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華電子報-請神容易送神難?──BOT後的阿里山(2009/08/19)─台灣光華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December 19,2024請神容易送神難?──BOT後的阿里山
文‧張瓊方 「山也BOT,海也BOT,啥米攏是BOT!」電影《海角七號》中那位「鎮民代表」的抱怨,正是阿里山住民的疑惑。 「阿里山三合一BOT案」早在扁政府執政時的2006年6月簽訂,其中阿里山森鐵,更已在2008年6月正式易手經營。有人說,阿里山被賤賣了,也有監委質疑過程草率不當。但無論如何,BOT之後的阿里山,是福是禍?又將何去何從? 2003年3月,阿里山森林鐵路因為人為疏失,發生火車出軌翻覆,導致17人死亡、百餘人受傷的不幸事故。年虧損約2億元台幣、原就被主管單位嘉義林管處視為燙手山芋的森林鐵路,因此埋下了改由民間接手的導火線。 2006年6月,政府以三合一的BOT(興建─營運─移轉)方式,將阿里山森林鐵路沿線85公里、嘉義北門站0.9公頃土地,以及阿里山上沼平車站旁2.2公頃的土地開發及經營權,以9億元權利金、34年(至2042年)的代價,「租讓」給由建設公司轉投資的宏都阿里山國際開發公司。 宏都計畫在嘉義北門站建造地下2層、地上6層的森鐵「多功能轉運中心」,除了商務旅館、主題餐廳、宴會廳外,還規劃了阿里山文物館及鄒族文化展覽館。至於規劃中的阿里山旅館,則是擁有220間客房、東亞最大木構造體的5星級飯店。 新手上路狀況多 屬於新建設施的車站轉運中心和阿里山旅館需要時間規劃,而已經運行近百年的森林火車,則在簽約隔年立即易手。去年6月,阿里山森林鐵路經營權正式由林務局交到宏都阿里山公司手上,森鐵成了繼高鐵之後,台灣第2條民營鐵路。 移交民營才3個月,位於森鐵23公里處的樟腦寮段,就因接連幾個颱風豪雨造成路基坍塌而中斷。 阿里山森鐵沿線路基滑走的情況十分常見,過去以服務民眾為宗旨的林務局總是立即搶修,儘快恢復通車。但民營之後,僅因路基坍塌60公尺,鐵路就足足停擺3個月;今年元月16日開始,才以接駁方式復駛,但乘客得在樟腦寮站下車,拖拉著行李步行約500公尺,才能再登上另一輛火車,繼續「登山」。旅客蹣跚行走的畫面,不僅引來媒體的批判,還勞動行政院劉院長派秘書前往照相了解。 森鐵中斷成了阿里山BOT案的引信,一舉將潛伏的問題爆出了檯面。 「鐵路兩側各5公尺屬於宏都的管轄範圍,理應由宏都負責維修善後,林務局若越俎代庖,就是『圖利廠商』!」嘉義林管處長楊宏志無奈地說。 依照合約,天然災害造成的修復經費,由政府出資80%、宏都出資20%。但事情發生後,宏都不願出資修復,緊抓著「崩塌究竟是否為天然災害造成」,爭議不休。 林務局認為,颱風過後路基塌陷,當然是天然災害造成的;宏都卻主張,下方溪流未整治,掏空地基,才是肇事主因。雙方爭執不下,修復工程因此延宕,幾經協調,最後委由公正的第三單位、台灣省大地工程技師公會進行災害原因鑑定,結果認定屬於天然災害。釐清責任後,林務局隨即發包施工,並打算未來將向宏都求償。 志不在森鐵? 事實上,除了任由鐵路中斷外,民營之後的阿里山森鐵,減班、誤點、停駛狀況頻仍,旅客怨聲載道。「人數不夠不開,天氣不好不開,」為大陸參訪團訂位卻幾度遭宏都更改時間的旅行社導遊郭小姐抱怨。 也有原森鐵員工透露,新東家似乎無心經營鐵道,還以職務調動、減薪、無薪假等方式,逼退他們這些由林務局轉任的老員工;森鐵易手僅僅一年,員工數已由200人銳減為146人。去年10月下旬鐵路中斷、營運暫停後,宏都更無預警地要員工放假,首創台灣此波第一個放「無薪假」的紀錄。 「宏都阿里山公司根本心不在此,他們志在BOT案中連帶的兩家新旅館,」曾為保護阿里山森鐵擔任宏都顧問,後遭宏都解聘的鐵道專家蘇昭旭,飽受「當初不該為宏都背書」的批評。「我的心中沒有宏都,只有阿里山,」蘇昭旭自認無愧於心。 對於外界批評,宏都阿里山副總經理滕新富提出反駁。他指出,鐵道虧損早在投標之初就已預見,以2家新飯店來支撐鐵道營運,也在公司的原定計畫中。「宏都不僅沒有放棄鐵道,甚至還積極創新、行銷,」滕新富指出,除了每天上、下山各2班次(民營前為各3班次)外,還在嘉義到奮起湖、奮起湖到阿里山之間開發「區間車」,讓乘客有更方便多樣的選擇。而為了讓搭乘火車的旅客能對森林鐵道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宏都也正積極訓練列車長,並建置螢幕導覽系統。 期待三贏 森林鐵道的虧損在意料中,但旅館興建的延宕卻令宏都元氣大傷。 嘉義北門車站131間住房的旅館,因無環評爭議,今年5月初已進行上樑典禮,預計年底取得使用執照,2010年3月開始營運。但原訂同一時間落成營運的阿里山旅館,則因尚未通過環境影響評估,目前仍未能動工。 阿里山旅館成為眾矢之的,不是沒有原因的。在2005年由經建會提出、目前仍在立院審議中的「國土復育條例草案」中,早已明訂1,500公尺以上的高海拔山區為國土保育核心區,原則上一律限制開發,但飯店預定地的海拔高達2,216公尺,已明顯與新法立意相抵觸。 監察院在今年2月,以決策草率為由,對農委會、工程會、原民會及交通部4個機關提出糾正;負責調查此案的監委吳豐山指出,農委會以「農業設施」名義辦理阿里山鐵路民營化與觀光旅館的興建、營運,工程會也同意以農業設施列管,「實屬荒誕」。 在阿里山上蓋大型旅館,水源不足是最大的問題。 去年8月提送環評審議未能通過後,宏都已擬妥新的用水計畫,長期將興建6萬7,000噸的蓄水池,以彌補冬季枯水期(11-4月)的水源不足;短期則以火車運水因應,另外再增加飯店節水設計,期能通過環評。 阿里山飯店能否通過環評還是未知數,但森鐵收歸國營的呼聲已起。「具有國家代表性的鐵道,其實是不應該BOT的。」蘇昭旭說,新政府應該勇於面對、修正過去種下的錯誤。 然而,若要收回阿里山BOT案,政府得賠償宏都台幣14億元的違約金。再加上,宏都早在2008年3月,即以整體營運計畫的地上權及興建建物附屬設施為擔保,向國泰世華、台灣銀行等7家銀行聯貸了台幣13億元,若BOT案取消,這些銀行恐怕也將慘遭池魚之殃。 傷痕累累、沈痾難解的阿里山森鐵及遊樂區開發在BOT後,已來到興亡存廢的關鍵點上。後續如何發展尚待觀察。希望在相關單位集思廣益下,能讓這場「BOT羅生門」走上正軌,成為政府、廠商與民眾三贏的局面!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09年08月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