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2000-08-21
發報頻率:每日出刊
訂閱人數:3,395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發報時間: 2012-01-17 05:00:00 / 報主: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公益聯播]一起到OK超商,為危機家庭「袋」來希望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2-01-17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12-01-17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環境前線:太魯閣旁的水泥工廠陳炯霖

■陳炯霖

走在陡峭的蘇花公路,經過漢本(蘇花公路的一半)之後,首先出現在眼前的是花蓮縣秀林鄉的和平村。奇怪的是,從這個小村莊的市區徒步到和平火車站,至少必須10到15分鐘,但火車站周邊卻沒有任何住家,有的只是一間巨大的水泥工廠,上面寫著「台灣水泥」,與車站一體成形,一台台載滿水泥的鐵皮車廂,就這樣隨著環島鐵路網被輸送到全國各地,甚至是海外。原來和平火車站是水泥用不是人用,這裡所有的公共建設,都彷彿是為了台灣水泥所有。

離開和平,再度進入美麗的蘇花公路下半段,經過清水斷崖、崇德之後,世界級景觀的太魯閣峽谷就會在右側出現,載滿遊客的遊覽車一台接著一台進入這個壯麗的峽谷,狹窄的山路上好不熱鬧。

但在跨越太魯閣大橋之後往右看,奇妙的是,你又會看到另一座媲美皇宮的水泥工廠,它的砂石從哪來?美麗的太魯閣仍在,但山的另一面,似乎隱藏著更多不能說的秘密。

▲靠近太魯閣國家公園入口附近的亞洲水泥。(圖片來源:http://www.peopo.org/taiwan_cycling)

筆跡如出一轍的拋棄書

將腳步踏入水泥工廠對面的富世村可樂(Kulu)部落,遇見了在當地從事亞洲水泥反對運動的田媽媽(田春綢)。田媽是太魯閣族人,原名伊貢.希凡。17年前,當她與日本夫婿丸山忠夫先生結束在東京的生活,回到睽違20多年的故鄉時,卻發現亞洲水泥公司,這個如同怪獸的巨大工廠,已經剝奪了她的父親及親友族人的生活領域。

田媽與先生花了一整年的時間,走遍戶政、地政事務所收集土地所有權的相關文件資料,並在當地進行訪調,最後發現一百多位土地遭工廠剝奪的原住民地主,都不曾在「土地拋棄書」上簽署過任何名字,而這份土地拋棄書,就是亞泥手上最主要的土地所有證明。

到底拋棄書從哪來?丸山先生搬出了一疊厚厚的土地拋棄書,一頁一頁的翻過去之後,我發現了不管是任誰都能輕易發現的事實:100多位地主,270筆的土地拋棄書上,幾乎簽名筆跡都同出一轍!

租用變強佔 土地被國有

整件事的源頭,要拉回1968年政府公佈的《山地保留地辦法》講起。當時政府在全國劃出26萬公頃的山地保留地,原住民得擁有地上權及耕作權,但必須連續耕作10年後(現改為5年),才能取得所有權。不過,條文中雖有規定保留地不得轉讓給漢人,但又列了一個鼓勵經濟開發的例外條文,指出「若是為了礦業、土石、觀光或工業資源開發的情形下,漢人可以承租利用」。

那是一個「經濟起飛」的年代。1973年,亞泥看上當地豐富的礦業資源,於是來到富世村召開說明會,向村民承諾租約9年,並發放了3千元賠償金。

但是,地主們並不知道,依照礦業法規定,其實亞泥可以無限期續租土地。就在大家都被蒙在鼓裡的狀態時,隔年亞泥竟然就取得了全部地主的土地權利拋棄書。而幕後幫兇,就是協助亞泥辦理土地拋棄書的秀林鄉公所。

訴訟成功 亞泥依舊

所幸的是,當初亞泥製作的拋棄書實在是太粗糙,使得日後族人留下一線生機。隨著1990年代民主運動蓬勃,秀林鄉的「還我土地」運動聲勢也日漸高漲。2001年,省原民會要求撤銷地主土地權的控訴,遭到法院駁回,族人的耕作權首度獲得肯定,這可說是一大勝利!

說話至此,田媽與丸山先生都沉默了下來。因為,今天一路從太魯閣南下過來的我們都知道,亞泥工廠依舊在我們眼前,轟隆隆的機械聲,有如被刨削山脈的哭泣。太魯閣依然遊客如織,但發生在亞泥及太魯閣族之間,曾經轟轟烈烈的還我土地運動,卻逐漸的被世人給遺忘了。

這兩年來,開發腳步踏入台東,美麗灣、都蘭鼻、阿朗壹……成為新一代社運份子耳熟能詳的語句。但是走向花蓮,會發現過去被剝奪的正義,從來沒有回到我們的身邊。整個蘇花,就是一個車站連一個水泥工廠,海岸山脈的背後早已不知被挖掉了幾個山頭,而提供這些高耗能工業的能源,不意外就是火力、核能等大型發電廠吧?走一趟蘇花,會發現其實所有的環境問題都是連結在一起的。亞泥不曾離開太魯閣,就像人們不曾試著離開便利奢華的大都會一樣。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附記:筆者於2011年11月11日至12月30日,與十餘名台、韓、日青年結伴,進行為期49天徒步環島的「台灣巡禮」之旅,此文為途中見聞。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電子報@【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電子報】
Ustudy留美雙週報第222期@【學術交流基金會∼留美雙週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2-01-17』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