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有雞園─人‧耕‧食 共同體─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February 22,2017英媒稱科學家發現雞智商超過人類幼童
2013年06月20日08:05 來源:現代快報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 科學家發現,雞的智商比人類的幼童要高。
研究表明,母雞可以掌握很多復雜的技能,其中包括計數、自我控制以及運用結構工程學知識。而人類在4歲以前無法掌握這些技能。
英國布裡斯托爾大學動物行為學教授克裡斯廷·尼克爾研究這個課題已經20年,她以孵化為例說明了雞的智商。研究人員放好兩堆塑料“雞蛋”讓母雞去孵 化,哪怕兩堆“雞蛋”的數量隻相差一個,母雞也會選擇數量較多的那堆。有時研究人員故意從其中一堆“雞蛋”中拿走幾個放到另一堆中,母雞馬上會重新選擇較多的那堆進行孵化。
另外的一個實驗表明,雞知道那些離開了自己視野范圍的東西依然是存在的,人類到1歲之后才能明白這個道理。
克裡斯廷還發現,雞有自控能力,能等到合適的時機再做自己想做的事。克裡斯廷給那些參與實驗的雞定下“規矩”,“吃飯”前等候的時間越長,被允許“吃飯”的時間也越長。結果發現,93%的雞都能夠控制自己進食的欲望,在進食前盡量等候時間長一些。
而當她對人類幼童做同樣的實驗時,隻有4歲以上的兒童才能控制住自己的食欲。
探訪有雞園
文/施朝祥
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雄糾糾的公雞了!
早年,養雞是每個家必要的事,也是一份能力的象徵,閩南語中養雞和養家同音,那時挑下的菜渣、吃剩的飯菜、野地裏的蟲都是雞的佳餚,養雞並沒有所謂成本壓力,而且在年節時可以有雞肉可以祭祖拜鬼神。
隨著父親搬遷到小鎮,爸媽還是有保有養雞的習慣,一直到後來,被鄰居抱怨很臭、不衛生,才慢慢放下一份屬於習俗。
那時,我常常看公雞信步走著,一份氣宇軒昂,不可一世的樣式。雖著時間的逝去,漸漸地淡忘在記憶之中。
看著有雞園的種雞,雞冠肥厚、嘴巴尖銳、眼睛烱烱發亮、雞爪強勁有力、羽毛繽紛、色澤亮豔,還長著長長的雉尾,換醒了我早年的記憶,園主陳天富先生也道出雞的故事。
集約式養雞的出現,開始成本計算,留下體型優良、羽毛亮麗、早熟、換肉率佳的雞種,而原本在台灣生長的雞種就被市場淘汰了!
四十年前,嘉義的何先生,對養雞有著濃厚的興趣,當台灣市場上不受歡迎的雞種被淘汰時,何先生收容了很多當時被抛棄的雞,這些被收容的雞,就成為有雞園雞的種源。
園主指著雞說:「這隻雞頸毛蓬鬆是屬於荷蘭種的,那隻雞毛密實是屬於日本種的……」
聽著園主的介紹,才瞭解原來目前主流的雞市場,雞大多是從國外進口的,依工業化生產方式,使用大量的藥劑,促激生長保護病菌傳染,養殖四週售出,或是八週、十週、十二週售出,在最大利潤的算計下,滿足廣大市場需求。
有機園全部都是自行育種,在選種的標準上,考量的主要重點不只是最高利潤利,還要考量到雞的特性、雞肉品質等多方面的考量,相對而言是比較辛苦,且風險大,讓雞在友善的情況下生長,至少養殖六個月才會售出,雖然比設備養殖價格高,但還是會有一定的市場接受度。
看著雄糾糾的公雞,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想著吃了這樣的雞實在太可惜了!
後記
回程的路上,阿茶問了一個令人難以回答的問題:「你是要當一隻可以跑來跑去自由活動,但只能活半年的肉雞,還是要當一隻可以活好幾年,但只能關在狹窄空間的蛋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