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媒體觀察電子報
報主: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創刊日期:2000-03-20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5,879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媒體觀察電子報報
媒體觀察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媒體觀察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09-05-21 16:00:00 / 報主:媒體觀察電子報
本期目錄
媒觀--文化與行動志工聚會
媒觀在社大
5月22日廣播節目預告--看不見的真相:薩爾瓦多日記
閱讀薩爾瓦多日記—工人自主的平等成衣工廠倒閉之後 /工人蔡
本期主題-薩爾瓦多日記
編輯室報告
[公益聯播]第四季早上講堂
媒體觀察電子報
薩爾瓦多日記劇照(公共電視提供)
媒觀--文化與行動志工聚會

本學期的媒觀志工活動於今年三月的第三週正式展開。以「文化行動主義」為題,希冀來參與媒觀活動的朋友們得以「用知識深化思考,以行動介入社會」的方式,一起討論當下的媒體時事、閱讀文獻、觀賞紀錄片、討論行動方案,促成「知識與行動」的結合。相關紀錄都在「媒觀志工部落格」,我們也將定期刊登。

文化與行動志工聚會|第三回|59

紀錄/劉惠中(媒觀志工)


<b>媒觀--文化與行動志工聚會</b>

母親節的前一天,開始了我們第三次的討論會,首先由小怪分享了在58號」 中時集團交易,NCC不該草率放行!記者會」的內容,小怪義氣憤慨的說整場聽證會的機制讓發言人只能有短短幾分鐘的說話空間,而主角則是可以長篇大論一番,NCC所辦的聽證會其公正性備受質疑。

而利用這話題,我們也分享到了在面對不公平的機制下,有怎樣的方式可以隨機應變,不論是公聽會、說明會、記者會…等。只要是不合乎公平公正公開,我們人民也可採取相關舉動,來捍衛自身權利,但還是要拿捏分寸,讓其活動可達到與自身有利狀態,比方說利用一些搗亂方式,讓會場不能如期結束,這樣便可在下次補辦的活動,爭取發言時間。

接下來就由曉青為我們導讀媒體公民行動指南的第二章-「鼓吹政策改變」,內容提及現今美國的FCC因政府及財團的掌控下,公民更需起身對抗,而第二章的重點則是擺在透過何種管道、何種方法來對抗龐大勢力,來促進公共性的發展。

目前台灣公共意識還未成熟,但民間力量確實有慢慢在推動,比如說社區大學、地方頻道、地方刊物..等。對於地區性的公共頻道,可用於播放自製公共性影片。

面對龐大的產業結構,現今的新聞內容已有部分時段實為置入性行銷,甚至連罰金也是由廠商替電視台出錢,在體製法令不健全的環境下,聽眾者的權益很容易被忽視,而想要改變這樣環境,其實有很多管道可循,比方說打電話給電視台表明想法,或是投書給相關立委,更甚者可用聯署方式,來強調閱聽者的心聲。

第二階段的文章分享是由雅萱主持,解說管中祥老師寫的〈樂生保留運動的媒體與文化行動〉一文,在文章中可深刻瞭解到,即使是在主流媒體忽視的新聞中,另外的獨立媒體、網路新聞依然可看見相關報導,此現象顯示了網路不僅可讓主流忽視的價值延續,也可讓更多的聲援團體建立起更強烈的防護網。

接近地尾聲時,撥放了一首「你咁賠得起 」的影片,歌詞當中除了諷刺官員的自我心態、也真實唱出了居民的心聲。


 

媒觀在社大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在各地社區大學開課已有兩年的時間,目前合作的社區大學包括板橋社區大學與中山社區大學。「媒觀在社大」是一個報導社區議題的部落格。由「搞懂媒體—做個獨立特派員」課程的學員共同紀錄,內容包括課程實錄、社區議題報導、回應與討論。我們也將於每期電子報刊登精彩的課堂紀錄。


5/14 中山社區大學「搞懂媒體 做一個獨立特派員」-社區關懷與紀實
文/簡瑜

<b>媒觀在社大</b><b>媒觀在社大</b>

本次課程主題為媒體與土地的關係,首先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對你居住的地方知多少?」帶動同學們熱烈的討論,除了討論附近的鄰居、著名古蹟、小吃、特色產業,還有人口結構與地理環境。老師還提到最近台北市獲選為全世界最好的居住城市。

配合本週主題,老師播放一部紀錄片《城市農民曆》,導演為洪淳修,是台灣的一位獨立影像工作者,家鄉在北投。

片中記錄北投(關渡平原)的農民,面臨都市計劃、財團進駐以及土地變更,放棄耕作原有的土地,讓出土地讓建築商堆積廢棄的土石,另外,片中種植蓮藕維生的主角,因為關渡平原為水鳥保護區,蓮藕被雁鴨(海鴨)啄食,導致農作難以販賣,還有法律規定無法在保護區設網捕鳥,導致麻雀過多,影響水稻收成;焚化爐的建造,導致戴奧辛污染農作,但主角也感嘆,台北市為大都市,政府或民間不重視農業發展,沒有人進行抗爭,因此也無能為力。

本片將農民的生活以及工作內容完整紀錄,面對氣候對農作造成損害以及都市的變遷,「城市」裡的「農民曆」對他們而言是無奈也是最大的挑戰。

影片播畢之後,開始進行心得分享討論,有同學認為影片傳達出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也有人看見土地的利益與政治糾葛,農民反而成為被利用、剝削的一群;老師提到紀錄片的敘事人稱、紀錄者的主觀角度,以及導演是否有意引導訪問者的立場,都會影響觀者對意義的解讀。但本片導演並沒有投入太多個人觀點及立場,讓觀者能夠有更足夠的想像空間;相對於最近的紀錄片偏重導演自己的個人觀點,本部紀錄片呈現出十分不一樣的風格。

關於「紀錄」:現今的記錄方式有很多種,也都具有不同的議題類型。1.私密記事2.生命體驗3.親身見聞4.專業分享5.新聞直擊6.調查報導。其實透過網路或其他媒介管道,小市民也可以成為專業的紀錄者。

最後,進行了成果作品的討論,可以全班合為一組繳交一項紀錄片作品(暫定以517為主題,進行資料的蒐集&當天遊行的採訪);也可以每人都繳交一篇投書、札記或是看圖說故事。
5月22日廣播節目預告--看不見的真相:薩爾瓦多日記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與國立教育廣播電台聯合製播廣播節目媒體觀察站

5月22日 媒體新視界-看不見的真相:薩爾瓦多日記

主 持 人:管中祥、蔡蕙如

特別來賓:陳信行(世新社發所副教授、勞工運動者、本片主角)

頻  道:教育電台(全國聯播)

時 間:5月22日(五)下午六點十分至七點

節目預告:

工人可以自己經營工廠嗎?當工廠面臨關廠的危機時,經營的工人要怎麼面對呢?

在 中美洲的薩爾瓦多,有一家Just Garments(公平成衣廠),原本是台灣台南企業投資的工廠。2002年,台南企業無預警關廠,工廠工人的生計陷入危機,在向台南企業的上游廠商 GAP抗議之後,台南企業回頭跟工會談判,並成立了一個由工人自己管理經營的成衣廠。這個工廠,馬上受到關注全球化議題的人士矚目,因為,它是全球 1800個加工出口區中,唯一一個在公司跑掉後,仍透過談判而成立的新工廠。促成這個全球首例的關鍵人物,就是台灣世新大學的副教授陳信行。

2007 年春天,Just Garments遇到空前的經營困境,陳信行決定去薩爾瓦多,和遠方的朋友們商量對策,並且陪伴他們。他才剛下飛機,他的好友,也是成衣廠的工人代表席貝 多就告訴他,因為工廠積欠房租,廠房剛剛被房東鎖起來。工會幹部即將召開一個重要的會議,討論將來何去何從。工廠會關閉嗎?工人有什麼打算?

本部紀錄片的攝製小組,隨同陳信行遠赴薩爾瓦多,拍下了這個故事。從陳信行的日記,以及他和席貝多往返的748封信中,窺見了這段橫越太平洋的友誼。

閱讀薩爾瓦多日記—工人自主的平等成衣工廠倒閉之後 /工人蔡

閱讀薩爾瓦多日記—工人自主的平等成衣工廠倒閉之後    /工人蔡
(圖片提供:公共電視)


導演賀照緹在拍攝紀錄片《薩爾瓦多日記》之前,發問「我們身上穿的衣服是哪裡來的?」我相信這句話對很多人包括我來說,都指向一個很簡單的答案:「店裡買來的。」

但是,如果從李雙澤寫的〈我知道〉這首歌裡的歌詞來看,會發現玄妙之處。

我知道    詞曲:李雙澤、梁景峰

小朋友 你知道嗎 我們吃的米哪裡來
我知道呀 我知道 那是農民種的

小朋友 你知道嗎 我們吃的魚哪裡來
我知道呀 我知道 那是漁民捉的

小朋友 你知道嗎 我們穿的衣哪裡來
我知道呀 我知道 那是工人織的

小朋友 你知道嗎 我們是怎樣長大的
我知道呀 我知道 父母養我長大

我們在商業發達的社會裡生活久了,很容易直觀地想像所有的東西都是「商品」。所以只要是商品、只要客人付得出錢,管它是什麼,「買」都買得到。但是我們不曾想像成衣的製造過程,是一個龐大的勞動密集產業,衣服是由無數的工人「織出來的」。

更難去想像的事實是,實際在生產線上製作成衣的工人,獲得的薪資還不足生活所需,每天必須提心吊膽地擔心失去這份工作。而100元美金的成衣,大約有85%要給品牌商,剩下的15%給製造商。實際上,做這件衣服的工人,可能還拿不到3美金。也由於成衣業最大的成本來自人力,所以只要這個國家的人力變貴了,資本家隨即換到人力更便宜的國家。而老闆不發薪水讓工廠倒閉的事件,也時有所聞。

這部紀錄片《薩爾瓦多日記》描述了在薩爾瓦多一處已經運行五年的工人自主的公平成衣工廠Just Garments,面臨了關閉的命運。與此緊密相關的台灣友人陳信行,則是在2002年一同與台南企業在薩爾瓦多設立的成衣廠工人一起抗爭,要求台南企業不要關閉工廠,讓工人可以繼續在此工作。信行與席貝多(Garcia Gilberto)等當時一起抗爭的朋友,不僅結下深厚的友誼,也一同見證全世界第一座由工人自主運行的公平成衣廠。

當我們花高價購買知名品牌的衣物,作為展現自我風格的方式時,忽略的是成衣產業在全球化經濟下的發展,成衣工人的勞動狀況與生存處境。過低的工資與華服的價格呈反比,中間落差的金額則反映在全球行銷的廣告費用上。如同陳信行所說:「對於很多人來說,用品牌符號作為展現自我特色、耍酷,不如重新檢視這整個全球經濟體系下,製造這些衣物過程中是否符合人道,會來得更有意義。」

本期主題-薩爾瓦多日記
<b>本期主題-薩爾瓦多日記</b>
(圖片提供:公共電視)

在1965年,台灣的高雄前鎮曾是全世界第一個,也是最大的成衣加工出口區。當時成千的女工騎著腳踏車上下班的景象,已不復可見,那是我們的媽媽、阿姨曾經經歷過的年代。不過,隨著台灣工資的上漲,這些勞力密集的成衣工業都轉移到其他人力資源更便宜的國家。《薩爾瓦多日記》這部紀錄片描述一群成衣廠工人經歷抗爭,並且成立公平成衣廠的故事,這個成衣廠可以持續運作嗎?

本片導演賀照緹,為紀錄片製作人及導演,拍攝對象多以非主流議題為主要題材,作品有「縣道一八四」、「炸神明」等。紀錄片主角陳信行,目前為世新大學社發所副教授,從事勞工運動多年。參與2002年薩爾瓦多成衣工廠工人的抗議運動,並與席貝多(Garcia Gilberto)等工人成為好友,並一起見證公平成立場創設的那一天。

本週的廣播節目很榮幸能訪問到陳信行,跟我們談談這部片。另外工人蔡的「閱讀薩爾瓦多日記—工人自主的平等成衣工廠倒閉之後」,提供我們反思「消費社會」的角度。文末並附上延伸閱讀,讓大家更能了解此片的脈絡。

「薩爾瓦多日記」這部紀錄片也將在本週五22:00於公視頻道播出。




編輯室報告
<b>編輯室報告</b>
(媒體觀察教育電子報再度啟動!)

大家好,隨著智邦電子報的改版,媒觀電子報從這期開始也將調整內容,未來的規畫將以文化和媒體相關議題,以及介紹媒觀活動為主,希望大家能繼續支持!

對於新改版的電子報,若有任何意見、建議和批評,或是投稿的話,我們都很歡迎,請email至mwatchtw@gmail.com。
推薦訂閱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9-27@【立報─言論廣場】
轉寄『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電子報231期--薩爾瓦多日記』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