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華電子報-大樹麻油行,老店真性情(2009/08/26)─台灣光華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December 19,2024大樹麻油行,老店真性情
文‧陳歆怡 圖‧莊坤儒 依據傳統習俗,農曆7月7日是七星娘娘的誕辰。這一天,擁有16歲以下未成年孩子的家庭,會準備麻油雞、油飯來酬謝「七娘媽」這位兒童的保護神,順便為孩子補補身子。從自然的規律來看,從七夕往回推的這3個月,正是一年一度的芝麻產季;半世紀以前,榨麻油的業者都在這段期間搶做一整年份的麻油,喜溫耐旱的芝麻田也處處可見。 如今,吃麻油的習慣還在,傳統榨麻油的手藝卻逐漸消失,本土芝麻的栽種更是少之又少,消費者的味蕾似乎也被超市便利的工業化麻油所迷惑了。 然而,若問高雄大樹鄉的街坊鄰居,哪裡可以買到頂好的麻油?不論老小肯定報上「大樹麻油行」的名號──因為那裡有真正「懂麻油」的邱家後代,遵循古法,堅持以本土芝麻為原料,唯一要小心的是:會吃上癮! 今年24歲的邱禹博,膚色黝黑,有著大男孩略帶靦腆的陽光氣息,卻已經頂著百年麻油行「接班人」的重責大任。 從小,「放暑假」對他而言與休憩玩耍無關,而是眼見父母放下平日的小生意,將沈重的機器設備從家中角落拖出來、清掉灰塵,劈柴備料,然後開始從早到晚、耗體力也拚技術的榨麻油工作,「身為老大,看到父母那麼辛苦,不得不跟著做。」 一家大小辛勤勞動一整個月,換來的是榨得淋漓盡致的香純麻油、鄉親們的好口碑,以及全身的酸痛和心頭的滿足與安頓。 「極討厭」的苦役 相傳4代的邱家麻油行,創始人是邱禹博的曾祖父邱萬春(綽號「畚箕春」,以在麻油淡季編織畚箕而得名)。祖父邱居忠(綽號「麻油居忠」)在世時說過一段「傳奇」:日治末期,受戰爭影響,食用油的產銷受到嚴格管制,當時大樹鄉有8家麻油同業,大夥兒都是躲到偏僻的山林私榨麻油,山下還派人看守,遇有「狀況」便拉扯連到山上的鐵線,通報眾人緊急解散,否則便要換來日本警察大人一頓毒打。運送麻油時也煞費苦心,通常會把麻油桶埋在剛剛採收的新鮮龍眼堆裡,以掩飾麻油濃郁的香氣。 濃眉、粗壯、自稱年輕時「個性火爆」的邱文鎮,是邱家第三代傳人。他從國小2年級起就幫忙雜工、邊做邊學,國中2年級就能挑大樑。他回憶,以前手工更繁重,一旦運轉就不能停手,而做錯一個步驟,阿爸的長柄木製吸菸筒就會重重落下來,毫不留情,「我真的很討厭這個苦役,好幾次都想放棄!」 話雖如此,與麻油「糾纏」半輩子的他似乎也被麻油「改造」了:「其實麻油真的很可愛,是所有食用油中最穩定、最溫和的,只要懂得它,會你是一輩子的好朋友!」他還說,芝麻曾經「救他一命」:原來,他幼時體弱多病,連醫師也束手無策,父親便用祖傳秘方為他調養──以黑芝麻粉配牛奶,再混入土雞蛋黃──每天一杯下來,讓他體質大為改善,對榨麻油技藝的領悟也特別快。 當兵回來後,邱文鎮在賢內助王祝慧的鼓勵下正式從父親手中接棒。他發揮巧思,琢磨改良專業的炒麻機、冷卻筒、碾碎機與油壓機,不變的是維持「手工蒸胚」、「木柴焙炒」等關鍵環節。 邱文鎮解釋,「蒸胚」是利用水蒸氣將芝麻蒸熱,目的是讓芝麻中的油質軟化,以利壓油時油質的引出;過程中邊以手工攪拌則能讓芝麻受熱更均勻、透徹。相較之下,機械化蒸胚的方式會讓芝麻殘留多餘水分(榨出來的麻油存放不久);而一般工廠生產線乾脆省除蒸胚程序,以溶劑溶解油脂,再用機器提煉萃取,大量而速成,卻讓營養成分遭受破壞,甚至得摻入沙拉油等人工添加物來改良口味。 至於堅持使用木柴的理由為,柴火的火質「柔軟」,燃燒時產生的煙比木炭少,卻能釋放滲透力強的遠紅外線,木材的芬多精更能增添香氣。「就像人『不怕硬拳怕軟拳』,瓦斯火是『硬』去燒的,成品就是沒那麼好。」又,會「看火」的人,同樣份量的柴可以燒得更旺更久,同時靠目測與經驗隨時添加木柴。 老店新開 3年前,二代傳人「麻油居忠」以86歲高齡過世,不意卻讓住家兼麻油作坊的老店面陷入「分家產」而停擺的僵局。面對抉擇關卡,雖然多年來邱文鎮一直揮不去「做麻油這麼累,放掉算了」的念頭,此時卻反而激出熊熊鬥志:要重新擦亮這塊祖傳招牌! 在徵詢兒子的接班意願後,他斥資購地、建設包含前後院約200坪大的新廠辦,同時將「炒麻」到「碾碎」的步驟改良為一貫化作業,使產量「微幅增加」到一天120斤,更重要的是,推出畢生功力代表作「薑母麻油」,為老店新開誌慶。這款以「老油」配「老薑」慢熬而成的真情產品,是海外遊子及日本觀光客最愛的伴手禮。 現在,已能獨當一面的邱禹博,平日除了在大樹鄉主街上有份眼鏡行的兼職工作,平均每週有兩、三天,會留在自家工廠與母親一起製作麻油。他笑說,成天與火為伍、揮汗劈柴的結果,「身上總是東一塊、西一塊的瘀青,還曾被眼鏡行的客人誤會是『混幫派』的,」直到對方看到電視報導,才化解「疑慮」。 長久以來,大樹麻油行的對外銷售全靠邱文鎮開貨車到各地市場巡迴,服務範圍「遠達」屏東、台南。今年4月,在花蓮「阿之寶」藝品店的盛情央求下,大樹麻油行才打破慣例,有了第一家店鋪通路。 邱文鎮坦言,平時若顧客七嘴八舌講價質疑,他忍不住還是「會生氣」,偶爾遇到只在意價錢的生客,則「乾脆不賣」,「沒吃到是他沒福分!」率性中流露「匠師」的自豪與霸氣。 煥然一新的老店去年起推出新服務:接受團體預約參觀及體驗,週末還可預約邱媽媽掌廚的超值好料麻油特餐,此外各項產品都可宅配到府。 問「小當家」接棒的心情與願景?邱禹博的回答是:傳統老店拚的是資歷,拚不過批發也賺不了大錢,卻能長長久久。「畢竟我們這是良心事業,也是對祖先的承諾。」 麻油小檔案 麻油又分白麻油與黑麻油,前者以白芝麻為原料,適合用來炒菜、煮湯或涼拌,混入沙拉油者一般稱作香油。黑麻油則以黑芝麻為原料,色深味濃,常與老薑相伴作為養生食補。 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將麻油列為最佳食用油之一,原因為麻油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及其他油脂沒有的「類木酚素」,為天然的抗氧化物質,能降低血膽固醇,保護肝、腎並延緩老化。中醫典籍則記載芝麻有滋補、烏髮、通便、解毒等功效。 鑑定純麻油的撇步:純麻油滴在手指上不會擴散,嚐起來先苦後甘,又,混有沙拉油的香油,口感油膩、保存期短;真正的純麻油越陳越香,建議放6個月再使用,會比剛榨後口感更佳。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09年08月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