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華電子報-紡織業的ECFA思辯(2009/08/05)─台灣光華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anuary 16,2025紡織業的ECFA思辯
文.李珊 圖.林格立 東協整合效應,除了對企業投資布局產生拉力外,對台灣和東協、台灣和大陸日益密切的貿易往來,又會有多大衝擊? 政府為了避免台灣在「東協加N」的東亞整合趨勢中被邊緣化,於今年初提出了解套策略——和中國簽訂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此一協議因事涉複雜,國內爭議不休,許多討論過於簡化,不妨聚焦在紡織業,看看究竟利弊如何? 「我並不擔心明年『東協加1(中國)』整合完成後,從台灣本地出口到東協或大陸的布料,會因為關稅因素而被區域內的廠商取代。」紡研所產業推廣部副主任鄭凱方說,這可從各國近年來的出口大宗和貿易數字來分析。 首先,台灣出口至中國大陸的紡織品,以布料為大宗(占紡織品的65%),而東協出口至大陸的紡織品則以化纖絲為主,兩者「井水不犯河水」,不至造成影響。至於台灣出口東協的紡織品,也是以布料最多(比例高達72%);中國大陸出口東協的大宗則是針織成衣和棉花,佔5成以上,同樣也重疊性不高,不會互相取代。 其次,由於「東協加中國」自由貿易區於2005年生效後,關稅就逐年降低(到2010年將降至0關稅),若兩方因為關稅降低、貿易增加而排擠台灣的出口量,後果應該早已浮現。然而翻開近5年貿易數據,台灣對東協的出口額,不論總體貿易或紡織品,都仍在持續增加中,並無減少的現象;而台灣對中國的出口值,近5年中除了2008年因金融海嘯負成長,其他年度也是持續成長。(詳見附表1) 2012轉捩點? 然而,業者卻不那麼樂觀。 「我大膽預估,2012年台灣的布料出口將會出現明顯衰退!」熟悉布料市場的儒鴻紡織董事長洪鎮海說,明年一旦東協與中國間的關稅降到0,國際買主基於品質考量,雖不至於立即轉單,但經過一、二年嘗試,若品質穩定,布料水準也不差的中國或泰國是可能搶走台灣訂單的! 綜合各方看法,「東協加中國」共18億人口的巨大自由貿易市場,因關稅減讓而使其雙邊貿易明顯成長,有可能排擠台灣出口,但以紡織業而言,從開始降稅到0關稅預估共減少五億多美元(表2),依台灣出口東協和中國一年約50億美元來看,比例上似乎不高。 值得注意的是,「東協加韓國」儘管市場規模較小,卻因為韓國紡織業也以布料為出口重點,和台灣相似度高,因而更具威脅性。 紡研所產業推廣部主任邱勝福分析,韓國不論針織布或梭織布,均和我國的差異性較小,加上韓商很擅長「搶單」, 2010年整合完成後,東協、韓國兩方9成貨品的關稅,將從以往約10%快速降到0,台灣出口東協的紡織品勢必受到嚴重排擠! 更重要的是,當「東協加N」逐步擴張整合,成為東亞最重要的經濟板塊時,台灣若始終被峻拒門外,該如何因應? 兩害相權 眾所周知,台灣躋身「東協加N」的唯一關卡是中國,馬政府上任後,積極推動和中國簽訂ECFA、再藉著中國跳往東協的政策,然而,「傾中」、「中國經濟統戰」疑慮未除,國內爭議不休,贊成和反對者各有論述。撇開政治、社會面的複雜影響,務實來看,若ECFA果真順利簽訂,使台灣出口大陸的各類產品都因關稅免除而大降價,會增加多少貿易量? 以紡織業來看,紡研所鄭凱方表示,目前台灣出口大陸的紡織品上游化纖和紗線關稅很低,僅約 0到5%,簽與不簽影響不大;較有影響的是中游的布料和成衣,關稅分別是10%,12-15%,這其中若是做外銷,還有中國獎勵的出口退稅,幾乎可完全抵消;但是那些原本進口台灣布料或成衣,主打大陸市場的業者,就可能因關稅互免,而提升對台灣布料的採購。至於台灣出口到大陸的紡織品,到底有多少做內銷、多少做外銷?老實說政府難以掌握,以最保守方式、依照歷年價格波動影響出口額比例來估算,若簽了ECFA,每年將可增加出口25%,金額約5億美元。 「但別忘了,自由貿易是雙向開放的,一旦簽了ECFA,就意味著大陸的紡織品也可能大量進入台灣!」鄭凱方表示,目前被工業局列入本土弱勢產業的紡織類產品有4類──毛巾、襪子、寢具、內衣,將來一旦開放,這幾類業者若不轉型升級,勢必難敵大陸物美價廉的商品攻勢。研究單位初估,這部分被陸商搶食的銷售額約在一億多美元,佔現有市場規模的2成。 小心看不見的障礙 若從進出口金額看來,似乎簽ECFA對台灣有利,但學界認為還有許多看不見的成本,例如嚴格的「原產地證明」(見名詞解釋)、其他非關稅障礙等,影響相當關鍵,也必須一併考量。 以大陸和香港於2004年簽訂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為例,香港原以為出口到「內地」的金額將因此大增,但由於大陸另課徵高達17%的代徵稅,導致港商並沒有撈到好處。 中國是否能信守承諾也是一考驗,以前幾年大陸和台灣的農產品協定來看,對岸表面大方,日後卻以「柳丁未通過防疫檢定」為由,縮減了開放台灣柳丁進口的數量。 「ECFA中還可能夾帶暗藏的非關稅貿易障礙。」鄭凱方說,不獨中國,放眼全世界,許多國家都在玩這種「遊戲」,以美國和韓國的自由貿易協定為例,韓國享有進入美國市場0關稅優惠的同時,也需要使用某一比例的美國原物料,這就隱含了保護美國本地產業的意圖。 對於受ECFA衝擊的弱勢、微型企業,紡研所邱勝福表示,目前政府已陸續推出因應策略,包括以往企業若找法人機構協助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或做市場連結,需負擔30%的費用,今後政府將會免費協助,以提高升級轉型的誘因。 趁機轉型 他以國內中小型毛巾企業為例,許多業者原以葬儀業者為行銷通路,生產答禮用的平價毛巾,近年來紡研所鼓勵業者開發高價值產品,以取代飯店和汽車旅館原來的國外品牌毛巾、浴巾、止滑巾為目標。但由於飯店旅館用毛巾的規格不同,大型機台又所費不貲,紡研所便購買「重磅織機」,免費提供業者在開發階段使用,還協助他們建立網站,拓展新行銷模式。 「簽ECFA擴大貿易市場,大原則上是對經濟有利的,但是難免會犧牲了少數人。」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林祖嘉指出,如何把利益放到最大、衝擊降到最低,就是政策要著力之處。 此外,由於ECFA是否包括「服務貿易」的開放,目前並不明朗,因此包括資金、人員、技術等項目,其流動牽動的效應目前難以評估。許多業者認為,這部分的影響層面將更深遠,如何保住台灣的技術優勢,將是未來兩岸談判時的一大重點。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09年07月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