟也不是什麼壞事,出社會後就是各憑本事養活自己。但是對於大學學費我認為確實是需要作出改善的,很多類似東海的私立大學學費高得嚇死人,卻又說不出來到底貴在什麼地方,而政府對於私立大學的補助好像也沒少過。教育部應該要對私立大學做出減低學雜費的要求,或是對於學校數量,畢業人數做點總量管制,這樣針對就學、就業環境做點努力,即使依舊有償還學貸的壓力,想必也能減輕不少。
苦民所苦,很難嗎?
整體而言「就學貸款」方案立意甚佳,可幫助家計困難的學生。但是政府面對批評和質疑,也應該要積極因應,以解民困。在我們訪問數名有就學貸款的同學後,綜合分析各種解決辦法,對政府提出以下建議
1.了解學生不還款的原因:
對學生不還款的原因深入研究,若學生真有困難,政府應該擴大補助,藉由放寬還款年限,降低環款利率等方式來協助度過難關。
2.稅制及經濟改革:
考慮配合稅制改革,保證畢業大學生的薪資收入,具有還款之能力,並活絡經濟,創造就業機會,提高畢業大學生之薪資水準。
3.降低大學的學費:
在台灣私立大學比率占高等教育七成,為政府承擔了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社會責任,那麼政府應該加強對私立大學的補助,協助提高教育品質,那對於學生在畢業後的就業與償還學貸能力做到雙料強化。
若能綜合以上將就學貸款的政策做出有效的改善,相信一定能大大降低學生在學時的壓力與內心的恐懼,而在畢業後償還學貸的重擔也能得以減輕,實際幫助更多的學生。
http://cultivator.pixnet.net/blog/post/146599304
對待核四公投之三種態度
作者:李俊憲
第一種態度,不關心,不投票。
第二種態度,去投票,但不表態,不與人討論。
第三種態度,當積極公民,主動搜集、吸收、學習、研究與核四/核電/綠電/能源相關之公共知識/資訊,主動不斷與別人分享、交流、民主討論,並鼓勵說服第一種態度者投票。
台灣由於第三種態度之公民太少,當事不關己的「旁觀者」居絕對多數,成為核電霸權之社會土壤。
公民投票之民主價值與民主作用,即是讓第一種態度、第二種態度之“人民”變革成第三種態度之“公民”。但是,公民投票並不會自然造成“人民”向“公民”之變革,所以,就需要我們相互組織起來,有策略、有計劃、有歩驟地開發愈來愈多之公民,如此,在地公民社會也就藉由核四公投而成長壯大起來。
六月一日週六下午四點,讓我們在【虎尾厝沙龍】面對面熱烈商討,成立雲林廢核行動聯盟之後,要如何讓冷漠疏離之雲林人民動起來。
http://fpccgoaway.blogspot.tw/2013/05/blog-post_22.html
更正:"友善農法農業學程"一文作者為施朝祥
上期本刊刊登的友善農法農業學程──農民的重要課題?觀察與記錄一文忘了付上作者名為施朝祥,在此謹為此疏失致歉
開再多老人津貼的政治支票也不夠!
選制公辦化改革研究會
本文為本刊負責選制公辦化議題之編輯群,原投稿於台灣立報之專欄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6105
到農村或鄉下地方,我們首先會被生機微弱的荒涼情景所震懾,鮮見中壯年身影,大量休耕或廢耕的農地好像是固定的背景,眼前充斥的是閒坐在家中、庭外發呆的老人;當我們身處城市之中,一大早上班人潮結束過後,市街上、公車裡,除了要出門就醫、採買、辦事的老人家,待在家裡的也為數不少。
目前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約有257萬人,加上長期處於生育率低落的情況下,台灣早已正式步入高齡化社會,衍生而來的是許多關於老人安養、照護的問題。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如果台灣以65歲以上失智症盛行率約4%來推估,目前全台社區約有13萬6千多名的老年人罹患失智症,推估民國100年如再加上社區盛行率和身心障礙人口比,台灣的社區老年失智人口到2060年時便將逼近73萬人。目前雖已有許多民間機構,正積極在推動社區失智老人的照護與安養工作,設若不從政策治理層面作改進,照顧失智老人醫療和照護的問題的高社會成本,將成為下一個青壯年世代非常沉重的負擔。
以失智老人的安養照護問題為例,其實可以由政府機關發包委託民間團體設立一個志工銀行,此志工銀行當然同時是一個培訓專業照護安養人員的機構,而培訓志工的對象,也應當將職場退休後的中老年人也納入培訓隊伍之中。這麼做有幾個好處:其一,職場退休的人,往往在生活上容易失去重心,有的甚至會因為「老而無用」的意識形態束縛,而產生各種身心症狀,如果能將老人安養照護任務交給他們,才能使其有為社會服務的精神充實之感;其二,中老年人在年紀漸大、體力漸衰之後,對於同為生理疾患與心理感知所苦的相同年齡層,相對上比較能夠同理,聊天說話上也較有共同話題,在心靈上可以是相互的支柱。
雖然在高齡化社會中,老人安養照護的問題早已引發社會關注,但顯然在台灣這個一天到晚有大小選舉的地方,如此多被選出來的民意代表,竟多數未深思如何去解決實際問題,反倒花最多的心思在選前開出各式各樣的政治支票,面對高齡化社會問題,最常見的就是老人免費就醫,或是在老人津貼上不斷加碼。這些民意代表或許認為直接給補助津貼是最方便,也是人民最「有感」的政見,可惜這樣的設想錯誤,要能夠真正解決高齡化衍生的諸多問題,正確的治理政見遠比給錢還來得有效益許多。
可惜,當今的選舉制度只會造就重視個別選民服務,與狂開政治支票的民意代表,如果希望終止這些亂象,就必須推動選制改革,候選人起碼必須提出具體而完整的政見,並至少透過選委會所公辦之電視、報刊,與網路辯論,如此才能受到公民社會的集體審視,並且對於政見執行率進行有效監督。
關於選制公辦化改革研究會
選舉制度,既然維續了現有資產階級專政、藍綠壟斷、地方派系及一切令人們批評、厭惡但無力改革的現狀──多為長期沈痾弊害,所以,選舉制度就是台灣一切問題的根源。台灣所有矛盾,無不與選舉制度相互鞏固、相互支持、相互依賴、相互滲透。
選制改革,是台灣一切改革的總開關,開啟,一切改革也隨之大步前進。「選制公辦化改革研究會」之成立,即是為選制改革運動的發韌,為台灣改革力量開闢一條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