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0-11-05─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0-11-05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10-11-05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面對青年貧窮化:以財政緊縮之名復辟的新自由主義 | 陳柏謙 |
■陳柏謙 陰鬱濕冷的星期天,倫敦國王學院演講廳內,擠進滿滿超過350位來自各地學生工會、教職員工會與行動者,這是為了11月中旬反對預算刪減抗爭行動前最大的一場暖身會議,參與者焦急地討論著如何因應冷戰以來英國最嚴重的預算刪減,以及隨之而來的劇烈衝擊;來自希臘、法國與奧地利的學生行動者,則談論著在這些國家內已具體開啟的反對預算刪減與財政緊縮的鬥爭。恐懼的總和從最初的冰島、希臘、南歐諸國到最近的英、法,國家主權債信危機的幽靈取代了金融危機,盤旋於世界經濟之上,對財政赤字與所謂國家主權債信危機的恐懼,在金融信評機構與右翼政商界頻繁地傳遞下,不斷強化與放大。就在如此氣氛下,3年前危機爆發當下一度被宣告破產的新自由主義,此時正躲在財政緊縮正當性底下悄然復辟。英國保守黨政府財相歐斯本用著近乎恐嚇的詞彙,正當化未來5年超過810億預算刪減的計畫,「這是英國從懸崖邊走回來的開始」,甚至多次強調政府處於破產危機中。首相卡麥隆則呼籲社會與政府共體時艱,對民眾高喊「國家需要你們」;其結果則如衛報所形容:財政緊縮大釜砍向窮人,高教預算與社福津貼大幅刪減,5年內超過50萬公部門勞工被迫下崗。這些在危機前無疑會被視為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作祟指導的政策,此刻卻在所謂財政破產的恐懼下復出、彷彿必要之惡。在保守黨政府公布預算刪減計畫後一分民調甚至顯示,相對多數英國民眾同意大幅刪減預算,分歧點僅僅在於強度與力道。■英國財政大臣歐斯於6月4號參訪上海世博的英國館,歐斯本表示,歐元區國家(特別是南歐地區)需要刪減預算赤字,表示它們能夠量入為出。(圖文/路透)可拋式「凱恩斯主義」若還有印象,2007年危機剛剛爆發時,別說要求財政緊縮了,就連被視為推銷新自由主義福音的國際旗手──國際貨幣基金與世界銀行,都跟著高喊國家出手救市,美國新聞周刊甚至寫著「從今天起,我們都是凱恩斯主義者」這類煽情字眼,各國政府拿著大把大把勞工納稅人的錢,拯救一家又一家瀕臨破產的金融機構。但,不過也就3年不到的時間,凱恩斯主義就成了免洗餐具、用完即丟。走出加護病房的金融機構與國際資本,起身第一件事就是反過頭來高喊財政紀律,再也沒有什麼比這更顯得諷刺的了。新的「經濟學說」隨著國際金融市場與資本的需求應運而生,今年公布諾貝爾經濟學獎前,一度被看好獲獎的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艾萊斯納(Alberto Alesina)論調頓時大受歡迎。今年4月,艾氏在對歐盟財長會議報告中具體建議:大規模而明確的降低預算赤字政策,通常伴隨著經濟成長,據說因為政府赤字將造成「市場信心不足」,又據說減赤將可提振「資本投資信心」。不久後,在多倫多舉行的G20元首會議隨即發表了共同聲明,言明在2013年前將各國預算赤字至少減半。兩年前還被視為資本主義救命符的財政擴張政策,一夕間再度成了各國政府急欲擺脫的罪惡。反預算刪減行動動員會議中,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經濟學教授拉帕維查斯(C. Lapavitsas))挖苦的說:「砍得越多,成長越快(The more you cut, the faster you grow)。」如此看似荒唐的邏輯,卻是現在各國政府財政緊縮競賽背後的指導綱領。■24日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亨茲市,樂施會(Oxfam)的行動人士扮裝成8大工業國領袖。樂施會要求領袖們兌現過去8大工業國會議的承諾,打消貧窮。圖片由左至右分別: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英相卡麥隆、美國總統歐巴馬、加拿大總理哈珀、德國總理梅克爾、法國總統沙柯吉、俄羅斯總統麥維德夫及日本首相菅直人。(圖文/路透)核心提問:高赤字的成因如同在動員會議中一再被提及的事實,面對如此戲劇化的世界經濟政策風向轉變,我們真正應該思考與質問的是:造成現階段各國高赤字的成因到底是什麼?財政「擴張」與「緊縮」間的交替;究竟是誰的「擴張」?又是誰的「緊縮」?拿被英國保守黨政府視為瀕臨破產邊緣的財政赤字為例,在危機發生之初的2007年,英政府債務占GDP比例為29%,這個數字甚至比布萊爾在97年剛從保守黨政府手中接下政權那年的33%,還要再低上許多(當然,這也間接證明多年來「新工黨」路線尋著新自由主義途徑的「努力」),而這個數字在危機後的2010年,才一口氣攀升至60%。法國經濟學者凱薩琳馬修(Catherine Mathieu),在一份針對亞太經合組織(OECD)各主要工業國危機前後財政赤字變化研究中清楚指出,各國普遍在危機後遭遇財政赤字大幅成長的問題,然而這些問題的成因,不是什麼福利氾濫或公部門膨脹,而是來自於金融危機本身!危機後鉅額金援金融體系,以及隨著經濟衰退所造成稅收下降與失業者攀升所衍生的周邊成本,才是造成財政問題的根本原因。釐清類似問題的重要性,同樣出現在近日越演越烈的法國罷工潮中,沙柯吉政府一再強調為拯救瀕臨破產的退休金制度,改革法案將可節省7百億歐元支出,減少赤字以確保法國債信評等。但前香港職工盟的朋友阿德,在分析法國退休金制度問題時說明了,根據法國退休金局的數字,2006年退休金只有22億歐元赤字,但2008年達到109億歐元,2010年更是成長到320億歐元。凡此訊息,均足以說明金融危機才是現階段問題的成因;而如果我們進一步回推,一個內在邏輯注定醞釀出經濟周期性危機的經濟體制,才是問題的根本!一位朋友在3年前危機剛爆發後樂觀地說,終於有機會親眼看見新自由主義被埋葬的那一天;只是,如今看來,這樣的話說得似乎早了點,只要這個醞釀出經濟周期性危機的體制繼續存在的一天,矛盾和衝突就沒有停止的一天。環顧四周,後危機時代資本與勞工/人民新一回合的角力與鬥爭才正要開始……(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執行委員) |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