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障礙聯盟電子報第130期- 自立生活專題系列報導1─殘障聯盟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uly 16,2020【解碼自立生活。肢體障礙】回到自立生活運動的起點
撰文:林玉娟
「你們覺得淑鈴和我的關係是什麼?」嘉義市新世界自立生活協會理事長林家緯笑著問台下的聽眾們,不意外地,「姊姊」、「女朋友」、「太太」的答案此起彼落。「不,她是我的個人助理」,林家緯解釋著。
「個人助理」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詞彙,又或是分不清和「居服員」有什麼差異。簡單地說,個人助理是可以依據使用者的需要,協助處理生活上的大小事。這是障礙者推動自立生活運動的一環,協助障礙者可以依據自己的意願,擁有選擇與做決定的權利。
提及自立生活,大家總會不自覺地望文生義,認為就是要以自己的力量,不依靠別人地生活。所以障礙者的自立生活運動,往往被解讀成要障礙者靠自己一個人獨立生活或是自立自強。
然而,試著回想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我們已不再是要靠自己造屋、耕作、織衣的生活型態,每個人在現代社會各有所職,分工合作、相互依賴。自立生活運動就是要告訴大家,所有的人都是相互依賴生活的,互相支持、互相幫忙是件自然的事,差別只在於每個人需要支持的程度不同。
從這個角度來看,長期被視為必須依賴他人、沒有自己決定的障礙者,只要給予適合的支持與協助,他們就能依自己的意願來決定如何過生活。但是,適合的支持與協助是什麼?【閱讀全文】
【人物臉譜】自己的命運自己救
撰文:林玉娟
《方信翔》
如果障礙的環境依舊、對障礙者的刻板印象依舊,
那麼障礙者永遠是主流世界外的邊緣人。
大學畢業後,方信翔違背家人期待,決定投入障礙者權利運動。「我曾努力讓自己變強,也曾工作一段時間,我有一個很深的體悟:如果障礙的環境依舊、對障礙者的刻板印象依舊,那麼障礙者永遠是主流世界外的邊緣人。」
向主流世界靠攏
我中了基因突變上的「樂透」,一種名叫「天生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罕見疾病,方信翔自我介紹時這麼說。
方信翔滿周歲時還不會站立,他的父母發覺有異後便帶著他到處求醫,「三歲時切片檢查確診,但父母仍抱著一絲希望。」方信翔說,全家人跑遍各大醫院,走投無路的時候也曾求神問卜,帶我試過各種民俗療法,這樣的情形一直延續到小學畢業才停止。
除了常跑醫院,方信翔成長歷程其實跟一般小孩沒有不同,每天上學、和同學們玩、暑假參加夏令營,「媽媽希望我的生活與想法都跟一般人一樣。」方信翔 說,父親是小學校長、母親是小學老師,從小周遭的人都習慣用放大鏡檢視他的成績,養成他不服輸的性格,加上身邊的人都是非障礙者,價值觀自然趨近於一般 人。
「小時候我並不覺得我和障礙者是同一群人,」他誠實地說,他不喜歡被視為障礙者,也就不喜歡和障礙者相處;而且在主流世界待久了,無形中他也和一般人一樣覺得障礙者是次級的群體、是弱勢,需要被憐憫。【閱讀全文】
自立生活專題系列報導~引言
本文作者:身心障礙聯盟理事長 楊憲忠
2014 年是翻轉權利意識的一年,因為台灣的「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於2014 年正式頒佈與施行,國際公約向來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發展的指標,台灣雖非聯合國會員,但將公約國內法化,是對外的宣示,也是對內的承擔。
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由130 個不同地區、不同障礙類別的會員團體所組成。近年來,身心障礙服務的主軸,更為強調障礙者的基本人權、自主、自立以及社會參與,鼓勵障礙者自己決定、自己 選擇、自己負責。而從服務與組織工作的經驗中,我們發現不同障別的障礙者,在自立生活的道路上,遇到的阻礙原因各不相同;不同障別的團體在推動自立生活服 務時,也選擇了不同的切入點,來支持障礙者實踐自主與自立。
「自立生活」並不只有一種面貌、一種方式、一種目標。
對於身心障礙者的處境,在未接觸前,我們總有太多不解,太多想當然,透過面對面的對談,去聽他們說話,真正去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我們萃取出來的是 更多的「真實」,他們的現身說法,使我們理解人與人之間的不同與相同,使我們學會柔軟,我們期待台灣社會有更多溫暖的心思,幫助這個社會穿越差異/歧視/ 污名,終而障礙者與非障礙者都能站在一起,一起為「生而為人」應有的權利發聲。
在這樣的想法下,身心障礙聯盟製作了這本「自立生活」專刊,把已經走在這條道路上,不同障別障礙者的生活紀錄下來,除了透過將生命故事傳遞給社會大 眾,促進溝通、增進理解之外,更希望許多尋求獨立的障礙者,與支持著障礙者的家人朋友們,能從這些獨特的生命經驗裡,找到適合自己的實踐方式。【閱讀全文】
註:
本聯盟採訪正在推動心智障礙、精神障礙自立生活服務的團體,如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新竹市私立天主教仁愛啟智中心、育成基金會、心路基金會、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等,以及由障礙者自己組織發起的嘉義新世界自立生活協會,自本期電子報,將陸續刊登其採訪內容,透過他們實際的作法與經驗分享,希望讓社會看到障礙者的生活樣貌。
【身障類專題報導】翻轉人生 一個拉一個
撰文:林玉娟
方信翔和他的夥伴們仍在「自立生活」這條道路上奮鬥著,新的一年他們將前進嘉義十二所大專院校開講、辦理同儕培力課程、家長支持團體…,他們想做的事還有很多,只要「自立生活」運動持續向前推動,他們就會繼續衝撞…
嘉義市中正路上,有一戶人家,門口懸掛著一只紅燈籠,燈籠上寫著選擇、決定、負責六個大字,乍看之下有點讓人摸不著頭緒,再往屋裡瞧,門口玻璃貼著 兩副春聯,斗大的毛筆字”嘉義市新世界自立生活協會”寫在春聯上,原來這裡是一家社福機構,大紅燈籠高高掛著的是他們革命的宣言。
2014年7月成立的「嘉義市新世界自立生活協會」是嘉義第一個以促進身心障礙者平等參與為宗旨的社福機構,35名成員全部都是障礙者。
每天早上九點總幹事方信翔和理事長林家緯會輪流來開門,兩個人一定會做好協調,就怕來晚了會員會撲空,成立一年多來會員們已經養成沒事就想來串門子的習慣,來聊天也好、來吐苦水也好、來交換情報也好,協會儼然成為他們另一個『家』,一個安穩的『依靠』!【閱讀全文】
【人物臉譜】我只想當一個普通人
撰文:林玉娟
《林家緯》
「國中生最喜歡惡作劇,會故意學我講話、
學我的動作,氣不過的時候,我就大聲嗆他們。」
林家緯提起往事,語氣裡已經沒有太多情緒,
他的自我揭露使我明白,
原來陽光男孩不盡然是天生的,有人是靠後天努力。
命運看來神秘,但其實又理性的不得了。有兩個決定,影響林家緯的一生,國中時他據理力爭得到一台電動輪椅,為他贏回身為人「行動自由」的權利;高中 時他不想繼續愁眉苦臉的日子,結果他的一個微笑,為他迎來身邊更多的微笑。當下的林家緯只是單純地想當一個普通人,然而,那時候的他並不曉得自己正走在一 條實踐自立生活的道路上!
自由 多麼可貴
坐在我面前的這個愛笑男孩,林家緯,是一名腦性麻痺患者,但他卻告訴我,以前的他一點都不陽光。
因為身體的限制,老家在嘉義市的他,上小學時沒有一間學校敢收他,家人迫於無奈於是把他送去屏東勝利之家特教班就讀,自此展開長達九年住宿機構的生活。
「我小時候超級愛哭,收假回學校哭得更慘,不只我哭,我媽也跟著哭,」林家緯說,小時候不懂事,總覺得家人好殘忍,「甚至常常在想,是不是他們嫌我 麻煩,才把我一個人丟在屏東。」不過,現在回想起來,林家緯反而感激那段歲月,他很早就體會環境不友善帶來的威脅,遠遠超過他自身的障礙。
因為腦性麻痺的緣故,林家緯全身肌肉僵硬,十指嚴重扭曲,無法拿筷、握筆。我不安地問他,以前念書誰幫你寫筆記,林家緯邊笑邊扭動著身體,帥氣地說:「我用腦袋硬記!」再問,那考試怎麼辦?他一聽,笑得樂不可支,「我是『一陽指』傳人,我靠左手食指敲鍵盤在電腦上作答。」【閱讀全文】
【借鏡國外】他山之石: 英國、美國、日本
撰文:林玉娟
對障礙者來說,自立生活是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決定自己的事務、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型態,並且承擔這些決定的結果與責任。不過,自立生活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為了實踐與維持自立生活,提供相關服務的自立生活中心,係支持障礙者邁向自立生活之路不可或缺的角色。
自立生活中心與一般的福利服務機構不同,主要的差異在於由障礙者主導及控制營運,障礙者親自參與決策規劃及提供服務。強調障礙者負責及主導權,同時 也是障礙者實踐自立生活的概念,因為障礙者的需求自己最清楚,自己決定自立生活所需的服務,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服務方式。這種由障礙者規劃、掌控及提供 服務的型態,起源於1972 年美國加州柏克萊的自立生活中心。各地的自立生活中心因應當地障礙者的需求,發展出的服務項目有所不同,本文整理美國柏克萊自立生活中心、美國復健法案、 英國德步郡障礙者聯盟與日本自立生活中心等,關於自立生活中心的12 項服務要件,提供參考。【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