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花枝》協力造屋日誌之「第一日」─人‧耕‧食 共同體─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February 22,2017《造花枝》協力造屋日誌之「第一日」
老張
看到臉書上朋友轉貼《造花枝》招募協力造屋夥伴的訊息,覺得有趣,且近來對自然建築興趣漸濃,便寫了封E-mail給他們。回復的信件寫道:「請帶著輕鬆步伐前來,直達台北市信義區福德街221巷186之一。」署名:「阿沐」。看著開始的日期,便從背包裡抽出行事曆,在該日記下「造花枝」。
第一日2月16日星期日
《造 花枝》的基地在虎山,沒有去過。看了地址是在信義路底的福德街,勾起二十年前機車被拖吊到那兒附近拖吊場的破回憶,所以大概有底是哪個區位。到了往山上的 巷子,發現人潮不少,原來有間大廟「奉天宮」在此。可能造花枝「微遠虎山」招牌不大、沒注意到,車駛過頭後又折回,終究是到了這寶地。
發起《造花枝》的是一對伴侶,阿沐和灰,男大女小,年齡有些差距,但感覺氣味是登對的。留長髮、蓄鬍鬚的阿沐同我解說之前做的食物花園、土造階梯與擋土牆和這一期的工作,未來計畫這裡是一個生態村,阿沐曾在法國的生態村待了三年。
在 聆聽阿沐說話的片刻,我在思忖,究竟是甚麼樣的人想打造生態村?對功利社會不願意妥協的人?不願妥協也許是其一的特質,但不妥協有很多種形式,衝撞、逃避 都是種可能,但那些顯然不夠。我想,或許也是對土地溫柔的人,才會有這樣的堅持。小時候在教會聽到一句話:「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今 天一起工作的夥伴是英豪,不到三十歲,一個拉小提琴的音樂人,《造花枝》第一期就來參與了。工作的時候大家都很怕他傷了手指,畢竟價值不同一般,但他好像 不以為意。英豪是高雄人,從小就到美國當小留學生,現在住台北,教小提琴維生。他最遠的學生在屏東,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他說這樣可以順道回高雄看爸爸。
第 二期要完成所謂的「主體建築」,其實就是把一棟沒有牆面的鐵皮屋,四周蓋好牆、門窗、簡單的設施和室內空間,當作大家的起居空間,未來山上的建築群可住人 後,這裡將轉為藝文展覽空間。今天要做一道樓梯邊的矮牆,材料是廢棄的人行道水泥磚。阿沐說這些磚的強度非常好,當初大卡車載來時直接用車斗倒下來,一塊 都沒壞,但這樣好的材料卻被硬生生打掉。
磚和磚的接著劑主要是用黏土,據阿沐說,這是台電管線施工時從地下三十米抽出的,如果沒有人使用,承接處理的公司就會把它當廢棄物處理。這裡總共要來了35噸,鋪在入口的空地上,用藍白帆布覆蓋以防乾裂,如果直接堆起來應該很壯觀。灰黑色的黏土混上少量的沙、水和增加強度的些許水泥,就是很好的黏著劑。
中餐是灰烹煮的,很是講究,飯一定要事先調味、用錐形碗定好型,之後倒在餐盤上灑上香草碎料才算完成。閒聊時得知灰是實踐建築系畢業的,想起《造花枝》網頁的美編很精緻,方才理解這原來是灰的傑作,跟中餐的擺盤一樣令人驚豔。
下 午開始砌磚。早上雖然已經和英豪搬了不少人行道磚,但明顯還是不夠,所以阿沐和英豪一起砌磚,我就繼續把磚搬運到砌磚處。這種水泥磚比一般的紅磚重上三四 倍,且要從遠處運來加上爬一層的階梯,不一會兒,汗水就已經把衣褲滲濕。到了天色漸暗,這道矮牆已經接近完成,後來灰也加入工作,待全部完成時,已經點亮 工作燈,接近晚上七點了。
晚飯後大家在屋外聊天,後來這裡的老朋友Jason來了,談了他眼睛要開刀和在附近道場的事。快九點,覺得晚了,便向大家道別、開車回北投。
若您有興趣收到人耕食共同體最新訊息,歡迎上人耕食臉書專頁。
如果您支持我們的刊物,我們感謝也歡迎您定期小額捐款
戶名:台灣新社會協進會
郵政劃撥帳號:22464246 (或者您可選擇郵局帳戶定期自動小額捐款)
數位光點計畫之:給釣竿還要教技術
文/施朝祥
資策會所贈送的電腦,主要是用Linux, 是屬於自由軟體,卻不是一般人所常接觸的介面,對於多數的使用者而言,是有其難度。於是學生們,試圖灌上比較熟悉介面,經過了幾次的努力之後,還是有四台 電腦無法順利操作,心中有些不甘,但又無可奈何。於是向資策會數位光點計畫合作伙伴的育昌電腦有限公司求助,希望可以為這孩子們,開設一堂從實務工作出發 的課程,在重新整理電腦中,去學習相關的知識與技能。當然,孩子們必需要從事社區服務工作,來折抵這次的學費。
有了這樣的學習機會,孩子們特別地高興,能有機會在實務工作中,去學自己想學的電腦知識與技能,好幾天前就在期待這一天的來臨,有孩子興奮地好幾天都沒睡好,言談間,眼睛常會發出閃閃的亮光。
今日學習的日子,孩子們勤快地把電腦搬上車,要到台中工業區學習,剛好路過雅比斯基督長老教會,順道將要轉送給該教會的二手衣物送過去。
到雅比斯基督長老教會和朱牧師寒喧之後,順道買了該教會籌募給弱勢兒童教養經費的「蕃薯燒」當作是給電腦老師的束脩。
到上課地點時,講師張言嘉早已等候多時,一切就緒後,嘉言從最基本的如何灌作業系統開始實作,孩子們也快樂地學習,也會問一些螢幕上出現的「豆芽菜」是什麼意思?還會問一些以前曾經遇過的狀況。
幾個小時飛快地過了!在充實的一下午,將四台電腦重新整理完成。
回程的路上,阿沛說:「今天真的學到很多新的技能,但要維修則還需要更多的知識與實務經驗。」
我問道:「要不要那天再來學呢?」
阿沛回答:「(國中)三年級了,課業很重,書都讀不完,還有很多工作要作,最近可能有困難。」
夜幕已低垂,就像學生的課業一樣地沉重,有些學生不適合作太多抽像的理解與思考,卻仍要不斷地面對紙筆考試,我們有另一條路嗎?
(學生認真地看著螢幕上出現的「豆芽菜」 圖/張言嘉)
20140228 于后里
註:
豆芽菜:指英文,一般人看不懂英文,給了英文綽號稱為「豆芽菜」。
若您有興趣收到人耕食共同體最新訊息,歡迎上人耕食臉書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