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華電子報-新校園.新教育──都市裡的森林小學(下)(2009/07/29)─台灣光華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November 21,2024新校園.新教育
──都市裡的森林小學(下)
文‧朱立群 圖.莊坤儒 ●飄在夢幻湖上的空中花園:湖山國小 倚靠在七星山 縮起身 那是大屯山系 生態詩人劉克襄筆下的紗帽山如果是那綠色的瓢蟲,那麼,山麓上的湖山國小,就是那瓢蟲背脊上的五彩花斑。 從捷運北投站轉乘小型公車上陽明山,約半小時後在紗帽橋下車,再爬上一段走來令人氣喘吁吁的陡坡,來到路的盡頭,眼前若非出現刻有「湖山國小」4字的木牌,還真讓人以為誤闖了某座藏在山裡的私人花園。 湖山國小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紗帽山西麓的湖底盆地,海拔約250公尺,在台北市內高度僅次於竹子湖附近標高650公尺的湖田國小。兩者都是跨學區招生的森林小學;高達8成、近100位的湖山學生,來自山下市區。 一條山溪,孕育無限生命 時間回到2006年9月8日,陽明山區一早下起小雨,湖山國小師生總動員,套上雨衣、雨鞋,爭先恐後往操場旁的泥地衝去。這是一場「在生活裡寓教於樂」的活動──用水泥鋪成且早已乾涸的山溝被校方「打」成泥地,小朋友擠在泥地裡奮力踩踏,口中七嘴八舌地發出「雨鞋被卡好緊」、「腳陷進去啦」的笑鬧。 「我們在做『牛踏層』,讓水不會(滲進溪底)流光,」一位小女孩興奮地告訴當時前去採訪的記者。校長何怡君趁機機會教育,她說,古人蓄水塘的方式就是這樣子,將黏土與一般土壤混合後,放牛下去踩踏,好讓土壤緊實,「現在找不到牛了,所以我們讓小朋友親身下去體驗用雙腳踩出『牛踏層』的感覺!」 3年過後,教務主任陳立偉回想該處整修之前的慘狀:山溝是水泥鋪面,溪水會滲入龜裂的溝底、混著魚蝦一起流掉,再者植物無法在水泥表面扎根生長,「當時只能用『光禿禿』3個字形容。」 就在牛踏層完工隔年,校方把因施工而暫時截斷的山溪,重新從校園後門引回校園,並經師生投票重新命名為「湖山溪」。往後日子裡,這條「復活」的溪流就像灌溉中亞「肥沃月灣」的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滋養著校園內的自然生態。 現在,湖山溪四周,用有機土重新栽種起來的青萍、紅蓼、水蕨、三白草、銅錢草、水毛花、台灣萍蓬草,甚至於從夢幻湖移植過來、曾被列入台灣珍稀特有種的台灣水韭,已經一路沿著水道叢聚、生長。 往下游走,溪流低處有一塊特別切出的半圓形碎石灘,灘上一公分不到的稀薄溪面,蹲著三、五位小朋友,低頭觀察小魚、小蝦悠游,還有蜻蜓輕盈點水而過。在這特別為低年級小朋友設置的水中生物觀察區,完全沒有跌落或溺水的危險。 這塊淺灘也是校方復育螢火蟲的基地,可惜一年多來還看不出太大成效。老師們認為問題出在「溪水不乾淨」,因此積極說服上游菜農不要用農藥。令人振奮的是,這個「有機」提議得到社區居民極大的認同,校方因此更加積極,已經構思整個「湖底社區」的有機蔬菜產銷計畫,老師們目前正在勤跑鄰里進行溝通、演講,期許能為社區產業發展帶來助益。 小水滴,力量大 湖山國小雖然坐擁豐富山林資源,卻也是一所著重節能的學校。它的校園形狀猶如一面高山滑雪場,蜿蜒切過校園西側的湖山溪,竟有30公尺的高低落差。「別看水量不大,它可是小朋友學習染布、夏天泡腳,以及學校自行水力發電的動力來源,」陳立偉說。 校門口附近是全校地勢最低的地方,在學生家長協助下,校方在此建造一座水車,大小如同一只卡車輪胎,利用溪水作水力發電,每晚可供一盞3到4瓦的小燈泡照明5小時。 「水車的發電量雖不大,但卻有教育意義。」總務主任顏世廷每天紀錄水電用量,稍有超過,就要立刻找出是哪裡漏水或電燈沒關。自從每天紀錄、追蹤之後,每月電費從4萬元減為一半,水費更從每月1萬6,000元,遽減為1,300元,降幅高達90%。 「校園工程離不開教育。」兒子也在湖山國小就讀的顏世廷舉校內溫泉泡腳池為例,用水雖是免費抽自地下的碳酸氫鹽泉,但校方還是會讓學生知道當天用水量,「除了教導他們珍惜天然資源,小朋友也可藉機學習液體流速、容器體積等的計算。」 初到湖山國小的訪客聽到「4、5年級的小朋友,請到楓香樹下上課」的廣播,可別感到訝異,因為各年級都只有一班,因此跨年級合併實施戶外活動是常有的事。一個多月前還有3隻大冠鷲在操場上空盤旋,教務主任陳立偉立刻廣播全校小朋友集合,把握機會講解鳥類的知識。大夥累了,就躲進操場旁兩排高大的楓香樹及紅楠樹下乘涼。 已在湖山國小任教13年的顏世廷說,「幸福的校園,要能讓每一個孩子隨時隨地都可以坐下來休息。」──依照這個標準,湖山的確是最幸福的小學。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09年07月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