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應保護孩子 而非徵召孩子上戰場─社團法人花蓮縣兒童暨家庭關懷協會─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September 13,2017父母應保護孩子 而非徵召孩子上戰場
陳子強(右)和傅天穎離婚4年多,兒子小天子現主要由傅天穎照顧。兩人紛爭卻未因離婚而終止。資料照片
傅天穎與陳子強的紛爭並未因離婚而終止,這麼多年來,每隔一段時間就因孩子事務而相互在媒體上互嗆。此次因孩子生日事件,我們看到11歲的孩子也學習他們的父母過往的相互傷害方式,就是運用媒體去攻擊一方,孩子跟記者說了40分鐘關於父親的不是,也見母親與孩子多年來還是扮演受害者角色,處於控訴的位置,這是一個沒有能量的位置;而父親已有其新生活與新伴侶,關於其是否盡其父親責任如給付扶養費、定期探視子女,也決定其想要在孩子心中是一個甚麼樣的爸爸。父母持續紛爭、孩子成為一方的打手,孩子與母親過度緊密,這次替母親出了這口氣,長期下來孩子吸納父母恩怨、母親的苦,心理上很難離開母親,將來長大成人會很難與另一個女人形成緊密的關係,無法同理自己的伴侶,這是我們在實務現場看到更長遠的孩子心理危機,如果真的愛孩子,期盼一方先鬆手,吞下自己的不甘願、委屈,尋求專業資源協助,沒有戰場就不需要徵召孩子還為一兵一卒為父母打戰。新聞報導中提到傅天穎為兒再被陳子強氣哭,遭嗆「為什麼在妳那邊就會發病?」,這也是常見高衝突離異父母在缺乏信任基礎之下,於交付子女過程中,容易將孩子的問題歸咎於是另一方所引發,殊不知這是孩子來回兩個戰區的身心反應,不管在哪一邊,孩子無法如實的做自己,常是擔心得罪一方,唯有父母平和相處,孩子的身心問題才會得到緩解的。我們看見很多的父母在各方面是很有能力的,如傅天穎、陳子強應該也有能力當一個合作式父母,與對方維繫於親職夥伴關係,允許孩子愛爸爸也愛媽媽,當家變成婚姻的戰場時,我們更期待父母更要有能力去保護孩子,讓孩子遠離大人的戰場。
林秋芬/花蓮縣政府駐花蓮地院家事服務中心督導、資深諮商心理師
當我們同在一起-自我探索成長團體
在活動分享中,我們了解到這些兒少在父母爭執當中,他們會害怕、會擔憂、會恐懼,甚至在當中,他們會想要保護受害者,也曾在受傷過,這些的點點滴滴可能是兒少,在這團體之外,很難與他人說起的,他們在這之中有很多的焦慮及不安,他們需要更多人給予關懷、協助及看見的。
本週的「當我們同在一起-自我探索成長團體」主要邀請7至10歲,有目睹家暴的孩子參加。
當家庭在衝突暴力中時,父母往往看不見孩子們內心的害怕、擔憂與恐懼,孩子的感受和情緒只能默默放在心裡當作秘密。我們也發現,儘管孩子內心害怕仍然會想著要保護受害的父或母,卻在保護的過程中受傷,著時令我們感到心疼……。
辦理目睹團體就是為幫助這些孩子能夠得到幫助與支持,孩子不再把焦慮及不安的情緒當作不能說的秘密藏在心裡影響身心與關係。提供專業的輔導給目睹家暴的孩子關懷、協助,就能幫助他們健康安穩的長大。
此次利用『愛生氣的安娜』及『生氣的男人』兩本繪本,透過繪本的導讀與討論,協助兒少覺察自我情緒,及如何解決生氣情緒的方法,在引導中兒少開始願意說出心理話及查覺自己在當中的不安。
- 協助目睹家暴兒少增進情緒覺察能力。
- 協助目睹家暴兒少提昇社交能力與自我概念。
- 澄清目睹家暴兒少於暴力行為的價值觀,提昇面對家庭衝突、暴力的能量與運作能力,進而達到自我保護、減低創傷症狀及恢復自我功能的效益,以阻斷暴力循環與代間暴力的模仿行為。
守護目睹家暴孩子的幸福 , 大家一起來認購
5歲的孩子本該在爸媽的呵護中
無憂無慮快樂的成長
然而5歲洋洋的生活
卻時常在目睹父母衝突暴力的不安與害怕中度過……
根據衛生福利部保護資料庫統計,105 年 1 月至 106 年 5 月成人家暴通報案件超過 14 萬件,其中約有 1.5 萬件的家庭中有目睹家暴的兒少,約占 10.5%。平均每件家庭暴力案中就有 1.5 名兒少處於目睹環境中。
小山原本是一個在學校表現出沒有自信、容易焦慮、害怕分離的孩子,在經過一整個學期穩定的陪伴輔導之後,開始學習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建立人際關係,甚至喜歡上學了。我們相信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復原力,若能有更多的陪伴、心理的傷痛能夠被理解被看見,孩子將能健康且快樂的長大。然而心理的輔導工作通常是精細且複雜的,須要一段時間經營孵化,這也是我們難以募款的原因......。守護目睹家暴孩子的幸福需要大家共同的幫忙。
請幫助目睹家暴兒少之經費
請大家一起來認購 ➡https://goo.gl/YAzqQG
磨塑方塊之限量紀念T恤 /$500
S ➡️ 已售完 • M ➡️ 剩10件 • L ➡️ 剩22件
XL ➡️ 剩15件 • 2XL ➡️ 已售完 • 3XL ➡️ 剩2件
上網線上捐款的民眾 可來電先告知預留尺寸或臉書私訊也可喔
立即撥打 ☎️03-8563020/兒家協會
守護目睹家暴孩子的幸福需要你/妳和我的力量
線上捐款 igiving公益網 ➡ https://goo.gl/xann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