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3-08-14─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3-08-14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13-08-14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日本教育停看聽:寶塚音樂學校百年校慶 明星雲集回顧過往 | 本報訊 |
■宋竑廣 日本寶塚歌劇團在台灣也有高知名度,其背後人才的來源、寶塚音樂學校,於7月17日慶祝創立一百週年,該校至今培養出4,400名歌舞專業人才,其中現職的寶塚團員,與其他包括名演員天海佑希在內約2,300名校友與舞台相關人員,在這一天齊聚一堂,回顧學校一世紀以來的歷史,與當初在校學習的點點滴滴,慶典過後,也引發參加者不同面向的心得,帶給粉絲更深一層的認識。 據寶塚音樂學校官網介紹,該校作為寶塚歌劇團團員的養成機關,旨在磨練學員音樂、舞姿與演戲三方面的技藝,修習作為舞台專業人員應有的素養,培養清純高雅的人格,成為優秀的舞台歌劇演員,為此學校會提供精神與肉體上的嚴格訓練,與禮儀規範方面的教育;配合芭蕾、鋼琴、聲樂等專業課程的訓練,學員一步一步地,從觀摩寶塚歌劇團的演出、客串到親身登台,達成在舞台上發光發熱的目標。 寶塚音樂學校自1913年創校,一開始名為「寶塚歌唱隊」,1918年改名為「寶塚音樂歌劇學校」,之後又經歷不同的校名與分組至今,一直以來和寶塚歌劇團密不可分,只有學校的畢業生可以成為團員,最早畢業生入團之後仍稱之為「學生」,這是因為當年團員被取笑為舞伎、藝伎,創校校長小林一三憤怒地說:「寶塚歌劇是好人家的子女接受高等音樂教育的地方。」學校與劇團一體化,入學與入團的期數也相同。 ▲日本知名的寶塚歌劇團2012年10月30日在台北舉行台灣公演記者會,邀請演員柚希禮音(圖)演出精彩片段。(圖文/中央社) 據維基百科等資料,在寶塚音樂學校學習兩年畢業後,就可以入團,成為寶塚歌劇團研究科一年級生(也會有無法入團的畢業生),簡稱為研一(到二年級就類推為研二),通常早上辦完畢業典禮,下午就接著舉辦入團儀式;之後經過彩排,研一全員在劇團春季公演登台,稱為「初次舞台公演」,會有輪流代表致詞的機會;經過「初次舞台公演」後,團員會決定加入花、月、雪、星、宙等不同組別,各組設有組長,通常由最高年級的學生擔任,統籌、管理組員事務。 寶塚的一大特徵,便是自1980年後後採用所謂的明星系統,依觀眾數、人氣等得分,決定明星的等第,成為演出的要角,各組最高等級的「男性角色」(寶塚演員全為女性,男性角色仍由女性演出),稱為「主演男役」,擔任各公演的主演,劇本常為其量身訂作,其對手戲的女性角色,稱為「主演娘役」,演出女主角,兩者其下還有第二順位、第三順位等;寶塚歷史上躍升最快速的「主演男役」是天海佑希,相對於其他人最晚成就的20年,她只花了7年時間,躍升最快速的主演娘役是黑木瞳,從入團到主演只花了兩年。 慶典當天,集結了好幾位寶塚出身的女演員,星光熠熠,由曾經以《武士的一分》入圍日本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檀麗擔任主持;演出電影「極道之妻」系列、1955年入團的前輩加茂櫻花演唱《寶塚 我心的故鄉》;座談更邀集了,主演奧斯卡得獎電影《宮本武藏》(1954年)、日義合作電影《蝴蝶夫人》(1955年),出演2013年電視劇《最棒的離婚》,至今仍活躍於第一線戲劇的八千草薰;在70年代主演《凡爾賽玫瑰》男角大紅、得獎無數的麻實麗等人,細數不同時代下的母校回億。 對於有興趣認識寶塚歷史的民眾,現在已經有了類似寶塚博物館的「寶塚文化創造館」,該館於2011年設立,原為1935年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築,前身是自1937年作為寶塚音樂學校校舍,中間經歷45年,培養出2,400名校友,處處有著創設校長小林一三經營的痕跡,在建築史與文化史上都有一定的評價。 館藏包括寶塚音樂學校一整個學期的相關照片與教材,有4台電視放映一般看不到的現場上課情形與戶外活動;舊寶塚大劇場的歷年海報,從草創期到現在橫跨一百年共774張,企劃展電影室,以120吋大螢幕放映寶塚歌劇的主題影片,內容從名曲集、運動會到舞台設計等不一而足;歷年名作的舞台衣裝,可供參觀者合照;讓大家從各種角度認識寶塚音樂學校與寶塚歌劇。 ▲《寶塚歌劇團80年史》一書中收錄的月組公演照片,圖攝於1930年8月。(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歷史悠久的大講堂,照明燈具保持當年原樣,平時舉辦照明、音響、化妝等舞台相關體驗課程,並區分成人與兒童兩種不同程度,以便專業認識與教育推廣用;原本的芭蕾舞教室,現在可作為社交舞、街舞;鋪設木質地板的日本舞教室,除了原本教授傳統舞蹈的功能外,也可練習瑜伽等靜態運動場所;種種便利的設施,在拓展用途後,讓民眾除了緬懷過去寶塚的歷史、認識寶塚文化,也可從事舞台藝術相關活動。 歷年學員在參加寶塚百年慶典之後,紛紛在自己的部落格分享當日心得,有的忙著拍攝名角、明星,看著天海佑希說:「以出身寶塚為榮。」有的在茫茫學員中和同學喜相逢,發現班上出席率很高、展現對母校的認同;有的到當年自己上過課的教室,想著「從芭蕾舞教室的陽台可以看到武庫川呢」等等的回憶;懷念恩師的也不乏其人,例如在2011年去世、榮獲義大利功勞勳章的聲樂家五十嵐喜芳等;還有不少人一進劇場,看到販賣處很是興奮,跟網友推薦昔日學生生涯念念不忘的特產零食。 另外有的回顧頗為特別,目前唯一寶塚出身的同志運動者東小雪寫道:「雖然已經出櫃了,但如果說會動搖到什麼基本的事情的話,就是之後的人際關係,寶塚的身分很容易成為焦點,而且又只有我一位寶塚演員如此,現場有的同學會招呼說:『在電視上看到了,恭喜妳結婚(東小學舉辦過不受法律承認的結婚儀式)。』也有的同學感到困惑。『為什麼寶塚不容易接受同志呢?』這是我要用一生去思考的問題,一朝一夕也回答不出來。」 或許從事同志運動、對平權較有感觸的關係,東小雪又提到,介紹寶塚在戰爭時期的紀錄片,感動了許多人,當時的成員因為身為女性,沒有參政權,不能對戰爭表達意見,她說:「我的前輩們,在無能為力的情形下失去舞台,但現在的寶塚成員,已經不受學歷或性別的影響,而平等地享有投票權,我想這有很大的差異。」「作為寶塚百年歷史中的一員,我想,一定要認真地思考投票,因為參政權並非憑空得來。」二戰時期,寶塚的戲幾乎都是軍國主義的內容,也加入勞軍的行列,甚至投入為軍方縫製衣物的工作。 位於兵庫縣寶塚市的寶塚大劇場(座位數2,516席次),2010年一年觀眾人次約在80萬左右,和高峰期有段差距,不過東京寶塚劇場(座位數2,086席次)仍然常常客滿,2011年,東京寶塚劇場達成自重新開幕以來、第一千萬名觀眾的目標,而寶塚文化創造館也在今年達成一萬人次的觀眾數,去年99週年時,應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首度來台表演,票券銷售一空。 台灣公演過後,「表演藝術評論台」有感而發地寫道:「寶塚演藝實力令人感佩,在知識菁英階級之外,總也有不必仰賴八點檔連續劇仍能安撫人心的大眾娛樂,寶塚會不會帶給台灣新的刺激?40年的失落此一刻重新連結,歷史的回答仍大過現下的反問。」對於曾經在1960年代影響台灣藝霞歌舞團表演風格的寶塚,台日兩地不管粉絲或舞台工作者,都將目不轉睛地注視著,跨過百年之後,她們繼續發光發熱的模樣。 |
|
(回目錄) | |
教育論壇:虛擬的敵人──請理性面對教師工會 | 本報訊 |
■羅德水 長期反對教師工會的校長協會,上週再次由該會常務理事,台北市中山國小退休校長李柏佳撰文反對教師勞動基本權,如果依該會領導人長年一成不變的反工論點,倒也不值一駁,可李某這篇〈凱道八月雪的啟示〉,雖內容不脫校長協會基調,卻以「洪仲丘案」與《兒童權利公約》為包裝,不但強烈反對修法保障教師勞動基本權,甚至要求進一步限縮工會運作空間,為免積非成是,特回應如下。 李柏佳校長前文試圖將反對教師工會與洪案連結,然其說法並不比校長協會領導人高明多少,特別是其人對基本人權的認識,恐怕更加等而下之。 (一)不當連結 有消費洪案之虞 為了強化反對教師工會的正當性,李某不惜搬出與教師工會毫不相干的「洪仲丘案」,先說「洪仲丘案向上發展的幅度有多高,連國防部長都要請辭,就代表人民的共識有多強。」接著,話鋒一轉,「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此刻,天龍政府竟又在研議同意教師罷工,教師罷工會影響學生受教和校園安定,無辜的孩子因勞資爭議而受害,絕大多數家長是無法接受的」,文末並要脅不得修法保障教師勞動基本權,否則「凱道上又是50萬人大遊行」云云。 事實上,自從政府於2009年間將《兩公約》國內法化後,即已著手檢視違反《兩公約》的法規與行政規則,不當限制教師工會的勞動三法就在檢討之列,為此,各NGO還組成「兩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加以監督,毫無疑問,勞動三法擬進行修法早在洪案發生之前,且與洪案完全無關,李某前文討論主題明明是教師工會與兒童權益,行文卻刻意以洪案起始、洪案做結,對於校長協會領導諸公的寫作水平,我們願意多加寬容,但其意圖混淆視聽與消費洪案的心態,各界必須嚴加譴責。 ▲全國教師工會2012年4月30日指出政府雖通過兩公約、解除教師工會禁令,但「工會法」仍限制教師不得組企業工會,並邀請國際教育組織秘書長范魯文(右),以國際組織的高度和視野來檢視台灣教師勞動權現況。(圖文/本報資料室) 進一步言,「洪仲丘案」之所以引起群眾聲援、社會關注,不正是因為軍中基本人權不彰?人民服役正義沒有得到保障?實在讓人不解,基本人權的保障難道還有職業差異不成?要求保障軍中人權的自主公民,究竟為何要站出來反對保障教師人權?反對被校長協會製造出來的虛擬敵人—教師工會?這是校長協會的人權觀點?還是老喜歡強調「學法」的李柏佳的獨到見解? (二)危言聳聽 巫化工會 除了不道德的消費洪案以外,李某醜化教師工會之手法其實與校長協會領導人如出一轍,不外是:「教師罷工會影響學生受教和校園安定」、「無辜的孩子因勞資爭議而受害」等舊調,李又進一步鼓吹,「家長都應該有代表學生參與(團體協商)的權利,在高中以上學校之學生更應有參與的機會。否則,很容易造成協商結果對學生大不利的天大笑話」。 不僅如此,李某還以未加註出處的所謂歐美英日加等各國例子,如稱「加拿大各級工會組織勢力過於膨脹,公車司機可以罷工長達半年,教師罷課也可長達月餘,教師罷課期間,學生無處可去,無所事事,成群結黨,惹事生非,造成家長的負擔並衍生社會問題。」妖魔化工會的意圖至為明顯。 我們不禁要問:相較於進步勞動人權國家,台灣的工會力量與勞動保障,有相提並論的基礎嗎?相較於進步國家平等對待教師人權,台灣的教師工會得到應有的對待嗎?又,暫不討論罷工對社會的利弊得失,試問,勞動三權殘缺不全的台灣教師工會,依目前缺乏勞權概念的社會氛圍,放眼未來可能發動罷工嗎?發動罷工是台灣教師工會的首要任務嗎?再問,教師工會自成立以來,到底侵犯過哪一個學生、哪一個校長、那一個家長的權益了?進行中的團體協商,又有哪一件的協商結果,發生對「學生大不利的天大笑話」?做為一個退休校長,可以這樣無的放矢嗎? 不僅敵視教師工會,李柏佳校長甚至大言不慚提出勞動人權的新見解,直指「勞委會主張,學校應有企業工會否則違反聯合國人權兩公約,這是個欺騙人民的謬論,請全民上網詳讀兩公約,一定要揭穿它。」又說,「依社會經濟文化公約(A公約)第8條規定,有關勞工組織工會及其他權利,仍然不排除各國法律的規範。」 殊不知,勞委會之所以必須進行修法,關鍵就在於,連馬政府聘請的國際專家都明確質疑:「有個嚴重的懷疑在於,是否相關的法律,包括像是工會法、勞資爭議處理法和團體協約法是符合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第8條款,以及公民與政治權利公約第22條款。這些法規設置了諸多有關分類、組織與工會目的之限制,同時也包含了罷工權。」據此,國際人權專家並且做出「相關勞動法規必須與聯合國及國際勞工組織標準同規格」的建議。 再清楚不過,《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8條並無「有關勞工組織工會及其他權利,仍然不排除各國法律的規範」的條文內容,檢視該公約相關條文與人權保障精神,例如,公約在有關締約國義務的條文即明定,「本公約締約各國承擔保證,本公約所宣布的權利應予普遍行使,而不得有任何區分。」實難得出禁止教師組織企業工會卻沒有違反兩公約的見解。 茲將《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相關條文整理如下,究竟李某獨樹一格的觀點,揭穿的是勞委會「欺騙人民的謬論」?或是校長協會領導人不可思議的基本人權概念?讀者當有公論。 《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第2條(締約國義務) 二、本公約締約各國承擔保證,本公約所宣布的權利應予普遍行使,而不得有例如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見解、國籍或社會出身、財產、出生或其他身分等任何區分。 第4條(權利限制) 本公約締約各國承認,在對各國依據本公約而規定的這些權利的享有方面,國家對此等權利只能加以同這些權利的性質不相違背而且只是為了促進民主社會中的總福利的目的法律所確定的限制。 第8條(勞動基本權) 一、本公約締約各國承擔保證: (甲)人人有權組織工會和參加他所選擇的工會,以促進和保護他的經濟和社會利益;這個權利只受有關工會的規章的限制。對這一權利的行使,不得加以除法律所規定及在民主社會中為了國家安全或公共秩序的利益或為保護他人的權利和自由所需要的限制以外的任何限制; (乙)工會有權建立全國性的協會或聯合會,有權組織或參加國際工會組織; (丙)工會有權自由地進行工作,不受除法律所規定及在民主社會中為了國家安全或公共秩序的利益或為保護他人的權利和自由所需要的限制以外的任何限制; (丁)有權罷工,但應按照各個國家的法律行使此項權利。 二、本條不應禁止對軍隊或警察或國家行政機關成員的行使這些權利,加以合法的限制。 三、本條並不授權參加一九四八年關於結社自由及保護組織權國際勞工組織公約的締約國採取足以損害該公約中所規定的保證的立法措施,或在應用法律時損害這種保證。 回顧台灣的教師運動,從1987年的「教師人權促進會」起算,歷經20多年的努力,方能打破歷時超過1甲子的國家管制,迫使國會解除教師工會禁令,終結教育戒嚴體制。 就應然面而言,在勞動界與工會團體不斷宣傳教育,以及教師工會持續踐行其專業理念後,就算是原本對工會抱持偏見的死硬派,也應該給予教師工會一個相對合理的評價才是,讓人遺憾的,以中小學校長團體為代表的教育行政體系,經過20多年的教育與成長,卻仍不改其對教師工會的敵意。 正如李柏佳校長前文所反映的困境,校長協會傾其全力創造了教師工會這個虛擬的敵人,可笑的是,其空洞反動的論述,不僅難以阻擋教師運動的發展進程,反而自曝校長協會毫無長進的人權觀與教育觀。全國優秀認真辦學的校長肯定不少,不妨好好討論,究竟校長協會這些領導人真能代表認真辦學的校長嗎?為何任由少數人自斷與教師工會共同提升教育品質之路? (全國教師工會文宣部主任) |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