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農民交工, 讓農民遠離勞動傷害(四)─自從六輕來了─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November 08,2024發展農民交工, 讓農民遠離勞動傷害(四)
#農業交工
#放伴文化
發展農民交工,
讓農民遠離勞動傷害(四)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前言
烏俄戰爭不只帶給我們對國際正義觀的震撼,也由於烏克蘭是全球第四大玉米出口國,烏俄兩國的小麥出口總量更超過全球四分之一,所以更為我們這些烽火之外的國家帶來最重要的警示:糧食安全絕對是國家安全的重中之重!正當我們苦於物價飆漲的此刻,要知道根源正在於我們過度仰賴進口農產品,所以應該把注意力擺在「如何提升糧食自給率?」,然而,想提升糧食自給率,就不得不面對眼前農村凋敝、農業衰微、農民貧苦之現實,也唯有變革農民目前原子化生產、原子化銷售的狀態,方能振興農業並發展農村,因此,本電子報此次所書撰的系列文,即是想提出如何可能透過「交工」(或言「放伴」),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原子化小農的產銷困境,交工固然不是萬靈丹,但也不失為過渡到農業生產合作社之前的階段性解方。
發展農民交工,讓農民遠離勞動傷害!
在台灣農村,農民們普遍面臨這樣的相似困境:一方面,一般小農難有財力購買動輒數百萬元的大型農機;另一方面,農地面積也隨著繼承分割而越來越零碎化,即便通過租借取得大面積之毗鄰農地,劃分農地界線的田埂也致使機械化耕作的效益有限。因此對小農而言,絕大多數的農務工作都需要靠人力來完成,大量的田間勞動事項就形成了龐大的負擔。
面對龐大且繁多的田間勞動,若要雇人來做,就是提高生產成本,但對小農而言,種植生產過程已經充滿風險,加上市價波動難料,在收入極不穩定的狀況下,「提高成本為自己省點力」顯然不是討喜的選項,更何況,在人口長期凋零、外流的農村,缺工現象極為普遍,即便願意花錢雇人,也未必隨時都能找到堪用的勞動力。於是,靠自家人獨力投入勞動「賺一點自己的工錢」也就成了小農們必然採行的最終選項。
然而當大量的農事勞動擺在眼前、又只有自家人(對獨居老農而言甚至只有自己一人)能投入勞動,就意味著勞動負擔加重、勞動時間增長,以及在田裡長時間獨處、身心皆處於孤立無援之狀態,使得田間勞動成為充滿無奈的「孤苦勞動」,且「孤」之主觀感受與「苦」之客觀處境更彼此交織、相互強化。
更重要的是,在農事勞動中原本就有許多容易造成勞動傷害的項目,例如噴藥(負重、接觸毒物)、除草(重複單一姿勢/動作)、攀爬果樹等,當農民深陷於孤苦勞動的困境中,也就意味著從事這些危險勞動項目的時間大幅延長、導致農民承受勞動傷害的風險暴增。
因此,若能組織農民組成交工團隊,通過彼此約定形成穩定之互助勞動關係,使農民在「有伴」的情況下,不僅打破孤苦勞動的困境,共同完成田間勞動、因勞動時的互動交流而使心情愉悅昂揚。而當加入交工團之人數越多,就越能提高勞動效率,減輕彼此的勞動負擔、降低總勞動時數,甚至能夠因人數增加而合力開創新的、更省力的勞動方式,又或者共購共用農機具,也就越能使農民逐漸遠離勞動傷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