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百里香兒少關懷月刊
報主:雲林縣百里香兒童青少年關懷協會
創刊日期:2009-07-16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140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百里香兒少關懷月刊報
百里香兒少關懷月刊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百里香兒少關懷月刊
發報時間: 2010-07-20 16:00:00 / 報主:林佩萱
[公益聯播]徵 課輔人員
本期目錄
燒滾滾ㄟ阿嬤水餃
A new stage
不愛上課的孩子
燒滾滾ㄟ阿嬤水餃
海洋,是四湖人最熟悉也是最親切的地方。四湖位處雲林縣的最西端,東北季風吹來,四湖總是最早感受到強勁的風力。氣候不佳,這裡的漁業其實並不發達。而帶著濃厚鹽份的土壤,也著實稱不上是良田。四湖鄉裡,天高地闊,可耕種的農地不多,總給人一種空曠感受。
 
的確,初次至四湖關心弱勢家庭隔代教養之孩童,一路上吹的是海風,炎熱的陽光,以及四處詢問案家怎麼走,並且睜大眼睛看所有的指標,不論是印的、寫的,都是非常重要的線索。
 
好不容易找到案家,一進到案家,與孩童面閒話家常,因資料有顯示案祖母有「阿嬤水餃」之封號,故好奇的詢問「阿嬤水餃」的由來,阿嬤說:「當時也沒有想到要賣水餃,因一個人要照顧三名孫子,在經濟上無法負荷,當時都藉由左鄰右舍之愛心蔬菜以供應案家維持三餐,而阿嬤為了道謝鄰居,故就將此蔬菜包成水餃予鄰居食用。鄰居吃了後,津津有味,故就連結相關愛心人士,一同推廣阿嬤的手藝,盡而獲得各界人士之好評,於是形成「阿嬤水餃」的封號,並且也成為阿嬤唯一收入來源。說著說著,熱情的阿嬤看了一下時間,也近中午了,便起身至廚房煮了水餃招待我們。
 
小光是阿嬤的長孫,小光的父母親於小光國小二年級時離婚,小光的父親因一場車禍而辭世人間,然而,小光的母親於辦理離婚後就不知去向,至今小光已國中一年級母親仍然音訊全無…。小光似乎對於母親這個角色已經變得相當模糊,當小光提及母親時,面無表情,表示當時有哭訴請求母親不要離開,而母親還是堅持放下小光與弟妹,踏出家門後,從此毫無聯繫,故由阿嬤一人擔起母親之角色,扶養三名孩童至今。在結束會談前,訪視員也不忘了跟阿嬤買了幾盒水餃。
 
整體而言,透過此次的四湖開案,發現四湖在隔代教養上真的很嚴重,而在此也看到祖母之草根性格,需獨自扶養未成年子女,尚又至田裡工作,撿剩下來的農作物回家食用或販賣,以維持家計及獲得生理需求。



以下為【阿嬤水餃】資訊,經本人同意代為宣傳,歡迎訂購!
電話:05-7724905
傳真:05-7722520 (傳真請註明訂購者姓名、電話、地址、口味或由四湖數位機會中心代為訂購 05-7723947)

20粒50元,分別有玉米、韭菜、高麗菜、素食口味唷!

A new stage
到職兩個禮拜了,從學生的身分轉變為社會新鮮人,老實說這之間的落差確實讓人難以適應,不過幸好百里香同仁們親切的帶領,讓我逐漸適應並熟練工作的內容。
 
這兩週間去到了鄉下做家訪,雖然平時略有耳聞那邊的生活環境與條件不好,但實際看到後才真正體會到,在那樣工作機會少之又少的地方,許多青壯年人都離鄉到都市去尋求更多的工作機會,於是留在家鄉的都是年邁的阿公和阿嬤及因為父母工作繁忙或是離異然後無法照顧的孩子們。可是因為祖父母年事已高,無力再管教這些孩子,所以孩子在同儕的影響下便整日在外遊蕩,連學校也不去了。
 
看到這些孩子個個聰明機靈卻可能因為一時的偏差而毀了往後美好的人生,便為他們感到心痛與不捨,於是暗自下決心,雖然一個人的力量很小,但還是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他們尋找更多的資源與幫助,期待能看到他們的未來都是美好的。
不愛上課的孩子
不愛上課的孩子                  社工員 小米
「我家小孩雖然不乖,但他很貼心;他不愛上課,但不至於是個壞小孩。」這是祖父母常對我的無奈言說:「為什麼我家小孩,是那麼不受學校老師庝愛呢?」
 
由於案父及案祖父身體不適,需要長期洗腎、慢性病需要長期療養,因此,家裡的經濟狀況不佳已不敷生活,更遑論有零用錢。生長在弱勢家庭環境裡,迫使他不得不獨立生活。然而與他接觸過程中,從來沒有聽過他有所怨言及不滿,更令我感動的是,許多學生不去上課,都是愛玩、迷上電玩等,而他卻都是在家幫忙家裡環境打掃、照顧爸爸及祖父,平日晚間也在小吃店打工賺些費用供家庭生活。
 
記得那天下午他未到學校上課,便轉往到家裡關心。果然,看見他一個人獨自坐在庭院前,不知道是在發呆還是在煩惱事情,只是忽然有一種不捨的感覺湧上心頭,為何一個年輕小孩臉上卻有那種無法形容的憂鬱,這是我當時的感受。
 
一個眾人眼中“不聽話的少年”,經過數次的建立信任關係後,心中湧出複雜的情緒,從他身上可領悟到,中輟生並不是我們心裡所想像的那種壞學生,而只是處於弱勢條件下的行為反應。要幫助一個中輟生,並不是只有把他帶回學校的消極處遇,重點是要積極地從生活所面臨的問題一一輔導與支持。
 
對於這些學生的偏差行為及問題,我們該是怪罪他們不聽話,甚至貼上「壞」學生標籤嗎?其實,最大的問題,來自於家庭結構的改變與家庭功能失調並且學校的運作與社會環境亦是舉足輕重的地位。
推薦訂閱
2013.09.18 - 中秋輯@【權促會PRAA電子報】
中部紀錄片校園影展X南部女性寫作班開課囉!@【外台會電子報】
轉寄『關懷我們的孩子Vol.5』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