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社團法人花蓮縣兒童暨家庭關懷協會
報主:花蓮縣兒童暨家庭關懷協會
創刊日期:2010-11-08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88
官網:
http://hcfa0.com/index/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社團法人花蓮縣兒童暨家庭關懷協會報
社團法人花蓮縣兒童暨家庭關懷協會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社團法人花蓮縣兒童暨家庭關懷協會
發報時間: 2017-05-10 11:00:00 / 報主:花蓮縣兒童暨家庭關懷協會
[公益聯播]【招募課輔天使】長期招募平日、寒暑假貓頭鷹課輔志工
本期目錄
離婚不單親──《通靈少女》中小凱故事的結局,是離異父母共親職的典範
從通靈少女中的「小男孩卡到陰」,看父母衝突下孩子的身心反應
活動訊息
離婚不單親──《通靈少女》中小凱故事的結局,是離異父母共親職的典範

 

離婚不單親──《通靈少女》中小凱故事的結局,是離異父母共親職的典範

圖片來源 / https://goo.gl/a5GPr9

 

還記得在《通靈少女》第二集中,小凱使出全力要拯救父母的婚姻。但最後一集裡的小凱看起來比之前開朗,他再次遇見小真,並說:「我爸媽離婚了,反正他們在一起本來就不快樂,離婚了對他們比較好,只要我有棒球比賽時,爸爸、媽媽和阿嬤會一起去幫我加油。」

小凱加入棒球隊,不用將心理能量耗在父母婚姻衝突,而能投入自己的喜好,精神狀態也變得更好;而他的父母雖離婚,仍會出席孩子的學校活動。這種「離異父母共親職」的狀態,是我們在實務工作中最理想的狀態,也是這兩年我們所極力呼籲的。

▋離婚時,孩子往往是最兩難的一方

即使做不成夫妻,你們仍然是孩子的父母,持續扮演父母的角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極重要。父母離婚後,非同住的一方仍需要與孩子持續維繫關係,但這很不容易,特別是高衝突的離異,可能夾雜彼此的怨懟、愛恨情仇、背叛的不甘、被遺棄的憤怒、關係結束的失落等等複雜情緒,未能好好處理與面對離婚的父母,往往會把這些遺毒傳遞給孩子,將孩子捲入他們的戰場。

例如:在離婚過程中並不考量孩子利益而爭奪監護權、以孩子監護權為談判的籌碼,甚至離婚後以阻止對方探視孩子的方式來報復及懲罰另一方,或者在孩子面前說另一方的不是。卡在中間的孩子,到底要不要與離開的那一方父母見面,成了極大的為難。感受到父母間敵意的孩子,覺得見了另一方,就背叛了和自己在一起的父或母,但其實孩子又可能很想念對方……這樣的狀態讓孩子心裡痛苦,卻又難以表達。

▋高衝突離異家庭,需要多元的專業協助

香港早在2008年就開始陸續倡議「離異父母共親職」、「離婚家庭不等於單親家庭」、「離婚父母共同責任」,並為離異家庭提供多元的援助服務。反觀台灣的離婚率為亞洲第一、每10分鐘就有一對夫妻離婚,我們的公眾倡議與提供給離異父母的服務,卻僅限於4年前全台縣市政府與司法院投入資源成立的「法院家事服務中心」。

透過法院處理離婚的父母有整個專業的把關,如全台多個家事服務中心已提供父母教育課程、個別諮商、夫妻商談等服務,也有家事調解,提供當事人一個妥善處理紛爭的制度。但事實上,台灣僅有1成的離婚是透過法院訴請,另外9成都是自行協議,這大多數的父母都很容易簽訂違反兒童權利的條款,如一方永不得探視孩子、若再婚需要改訂監護權等,孩子的權益在父母紛爭中也因此被隱形。

呼籲所有的離婚父母,離婚所帶來的心理與生活影響,是終究需要面對與處理的,但不要讓孩子走上你們婚姻的戰場,最後成為砲灰。最難過的就是看見離婚父母反覆爭訟,而孩子在這過程中自我傷害、逃家,或與一方聯盟而憎恨另一方,我們期許離婚父母能適時尋求專業資源的協助,不要拉孩子成為你離婚戰爭中的一兵一卒。

《通靈少女》末集的最後一個段落,是通靈少女小真說:「因為失去才知道生命的無常,夢終究會醒,當你失去越多東西的時候,反而會珍惜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然後勇敢迎接新的一天。」希望所有的離婚父母能夠好聚好散,珍惜與孩子的相處,別忘記:離婚後你們永遠是爸媽,不因婚姻關係存續與否而有所影響,離異父母共親職,尊重孩子可以愛爸爸、愛媽媽,就如小真因為失去而更懂珍惜當下,勇敢迎接新的每一天吧。

(作者林秋芬  為花蓮縣政府駐花蓮地方法院家事服務中心/花蓮兒家協會承辦,督導/諮商心理師)

從通靈少女中的「小男孩卡到陰」,看父母衝突下孩子的身心反應

從通靈少女中的「小男孩卡到陰」,看父母衝突下孩子的身心反應

圖片來源 / https://goo.gl/oZhwXM

 

孩子通常會用乖巧、成就、合作、脆弱、生病等方式贏得父母的愛與關注。電視劇《通靈少女》中的小男孩小凱,是個涉入父母婚姻關係不睦狀態的孩子。爸爸長期離家不歸,媽媽問他你要選擇跟誰住?小凱說他最希望像從前一樣,爸爸媽媽會帶他去打棒球。因此他傷害自己、裝做「卡到陰」,因為這樣爸爸就會回家和媽媽一起處理他的問題,他可以看到爸爸媽媽一起出現、一起合作,兩人也同時關注他。如果沒有資源介入,處理這個情境,可能孩子就會一直用這樣的方式想協助爸媽和好或關注他。

小凱的故事,讓我想起好多服務過的目睹家暴、父母衝突離異的孩子,即使是成年當事人也會娓娓道來,當他們是孩子的時候,如何藉由自動發燒讓父母間的爭執、暴力停止,轉而關注自己。年幼的孩子用絕食、割腕、昏倒、惹是生非等自我傷害的方式,想要處理父母的問題,雖然父母當下的激烈衝突或暴力可能停止了,但孩子若學到這個方式是有效的,就會每一次都如法炮製,行為面可能越來用猛烈,要重到讓父母可以低下頭來看看他。長遠來說,這對孩子情緒管理、面對衝突、親密關係、對人的信任等都有負面影響。

▋讓孩子只是孩子

目睹父母間的暴力相向,年幼孩子會相當恐懼、憤怒、無助,這些情緒的累積成為一股在體內亂竄的能量,往外傷了別人、往內傷了自己,再加上不成熟的大人把孩子拉進他們的紛爭中,如要孩子全程目睹並為誰對誰錯評理、在孩子面前不斷攻擊批評對方,或讓孩子直接涉入父母的離婚紛爭,這種忠誠度的考驗都會讓孩子為難。越年幼的孩子越希望看到爸爸媽媽在一起,不管怎樣回答都害怕傷到其中一方。

我們相信,所有孩子內心都是愛爸爸也愛媽媽的,最愛的兩個人互相傷害,會是孩子心中永遠的痛。期盼所有的父母們都能良善處理婚姻關係中的挑戰,適時尋求專業資源協助,也不要拉攏孩子,叫他幫忙當評審、傳聲筒、間諜……。請讓孩子只是孩子,讓他們的世界從學習、同儕中展開。

如果孩子是一株樹苗,父母給予的養育環境,就是他的土壤、陽光、水。希望社會上能越來越少像小凱這樣的靠著傷害自己試圖改變父母關係的孩子,關鍵就在於父母不再以精神、肢體、語言等暴力來處理衝突,而學習以不傷害人他人、不傷害自己的溝通方式面對。父母好,孩子就會跟著好,孩子的症狀,往往是整個家庭問題的冰山一角。

(作者林秋芬   花蓮縣政府駐花蓮地方法院家事服務中心/花蓮兒家協會承辦,督導/諮商心理師)

活動訊息

活動訊息

 

孩要親親商家串連活動進入倒數囉

 

由 豐興餅舖 德利豆乾專賣店 ​及 地耕味-玩味蕃樂園宗泰食品)
共同支持公益 關注兒童權利
民眾於03.31至05.20
購買指定公益商品商家就會捐出此商品的
10%給兒家協會

作為高衝突離異家庭的孩子心理輔導
與離異父母共親職之倡導工作

連續假期來花蓮玩的朋友
或花蓮鄉親要採買伴手禮
別忘了 購買此次公益合作商家之商品喔

 

 

活動訊息

 

推薦訂閱
用愛翻轉─弱勢單親子女助學計畫@【台灣婦全會【我們。WOMEN】電子報】
心靈電子報第639期──【清新自在】深夜11:54的陽光@【心靈電子報】
轉寄『共親職系列』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