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華電子報-有借有保庇,神明銀行發利市(2012/04/04)─台灣光華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November 21,2024有借有保庇,神明銀行發利市
文‧林欣靜 圖‧林格立 一般人買屋、投資或調頭寸時,通常會向銀行貸款應急。不過除了坊間的金融機構,近年來,眾多本應超脫凡俗的道教宮廟,也開始流行起「神明借錢」的風潮,信眾只要擲筊向土地公、財神爺或其他神祇請示,就能獲得為數不多、約100~600元的「發財金」。 「有借有保庇」,每年為廟方帶來數千萬至數億元不等收益的發財金,投資報酬率比一般銀行還高,「神明銀行」已成為台灣宮廟的新民俗。 農曆正月十二,傳統定義的農曆年節即將進入尾聲,多數民眾也早已回歸工作崗位,但位於南投縣竹山鎮的紫南宮,卻仍處於春節長假「香火鼎盛」的亢奮狀態。一輛接一輛滿載香客的小客車、遊覽車,一大早就從四面八方蜂擁而來,把周邊道路塞爆。 原來這裡是全台灣最知名的「土地公銀行」,來此進香的信眾,幾乎都是來向土地公「借錢」的。他們人手一對筊杯、虔誠祝禱,若能幸運在第一次就擲出「聖杯」,就像樂透中獎一樣興奮,可獲得新台幣600元的「發財金」;第二次求得聖杯者,則僅能獲得500元,依次遞減。 取得發財金的民眾,通常會將這筆錢拿去買股票、作為經營事業的「錢母」或直接存入銀行生利息,以期發揮「神明幫助投資」的吉利意涵。 等到1年借期屆滿時,信眾無論是否賺大錢,都會多還200~300元,以感謝神明賜福保平安;若事業成功者,還會拿出數萬元至數十萬元加碼酬謝。換算成利息收入,投報率低則2~3成,高可達千倍不等。 神明銀行績效高 同樣熱烈的場景,也出現在新北市金山、萬里交界山區的「金山財神廟」。這所1999年才起建的財神廟,原本因地處偏遠而乏人問津,2003年,廟方開始經營「開運錢」的「財神爺借款業務」後,知名度大開,從「蚊子廟」翻紅為人氣廟宇。 金山財神廟的借錢方式和紫南宮略有不同,信眾得同時手持3對茭杯向廟中供奉的五路財神祈願,擲出3對聖杯者可得300元開運錢、2對則為200元,依序遞減。 無論在紫南宮或金山財神廟,順利求得「發財金」或「開運錢」的信眾,都必須帶著身份證件至廟旁的櫃台登記查驗。所有的借還款工作,一律採用電腦作業,連點鈔機、驗鈔機、條碼掃描器和自動叫號設備都一應俱全。信眾一旦曾有「欠款不還」的紀錄,就會被列為拒絕往來戶,一定要先清完前帳才能再交易。 金山財神廟甚至還推出幾可亂真的「財神存褶」及「財神儲值卡」等周邊產品,方便信眾對帳與紀錄借還款時間。 這些橫跨人世與神界的「神明銀行」,金流量極為驚人。規模最大的紫南宮,廟方透露,去年度借出的發財金達新台幣3億元,借款人數約55萬人次,信眾的還款金額更超過新台幣5億元! 經營歷史較短的金山財神廟,去年也借出新台幣4,000萬元,還款金額則約有6,000萬元。 有趣的是,神明銀行的客戶不僅出手大方,且基於「沒人敢賴神明帳」的敬畏心理,呆帳也超低,僅約3~5%,經營績效讓眾多凡間的金融機構都自嘆不如。 拜財神、求財運 如今極為普遍的財神廟,約在1980年代才開始興起,且有越來越旺、越來越多元的趨勢。 例如錦衣玉帶裝束的「文財神」,通常以商朝忠臣比干或春秋戰國時,輔佐越王勾踐復國的范蠡為代表。 相傳比干因受紂王寵妾妲己所害「挖心」而亡,民間認為其「無心」所以不會有「私心」,所以尊為財神;范蠡則因退隱後經商致富,具有既能聚財,也會散財的形象,而成為財神化身。 至於「武財神」,指的是在封神榜中受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的武將趙公明。其後祂被周武王追贈「元帥」封號,又被玉皇大帝封為三十六天官之首,加上統領「招寶天尊蕭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等4位主司迎祥納福的部屬,因此合稱「天官五路財神」。近年極為流行的「五路財神廟」,主祀神祇即為趙公明等五路財神,其後還演變成「八路財神」(五路財神加天地人三路)、「十路財神」(五路文財神加五路武財神),花樣名堂極為繁複。 對於民間的「拜財神」風潮,文化大學退休副校長、具有道教法師資格的台灣民俗信仰學會理事長吳永猛分析,1976年,台灣對外貿易開始出現出超盈餘,此後20年,則是經濟快速成長、社會轉型的關鍵期,包括「股市站上萬點」、「房地產炒作」,以及「六合彩簽賭風」等現象,都反映了台灣民風已逐漸由純樸轉為功利。 著有《台灣101家財神廟》的文史工作者石育鐘觀察,現代人崇尚「專業分工」的概念,也投射在宗教信仰。他分析說,老一輩的民眾,通常只拜觀音、媽祖、關帝聖君等「大神」,就可解決身體健康、事業順利,甚至姻緣、求子等所有祈願,但相信專業分工的年輕信眾,就會根據問題尋求解方。 從「麵龜」到「金龜」 紫南宮主委莊秋安表示,20年前,庄內有個向土地公借錢的民眾,離鄉至桃園某菜市場賣香腸,生意出奇的好。其他小販問起秘訣,他提及自己曾向紫南宮借錢當本金。 隔年,菜市場的所有攤商,一起包了輛遊覽車,南下向土地公借錢,靈驗事蹟如滾雪球般傳開,聞名而來的信眾越來越多,廟方才不得已定出600元的上限,金流量也日益龐大。 除了「無心插柳」的紫南宮,包括吳永猛、林茂賢等民俗學者,均認為「向神明借錢」的風潮,很可能是由早期極為流行的「乞龜」民俗變化而來。 由於「龜」具有長壽、祝壽的祥瑞意涵,每逢元宵節或神誕日時,廟方會以麵粉或糯米製成「麵龜」擺在廟前,再由信眾擲筊乞回,以祈求平安、健康與財利;乞得「麵龜」者,通常會向神明「加心願」,隔年再視所求之事是否如願而加大、加倍奉還「麵龜」。 演變到今日,「麵龜」也化身為用硬幣堆疊的「錢龜」及黃金打造的「金龜」等多重造型,原本僅具象徵性意義的「乞龜祈福還願」,也順勢轉化為更直接、實用性更高的「真錢」往來。 具有台灣特色的民俗 至於借錢「金主」為何常集中在土地公及財神爺?則是因為「術業有專攻」,一般人相信向會生財的財神借錢最有效;貼近庶民生活的土地公,則因「有土斯有財」的傳統觀念,也被視為財神之一。 雖然有人批評神明銀行是一種商業炒作,但林茂賢認為,這套機制有其文化價值支撐,並具備「普遍性」、「自發性」及「傳承性」的民俗概念,因此會繼續流行下去。 信眾、廟方可各取所需的神明銀行,儼然成為「具有台灣特色」的新民俗文化。不過,所謂「天助自助者」,個人事業的成功與否,最後還是得靠自身努力,才能讓「有借有保庇」的信心加持,發揮最大效益。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12年03月號) |
| ||||||||||||||||||
|