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峰葡萄美味後的農民種植風險─人‧耕‧食 共同體─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February 22,2017雲林三小市集:幫助農民、農村,從傾聽開始
文/姜盈如
三小市集每個禮拜天開市,在斗六一個稱作三小棟的地方,到現在共一年多,已經是雲林當地的一個特色了,三小代表「小人物、小土地、小滿足」。其中一位創辦人李宜倩,直到去年還是雲科大創意生活設計系大四的學生,去年因為做畢業專題的關係,剛好四位同學加上系上老師,與雲林縣政府合作一個「老空間活化案」,這裡有三棟紅磚屋,以前是一個民防管制中心,也就是一處警察使用的空間。
一開始他們開了一間小農福利社幫農夫賣東西,還有一間咖啡店,於是在活化這裡的過程認識許多雲林有趣的人事物,後來他們想要讓這個地方聚集更多的人,讓這裡的有機農業有一個交流的平台,也覺得雲林沒有一個好玩的市集有點可惜,於是開始辦市集,起初從詢問其他農夫市集的志工開始,請他們推薦雲林的農友,於是慢慢認識更多的農友。
他們先找「友善耕作」的農夫,邀請他們來了解市集的合作方式和理念,再到產地去拜訪,這裡除了有生產者,也有優質的加工農產品,例如醬油、麵包還有其他食品,他們稱之為「永續手作」,這些市集的農友除了來自雲林外,還有從嘉義、彰化、南投來的農友,有很多是農友介紹,他們才前往邀請參加市集;三小中的「小人物」會在每個禮拜天分享經驗,「小土地」則是田間的小旅行,例如黃豆認養、採地瓜等,今年也有五場的好田認養活動,七月時,市集裡又搭建一個傳統灶做為「料理廚房」,讓人品嚐新鮮在地食材的「小滿足」。
除了三小棟外圍的三小市集,裡面還有三個年輕人利用三棟老空間來創業,一個是「小農良倉」,販售各種在地的友善農產品,還有一間「穀日‧小農餐桌」,他們用在地的雲林小農所生產的食材做成冰品和輕食,最裡面的光感空間則是一個影像設計的創作室,時常舉辦攝影工作坊與分享會,光是這三間三小棟加上市集就已經有種「小華山」的感覺,聽李宜倩說後面還有很多舊警察宿舍,她希望之後能聚集更多雲林的回鄉青年,將這裡打造成一個雲林農業文創的基地。
李宜倩說現在市集的消費者大約六成是在地人,四成是外地的遊客,希望之後可以除了年輕人外,用更多有趣的方式,讓更多不同年齡的族群都能來到這裡,甚至可以把這裡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也許不會常常買這裡的東西,但會想更了解這裡,無論是參加活動或是什麼,或是推廣每個人在自己的家裡種些小植物。
但是要如何把這樣的概念傳遞給更多人,尤其是雲林這個地方。雲林是很重要的產地之一,但也是農藥、化肥大量使用的地方,但是很多人對這件事並不是那麼在意;雲林有很多的年輕人,有雲科大、環球科大的學生,希望可以用有趣的方式,如結合設計和藝文,讓大家認識農夫的價值,其實很多農友都深懷絕技、有很多很好的點子,農村也有很多的美食,還有很多設計的思考值得學習,只是大部分的人沒有發現;我們經營這個平台,也是希望「讓農村的聲音和想法被聽見」,而不是單向地認為農村或農民需要什麼樣的幫助,從傾聽開始,也許會發現什麼可以合作的地方。
就像好田認養活動,是和農夫一起討論、一起做的活動,有了之前的經驗,發現其他農夫也可以一起辦這個活動,之前舉辦了二崙的原味蕃薯園和黃豆田的認養,有預購和參與(旅行)兩種,像黃豆有三個多月的種植時間,這位農友雖然沒有固定種黃豆,但是他嘗試推廣大家去種黃豆,我們召募一群消費者,分面積來認養這塊黃豆田,跟農夫一起,從種植到採收大約有三、四次的活動,讓消費者下鄉來參與,也收到土地上的黃豆,黃豆田是否經過驗證或是收成多或少的黃豆,其實對這些參與的人而言並不是那麼重要,而是參與的過程,和知道了這個農夫、這塊田,還有這個農村的樣子,嘗試用這種方式,讓農夫可以找到一群願意支持他們的人,而這些人回到都市、自己的家園後,可以把這件事分享給更多的人,讓更多人了解農作物背後的價值─「我們需要有農夫、農田、農村,才能持續吃到南瓜、小黃瓜、地瓜、芋頭、……」。
八月時即將跟麥寮的一位農夫合作,這位農友固定種植黃豆,黃豆的固氮效果對土地很好,透過這樣的活動希望能讓更多農友嘗試去種黃豆,也讓更多消費者知道臺灣本土黃豆的意義和做法,像很多人不知道大部分的黃豆是來自毛豆老了之後乾掉就變成黃豆再採收,之間大概差一個月的時間,雖然聽起來黃豆很好栽種,但其實蟲很多,若遇到下雨也很難採收,所以「要吃到有機的黃豆是很不容易的」,好田認養活動的費用是回饋到農民生產該作物的成本,這個活動的意義也是讓消費者和農民一同面對種植的風險,我們希望可以做更多農學推廣,之後也希望能幫助農友經銷農產品。
今年的好田認養有雲林二崙的地瓜、麥寮的黃豆、大埤的酸菜,原本西螺的一家柴燒醬油也在今年的好田認養計劃中,由於他們打算將黑豆從進口的換成臺灣的黑豆,可是轉換原料的風險可能會使釀造的品質不一樣,所以希望讓更多人知道他們要轉型了,這就是原本活動的概念。李宜倩說現在好田認養的面積都不大,若未來能擴大面積,除了必須有一個網路平台紀錄這些過程,多出來的收成量也能透過網路銷售,希望將增加的收入回到社區或農友,以及協助做為市集和平台經營的公積金。
雲林大埤尼姑庵社區的酸菜田不是單一農友的田,而是社區的公田,李宜倩之前因為參加CITA的活動而認識一位酸菜爺爺,他是尼姑庵社區的理事長,這個鄉村的社區和其他地方一樣,都有許多的老人,那裡原本是他的田,他將田捐給社區,帶著老年人一起種芥菜、醃漬無毒酸菜,讓老人有許多活動,是屬於社區的產業;李宜倩說因為做酸菜的過程很複雜,若大量做很難注重到細節,所以他們只有做小量,講究健康、衛生、低鹽,大埤社區能夠一起做酸菜,我們相信也許其他社區也可以做,希望透過這個活動,大家能夠一起來種無毒的芥菜、做無毒的酸菜;她說自己以前很討厭吃酸菜,覺得味道很奇怪,知道了這件事之後,吃飯的時候只要看到酸菜,就會很想吃吃看,「看來無論是農學教育或是其他的問題,只在於資訊的傳達和實際的了解,當親身體會後,與生活中人事物的隔閡都會瞬間消失,甚至樂在其中」。
九號步道觀察員之此地無銀三百兩
施朝祥
在步道路道的樹幹上,看到了好幾條新新舊舊的割痕,九號步道觀察員心想這又是誰幹的好事?非要把他抓出來不可,經過二天的觀察,終於發現凶手。
原來凶手是──獨角仙。成蟲的獨角仙生活在林間枯葉堆下面,口器已失去了咀嚼的功能,只能以舔食汁液為生,為了生存,獨角仙通在會用口器去把樹幹的皮推開,樹幹露出的部分會流出汁流,就會很方便獨角仙享用大餐。而樹也會慢慢地療傷止汁,於是就會在樹幹上,看到這樣一道道新新舊舊的傷痕。
那日,九號步道觀察員佇足欣賞很久,也引起了同是在九號步道散步人的好奇,一對情侶也停下來看。
看到了一隻公的獨角仙正慢慢伸出交尾器,正要完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繁殖後代。
那對見證這偉大一刻的情侶,男生對女伴的說:「你看它正在伸出生殖器,還是第一次看到!」
九號步道觀察員輕聲地說:「在昆蟲界不能稱為『生殖器』,而要說是『交尾器』才正確。還有觀察時,靜靜地欣賞就好,最好不要出聲,以免打擾他們的好事!」
九號步道觀察員還看到那二隻獨角仙的下方,還有一隻斷了二條腿的公獨角仙,正在努力地舔食汁液,顯然是剛剛被打敗的獨角仙,他失去了可以使用交尾器的資格,只能黯然地舔食樹汁。
過二天,九號步道觀察員在同一地點看到令人傻眼的事實,竟然有好心人貼出「維護生態請不要抓我」的字樣。
九號步道觀察員心想,如果不要貼出這字樣,只有少數的內行人,可以知道這邊有獨角仙,現在貼出這字樣,不就告知所有路過的人:這邊有獨角仙,快來抓吧!
果不其然,隔天再來九號步道觀察員已經看不到獨角仙的蹤跡了!
九號步道觀察員一直在思考,如何做才能讓人可以瞭解,蟲不應被擁有,不一定要抓回家。
否定女性主體權的女性主義者
施泰翔
英美的自由派媒體重鎮衛報與紐約時報,在報導性與緋聞的時候,它們的言論跟觀點常常不時讓人搖頭。裡頭也許有看似進步的語彙與對社會弱勢的關懷,但對性的保守本質並不會跟蘋果日報有太大的差異。
在由女性主義者主筆的時候,狀況常常更是糟糕:情緒化、非理性的語句實在是頗為常見。在這類事件,她們一貫反射性的採取保護女性,譴責當事男性的態度,而這樣的態度做過頭了的時候,還讓人覺得她們連當事女性的情慾主體權力都毫不在意。
這篇由凱薩琳·班内特女士(Catherine Bennett)執筆的衛報專欄,對民主黨紐約市長參選人韋納的情慾事件之評論就是其中的典型。本專欄在拿掉表面上冷靜的諷刺性語調,以疑問句表示的修詞裝飾(看似中立客觀,但其主觀意圖十分明顯),以及一堆煩人的咬文嚼字後,差不多就是這樣的意思:
"韋納是個該被人人喊打的淫棍,他竟然在性醜聞被揭發辭去眾議員,宣稱已尋求反省後,還跟三個女人進行網路性愛!在幹了這種事,竟然還想試圖操作,讓公眾同情他是患有性成癮無法自己,企圖開脫!這件事對即使是英國讀者也不能事若無睹,因為網路世界是無疆界的,隔著大西洋的英國女性,可能也有機會看到韋納親自傳來下體照!不管他的政策主張為何,這樣的人就是沒有資格當紐約市長!"
紐約市長參選韋納與記者對談(來源:The Huffington Post)
這樣的監督與批判顯然是小題大作,公私混同,將個人私生活議題無限上綱;而更糟糕的是,與紐時相較,衛報專欄作家在寫起這類文章來,更是又臭又長,修辭相對複雜,而見解通常也不會更加的高明,常常讓人費勁讀完以後,只感到十分的不爽。
對於政治人物遇上類似情況常拿性成癮、無法克制自己來辯護,這位專欄作家指出,性成癮這回事並沒有醫學根據,不過是用來鞏固主流社會的保守性道德觀點之工具。然而,該作者提出這一點目的並不在於對情慾行為做任何有同理心的理解,或者想為情慾行為去污名化。該作者的目的只在指出:既然性成癮無醫學根據,那麼當事者就不能用大腦激素分秘之類的理由,辯護自己對自己的行為毫無控制能力,當事者必須為行為負完全的責任。
這樣的指摘並沒有錯,然而這位女權作家,在對情慾旺盛的公眾人物冷嘲熱諷一番之後,終究也沒對這點家庭私人瑣事,為何需要浪費這麼多媒體版面檢討有所解釋。而即使站在社會常識來看,韋納的妻子是這項家務風波的受害者,為何韋納該成為女性警戒的對象,被認定是女性公敵?到目前為止,所有涉及韋納情慾行為之女性所受的損害,與其說來自韋納本身,倒不如說是來自於外界的窺視與嘲笑。而在暗示男性政治人物緋聞事件中,涉及的女性該被當成受害者來看,這些女權主義者顯然不認同這些女性有性自主權,能從這些關係感到愉悅與樂趣。
在把這些女性當成單純被剝削利用的對象的同時,女權主義者本身事實上也否定了女性主體權力。
巨峰葡萄美味後的農民種植風險
文/施朝祥
前些日子我去拜訪朋友芙蓉大哥,他很熱情的拿出巨峰葡萄招待我,看著盤子上的葡萄,果粒碩大看起來每個都有10公克以上,白色果粉濃郁勻稱,還特地拿出糖度計,驕傲地說:「這葡萄甜度至少22度,有時還會到達24度。酸度也剛好,是最好入口的酸甜比。」
我看著糖度計的洞口,看到藍色的色條到達22度,證明芙蓉大哥所言不虛。我的眼睛看著這美味的葡萄,但我的味蕾緊緊閉鎖拒絕開放、食指動彈不得、嘴角在抖動卻說不出話來。
芙蓉大哥看著我沒有進一步的動作,誤認為是我太客氣了,就進一步的說:「都是老朋友了,就不要客氣……」
*** ***
巨峰葡萄是葡萄的一種,是亞洲所生產的葡萄之中形狀最大的種類,故在日本又叫作「葡萄之王」。在1937年時,由日本的農學者大井上康在靜岡縣下大見村(今靜岡縣伊豆市中伊豆町)的「大井上理農學研究所」開始將澳洲品種「センテニアル」與日本岡山縣產的品種「石原早生」進行交配。
位於亞熱帶地區的台灣,要種植巨峰葡萄就必需要使用大量的農藥。有位MOA在服務二十餘年的陳姓農民表示,幾年前他希望可以種植有機葡萄,當年就報名有機葡萄種植,上課的第一天,授課的老師就問學員『驗出十支農藥的請舉手!』沒有人舉手。
授課的老師接著問:『驗出二十支農藥的請舉手!』有一個學員很不好意思的把手舉起來。
授課的老師接著問:『驗出二十三支農藥的請舉手!』多數的學員都把手舉起來。
巨峰葡萄一種屬於溫帶的水果,要將他種植在亞熱帶確實有難度,台灣目前適合的是一種野生的品種,可是那果粒小小的,口感又酸酸的根本不好吃。
自從聽到那農民說完後,我對巨峰葡萄就開始思索,一種還沒被台灣馴化的葡萄品種,就這樣被大量種植好嗎?
前年又發生了「南投信義鄉中毒四死案」,確認禍首是因為葡萄催芽劑,把葡萄農友都知道的祕密催芽劑「二氯乙醇」,這種廉價的化工原料搬上檯面。毒物專家說,這是一種含劇毒的違法農藥,只要少量就會導致全身抽搐,造成呼吸系統衰竭,最快3個小時內,就會死亡,而且目前並沒有藥物可以有效治療,明明一種不合法使用的劇毒農藥,偏偏農藥行卻仍然買的到。
*** ***
最後,我還是拿起了萄葡大口吃食,並說:「感謝芙蓉哥,這麼精心地準備這難得的巨豐萄葡。」
我還是希望,農民可以在安全的條件下生產食物!
人耕食歡迎你投稿:人耕食為公共媒體,基於對言論自由的信念與媒體接近使用權之堅持,凡讀者來稿原則上全文刊登。進一步說明請參考http://cultivator.pixnet.net/blog/post/66670864
-----------------
如果您支持我們的理念,我們感謝也歡迎您定期小額捐款
公投大戰,馬英九出什麼招?
雲林廢核行動聯盟推薦刊登
工總是經濟部的傳聲筒
全國工業總會規劃7月到9月舉辦系列「我國電力供需規劃對產業之影響」座談會,第一場已經在7/18開跑。會場上,主辦單位邀請了許多「沒有核電核工背景」的學者進行背書,比方說,台法學術交流學會理事長王裕隆竟表示「天災遠比核災可怕」。這樣昧於事實、厚顏無恥的言語,除了徒增「台灣學者笑話集」之一則,我們應該正視馬英九的擁核布局進行式。
全國工業總會如今為了執行經濟部/馬英九意志,「我國電力供需規劃對產業之影響」的系列座談會,就是很清楚的表態,表示工業界的基本立場與馬英九站在一起!雖然過去,全國工業總會時常對馬政府提出數以百計的「建言」,但這些建言無疑是小孩子向媽媽的撒嬌,基本上,小孩子要索討糖果,來源還是媽媽,所以不管哭鬧、順從,媽媽就是媽媽!畢竟,工總由全台的工業資本家組成,誰敢不聽經濟部的話?
身為工業區主管單位,經濟部率先出招
從工總高度配合性的系列座談來看,經濟部已經成功團結了全國工業總會的資產階級們!但是,工總所能做的頂多是表態,座談會頂多也是讓更多人表態。並逕,這些老闆或資本家們,當然沒有能力精準地掌握、影響工廠裡的員工。
所以經濟部如何能把馬英九的「指示」確實傳達到每一個工廠裡的每一個員工呢?其實一點都不困難。因為經濟部是工業區的主管單位,工業區皆下設管理局,所以每一個廠商、業者,只須乖乖聽話,不需花費太多心思。他們讓經濟部的海報文宣張貼在工廠裡面;他們打開自己的會議室,讓台電的所謂專家長驅直入,舉辦一系列洗腦座談會。
這些座談會的內容,最重要想取得的是經濟恐嚇效果:一旦缺電限電,工廠營運成本提高,員工工作權受威脅;一旦漲電價,原本薪水微薄的工人,生活支出會提高;一旦……。這些缺乏事實根據而且假設性的言論,就足以影響數以百萬計的員工,使他們置自己面臨核災的高風險而不顧,做出錯誤的決斷!
身為科學園區的主管單位,國科將接著出招
目前,馬英九面對逐漸高漲的民間反核聲浪,勢必利用所有行政職權,結合一切行政資源,進行核四保衛戰!下一步,就會將魔掌伸入國科會。
國科會是科學園區的主管機關,國科會對科學園區的影響力,就有如經濟部對工業區的影響力一般,不如小覷!
不算其他規模較小的科學園區,光是三大科學園區的就業人數,去年就已逼近25萬人,只要國科會集中資源對科學園區的員工進行洗腦工程,25萬的員工,影響力可能就是25萬個家庭人數總和。
屆時,國科會仍然不費吹灰之力,只要對科學園區的廠商、業者布達指令,讓他們打開大門,再找台電人員進行同一套經濟恐嚇論述即可。
台電與經濟部,夫唱婦隨
經濟部的核能政策方向,與馬英九意志結合。幸虧這個「大腦」有台電這個「四肢」來施展。台電培養了一群專門出外說服、宣導核電政策的人員,除了主動四處尋求演講機會之外,他們也把魔掌伸入大專院校裡面。四處辦理「校園核能議題及電價合理化巡迴座談會」,目的就是遂行核四廠興建的意圖。
公民社會需做出抉擇
從苗栗大埔事件,我們看到馬英九政府的顢頇;從洪仲丘案,我們看到馬英九政府的無能;從幾次大規模的反核遊行,我們看到馬英九政府的無視人民!
馬英九政府集結一切行政職權、行政資源,不選擇和人民站在一起,卻選擇走上專制獨裁的道路。
核四公投,不只是為了永續的家園,更是為了展現公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