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華電子報-可愛又環保——小丑魚登陸成功!(2011/11/09)─台灣光華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November 21,2024可愛又環保——小丑魚登陸成功!
文.楊芙宜 圖.莊坤儒 記得迪士尼動畫電影《海底總動員》裡的小丑魚主角尼莫嗎? 自從電影賣座後,意外掀起一股養海水觀賞魚熱潮,色彩鮮豔、模樣逗趣可愛的小丑魚成了最夯的水族寵物;然而,爆紅後的代價卻是被大量捕捉,連帶影響海洋生態。潛水人員發現,近年來台灣東海岸珊瑚礁海域小丑魚數量銳減,沒有魚群活潑穿梭其間,海葵與珊瑚礁孤佇「寂靜的海底」。 自2002年起,農委會水產試驗所開始進行繁殖小丑魚的研究,迄今成功培育種類已過半——全球28種品系中占15種,成為世界上掌握最多小丑魚品種繁殖技術的單位。人工培育的小丑魚很「環保」,可以減少捕捉野生魚,養魚也不必成為生態殺手。 抓一條魚,害死十條魚 據估計,目前全球95%的海水觀賞魚都捕捉自海洋,供需市場決定著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域裡小丑魚的命運。「大家搶著買,漁民就搶著抓,」何源興說,尼莫(俗稱公子小丑魚)在全球海水觀賞魚市場需求量排名第3,占貿易出口交易量15.6%。 台灣四周環海,許多海域有各式各樣珊瑚礁與海葵棲息,原本是小丑魚的樂活天堂,近年來卻因受到人為濫捕與環境汙染的影響,導致東北角、東海岸、墾丁及澎湖沿岸的野生魚群數量銳減,業者於是轉向仍有豐富魚類資源的東南亞附近海域捕撈。 然而,濫捕小丑魚對海洋生態的戕害相當大。由於小丑魚與有毒性的海葵共生,有此保護傘,活捉困難度高,水族業者於是使用氰酸鉀毒昏魚群,隨後便能輕而易舉撿拾起來。被波及的其他魚類因沒有被移放到乾淨海域,不敵毒性,常「一覺不醒」,往往為了抓一條小丑魚,害死其他十幾條魚。 2002 年在台東成功鎮的東部中心附設水族生態展示館開館,有一天研究人員何源興突然發現,一個水族展示缸內的小丑魚大量產卵,他順勢開始進行繁殖研究。沒想到隔年動畫電影《海底總動員》電影讓小丑魚爆紅,偶然開始的研究一夕間變成備受矚目的計畫。 實驗找到繁殖關鍵的條件 在資訊不足下,如何突破配對不易、增加產卵次數的困難,開發出繁殖的關鍵技術,進而可以大量生產種苗,靠的是水試所過去累積的水產育苗小訣竅。 首先,為了讓雌、雄種魚配對,得先布置一個安穩、不受干擾的環境,海葵、礁石自然不可少。「哪一種小丑魚跟哪一種海葵共生是固定的,例如公子小丑魚只會與公子、巨形列指、莫氏列指等3種海葵共生,而有些小丑魚只能和單種海葵共生,」何源興解釋。 其次,小丑魚天生敏感,領域性強,一株海葵通常只有3~5隻小丑魚居住,如果相互看不對眼,甚至可能因爭地盤、爭寵而打鬥受傷,不見得會乖乖配對。 在此過程中,水試所人員找到一些提升配對成功率的良方,且讓一對種魚有一個獨立的水族缸新房,這麼一來堅守一夫一妻制的雌、雄小丑魚就可以整日膩在一塊,增加配對成功機率。 研究人員還觀察到,小丑魚在第一次準備生產前,會出現徵兆。 例如,用來繁殖的第一代雌魚會選擇旁邊有海葵生長的礁石做為產卵場,產卵前2~3天會積極啄除掉產卵床上的藻類及沉積物,有時會用尾部清理小石頭,且越接近產卵時間會越頻繁,直至產卵開始後才會停止。而第二次以後的生產,可能因為產卵場已經固定,這種行為只會在產卵前2~3小時出現。 憑藉著過去海水魚育苗的經驗和細心的觀察,東部中心半年就找到繁殖的關鍵條件,讓小丑魚產卵次數由原來一年的5、6次增加到二十多次。 魚寶寶食物與照顧 有趣的是,小丑魚是母系社會,產卵後由雄魚負責「護卵」,體型較大的雌魚負責警戒、驅趕其他靠近的魚。「雄魚一來會啄除死卵,二來會不斷地在受精卵旁以胸鰭、尾鰭撥水,藉由水流增加溶氧及掃掉胚胎代謝物,」東部中心研究人員鄭明忠說。 根據東部中心的研究,小丑魚胚胎孵化通常在產卵後第6~7天,且是在太陽下山後的半小時開始,這時任何光線都會使孵化無法進行順利,最好是全黑環境。「因為這時海葵的觸手已經收縮,不會有刺絲傷害到剛孵化的小魚,」鄭明忠解釋。 剛孵化的小丑仔魚寶寶,體長僅0.3~0.4公分,透明魚體僅有黑眼睛顯而易見,有如天上點點繁星,研究人員利用魚的驅光性,使用小型LED燈虹吸方式集魚,放置在培育桶裡,以利照顧。 何源興指出,因為體型小,仔魚死亡率原就比大魚高,野生小丑仔魚的活存率不到0.1%,因此育苗的關鍵就在是否能找到適合餵食牠們的小餌料,以提升活存率。水試所根據仔魚體型大小,開發了輪蟲、橈角類、豐年蝦等餌料與人工飼料,人工繁殖活存率高達10%~15%。 從配對、產卵、胚胎孵化、種苗培育,東部中心迄今已成功確立了包括公子、紅小丑、咖啡、鞍背及雙帶小丑等5種台灣周邊海域,以及黑公子、澳洲雙帶、所羅門雙帶、印度紅小丑等10種國外品種小丑魚繁殖的核心技術,成為美、英、泰國、丹麥等少數具有小丑魚養殖技術國家當中,擁有最多品種者。 技轉=保育 成功培育之後,復育是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開啟小丑魚繁殖研究的何源興表示,必須要詳細調查台灣附近海域小丑魚的種類、海葵分布、資源量(藻類、甲殼類、其他魚類、軟體動物)等情形,才能對設置保育區的可行性進行評估。過去兩年來,水試所曾幾次派潛水人員於東海岸海域先行試放,並定期追蹤紀錄。 然而,要滿足水族市場的需求,小丑魚必須能達到量產,因此,2008年底水試所東部中心興建了台灣首座的小丑魚種苗生產模廠,從種魚培育、配對產卵到餌料生物培養、仔稚魚培育、水質與維生系統控制,以及種苗出口活魚包裝等,採一貫化作業,在可控制的環境下,有計畫地生產種苗。 「技轉給水族業者,量產後供給水族市場需要,也就等於是在做保育,」何源興說,因為繁殖魚比較容易適應人為環境與飼料,在水族箱中活存率比野生高出60%以上。 高經濟身價 小丑魚的市場價值高,一隻2公分左右的小尼莫市價約50~100元。成魚則依不同品種、稀有程度、供需數量而有不同價格,例如常見的公子小丑(橘底白紋)一隻介於150~300元,較希罕的黑公子小丑(黑底白紋)約1,000元。 據業者估計,小丑魚的繁殖量產,包括養殖周邊相關產業投資,將可為台灣創造年產值上億元的商機。 「目前人工繁殖技術仍屬初期階段,競爭者較少,台灣水產業者若能率先建立營運模式,有機會成為全球最大觀賞用海水魚的供應國,搶攻一年15億美元的全球市場,」何源興說。 近年來歐盟醞釀立法禁止野生活體水產進口,此舉也將大幅提高市場對養殖觀賞魚類的需求;台灣在世界首屈一指的小丑魚繁殖技術,已占住了先機。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11年11月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