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4-04-01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用愛包圍受虐兒~全民守護428!yes兒保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4-01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4-01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烏克蘭政變改變了世界局勢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4-01


在台灣社會注意力聚焦於反服貿抗爭之際,世界局勢正在悄悄的進行重大的改變。改變是多個部分組成,每一部分似乎算不上革命性的大事件,但是整合起來,一個重大的世界局勢大變局就逐漸浮現出來。

這個重大演變可以追溯自2月間的烏克蘭政變。烏克蘭親西方的民眾以街頭運動的方式逼走了民選總統亞努科維奇之後,引起眾多親俄選民的不滿,就中以克里米亞居民最為激烈。他們以公投方式脫離烏克蘭,並決定加入俄國。此舉引起西歐與美日強烈的譴責。然而俄國不為所動。西方國家乃祭出各種制裁手段。其中最被報導的是要把俄國踢出G8集團。澳大利亞甚至建議把俄國排除在G20之外。但是,俄國並未屈服,反而激起金磚五國的聲援。他們聲稱G20內每個國家都是平等的,不容單一國家片面排擠任何國家。

事情發展至今,隱隱然出現兩大集團的對立:西歐、美國、日本等傳統資本主義強權vs.金磚5國等新興國家。國際媒體甚至有人驚呼新冷戰時期來了。

俄羅斯態度如此強硬,乃是因為烏克蘭事件觸及到俄羅斯的核心利益。前蘇聯時代,烏克蘭、白俄羅斯與俄羅斯被列為蘇聯16個加盟共和國的核心。除蘇聯外,烏克蘭與白俄羅斯都是聯合國的會員國,都有投票權。不僅在政治、外交上這3個共和國是蘇維埃聯盟的核心,經濟上前蘇聯的重工業也多半集中在這3個國家。蘇聯解體後,不僅華沙公約跟著解散,原有成員國多被吸納到歐盟乃至北大西洋公約國,甚至原16個前蘇聯加盟國也有不少投入美國與西歐陣營。因此,所謂冷戰結束並非雙造握手言和,各退一步;而是某一造趁機擴充地盤,蠶食對方陣營。如今蠶食到俄羅斯的最重要夥伴,而且公然支持親西方的部分烏克蘭人以街頭運動的方式驅趕合法選出的國家領導人。俄羅斯已經退無可退。

解體後的俄羅斯聲勢已經大不如前。這對俄羅斯以及許多前蘇聯加盟國的民眾都是難以忍受。然而解體後初期國力大幅下降,戈巴契夫、葉爾勤等統治集團又是崇洋媚外,無力抗拒西方國家的蠶食政策。但是近十多年來,拜受世界石化能源價格的飆高,俄羅斯的經濟迅速復甦,加上俄國重工業基礎深厚,天然資源豐富,對外依賴性低,可以承受歐美國家的經濟制裁。東西新對抗並非不可能。

美俄的對抗將使美國必須強化北大西洋的軍事部署。這就干擾美國積極推動的「重返亞洲」的策略。更且,為了在外交上制裁或孤立俄羅斯,美國必然有求於中國。這將牽制了安倍對中國的挑釁。這兩個月來,安倍確實規矩些了。

要之,烏克蘭政變的後續效應開始浮現,世界局勢可能重組。至少將影響東亞的局勢與釣魚台的爭鋒,值得注意。


(圖說)烏克蘭東部盧甘斯克(Luhansk)的民眾參與一場支持俄國的遊行,圖攝於2014年3月30日。(圖文/路透)


相關閱讀

瞭望台:烏克蘭悲歌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8169

左右看:烏克蘭危機的啟示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8146

衛報週評:俄、美各懷鬼胎,無助解決烏克蘭困局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7955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左右看:反服貿運動與茶黨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4-01


左看:拉開「內戰」序幕

反服貿運動近攻遠交,在台灣內部引爆黑潮,對外關係也是風風火火,既募資在《紐約時報》刊登大幅廣告,並發動向白宮網站請願,短短數日即破11萬人。如此浩大聲勢受到美國政壇矚目,其中尤以茶黨(Tea Party Patriots)最為積極,該黨發言人哈黎斯(Mark Haarris)明確表示,這是馬英九過度向中國傾斜的結果,他們準備召開全國記者會,正式表達反服貿立場,並將安排創黨人與學運領袖連線。

美國茶黨支持反服貿學運,應該給予學生不少啟示。事實上,茶黨最重要的戰績,就是阻擋歐巴馬總統的健保法案,與當今台灣學運反對馬英九主導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有異曲同工之處。由於茶黨鬥志高昂,引領共和黨的杯葛行動,結果導致美國政府於2013年10月「關門」(shut down),甚至整個國家頻臨債信破產的邊緣。

茶黨不惜以政府停擺和國家債信違約脅迫歐巴馬放棄醫保改革。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認為這是一場新「內戰」。他說,「任何正常的政治體制都不會冒這樣的風險,問題是,美國沒有正常的政治體制。」同樣的,台灣反服貿的風暴,可能也是源於我們「缺乏正常的政治體制」吧!或者,更進一步的,看到街頭的黑白對峙,或許台灣的「內戰」也已拉開序幕!

劉鳴生/研究員


右看:學生展現主體性

就如同茶黨發言人哈黎斯所批評的:烏克蘭局勢獲得舉世關注,台灣做為美國盟友,卻未得到相應的重視。他指出,如此大規模的學運,已不僅是對馬的不滿,也是對中國的反抗。

茶黨的態度彰顯國際友人對於中國惡勢力的不滿。日本也有類似的聲音,在台灣運動聲勢高漲的同時,台灣駐日代表處外頭也聚集聲援學生的人潮。日本維新會共同黨魁石原慎太郎對媒體表示,占領立法院的學生一定有其信念:「我希望台灣不要被中國併吞。不要被共產化,這是全世界所共同仰望的。」石原慎太郎不愧是台灣的友人,深刻了解兩岸關係,也道出了台灣人的心聲。

佔領立法院的學生,不僅表現了他們的領導能力,也展現了他們獨立自主的意願。雖然很多媒體刻意強調他們與綠營的關係,但是,3月30日凱道大示威所展現出來的圖像,證明他們不僅不是綠營政治人物的附庸,反而是民進黨頭人試圖依附沾光的對象。

如是風格也很接近於美國茶黨崛起的歷程。茶黨所採取的策略基本上是「NI-NI」的態度,即「既非共和黨,也非民主黨」,最後則是以「打入主義」的戰術,成為共和黨的意識形態核心。關於反服貿學運與民進黨的關係,茶黨或許也是一個重大的啟示!

于尚白/媒體人


(圖說)網友發起購買國內、外報紙頭版刊登反服貿廣告,29日登上《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國際版。(圖文/中央社)

相關閱讀

左翼視野:反服貿運動中的家父長集結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8742

左右看:服貿抗爭兩三事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8739

左右看:服貿、都更─救命丹或自殺丸?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8524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心跳的聲音:問世間,貿易談判為何物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4-01


■張義東

去年6月本欄提過:「TTIP將改變,迄今以關稅貨幣為根底的歐盟」、「貿易重組的,不只是貿易。」兩周前也點出,以歐盟架構,議會難行監督,那麼,「一紙議會無法替人民決斷監控的條約,等待著檯面人物畫押。這是什麼樣的民主呢?」

此刻,歐美年度高峰會,得助於克里米亞情勢,美國得以重新扮演領導角色,去年監聽醜聞彷彿已雲淡風輕,歐巴馬人在布魯塞爾,東西緊張、集結對俄之外,不忘力推至早也得2015年底方見結論的TTIP。面對撲面而來如損害消費者權益、破壞環境的質疑,他再三強調,絕不會簽署有此疑慮的協定。

消費者?環境?是的,和成長、就業、產業生滅一樣,都關聯著FTA。再加文化考量吧!愈發迥異於你所習慣的自由貿易語境了嗎?

看起來,彷彿FTA們各行其是,實則那個別間的差異,非是出於風土民情,而是來自各個談判中的區域或雙邊關係的特殊性,都將因著那萬變不離其宗、圍繞著新自由主義信條運行的FTA,產生新的變化。從而,對於可能出現的變局,也各有其憂之深者。

以爭論最烈之一的「投資人保護協議」(又稱「國際投資協定」)為例:反對者如德國綠黨在內,指出這正是以自由之名,遂行不自由的掠取與壓迫。為了保護投資人這一方,國家可能被控告、甚至被迫更易它原本以民主程序通過的關於經濟事務的規範,以此鞏固所謂的「自由」貿易。

一旦,國家屈服於企業之前,不僅可能犧牲某些公民/消費者的權益,而且因為國家作為公共生活裡的一項樞紐,也將因之破壞了數百年來努力所達成的民主國、社會國的體制。

再看一例。「以氯消毒的雞肉」成了去年年中談判開啟以來的一個關鍵詞,代表一切美國容許而歐洲拒斥的抗生素、荷爾蒙、以及其他生物化學、基因科技等方式處理過的食品。

以自由貿易而觀之,那是商品,擋我市場者,壁壘也,必去之後快;以消費者保護而觀之,那是風險,甚至危險,國家依民主程序予以限制,理所當然。

新自由與反新自由的全球化年代裡,國家的民主法制架構與效能、公民社會的萌生與茁壯、科技、媒體、權力等等的穿透與交纏,經常考驗著我們,如何能看見物為何物、人為何人,看見人役於物的異化,看見什麼才該當,叫人生死相許。

(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助理教授)


(圖說)南韓首爾一位女性拿著反美牛及反FTA的旗幟抗議,圖攝於2007年8月24日。(圖文/路透)

相關閱讀

左右看:服貿滅農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8812

看守台灣:別把服貿當經濟良方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8639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青春探索:眾聲喧嘩之後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4-01


■張卉君

318以來這兩週以來的台灣,並不平靜。

太陽花學運以爆破性的衝撞姿態,撼動了國家領導者過去堅若磐石的權威;長久以來被要求順從、乖巧、秩序和遵守公民倫理的學生們,紛紛扯掉了聽話的外衣,以「佔領」(Occupied)的行動,選擇以「公民不服從」(Civil disobedience)的和平抗議策略,向任何形式的國家暴力宣戰。

在這場由學生、NGO組織者所發動的「學運」熱潮,撼動了社會各個層面的關注和討論,不論群眾的組成、策略的鋪排為何,學生在這場運動中顯然成為舞台上的主角,街頭的民主教室讓學習從教室中解放,更召喚了部分野百合世代的學運份子、學界、藝界等各界共同聲援;然而,在剛落幕遊行活動之後,50萬黑潮大軍的振臂疾呼與依舊高調冷漠的馬政府無交集的互動,更促使我們面對接下來的問題:眾聲喧嘩之後,大多數因為憤怒而走上街頭的學生們,該如何在野火燎原的群眾激情中自我安頓?

畢竟在整場運動的結構中,真正參與決策、討論的學運菁英仍是少數,他們能掌握運動的節奏,在表達反對的「破」與提出訴求的「立」之間,清楚知道「抗爭」只是過程,無論是鴿派鷹派的分進合擊,都是為了產生推進的力量,抵達最後的訴求。但在這個集體的組織戰略中,仍有許多的學生與群眾純粹因為程序上不公義的憤怒感而集結,被煽動、集結,卻在參與的過程中,經歷了被煽動、威嚇、驅離、鎮壓等過程,並且親眼看見國家如何動用武力來對付自己的人民。

他們內心的衝擊、恐懼和疑問,也許會因為330遊行中高聲響應的五十萬人而短暫地感到支持與安撫;但隨著遊行的結束、戰線的拉長,學生們依舊要回到寧靜的學校課堂,進到所謂「正常」的社會秩序裡——然而,那些內在的疑問和恐懼,以及被國家暴力所摧毀的信任能力,恐怕無法如同遊行後的凱道一般,毫無痕跡。

社會運動造就出公共知識份子的覺醒與投身,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因此碰撞出更多對世界失望、充滿憤怒無法身心安頓的「憤青」。也許有人會說,這就是運動之後的收獲與代價;但在激烈的價值崩壞之後,這一些帶著傷疤的學生該如何重新找回信任和愛的能力?相信也是我們這個世代必須共同面對、責無旁貸的重要課題。

(NGO工作者)


(圖片來源/張卉君)


相關閱讀

社論:打開服貿的黑箱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8587

左右看:如何理解服貿爭議?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8777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第 九十五 期 2014.03.07 2014新年特刊@【創用CC電子報】
媒體觀察報第七期:在兒少保護與傳媒自由之間@【媒體觀察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4-04-01』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